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07:00:00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携手開拓、扶貧新路3-從扶貧創造幸福感

 

每年全世界有八百萬名兒童因貧窮造成死亡,百分之四十來自三個國家:印度、尼加拉瓜、剛果,然而這幾個國家都投入高額的經費在發展軍事武力。當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富人,使用著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資源,貧富之間不平等的關係,逼得生活困苦的人們不得不怒吼,他們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抗議貧富懸殊,他們的口號很清楚:「貪婪的百分之一對抗被苛待的百分之九十九 (the greedy 1% versus the hard-done-by 99%),抗議經濟資源被社會極少數富人把持,大多數人遭受不公不義的對待。」或許自由經濟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生命中還有更重要的事物值得去追尋。喜馬拉雅山下的小國不丹,人口只有七十一萬,GDP世界排名125,但是不丹政府不在意GDP,他們以「國家幸福指數」(GNH)作為衡量國家發展的標準,關注在工作、身心健康、兒童貧窮率、及社會福利等與人民息息相關的議題,國家雖窮,人民卻很快樂,世界幸福排行遠遠勝過台灣(世界排名70),相較另一個國家瑞士,全球富人比率世界第二,但是幸福指數世界第四,僅次於丹麥、加拿大、挪威。瑞士富而幸福、不丹窮而快樂,可見財富和幸福感不一定劃上等號。如今,日本也打算以幸福指數作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指標。

 

 「幸福感」正是台東聖母醫院企求發展的方向,醫療不應只是看「病」,醫院也不應該只是醫「病人」,應該以「人」為中心,走出圍牆,進入社區,營造健康的環境,幫助所有的人同獲健康。我們以醫院做為平台,結合不同的社會資源,搭一座無形的橋樑,將窮人與富人、身體與心靈,還有醫療、藝文、教育、農業、宗教、以及社會福利,全部串連起來,讓人們多一點「幸福感」。

大陸來的朋友很喜歡我講的內容,也很驚訝於台灣民間在社會福利工作的投入熱情。目前大陸的濟貧工作才剛起步,完全由政府主導,並沒有和任何非營利組織合作,民間力量尚難找到發揮的空間。全中國有13的老人,約一億七千萬人,主要集中在農村,現在是由中央政府提供養老金,政策看似很容易推行,然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老人拿到了這麼一點小補助,怎麼用呢?光是看個病都不夠用了,生活還是沒人打理,因為年輕人都到都市裡打拼了。在城市裡打拼的鄉下年輕人想要爬上枝頭變鳳凰談何容易?多數人過著貧窮線以下的悲慘生活,未富先老,變成另一群城市窮人。預估到了2050年,中國將有超過31%的老人,再加上貧富懸殊,還有一胎化等亟待克服的問題,更別說是富人炫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造成社會「笑貧不笑娼」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