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13:30:29幻羽

【懂得人類的情緒狀況嗎?】



                  得人類的情狀況?】

,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綜合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情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儘管一些情引發的行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生情重要的一環。

可以被分類與生俱來的「基本情」和後天學習到的「複雜情」。基本情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複雜情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複雜情數量和對情的定義都不一樣。

被描述針對內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生的突發反應,一個主體對同一種事件總是有同樣的反應。情持續時間很短,生的情包含語言、生理、行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一組反應。人類的情也來自生物性能,特別是在演化中被化。因可以一些遠古人類常常面臨的問題提供簡單解決方法(如生恐懼並決定逃離)。

容易和情混淆的念有:

1.感覺(feelings)對客觀現實個別特性(聲音、色、氣味等)的反映,是客觀的反映,並不是主觀的認識。

2.心情(moods)主體所處在的感情狀態,比「情」延續時間長,感情波動不如「情烈。

3.情感(affect)一個籠統念,有時包括情、感覺和心情,有時可以專指「情」。

緒既是主觀感受,又是客觀生理反應,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種社會表達。情是多元的、複雜的綜合事件。情構成理論認,在情發生的時候,有五個基本元素必須在短時間內協調、同步地進行。

1.認知評估:注意到外界發生的事件(或人物),認知系統自動評估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觸發接下來的情反應(例如:看到心愛的寵物死亡,主人的認知系統把這件事評估對自身有重要意義的負面事件)。

2.身體反應:情的生理構成,身體自動反應,使主體適應這一突發狀況(例如:意識到死亡無法挽回,寵物的主人神經系統覺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頻率變慢)。

3.感受:人們體驗到的主觀感情(例如:在寵物死亡後,主人的身體和心理生一系列反應,主觀意識察覺到這些變化,把這些反應統稱「悲傷」)。

4.表達:面部和聲音變化表現出這個人的情,這是了向周圍的人傳達情主體對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動意向(例如:看到寵物死亡,主人緊皺眉頭,嘴角向下,哭泣)。對情的表達有人類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獨有的成分。

5.行動的傾向:情生動機(例如:悲傷的時候希望找人傾訴,憤怒的時候會做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

目前的心理學界在情分類上分裂兩大觀點:第一種觀點認,情可以被劃分完全割裂的幾大類;第二種觀點認,大部分情只是程度上不同,本質是一樣的。

支持情分類的學者普遍認,人類具有十幾種「基本情」,這些情含有生理因素,全人類所共有。在此基礎上,不同的文化對基本情有不同的詮釋,還有一些情在特定社會條件下才會生,這些被稱「複雜情」。基本情必須具有以下特點:

1.出於本能,不是後天學習到的。

2.所有人面對同一種情況都會生同一種情

3.所有人表達基本情的方法都相似,並能被其他人類理解。

4.生這些情時,所有人都有相似的生理模式。

常見的基本情有:喜悅、憤怒、悲傷、恐懼、厭惡、驚奇。常見的複雜情有:窘迫、內疚、害羞、驕傲。由德因素生的情都是複雜情

還有一些學者認,情之間不是割裂的念,而是在同一個光譜上遞增或者兩極化。如Robert Plutchik ,八個基本情是四個情光譜的兩極:歡樂與悲傷相反,憤怒與恐懼相反,信任與不信任相反,期待與驚喜相反。不適用於光譜的情是一些基本情混合生的,就像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很多種色。例如不信任發展到極致是厭惡,憤怒和厭惡混合是鄙視;不信任和恐懼混合是不安;歡樂和信任混合是愛。

根據激發情的原因,一些神經學者把情「經典情」和「穩態情」。經典情包括愛、憤怒和恐懼等。這些情通常由外界環境引發,通過感受器官影響主體(如因看到、聽到、聞到的事物生愛)。「穩態情」是人體內穩態失調生的,包括疼痛、飢餓、口渴和疲勞等。這些情由內感受器傳達給中樞神經系統,促使主體行動,以恢復穩態(如血糖下降使人感到飢餓不安,必須去尋找食物)。穩態情由大腦較低級的部分生,只有烈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主觀意識注意。但在極烈的情況下可以控制大腦較高級的區域,包括生理性思考的額葉。

了解釋情的意義,爾斯·達爾文在1872年寫過一本《人與動物的感情表達》。達爾文認,情幫助動物們適應環境。表達情和表現動物的身體特點有同樣作用,例如,狗在地盤被侵略的時候憤怒狂吠,讓敵人認為它比實際上更具有攻擊性。達爾文認,情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選擇的物。

了生存,人類必須探索環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異物(噁心)、建立社會關係(信任)、避免傷害(恐懼)、繁衍(愛)、戰(憤怒)、尋求幫助(哭泣)、重複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歡樂)。在原始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情可以讓人類自動趨利避害,做出更利於生存的選擇。儘管憤怒看起來沒什好處,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讓一個人被人害怕並建立起威望。羞恥和驕傲可以促使一個人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

在社會生活上,情幫助我們:

1.與其他人交流感情(如嬰兒不會說話也能成功交流)。

2.影響其他人對我們的態度。

3.表示善意(如不是出於喜悅,只是禮貌性的微笑)。

從古希臘至今,歷代思想家都試圖在理論上解釋情生。當代情理論多注重經驗主義究方法,很多獨立的理論並不互相排斥,大多數究人員樂於採納多種視角,融合各種理論。引起爭議的問題主要是認知判斷對生情有多重要,特別是和身體反應等其他方面比較。

一些科學家在生物學視角上,認是動物對外界事件的生理反應之一。第一個提出這種理論的是威廉·詹姆士。在20世紀,這一理論逐漸失寵,直到最近更多神經學證據支持這一早期觀點。人類的情大多對應特定的神經反應,基本情更是如此。

威廉·詹姆士在1884年發表的文章中提出,情體驗主要是身體變化造成的。丹麥心理學家卡爾·蘭格(Carl Lange)幾乎在同時發表了相似的理論,因此這被稱「詹姆士-蘭格理論」。這一理論主張:「當身體生(生理)變化時,我們感受到這些變化,這就是情。」 

有些人認激發起行動,我們哭泣是因難過,逃是因害怕。詹姆士-蘭格理論則給出相反的解讀:刺激引發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生生理狀態上的改變,生理上的反應導致了情

一些實驗支持了這一理論,例如人操縱受試者的表情,受試者可以感受到相應的情 這些實驗也被應用在治療中,例如大笑療法、舞蹈療法。

1953年以前,詹姆士-蘭格理論被主流心理學界棄。批評者的觀點是,詹姆士列出的身體變化,很多是一般生物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和不同的情並沒有一一對應關係。還有些批評者提出,生感情比生身體變化迅速。人們只需1/10秒就能感到憤怒,但是神經系統激發腺體,把荷爾蒙釋放到血液中需要一整秒。因此生物反應只是化感情,不能製造感情。

由於外周理論過於調自主神經系統在情中的作用,忽視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作用。因而引發了很多爭議,坎農首先反對該理論並提出了自己的學說。該學說認,情體驗與生理變化是同時發生的,們都受制於丘腦的控制。


當代

由於批評聲音烈,詹姆士-蘭格理論在20世紀前期沉寂下來,直到一些近期神經學發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該理論。當代學者普遍認,即使沒有大腦皮質參與,人也可以生情(即沒有自主意識、沒有認知的情況下)。生理變化伴隨著情緒產生,調節制約人們對情的感受,但是並不直接造成情。情也可以反過來導致生理變化,並生包括戰、逃、撫育在內的適應行

神經解剖學家發現,哺乳動物大腦中有三個獨立的神經迴路,分別控制三種情反應:

1.生積極行的系統:生快樂情,使動物樂於探索周圍的世界。

2.生戰或逃反應的系統:生恐懼或憤怒,使動物判斷迎戰或逃

3.生消極行的系統:生焦慮,使動物行僵硬、消極。

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憤怒、恐懼、悲傷、厭惡四種情各自有獨特的自主神經系統反應。這是因這四種情能激發出特定的行,並且這些本能行和生存息息相關(如憤怒使人心跳加快、體溫上升,可以提高戰力)。

究也發現,八種基本情和神經遞質水平也有關係。例如憤怒是低血素、高多巴、高去甲腎上腺素綜合作用生的。羞愧的時候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水平都比較低。興奮、感興趣的時候,這三種神經遞質水平都提高。

當左邊的前額葉皮層受刺激活躍時,人會生正面情。在實驗中,美好的畫面會讓這一區域更活躍,反之亦然。即人刺激實驗者的左邊前額葉皮層時,中性甚至負面的畫面也看起來更美好。一些學者曾猜想過,憤怒作負面情會讓右側前額葉皮層更活躍。然而事實證明,憤怒會激活人的左前額葉皮層,即帶給人更多積極感受。

認知學視角

從認知學、社會學和文化的角度,情不僅僅來自生理反應,還受到信息處理過程、社會交流方式和文化背景影響。一些情如希望、驕傲和疏離感不能僅從生物學角度解釋。例如「失望」這種情可以和自主神經系統以及面部表情完全沒有關係,而只能從社會文化角度解讀,即一個人沒有得到他所希望的東西。一些認知心理學家認,情必須經過判斷、評價和思考過程才能生。這一系列思想行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下意識的;可能是抽象思考,也可能不是。

判斷過程

認知心理學家認,造成情的直接原因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們對事件的判斷。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奧運會上獲得銅牌的選手比獲得銀牌的選手更高興,前者慶幸自己獲得牌,後者則遺憾沒有拿到第一。瑪格達·阿諾(Magda Arnold)在60年代最先提出,在外界事件發生後,大腦的邊緣系統會自動判斷這件事對我們是好是壞根據事件定性,我們下意識地決定是喜歡還是厭惡這件事,因此生情。情我們的動機,使我們接近或是避免剛剛發生的事件。

·拉薩魯斯(Richard Lazarus)對這個理論做了一點修正,他認的判斷過程分兩步:我們首先判斷這件事對我們的重要性,然後判斷是好是壞。每個人判斷重要事件的標準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會對以下要素造成影響的事件就是重要事件:健康、自尊、目標、經濟狀況、尊重和重要的人。

知識

幼兒只能理解和區分少數幾個情,一般是基本的快樂、悲傷、恐懼、生氣、愛。隨著人們經歷更多事件,更細膩的感情被區分開,例如快樂可以被分欣慰、滿足、喜悅、驕傲、樂不可支。很多情是通過學習得到的,情的數量、情之間的關係、情和環境的關係構成了我們的「情知識」。情知識富的人可以更恰當地判斷一件事對這個人的意義,並給出更具體的情反應。而幼兒只能作出籠統的情反應。例如幼兒用悲傷和生氣應付所有造成疼痛的事件,而成年人根據情況不同,可以有笑中帶淚、知恥而後勇、五味雜陳等複雜的情

社會文化視角

跨文化究證明,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改變,他的情構成也會發生改變。和中國嬰兒相比,美國嬰兒的情反應更烈,更具有表現力。這也許是因兩種文化中,成年人對情的表達就不一樣。

究人員試圖找出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基本情」的認知有什差異。結果顯示,中美文化中的人對於喜悅、憤怒、悲傷、恐懼的認知一樣。但是中國人把「愛」看做悲傷的情,並且中國人認「羞惡之心」也是一種基本情。於是美國人的基本情中有兩個正面的(喜悅、愛)和三個負面的(憤怒、悲傷、恐懼);中國人的基本情中有一個正面的(喜悅)和五個負面的(愛、憤怒、悲傷、恐懼、羞恥)。

一些職業要求從業人員控制他們的情,這些職業包括空中乘務員、髮型師、醫生等。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要經常與公眾接觸,必須學會控制負面情,即使這些負面情是正常、健康的。

例如醫生不能厭惡患者,也不能被患者吸引。醫學院的常規訓練會包括情中立育,要求醫生在治療時棄個人感情。醫學院常給學生用五種方法控制情

1.把可能激發情的事情轉化抽象的事物。比如把身體接觸看做執行一系列常規操作。

2.關注正面意義。比如思考一套不成功的治療能讓我們學到什

3.把患者的事情留給患者,不要帶進自己的生活。

4.保持樂觀,常開玩笑。

5.避免不必要的接觸。儘量少看、少患者。

相反,髮型師和空中乘務員經常要保持開朗、熱情、能說善道。空中乘務員常使用演員「深度表演」的技巧,在工作時間用禮貌的態度替代所有自然情



究證明!情聰明人不做這9件事,人生會更快樂

人的正面、負面情,除了外在環境條件下的影響與牽制外,實際上正左右情感的,往往都出自於心底。這不關乎物質享受、與金錢並沒有對關係,而是端看我們用什心態去思考,活出自己最正面的人生。

心理博士特拉維斯(Dr. Travis Bradberry)表示,保持積極態度的訣竅,在於管理的情避免去做什,就等於採取了某些行動。他所主導的「TalentSmart」試驗已經測試了超過100萬人,他發現許多成效積極、分數高的人都有共同特點。

特拉維斯說,他依據不同的數據呈現,發現「情聰明人」會明顯地避免某些行,讓是讓自己保持冷靜、積極、樂觀的做法,而這些祕訣,也有做到

1、他們不會讓任何人限制自我的喜悅

的快樂和滿足來自於和別人的比較時,將不會是得擁有幸福的人,事實上,如果情感聰明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覺正面,他們不會讓任何人的閒言閒語影響自我。

特拉維斯調,雖然我們不可能永遠除掉他人對自己的批評,但可以不用跟別人比較,無論他們在想什或做什,「的自我價來自於內心,做好自己、在努力的道路上堅持就對了。」

2、他們得原諒,但不會輕易忘記

聰明的人得原諒,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忘記了。特拉維斯說,寬恕他人的錯誤,是幫助自己釋懷的方式,但他們不會輕易忘卻這些傷害、也不代表會再給這種錯誤一次機會,「情聰明的人不願意被別人的錯誤所困擾,而且會積極堅定地保護自己不再受傷。」

3、他們不會輕言放棄

放棄,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對自我努力的功虧一。也許在成功的道路上感到孤獨、也可能奮許久都沒有結果,但唯有持續付出等待機運,設定一個最後的停損點,的努力勢必會有所回報,「就算失敗了,也是會有收穫的。」

4、他們不會一味追求完美

情感聰明的人不會把「完美」當成人生目標,因他們知道這種東西並不存在。

特拉維斯表示,「很多事情只要辦到某一種成績就好,不一定要爭求冠軍、也未必非要迫使自己不容錯誤,」當完美是的目標時,總會留下一種愚蠢的失敗感,最終會花時間哀怨未能完成的任務。

5、他們不會活在過去

失敗可能會讓人喪失自信心,並且讓自己懷疑是否將來能再出現更好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失敗是因冒險挑戰不容易達成的目標,而這其實一點也不可恥。

特拉維斯分享,「任何得實現的夢想都是有代價的,勢必會承擔某些風險,但你絕對不能因失敗就覺得自己不會成功。如果一直桎梏在過去失敗的陰影中,將會讓無法邁向新的希望。」

6、他們不會糾結問題,而是找出解方

關注的焦點,往往影響著的情狀態,而如果總是糾結於事件發生的原因、怨天尤人,實際上只是延長那種負面情的壓力。特拉維斯說,情聰明的人不會再去後悔,「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與其一直難過,倒不如好好想想解決辦法,那才是做事情的正確方式。」

7、他們不會花心思在負面的人身上

在團隊中,一定會有態度消極、面對挫折後而一蹶不振的人物,特拉維斯調,在他究的各種案例中,情聰明的人會先試著振奮、鼓舞他們,但當對方還不得如何自我振作時,其實也沒必要在花心思到那些人身上。

例,「如果是個不抽的人,看到別人在抽會過去吸二手菸嗎?」

8、他們不會抱怨

抱怨是一種最消極的情反應,而且也是把壓立施加於他人的負面行,當一個只會抱怨、自怨自艾的人,身旁的人一定也不會開心。特拉維斯說,抱怨並不是在抒發壓力,而是透過回想、再講出的過程,而更增加壓力的緊繃,「壓力大容易罹患高血壓與心臟病,如果了健康,勢必要少點抱怨。」

9、他們不會隨便給予承諾

究表明,當所做的承諾或目標太大,所面臨的難度與壓力就更廣,可能在這過程中,會慢慢倦怠、甚至是抑鬱。

學習試著說「不」,這是一個很大的詞,不應該害怕去拒。當時候到來時,情聰明的人會避免像「我不確定」、「我不認我可以」的模稜兩可語句,可以就可以、不行就是不行,乾脆一點能幫助做事更有效率。


或許覺得自己生活煩悶、總是面對工作而提不起勁,在各種壓力的累積和怨懟下,人生彷彿就是場苦難;無法想像那些每天面帶笑容的樂觀開朗、或是那成功背後的直率豁達,但事實上,心理專家安德瑞科索(Andria Corso)則說,快樂其實是可以自我養成的。

訪問過眾多成功、快樂情感的人士背後,發現他們都有許多共通的特質,這些習慣隨著時間增長、累積,更成了陶冶心性的一大關鍵,也能這樣做到?也許試著保持這樣的信念,會發現截然不同的改變。

1、他們的快樂來自於內心

這不是關於金錢、物質、也不是任何權利或現實的寄託,安德瑞科索分享,通常都會詢問受訪者,「對幫助別人感到開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幾乎那些人都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也對生活充滿希望、熱情。

快樂是具有傳染力、也是富有熱情的,不要吝嗇自我的付出,因你懂得奉獻,所獲得的收穫更是無比巨大的。

2、他們不讓恐懼阻礙前行

快樂的人無所畏懼,而且會毫不猶豫地,追求自己嚮往的目標和勇氣,安德瑞科索提到,他們通常會挑戰離開舒適圈學習、放棄穩定高薪去挑戰自己一直有興趣的事物、當義工或在非營利機構服務、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我常問他們是否會害怕,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當然會!』」但補充,如果恐懼就放棄許許多多人生夢想,那麼你永遠都只會感到窒礙難行,況且,克服種種困難後的成就感,反而會是過程中最美的經歷,並帶領著自我走上快樂、滿足的道路。

3、他們渴望建設性的批評

人在通往成功過程的努力道路上,或多或少都會面臨種種的批評或指,有些人可能會因此失去信心、甚或是懷疑自己的決定,但安德瑞科索發現,成功的人會不斷尋求反饋,了解自己可能做不足、或沒有表現完美的部分。

他們會從中吸收有建設性的建議,進而吸收內化,忠言也許逆耳,換個心態去接受,其實感受會大不同。

成功的人拒嫉妒、也不去羨慕,他們訓練自己努力找到一位合適的導師,在虛心的學習下成長,也彼此相互合作、激勵、鼓舞。

4、他們會與人分享自身的喜悅和知識

與他人分享他們的智慧、歡樂或對生活的熱愛,這是保持前進動力的一大方針。

他們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知道什、感受他人的感受,並盡力育自身的社區、團體或親朋好友,「如何才能最快樂地生活」。他們大多以育和分享志業,同時也是許多人的榜樣,並且很榮幸能與世界分享他們所知道的知識。

5、他們也是會有低潮

安德瑞科索調,「是的,他們是人,幸福生活的人,就像其他人一樣,他們都會經歷悲傷、經驗喪失、拒、悲痛和困難的時期。」

不過,他們具有彈性、性。他們知道困難時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失敗無法定義他們是誰。」他們知道生活有起伏,但是要利用這些波折,持續地向前邁進。

一個人的成功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在無數的失敗中,得吸取經驗並重新站起。他們會常常遇到挫折,有時甚至是努力了好久卻還是沒有成功,但他們不會因此氣餒。

就像變革和挑戰一樣,需要認識到失敗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透過這個心理習慣,會看到自己的成功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