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11:00:00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你的耶穌我的佛陀26---不同宗教間的啟發

 

或許那天在捷運站,我們與馬神父都是從微笑中看到了簡單的快樂。而Abhishiktananda神父所寫的心得,其實也是這麼簡單的幾行字,卻深刻地影響了馬神父。

  馬神父說:「Abhishiktananda在二十年前就有非常豐富的靈修經驗,我沒有看過他,沒有跟他談過話,但是他在我的生命中非常重要,我也沒有他的照片,他是法國本篤會Le Saux神父,他學習印度教,希望幫助教會了解印度教,他寫了這幾句話,也不多,但像這樣的宗教交談對很多人來說實在太難了,還需要時間。多數人不懂得談的是什麼,個人的生活經驗是很重要的。我不曉得我們能做些什麼,但我會記得這一刻,啊!我們坐在一起,講了很多,但我寫不出來。」

  我問:「藉由交談就能到達這個層面嗎?或是必須經過一些學習?」

  馬神父說:「我認為是必須經過一番學習。就像追求宗教信仰的人會羨慕有宗教信仰的人能談他的宗教體驗。新德里的費南德茲總主教(Fr. Archbishop Fernandes他自己的體驗很深,我們一起工作很久,跑遍了整個亞洲,有時是幾句話,或者去一個安靜的地方,我們馬上被感動。我們有好多機會交換我們的看法,我們都同意我們沒有找到適當的說法。剛剛我花了一小時的時間看過去的文章,發現解釋愈多就愈糟糕。」

我笑說:「我的話這麼多,鐵定糟透了。」

馬神父也笑了:「這證明你有經驗,哈!」

  馬神父悠悠地說:「那些在記憶裡的人影響了我,我相信會一直影響我到死亡的時候,說不定死亡的時候會發現更美。我最多的經驗來自於天主教的出家人給我很多感動,有許多深刻的體會,但是講不出來,這幾天我們用了這麼多時間交談,我們不可能寫一個東西是對方完全了解的,只能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一定是越來越深。」

  我說:「這可不一定,人與人之間是很脆弱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不小心,多年的友誼就毀了。」愈是誤會,其實愈需要溝通,但偏偏情緒作祟,愈不想交談。果然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人的一生是充滿了聲音與情緒的傻瓜的故事 

  馬神父說:「所以這幾天我很擔心我們面對的工作可能失敗。」

  我說:「不用怕呀!就是盡力去作吧。」我有不可救藥的樂觀。

  馬神父說:「『不用怕』這句話很重要。我們都是人,不但有頭腦還有感情,感情是重要的,可是要和正確的思想一起。」他指著電腦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說:「這些東西是好幾年前感動別人的信,但我不知道,如果現在還是用這些文字,他們可能已經不會被感動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成長背景,或許他們也會被感動,就像我們走在路上,看的景物都差不多,但反應會不一樣,說不定他們還是會感動,即使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有辦法表達的。比如說你去一個地方與誰來往,或許不以說話的方式,而你們就能對彼此有所了解,或許就可以與我們分享。不只是感動,比較像基督宗教的神學家所說的「啟發」。

  我問:「不同宗教間的啟發和同一宗教中的啟發感覺一樣嗎?」

  馬神父回答:「雖然我說宗教交談很難推動,但我很難忘記十二歲時天主的話感動了我,我無法忘掉,我很清楚。我時常幻想如果我可以跟那些已經過世的朋友再談一下,那是最大最大的福氣。我常會想起當時和他們所談的主題,我們談靈修生活,他感覺到我在他內,他在我內,我感謝他,他感謝我,我們彼此感謝,但沒有工具可以說明。或許其他人會聽不懂,那就算了。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佛陀拈花,迦葉微笑,只可意會,不能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