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 10:27:24幻羽

諦閑法師講述--華嚴經之普賢菩薩十大願 2012-09-11

       

普賢菩薩十大願:一為禮敬諸佛,二為稱讚如來,三為廣修供養,四為懺悔業障,五為隨喜功德,六為請轉法輪,七為請佛住世,八為常隨佛學,九為恒順眾生,十為普皆回向。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普賢菩薩,自己禮敬諸佛,是為行;希望大眾各各禮敬諸佛,是為願。願與行,二而一,一而二也。禮敬諸佛者,即俗稱拜佛。普賢菩薩拜佛,欲人人皆如彼拜佛。普賢菩薩所禮敬者,盡法界遍虛空諸佛,皆是當人自心之佛。普賢心、釋迦心、眾生心、菩薩心,無二無別;以心體同故。行普賢,願亦普賢;行非普賢,願亦非普賢。推言之,心向諸佛如來,我心即諸佛如來;心不向諸佛如來,我心即非諸佛如來。何以故?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普賢禮敬諸佛,是普賢行,是普賢願;我禮敬諸佛,是我行,是我願。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稱」謂稱述。「讚」即讚揚。稱述聖德,讚揚其美。又稱揚讚歎之謂也。「如」者,如如不動,妙道圓融,即自心不生不滅之體,湛然寂照,亙古今而不變。「來」者,去來也;即謂如如不動之體,無去無來,能去能來。「如來」即佛。佛為通號,意取三覺圓備義。如來亦通號也;謂後佛出世,如同先佛再來故。義翻為覺,覺者不迷之謂。言宇宙萬物,本來不迷,如柳綠花紅,鴉啼雀噪,皆宇宙真理之所顯現,唯眾生不能覺迷耳。若一旦轉迷成覺,即能見宇宙之真理與萬法,無不與我妙合。蓋宇宙萬法為法身如來,萬法妙合之我,為報身如來。即宇宙之真理為法身,其感得者為報身。而感得此真理應眾生之機根,出現於世以示說者,為應身如來。此法身報身應身三者謂之如來。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所供之境,有豎有橫。豎則指過去現未三世一切佛,橫則言盡法界遍虛空十方一切佛。普賢菩薩修行,無論三世十方一切諸佛,悉皆供養,願亦如是。至所供養者,究竟何物?不外乎財供養與法供養。一切眾生具佛性故,當來必定成佛故,即恭敬供養未來諸佛故。如是供養,緣慈悲心,起慈悲心,可拔一切業障根本。隨地隨時,修此供養,是名廣修供養。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業障不懺悔,則廣供不廣供,讚歎不讚歎,禮敬不禮敬,皆為業所障。如說八苦,從苦入苦。在睡眠中,夢想顛倒,早起則妄想愈多,殆被業障所牽身。總之,善業少而惡業多。惡業何來?皆從心造。心能止惡,心能修善。吾人所以行善惡者,皆以身與口與意三者之故,謂之身業口業意業。此三業正,則善自然而修,惡自然而止;此三業不謹,則惡事乃成。所謂成惡事者,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即殺生、偷盜、邪淫是,皆由身所成之惡事也。口四者,即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是,皆由口所作之惡事也。意三者,慳貪、瞋恚、邪見是,此由貪、瞋、癡三毒而成,為一切惡業之本也。由三業而造出十惡,止此十惡,而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慳貪、不瞋恚、不邪見之十戒,是為十善。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此四字扼要在德之一字。德作得釋,即從功行上心得也。凡人一生所作事,不自檢點,都糊塗自了,急宜攝心仔細思之,從六根門頭參透,功過孰多?得失孰多?較量過後,痛下警察悔改工夫始可。不爾,便從糊塗生來,從糊塗死去。一生不明因果,忽略功德,從身口意積成種種罪業。舉足動步,莫非是罪;伸口胡言,莫非是辜。此之謂可憐愍者!所以菩薩隨喜而作功德。功德分二種說:一、世間法,為有漏功德。如慈善業,造橋修路齋僧建寺等。慶悅讚嘆,不生煩惱是。二、出世間法,為無漏功德。了生脫死,廣修六度是。但世間功德為有漏,出世功德為無漏。倘能隨喜而修,以世間一切之因,回向無上菩提,亦可轉有漏為無漏矣。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凡夫肉眼,所見甚近,不能見遠。初見道位須陀洹,能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僅見一四天下。二果修道位斯陀含,能斷欲界九品思中前六品盡,得見中千世界。三果修道位阿那含,能斷欲殘思盡,進斷上八地思,則見大千世界。無學道位阿羅漢,能斷見思俱盡,始見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薩,能斷一品無明,則見百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地菩薩,能斷十品無明,則見千千萬三千大千世界。普賢位同等覺,則見十方世界。夫所見之眼界有差別,則所轉之法輪有不同也。說法如轉輪,不信佛法,心無主宰,胡思亂想,曷能去惡向善,轉凡成聖,作隨喜功德哉?大眾當深信無上清淨心,在聞法時,始顯然出現,為來日隨喜而生功德。今日之請轉法輪,誠有無量之功德也。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凡夫徒執佛說涅槃經後即入滅,以為佛已捨世,曷能請佛住世?不知請佛住世,即請自己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也。夫眾生心淨,見佛常住;眾生心垢,見佛捨命。是故佛之常住與否,皆眾生心之淨染相應。吾人若念念在佛,即時時請佛住世。勤修六字,則淨念相繼,吾佛則當然顯見。

第八大願:「常隨佛學」。吾佛廣說法華,普度眾生,先覺也;眾生聞法,廣修佛事,以了生死,後覺也。凡夫若無普度大力量,當善治一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與孔聖大學之道亦相融合,為入世法所不可缺焉。夫自利然後能利他,常誠心托佛,從因至果,引得心智,隨之而學。常常如在,始終不變,即常隨佛學之大旨也。

第九大願:「恒順眾生」。此我佛利他行也。發大悲心,下菩提種,以饒益有情,樂利眾生,當從恒順兩字下著手工夫。曠觀十法界,佛占其一,眾生占其九,地獄、餓鬼、畜生,皆因六根門頭,造業墮落,乃三惡道之眾生也。天道著樂,人道苦惱,修羅瞋恚,乃三善道之眾生。聲聞是自了眾生,緣覺是孤調眾生,菩薩是大道心眾生也。對此九界眾生,當嗟嘆之,憐愍之,饒益之,成就之。以佛心廣修佛行,無一非布施之事業,無一非恒順之心情。

第十大願:「普皆回向」。此事最易明了。譬如我今日說法一句,是一念好心功德;作一好事,是一好事功德。即非自己功德,要皆回向於大眾。回向可分三種:一、回自向他。凡作一切事,悉當回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二、回因向果。將自己日日所念佛,為眾生回向極樂淨土。三、回事向理。吾人將所作事,應行放下。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世出世間,一切諸事,皆是因緣所生之法,當體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諦,即假是俗諦,即中是中諦。總之所作功德,即非功德。

今大眾既明了透澈,當以普賢行願,為我行願;即以禮敬諸佛回向,以稱讚如來回向,以廣修供養回向,以懺悔業障回向,以隨喜功德回向,以請轉法輪回向,以請佛住世回向,以常隨佛學回向,以恒順眾生回向,是為普皆回向。回向是一件極緊要事,所作功德,無論巨細,乃至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

            (淨節錄自--閑法師講述--華嚴經之普賢菩薩十大願)

諦閑法師乃近代中國佛教天臺宗的代表人物,號古虛,俗名朱卓三,祖籍洪家界牌,父朱度潤遷居縣城柏樹巷。20歲在海門白雲山出家。24歲在天臺國清寺受具足戒。清光緒九年(1883),入平湖福臻寺,師從敏曦習《法華經》,不久開講“小座”。光緒十一年,於杭州六通寺升“大座”。次年,天臺宗高僧定融為上海龍華寺方丈,命諦閑相助,傳持為43世,此後南北叢林禮請講經。
 
光緒十八年,在慈溪聖果寺開始掩關,專研天臺宗教義。後或掩關潛修,或赴名山講經,應邀先後在寧 波天童寺、杭州彌陀寺和昭慶寺、慈溪金仙寺、臨海兜率寺、溫嶺流慶寺、溫州頭陀寺、普陀普濟寺講經和傳戒。光緒二十六年,在頭陀寺閉關3年,出關後任住持。光緒三十二年,奉旨傳戒500餘人。宣統二年(1910),江蘇創辦佛教師範僧學校,為中國歷史第一所僧校,諦閑首任校長。民國元年(1912),被推為慈溪五磊寺住持,改禪宗為天臺宗道場觀宗講寺,創立觀宗弘法社,任主講。
 
民國5年,觀宗講寺大殿落成,總統段祺瑞送“闡揚台宗”匾。7年,再次赴京開講《圓覺經》。此後,在江浙滬諸刹講經,聽眾雲集。15年,募資重修天臺萬年 寺。18年,受哈爾濱極樂寺邀請,赴東北連續傳戒百餘壇,自下午4時升座到次日上午10時圓滿,趺坐壇中巍然不動,僧俗驚訝。19年,得知黃岩松岩山常寂寺焚毀無力重建,四出募捐,主持重建。次年,與可興、靜權等高僧將國清寺易禪為教,複為天臺宗道場,並設研究社,為講經之所。21年7月,于觀宗講寺圓寂,終年75歲,僧臘55年。各界人士萬人弔唁,僧眾恭送至五磊山入塔。
 
諦閑是天臺宗43代傳人,中興天臺宗元勳,但對各宗無門戶之見。精通佛學,能開講10餘部佛經。近現代高僧仁山、常惺、寶靜、靜權、圓瑛、根慧、華智、悟開、顯慈、妙真、澹雲、倓虛等,以及社會名流葉恭綽、蔣維喬、屈映光等,均出自其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