2023-10-18 10:20:16府城醫藥新聞台

嬰兒異位性皮膚炎脫皮加水泡 建議最好預防方法是餵食「母乳」

【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嬰兒腳姆指為什麼會紅腫且有水泡滲出液,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陳慧耕醫師表示,這是嬰幼兒出現的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會伴隨著過敏的免疫系統問題,最好的預防方法是餵食「母乳」。

   小兒科主任醫師吳靜淑說,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多數來自過敏體質、遺傳等因素,患者很難斷根且如影隨行,年齡稍微大一點,可能發展成為呼吸道、氣喘等疾症,可從改善環境和調整體質減緩發作的次數和嚴重度。

小兒科醫師陳慧耕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及反覆發作的皮膚搔癢性疾病,嚴重的搔癢與反覆發作是其主要特色。皮膚出現濕疹樣紅色斑塊,且有滲出液,初期有水泡與結痂,久了會有脫屑、龜裂和苔蘚化的情形,經常得包裹護濕。

  陳慧耕指出,台灣兒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8~10%,其中一半的患者會在1歲內發病,約80%的病患在5歲前有症狀。而家中有過敏病史,特別是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人,有可能產下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

對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嬰兒,預防過敏最好的食物即是「母乳」。 陳慧耕醫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重點是維持皮膚的完整性,必須規則使用保濕劑,且避免刺激物,洗澡時不過度搓洗,水溫不宜過高(攝氏33-38度),

當無法哺餵母乳時,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或完全水解奶粉替代一般配方奶餵食。此外,維生素D也被證實可以調節皮膚屏障並保持皮膚濕潤,免疫系統發育也與維生素D相關,而維生素D可減少皮膚的慢性發炎,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

陳慧耕舉例,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女嬰母親也有長期慢性的皮膚癢疹,研判寶寶為異位性皮膚炎。建議除原有的類固醇藥膏治療外,要與保濕乳液一同使用,並每日執行濕敷療法。一週後,寶寶的皮膚狀況明顯改善,水泡縮小無滲出液,脫皮紅疹的部位也好轉。

照片說明:陳醫師與吳主任說明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