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07:38:44阿楨

衛星導航熱

圖:美國GPS示意圖

北斗導航系統3年內完成組網 定位可精確到厘米
 
“北斗”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作示意圖 
   2009年 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2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李剛 攝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2顆北鬥導航衛星(北鬥二號)送入預定軌道。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北鬥二號衛星爲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可爲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等服務。
  較之目前仍在運行的“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在諸多方面具有優勢,包括可以有效避免遭受電磁幹擾和攻擊,實現無源定位,在精確度方面大大提高,“北鬥一號”精確度在10米之內,而“北鬥二號”可以精確到“厘米”之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中國自主研制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從今年起進入了組網高峰期,預計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今年將有多顆衛星發射升空,3年內完成系統組網,並具備基本的運行能力。在此基礎上將逐步發展到爲全球服務。
  中國自2000年以來陸續發射了3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建成了試驗系統。去年汶川大地震中,該系統在導航定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建設的是第二代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顆星在2007年4月發射,昨日發射的衛星則是這個系統的第二顆衛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16/0758548949.html
 
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挑戰美軍GPS  2006年09月11日國際先驅導報

  如果說GPS勝在成熟,“伽利略”勝在精准,那麼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大軍用價值就在於抗幹擾能力強
  據俄塔社報導,日前,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主持俄聯邦政府軍事工業委員會會議時表示,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系統的全部24顆衛星,將在2010年前部署完畢。
  由於此前美國的GPS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已經較為成熟,伊萬諾夫此言不僅標誌著俄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更預示著美、俄、歐衛星導航系統競爭展開新的一頁。
  GPS軍用更加成熟
  由若幹顆導航定位衛星組成的先進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軍事上具有巨大應用價值(提高導彈或炸彈的制導精度、實現單兵定位),被認為是現代戰爭的“定盤星”、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在當今世界的三大導航系統中,美國的GPS名氣最大,它是由美國國防部研製、部署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該系統原來是專門用於為洲際導彈導航的秘密軍事系統,從克林頓時代起,該系統開始應用在了民用方面。
  現在運行的GPS系統是由24顆工作衛星和4顆備用衛星組成,它們分佈在6個等間距的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上有4顆工作衛星,衛星軌道接近圓形。
  GPS衛星定位系統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首次得到實戰應用,並獲得不菲的戰績。隨後,又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大顯身手。如美國B-2戰略隱形轟炸機本身就採用了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導航定位,而所攜帶的16枚制導炸彈由鐳射制導改為全球定位系統制導後,使該機具備了夜間和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
  美軍應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於實戰,標誌著衛星在實戰中的作用發生了性質上的改變,從輔助變為主導,從被動變為主動(主動不僅表現在它與具體作戰行動和武器打擊直接結合,甚至表現在它可能直接成為某種攻擊武器),從單一功能變成多功能。
  “格洛納斯”抗幹擾能力強
  雖然美國對外聲稱願與其北約盟友在衛星定位系統的軍事應用上實現共用,但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往往對他國降低衛星定位系統的使用精度。為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2002年3月,歐盟各國同意斥資27億美元,在5年內完成“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部署工作,計畫在2008年建成並投入運營。
  據稱,“伽利略”系統的最大優勢是於其精確度,確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間位置要比GPS精確10倍。其水準定位精度優於10米。正如有關專家所說:“如今的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卻能找到車庫的門。”這種優勢可以讓“伽利略”在軍用中“打得更准”。
  與GPS系統一樣,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也是由軍方負責研製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據悉,由24顆衛星組成的格洛納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有工作衛星21顆,分佈在3個軌道平面上,並有3顆備份星。
  儘管其定位精度比GPS系統、伽利略系統定位精度略低,但其抗幹擾能力卻是最強的。由於衛星發射的載波頻率不同,“格洛納斯”可以有效地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同時被敵方幹擾,因而具有更強的抗幹擾能力。
  俄總統普京一直將發展獨立的全球定位系統作為重振俄雄風的指標性大事。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明確表示,“格洛納斯”系統對於國防和經濟發展的意義極為重大,他要求聯邦各級政府和相關軍工企業將部署“格洛納斯”系統作為未來數年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特約撰稿 冀孝齊)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9-11/1448397318.html
 
中俄發展本國衛星定位系統抵制GPS讓美國擔憂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2009年9月3日報道,俄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日前表示,俄政府將把進口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設備的關稅提高至少25%,以扶持本國的GLONASS(“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有分析稱,中國也會爲國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創造能與GPS公平競爭的環境。 
  中俄欲紮“籬笆牆”? 
  GLONASS系統的性能雖不亞于美制GPS,但由于市場推廣力度不夠,導致耗巨資建立的該系統除了俄軍方外,幾乎無人問津。俄太空專家伊裏奇?阿赫羅梅耶夫表示,俄國內民用導航市場完全被GPS壟斷,“目前又對GPS設備完全開放市場,不征收任何關稅,這更使GPS在與GLONASS的競爭中占有絕對優勢。”《生意人報》也警告,GLONASS本來就面臨系統老化的窘境,如果任由美國産品強力擠占市場,要不了幾年,GLONASS恐將不複存在。
  爲避免淪爲GPS的“殖民地”,俄政府除計劃大幅提高GPS接收設備的關稅外,還准備在今明兩年發射6顆GLONASS導航衛星,使衛星總數達到24顆,實現全球覆蓋。另據俄航天局局長佩爾米諾夫介紹,俄還准備提高GLONASS的定位精度(達到10米級),以便讓用戶享受到類似GPS的高品質服務。
  英國《衛報》今年早些時候曾報道,與俄羅斯一樣,中國也在努力減小對GPS的依賴程度,大力發展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新一代“北鬥”2號系統組網順利,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爲繼GPS、GLONASS後的全球第三大衛星導航系統。出于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中國“可能會采取與俄類似的措施”。 
  GPS已成美稱霸支柱 
  衛星導航技術對國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軍事評論》雜志曾直言不諱地說:“誰能掌握衛星導航優勢,誰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近10年裏,美國之所以能以極小代價打贏多場局部戰爭,GPS支持的作戰平臺和制導武器發揮了巨大作用,難怪一些美軍將領發出了“沒有GPS,我們根本無法作戰”的感慨。
  利用這種先發優勢,美國極力維護自己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壟斷地位。GPS信號分爲精碼和粗碼兩種,美方供給民用市場的是精度大于20米的粗碼,精度達1米甚至0.3米的精碼導航信息僅供自家軍隊享用,即使北約盟軍也只能獲得精度在10米以上的信號。此外,美國還動輒以關閉GPS來威脅“不聽話”的國家。
  顯然,這種“GPS霸權”對他國安全已構成潛在威脅。像俄羅斯、中國等太空技術強大的國家必然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以打破美國壟斷。甚至連歐盟都在建設“伽利略”系統,以免淪爲美國“GPS霸權”的附庸。
  有分析稱,美國忌憚中俄排斥GPS,可能采取反制手段。因此,中國要想打破GPS的全球壟斷地位殊非易事,但至少應先在國內市場確立主導地位,讓外界看到“北鬥”系統的潛力。對此,香港《東方日報》曾評論稱,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國內市場非常廣闊,如果國內大部分用戶支持“北鬥”系統的話,那麽GPS不但會在中國黯然失色,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根基也將受到動搖。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0746565248.html
 
美國稱中國北鬥系統精度媲美GPS優于歐洲伽利略  2009年02月25日 東方網
 
  美國太空評論網2月中旬刊載紐約記者泰勒?迪納曼文章稱,考慮到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及歐盟方面決策和預算編制效率的低下,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能會先于“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運行。而且,中國“北鬥”的精度或許能夠與美國GPS相媲美,而“伽利略”則很難達到這一水平。
  文章稱,中國已以決定不更改其計劃用于新改良的“北鬥”衛星系統的導航頻率,而這將給歐洲伽利略聯合工業造成極大的困擾。2008年12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ICG)國際委員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舉行了第三次會議,會議報告指出,雖然美國能夠就一些次要的問題與中國達成一致意見,但歐洲卻無法使中國改變其“北鬥”衛星導航使用頻率的計劃——除非中國事先同意,否則“伽利略”常規公共服務(Public Regulated Service)信號便無法用于軍事目的。這就是所謂的頻率覆蓋問題。
  文章借用前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的話稱,如果事情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那麽,這個旨在避免歐洲淪爲美國“技術附庸”的系統,將會使歐盟陷入受中國制約的境地。事實上,歐洲人之所以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項目,是因爲他們認爲,這會爲中歐雙方共同削弱美國實力奠定基礎。
  文章接著指出,在中國方面看來,在“伽利略”項目中,歐洲人不但利用了他們,還欺騙了他們——中國積極的參與了“伽利略”項目,希望能夠從中得到自己的利益,但卻發現自己被關在了“伽利略”控制機構的大門之外。到最後的時候,中國發現其對“伽利略”的影響,遠遠低于日本與印度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而且,後兩個國家甚至並沒有爲正在建造的信號擴增系統支付一分錢。
  文章稱,現在,歐洲不僅因中國而感到郁悶,還因美國而感到氣憤。這是因爲,華盛頓拒絕爲實現歐洲人的願望而向中國施加壓力。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畢竟“伽利略”並沒有考慮到美國的最大利益。目前,一些歐洲談判者甚至威脅說要退出2004年美歐雙方就頻率覆蓋問題簽署的協定——這可不是歐洲與奧巴馬新政府打交道的最佳途經。
  文章指出,歐盟建立“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決心毋庸置疑。一直以來,歐洲人都希望歐洲能夠在未來的“後美國”時代,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超級實體,而“伽利略”系統則是新歐洲的基石。所以,文章稱,歐洲人將堅持研發該系統,即使這會破壞其與美國或中國的關系。
  文章稱,目前中國第二代導航系統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很可能將會在“伽利略”之前運作。文章表示,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爲歐盟的決策與預算編制效率遠遠不及中國,但意想不到的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似乎能夠與美國的GPS相媲美,而“伽利略”則很難達到這一水平。文章稱,如果這信息得到證實的話,美國與歐盟必然會對中國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感到奇怪。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25/0809543433.html
 
美軍加速升級GPS欲全面對抗中歐伽利略系統
 
  法國媒體2007年11月27日報道,爲確保美國在全球定位系統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超越歐洲和中國聯手的“伽利略計劃”,美軍決定對GPS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升級。升級後的美軍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統傳輸量是現行的500倍,而抗幹擾能力將翻番。軍事觀察家認爲,此舉將引爆新一輪的GPS全面競爭,而這場競爭也關系到普通人的生活。
  急推第三代GPS叫板“伽利略”
  上周,歐盟議會正式拍板:向因資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伽利略計劃”注資24億歐元,以實現2013年“伽利略計劃”全面投入使用的目標。據有關官員透露,“伽利略計劃”提供的全球定位系統服務將以“更精確、更可靠”的優勢,超過美國現有的GPS。
  “伽利略計劃”的這一最新舉措令美國大受刺激,美國空軍GPS聯隊司令戴維?邁登11月27日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正式決定啓動第三代GPS計劃,這將爲我們的軍事和民間用戶提供更適時、更精確、更可靠、更能抗幹擾的定位和導航服務。”他說,“第三代GPS第一階段將于2013年年底前部署到位,而整個第三代GPS網絡最終由32顆新型衛星組成。一旦部署完成,其性能至少不亞于歐洲與中國合作的‘伽利略計劃’。”
  傳輸量增500倍抗幹擾能力翻番
  美軍第三代GPS究竟強在哪裏呢?
  據美國全球安全組織一名國防分析家表示,美國的第三代GPS與現行的GPS系統相比,有3個特點:
  首先是第三代GPS傳輸能力是現在GPS的500倍,而抗幹擾能力也較現在的GPS翻番,這意味著GPS的數據和音像傳輸速度大增,用戶享受的“適時服務”也更加完善,且GPS遭幹擾中斷的風險也將大減。
  其次是第三代GPS的精確性將有極大提高。據美國軍方透露,第三代GPS將讓所有的用戶,比如說空中的飛行員和地面的駕駛員能夠精確定位地球上任何一個點,且精確度達1米,而此前美國GPS的精確度只有數米。
  第三是爲民間開放更大的使用空間,按美國五角大樓的設想,第三代GPS將新開放兩個民用頻段——1227.60 MHz和1176.45 MHz,好讓民間用戶更方便使用GPS。
能掌握全球核試的風吹草動
  美國如此急切推出第三代GPS系統的目的,就是全面超越歐洲與中國合作研發的“伽利略計劃”,確保美國在GPS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美國五角大樓的多名官員直言不諱地說,搶著部署第三代GPS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完成布什總統制定的目標,即確保第三代GPS仍能成爲“世界標准”。
  布什總統要求第三代GPS既要與美國的聯邦無線導航計劃相容,也要與當今世界無線電導航系統兼容。此外,還要與美軍“核爆探測系統”相聯。借助先進的電子測量裝置,通過捕捉核爆炸激發的電磁脈沖、光脈沖、空氣沖擊波、次聲波和地震波等信息,可確定有關核爆炸參數,而與美軍的新型GPS系統相連,全球任何地域進行核試驗,都會立即被監控,其精確地點和爆炸參數會迅速傳到美軍決策層,從而能掌握全球核試的任何風吹草動。
  美國從去年開始對“已顯老化”的GPS技術進行更新,改善了衛星信號,提高了抗幹擾能力,以及定位精度。但真正刺激美國急著抛出第三代GPS的是歐洲與中國合作的“伽利略計劃”。
  “伽利略”計劃是一種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定位方案。“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于2007年底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2013年全面運轉,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爲工作衛星,3顆爲候補衛星。
  該系統將爲歐盟成員國和中國的公路、鐵路、空中和海洋運輸甚至徒步旅行者,提供精度爲1米的定位導航服務,從而將打破美國獨霸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格局。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是美國的GPS系統,歐洲人認爲這並不安全。爲了建立歐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歐洲人決定實施“伽利略”計劃,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基于民用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2003年9月18日,歐盟和中國草簽了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協議。2004年10月9日,雙方又簽署了此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因而引發美國媒體發出美國可能擊毀“伽利略”衛星的報道。
  可見,此項目不但具有極高經濟價值,也深具政治和軍事戰略意義。
  正是由于“伽利略計劃”的軍事與民用戰略意義,美國才會如此急迫。據GPS首位制造商美國的洛?馬公司發言人史蒂夫?塔圖曼介紹,美國空軍會在2008年年初向美國軍工企業下達生産制造合同,而美國空軍也透露說,除了洛?馬公司外,還將地面基地和天線的合同分別交給諾?格公司和雷聲公司。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12-02/1134474458.html
美國空軍將試射新型GPS衛星定位精確度小于3米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0年3月22日報道 美國空軍正在爲即將于5月發射的首顆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做准備。
  美國政府問責署(GAO)在給國會的報告中指出:GPS衛星數量過少可能會導致精確制導炸彈命中目標的能力降低,迫使飛機變更或延遲遠距離飛行航線,也可能降低軍隊在城市或丘陵地帶作戰時接收GPS信號的精確性。
  新型GPS IIF衛星是波音公司計劃生産的12顆衛星中的第一顆。如果順利的話,第二顆GPS IIF衛星計劃2010年底發射。隨著下一代衛星在軌數量的增加,GPS的精確性也會相應提高。GPS IIF衛星的精確性是其上一代衛星的兩倍。因此,多數GPS IIF衛星進入太空之後,將可以爲地面接收機提供小于3米的精確性,目前的GPS星座的精確性小于6米。
  更好的精確性源自于新衛星上先進的原子鍾。GPS通過精確地測量時間,將定位信號從太空中的數顆衛星傳回地面GPS接收機。接收機上的軟件測量三顆或更多衛星的時間,然後計算出它的位置。時間測量越精確,定位越准確。
  GPS IIF衛星還向軍事和民間用戶提供其他先進的能力。衛星軍用“M碼”信號能增強衛星現有抗幹擾能力。可變功率特性使得衛星管理者能夠增加信號功率,在必要的時候沖穿幹擾。GPS IIF衛星在接受在軌軟件升級方面的能力更強。衛星攜帶的星載存儲器足夠大,足以升級GPS系統和衛星的運行系統。目前的衛星升級能力有限。新的GPS地面控制設備采用了更多自動運行和管理的功能,自動化降低了運營成本。新一代衛星設計壽命至少爲12年,但預計將延長使用時間。
  目前一代GPS星座包含30顆衛星,空軍稱系統“必需”的數量是24顆。低于24顆系統運行就會有一定風險。歐洲全球定位系統的必需數量是30顆。
  GPS III衛星是GPS-IIF的下一代衛星,洛馬公司稱首顆GPS-III的發射時間預計爲2014年,但GAO認爲鑒于GPS-IIF和其他衛星系統的推遲,這一時間是不切合實際的。由于合同商在GPS IIF衛星的建造過程中缺少專業技術,缺乏項目監管,還存在技術問題,首顆GPS IIF衛星推遲了三年半,項目成本增加了一倍,從原來的7.29億美元激增至17億美元。(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侯丹 郭多嫻)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3/0730587809.html

美國GPS升級導致86種武器系統出現兼容性問題
 
  [據美國今日航天網2010年5月3日報道]  GPS地面控制段最近一次升級後,導致美國至少86種不同武器系統所用的專用軍事GPS接收器與之不兼容,其中一些武器在問題解決之前無法使用。
  空軍4月30日在美國聯邦商業機遇網發布記錄,曾在2月份向接收器制造商提供過一份價值90萬美元的合同,幫助空軍太空司令部GPS連隊解決升級對硬件的影響。
  安裝在多種武器系統中的約8000到10000臺“可選擇使用的反欺騙模塊”(SAASM)GPS接收器在接收新信號時出現了問題。GPS地面系統的主承包商是波音防務、太空、安全分部。
  這次問題使美國陸軍推遲使用“亞瑟”155千米炮彈,這種炮彈依靠GPS增強精確性。
  空軍確認:唯一受到影響的另外一種武器是美國海軍的X-47B無人作戰飛行器驗證機,該機由諾格公司建造。來自空軍的消息,飛行器不能升空,海軍X-47B項目辦公室每天將損失100萬美元。(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侯丹 許紅英)
 
美稱若GPS崩潰後美軍大批精確制導武器成廢鐵  2009年05月24日 環球網
 
  美國政府最新報告警告稱,由美國空軍管理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已經不再可靠並“接近崩潰”,明年年初可能開始失效。20日美國《空軍時報》披露了更多相關內容,GPS的遭遇並非特例,從軍用通訊、導航到導彈預警等幾乎所有美國衛星系統都存在類似情況。
  《空軍時報》的報道稱,審計辦公室提交美國國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于五角大樓太空計劃規劃失當和采用一些過于激進、未經驗證的技術,導致預算嚴重超支和進度拖延,甚至可能造成軍用衛星性能方面的空白。該報告稱,美國部分衛星項目至少拖延了7年之久,這讓美國在保密軍用通訊、導航設備和導彈預警系統以及其他領域內都出現漏洞。
  政府審計處主管采購的官員克裏斯蒂娜•查普倫說:“2009年這種形勢更爲明顯,太空計劃采購方面的問題造成我們在一些重要的防衛能力上出現欠缺。”在對GPS、通訊衛星等7個重大太空計劃進行檢查後發現,這些項目比最初預算增加109億美元。查普倫認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五角大樓提出的標准太高,同時要求采用新的未經驗證的先進技術,而另一方面又低估了研制費用,造成預算嚴重超支和進度拖延。
  審計處特別警告說,美國可能無法按時獲得新的衛星作爲軍用和民用GPS發生故障時的替補,因此原來的GPS可能在2010年將無法使用。報告稱,“最近數年,空軍希望在支出和計劃限期之內完成維修任務,但遇到極大技術問題”。結果空軍在管理GPS系統上超支約8.7億美元,更換新一代衛星的時間也延遲到2009年11月,GPS已經不再可靠並“接近崩潰”,有可能在明年前失效。原來美國當局本來希望在2013年之前,投資逾58億美元,爲現有的GPS衛星群進行更新及補給,但“目前仍未知空軍是否能及時將新衛星送上太空,以維持現行GPS系統不受幹擾”。報告警告,若到明年初仍無法順利完成更新行動,將對全球所有GPS使用者造成廣泛沖擊。目前GPS系統廣泛應用于飛機、船只、汽車導航以及各種商業活動,同時它在軍用領域更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大批精確制導武器都依靠GPS提供引導,一旦GPS失效,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一名中國航天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爲掌握最先進太空技術的美國,GPS等重要衛星系統並沒有那麽容易崩潰。由于GPS衛星的設備複雜程度高于“銥星”,更不是小型衛星可比擬的,因此它發射前的准備工作需要一個月以上,不可能像小型衛星那樣一旦有損壞能立刻填補。但目前在軌的GPS衛星有31顆,而只需要24顆即可實現全球精確定位,因此目前GPS系統仍有相當數量的備份衛星可以隨時替換故障衛星。同時僅2008年全球的GPS市場産值就高達300億美元,即使只從經濟方面考慮,美國也絕不會放任GPS系統失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4/1001552730.html
 
美軍過分依賴高科技裝備 官兵只認GPS不識地圖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的裝備。然而,過分依賴高科技,也可能導致軍人的基本功喪失。美國《海軍陸戰隊時報》6月8日報道,許多美軍官兵不會在傳統地圖上標注自己所在的位置;一旦GPS失靈,他們就會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 
  官兵們成了“低能兒” 
  2005年的某個冬日,美軍士兵賽納奇亞在伊拉克希特市執行任務,隨身攜帶的GPS接收器屏幕突然一片空白,加上沒帶備用電池,他很快就迷失在陌生的街巷中——駐伊美軍向來把GPS當羅盤用,缺了它就無法確定自己的方位。幸好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及時趕來,否則真不知這位一等兵會遭遇什麽意外。
  和賽納奇亞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弗吉尼亞戰鬥實驗室的陸軍上尉雷格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2005年,他負責開展了一系列步兵技巧考評,結果發現許多軍官居然不會閱讀地圖。“我要求他們進行戰術地面導航,從這個點到那個點,或者告訴我目標所在的網格坐標,”雷格納說,“可他們看不懂,看不懂地形圖,也看不懂等高線。”
  海軍陸戰隊也存在類似問題。2007年,該實驗室實施了一個代號“戰鬥獵人”的項目,希望官兵能在尋找敵人時更好地溝通。雷格納說:“項目的基本要求就是對形勢和環境有一定了解和判斷。我們給學員們地圖和衛星照片,要求他們尋找指定地形或觀察某個建築物。可許多人對此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什麽位置。” 
  軍方要重拾基礎訓練 
  在部隊部署前,美軍指揮官有權決定哪些技能需要加以強化訓練。由于作戰任務太重,且地面導航容易用技術手段解決,這項技能最常被忽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雖然參戰部隊都配備了羅盤,但基本用不上,美軍官兵更多地借助GPS在地圖上繪制坐標方格。
  盡管如此,一位陸戰隊軍士長還是承認,合格的陸戰隊員必須精通地面導航,因爲全球定位系統不能幫他們進行地圖判讀、方向確定或地形識別。另一位教官也表示:“我們一再強調地面導航技能的原因在于:全球定位系統很偉大,但我們不能一直依賴它。”
  今天,已晉升中士的賽納奇亞在一所戰鬥技巧學校任教,他常對學員們講起當初在伊拉克的經曆:“我們太依賴現代化裝備了,有些人簡直到了上癮的地步。一旦高科技失靈,自己又沒有基本的作戰技巧,就只能坐以待斃。”事實上,美軍眼下正重新普及與地面導航相關的野外訓練。賽納奇亞指導的課程中就包括利用地圖在複雜地形中尋找路線或目標的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據說效果不錯。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3/1300555168.html
 
美國稱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可壓制美GPS軍事優勢
 
“北鬥”系統建成後,將使我國在衛星應用方面擺脫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
  2009年4月15日零點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鬥二號”第二顆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立刻引起世界關注。
  據了解,這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是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它的成功發射,對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衛星導航系統是現代軍事的“太空眼”,沒有它,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戰略核導彈都將成爲“瞎子”。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民生和國防産生深遠的影響。目前,發展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爲各國爭雄的焦點。 
  中國北鬥登陸太空 形成“四強爭雄”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導航衛星,引起美、俄、英、法等國媒體的極大關注。因爲,這意味著中國終于打破了西方在太空信息領域的壟斷,形成了美、俄、歐、中在衛星導航系統上的“四強爭雄”格局。
  美國國防部從1973年開始實施GPS衛星定位系統的開發,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發明國,目前GPS系統有28顆衛星組成,在相當長的時間壟斷了全球軍用和民用衛星導航市場,中國民用車載導航系統基本被美國GPS所覆蓋。
  繼美國之後,俄羅斯在衛星導航發展上也奮起直追。“格洛納斯”導航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由蘇聯開發,主要用于軍事領域,1982年發射首顆導航衛星入軌。2001年俄羅斯與印度合作,將其升級爲軍民兩用全球導航系統。目前,“格洛納斯”系統完成24顆衛星的部署工作後,衛星導航範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實現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精度將達到1.5米以內,“格洛納斯”的定位精度比不上美國GPS和歐洲的“伽利略”,但抗幹擾能力卻是最強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被敵方幹擾。
  歐洲各國對發展衛星導航系統也不甘落後。1999年,歐洲提出了建立“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經過長時間醞釀,2002年3月26日,歐盟15國交通部長會議一致決定,正式啓動“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目前,歐洲各國已推出了30多顆衛星組成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精度比GPS高10倍,對物體的誤差範圍在1米之內。專家形象地說,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卻能找到車庫的大門。
  中國北鬥導航衛星升空,意味著中國成爲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後,第4個掌握衛星導航的國家。美國《太空評論》認爲中國的“北鬥”可以大大提升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北鬥登陸太空 擺脫受制于人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大批轟炸機、巡航導彈猛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幾乎萬無一失地准確地命中目標。這些炸彈、導彈之所以都能夠實現精確打擊,是因爲它們都是通過衛星導航系統來實現定位,提供這種定位服務的正是美國的GPS。
  但遺憾的是英國、法國等美國的北約盟友卻享受不到GPS的“精確優惠”,雖然同是北約,歐洲的飛機也無法享受到美國提供的“精確制導”。據了解,美國人用的GPS系統分爲軍用和民用兩種,供給各國使用的是精度不高的民用GPS,而精度准確的軍用GPS只供自己享用。美國軍用GPS的精度都是在1米左右,甚至1米以下,尤其它的第二代GPS投入使用,可以達到0.3米、0.2米。然而,美國爲北約盟友提供的GPS的精確度限制在10米以外。歐洲各國覺得不能受制于美國,因此,他們聯合搞起了自己的衛星導彈系統——“伽利略”。
  對在伊拉克戰爭中爲虎作倀的“北約戰友”美國都留一手,對中國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伊拉克期間,中國中遠公司有一條遠洋貨輪,通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後,被美國艦船攔阻,要求檢查船只。美國在伊拉克作戰,可以劃臨檢區,但不能把臨檢區劃到整個印度洋。
  中國貨輪不買美國的帳,不停船受檢。但後來這條船開的時間不長,發現船用GPS失效了,船停了下來,當時船長以爲是GPS出了故障,派技術人員檢查、檢修,但沒有發現故障。後來才明白是美國海軍對中國貨輪GPS進行局部屏蔽,GPS信號通過幹擾消失了。因爲這個GPS信號是美國發出來的,他知道定點幹擾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外國,必須依靠自己。如果中國的軍事裝備和通信聯絡也使用GPS,戰時很可能發生災難性的悲劇。
  GPS系統是美國最早研制開發的,最早占領了國際市場,中國的民用市場也幾乎讓GPS獨領風騷。美國的GPS在全世界通用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方便,但一旦美國不高興,隨時隨地就可以制裁你。
  歐洲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就感到很不信任,所以歐洲要獨立開發“伽利略”。 美國人當初對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就頗有微詞,說我們都有一套GPS系統了,而且商業應用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免費的,爲什麽你還要開發你的伽利略系統。歐洲人回答很明了,如果你美國不高興了,不讓我用了怎麽辦?他們不願意都吊在美國一棵樹上。
  連歐洲都堅決要搞“伽利略”系統,中國如果不搞“北鬥”系統的話,將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
  中國“北鬥”的問世,的確使美國感到不安。美國《太空新聞》報道認爲,中國的“北鬥”軍事衛星導航系統擾亂了美國的計劃。中國航天部門正試圖借鑒歐洲“伽利略”系統,通過發射與美國導航衛星相似的M編碼頻率信號,來壓制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優勢。美國最好的解決方法將直接發展GPS-4,即第四代GPS系統。
  中國“北鬥”的問世和不斷完善,將逐步打破美國GPS一統天下的局面。目前,世界公認美國的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中國的“北鬥”爲全球四大衛星導統系統。聯合國已將這四大導航系統一起確認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貨商。 
  中國北鬥何時獨占鼇頭? 
  中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種原因而夭折。70年代後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夠得到實現。
  中國的“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系統正是80年代提出的“雙星快速定位系統”的發展計劃。北鬥導航系統的方案于1983年提出,突出持點是構成系統的空間衛星數目少、用戶終端設備簡單、一切複雜性均集中于地面中心處理站。中國第一顆“北鬥一號”衛星于2000年10月31日首次升空;同年12月21日第二顆“北鬥一號”發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北鬥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目前“北鬥一號”已有四顆衛星在太空遨遊,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資訊。
  據悉,“北鬥一號”導航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據專家介紹。今年4月發射的“北鬥二號”導航衛星系統的性能大大超過了“北鬥一號”衛星系統,使中國自主研制生産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
  《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布將在未來5年啓動五大航太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在4年內完成部署。有專家表示,二代北鬥衛星系統部署完成後,中國將能對小目標發動精准攻擊,而美國也有媒體認爲中國用北鬥計劃來壓制美國衛星的軍事優勢。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消息稱,中國自主研制的北鬥二號系列衛星今年起進入組網高峰期,在今年和明年兩年要發射10顆左右的導航衛星,預計在2015年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介紹說,在今年和明年兩年我們要發射10顆左右的導航衛星,計劃2015年建成一個由30幾顆衛星組成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目前我國的各種導航定位設備都要靠美國的GPS系統提供服務,“北鬥”系統建成後,將使我國在衛星應用方面擺脫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2/0930551540.html
 
美媒稱研究人員破解我“北鬥”導航編碼衛星編碼被破解會有何後果?

  2009年3~4月份的美國《Inside GNSS》雜志,披露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破解我國“北鬥”導航衛星信號編碼程序的情況。因其中一研究人員爲中國留學生,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後,一度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還發現,同樣是這個研究團隊,曾在2006年成功破解了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的信號編碼。有讀者致信本報,希望了解衛星的信號編碼如被破解,會造成何種後果。本報現試作解讀,僅供參考。 
  “北鬥”系統功能豐富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是指利用一組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和空間用戶進行精確定位。它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的特點,已成爲應用廣泛的導航定位技術。爲了不受制于人,從2000年10月到2003年5月,我國先後發射了3顆同類衛星,建成“北鬥一號”雙星導航(另一顆爲備用星)定位系統,成爲世界上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在我國及周邊部分地區,爲中低動態及靜態用戶提供快速定位、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和授時服務。其基本原理是3球交彙測量:利用兩顆位置已知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爲兩球心,兩球心至用戶的距離爲半徑作兩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爲球心,以用戶所在點至地心的距離爲半徑的球面,3個球面的交會點即爲用戶位置。
  當“北鬥”用戶提出申請或按預定間隔時間進行定位時,不僅用戶能知道自己所在位置,調度指揮或其他有關單位也可掌握用戶所在位置。目前,該系統可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爲單兵、車輛、艦船和直升機等提供精度爲20~100米的定位服務,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所以,它特別適用于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相結合的場合,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 
  怎樣破解衛星導航編碼 
  世界上現有4種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分別是美國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鬥一號”。美國的GPS因爲服役早、覆蓋範圍廣、使用簡便,占市場份額最大。其他3種導航系統都在擴容中,有進一步發展成爲世界性衛星導航系統的潛力。
  據了解,繼破解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信號之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又截獲了“北鬥”衛星信號中的僞隨機數(PRN)代碼,將其調制後得出連續波信號,再對多個周期的信號作累加平均,把信號增強並削弱雜訊,就可以解析僞隨機碼的周期和結構,繼而推導出其生成公式。如果將這些代碼和提取代碼的方法公布,就意味著任何配備導航設備的人掌握了破譯出來的僞隨機數代碼,就可以無償使用“北鬥”的服務了。 
  可了解別國軍事部署 
  中國自力更生建設的“北鬥”導航衛星的實戰意義,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得到集中體現。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救災部隊攜帶的“北鬥”系統發回各種災情和救援信息,爲指揮和協調救災發揮了巨大作用。
  我國目前使用較廣泛的“北鬥一號”導航衛星系統,是以滿足民用服務爲主,兼具部分軍事用途,如:部隊調動位置定位;作戰平臺的定位導航;人員搜救、水上排雷定位等。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和高技術武器的不斷服役,對衛星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也越來越高。
  從理論上講,美國成功破解他國編碼程序後,就可以通過先進的電子攔截設備捕捉其導航信號,以分析外軍部隊調動或者武器裝備的具體位置,進而通過GPS確認這些數據參數,也能在需要時對導航信號進行幹擾。在最壞的情況下,破解別國的衛星導航定位編碼後,美國軍隊指揮官將和外軍指揮官一樣,對外軍的軍事部署和裝備位置信息了如指掌。這對別國未來的軍事行動顯然有很大影響。
  正是出于安全考慮,我國目前正在加速建設第二代“北鬥”系統,其覆蓋範圍與美國GPS大體相當,可爲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而且將采用更先進且難以破解的新型編碼,應可有效降低信號被別國破解的風險。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22/001416164087s.shtml
 
2009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論壇在京召開
 
  中新網北京2009年8月9日電 (記者 潘旭臨) 爲期兩天的“2009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論壇”八日在北京拉開帷幕。論壇以“創新與應用”爲主題,緊緊圍繞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應用中的基礎科學問題、技術難題、應用發展趨勢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諸多實踐問題展開研討。
  本次論壇由武漢大學/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球華人定位導航協會(CPGPS)、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主辦,CPGPS協會工業委員會承辦。
  據悉,隨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市場競爭加劇,國際未來將有四大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NSS)同臺競技格局,即: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和中國的北鬥系統。
  與會專家指出:首先,GNSS系統從建設、維護升級到應用推廣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國民經濟發展的各類GNSS應用需求也日益旺盛,這些都大力推動了GNSS相關理論研究、應用技術方法的快速發展,構成了當前全球巍爲壯觀的GNSS研發、應用熱潮。其次,當前,中國的衛星導航事業處于一個關鍵時期,正經曆著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的偉大變革。在這時期,中國將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列爲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充分體現了衛星導航産業對國民經濟、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
  據了解,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等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本次論壇成爲業界最高水平的一次盛會,共收到海內外華人專家、學者、學生、衛星導航從業者提交的摘要一百三十余篇,論文全文九十余篇,報告一百余多份。此外,論壇設置的衛星導航增強系統與應用、GNSS算法、新型導航定位技術與位置服務、GNSS 接收機技術、GNSS大氣科學研究、GNSS在工程測量、大地測量及地球動力學應用、組合導航技術等八個專題,基本上包括了GNSS典型的應用領域。
http://tech.sina.com.cn/it/2009-08-09/14583335619.shtml

中歐簽署伽利略計畫

  據新華社北京二十八日電,歐洲伽利略計畫的中國總承包商二十八日在北京與伽利略聯合執行體簽署了三個應用專案合同,中國是歐洲以外第一個簽署應用項目合同的國家。  
  總投資三十五億歐元的伽利略計畫是歐洲自主的、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目前世界上正在運營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由美國研發並控制。伽利略系統三十顆導航衛星和相關地面設備將在二○○八年部署完成,該系統確定地面目標位置的誤差僅為一米,而GPS提供的非軍用信號的誤差達十米。  
  中國主管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在合同簽字儀式上說:“中歐簽署三項合同標誌著中國企業參與伽利略計畫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中歐雙方近期還將簽署更多全面的、多層次的、高水準的合作協議。”  
  據瞭解,近期即將簽署的合作協定內容將包括建造伽利略系統空間和地面基礎設施。伽利略計畫第一顆導航衛星預計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射升空。根據中歐雙方剛剛簽署的合同,中方將參與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漁業中的應用、基於位置的服務標準化、電離層中定位信號的修復。  
  中國是第一個參與伽利略計畫的非歐盟國家,承諾提供二億歐元的研發經費。中方已投入七千萬歐元用於技術開發,其餘一點三億歐元用於空間和地面設備的部署。  
  據歐盟的預測,伽利略系統在二○二○年前將會帶來數百億歐元的收入和數萬個就業機會。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371.htm

美國稱中國研制出GPS殺手對付精確制導武器

經常無端散布“中國軍事威脅論”的美國,又炒作中國發展出了“GPS殺手”。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007年11月23日報道,美國認爲中國已經發展出能夠用卡車裝 載的強勁的GPS幹擾系統。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證據”太過蒼白,該網站在報道這則消息時連更詳細的分析都沒給出,也沒說出這種他們所謂的中國GPS 衛星幹擾系統工作原理到底是怎樣的。
  美國擁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控制權,其大多數精確制導武器都采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制導方式。所以,美軍一直擔心外國對GPS進行 幹擾,直接降低其武器命中精度。美軍認爲,對于一些飛行時間長的GPS制導導彈來說,更易受幹擾。在導彈飛行的最初階段,當制導系統以CA編碼信號工作 時,一般來說,24分貝以上的幹擾就足以封鎖GPS信號;當導彈的制導系統轉變成Y編碼模式時, 54分貝以上的信號就足以幹擾制導系統。在導彈飛行的末段,幹擾信號可能會阻止導彈到達目標“框”中,在這種情況下,導彈便不能飛向預定的目標點。 2003年爆發伊拉克戰爭時,美軍認爲正是由于伊拉克裝備了很多GPS幹擾器才導致美軍的很多精確制導炸彈打偏。《環球戰略網》稱,目前能操作GPS幹擾 技術的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以色列等國家。
  針對這些對GPS的威脅,這些年,美國國防部由空軍牽頭,不斷采取各種手段保護GPS信號的完整性,並加強其抗幹擾性。這些措施包括:增強衛星 信號強度和改善信號處理能力;在飛機、船只、地面車輛和武器上使用更複雜的GPS接收器;開發新的軍用密碼,增強抗幹擾能力等等。(仰智剛)

日本印度渴望擁有本國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圖)

  【據美國航太網站2007年5月16日報導】 歐洲有伽利略計畫,但並非唯一想要建造與GPS競爭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地區。美國對世界唯一全功能衛星導航系統GPS的控制,促使印度、日本等國也在研發區域覆蓋的導航系統。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力促完成“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以減少俄羅斯對GPS的依賴。他希望該系統能在2007年開始運行。
  日本正致力於由三顆衛星組成的“准天頂衛星系統”(QZSS)中第一顆衛星的建造。首顆QZSS衛星預計於2009年發射,衛星將進入高橢圓軌道。
  印度有兩個導航計畫。他們計畫發射一個地球同步衛星系統,以提高用於印度機場與空中的GPS信號的精度。這個GEO增強導航系統顯然得到了美國的支援,雷神公司正為此系統提供地面終端。2006年印度還宣佈要研發一個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在2011年之前使7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就位。
  對於區域部署而言,靜地軌道是非常好的選擇。美國部分官員曾鼓吹使用靜地軌道測試美國導航衛星能力。美國已決定發射首批6顆中軌地球軌道衛星,將提供4~6小時的“典型覆蓋”。(中國航太工程諮詢中心 許紅英 謝慧敏)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5-20/1350445370.html
 
日本版GPS衛星系統項目預計今年8月份前啓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發布公報:有日本版GPS衛星系統之稱的“准天頂衛星系統”預計于2010年7、8月份開始啓動,屆時發射的該系統首顆衛星被命名爲“指路”號。
  “准天頂衛星系統”至少由3顆衛星組成。這些衛星在距地面約3.6萬公裏的圓形軌道上,以每天1周的速度運行。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不同的是,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軌道,並且這3條軌道都與地球赤道所在平面呈45度夾角。從日本本土來看,始終有1顆衛星停留在靠近天空頂點的地方,因此日本稱之爲“准天頂衛星系統”。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于2009年10月16日至12月16日期間,通過互聯網和明信片向公衆廣泛征集首顆准天頂衛星的名稱。在收到的1萬多個候選名稱中,有328個爲“指路”號。
  公報說,隨著車載導航儀和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機等日益普及,衛星導航定位已成爲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服務項目。然而在一些日本城市,由于高樓林立,美國GPS衛星的定位精確度時常不佳。在山區一些地方,能收到的GPS衛星信號十分不足,難以定位。“准天頂衛星系統”的仰角在60度以上,能與GPS衛星系統配合,可有效減少高樓和大山等障礙物的影響,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
 
日本打造全球間諜衛星網 太空情報擺脫對美依賴
 
日本第二代偵察衛星“光學3號”在日南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
  2009年11月28日,日本成功發射了一顆新一代光學“情報收集衛星”。此次發射的衛星名爲“光學3號”,于當天上午在位于日本南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搭乘日本H2A運載火箭升空。這枚新升空的光學衛星爲同類中第三顆,屬于日本第二代偵察衛星,分辨率由以往的1米提高到60厘米。“光學3號”衛星將在接受約3個月的測試後開始正式服役,以接替2003年3月發射、設計壽命爲5年的“光學1號”衛星。
  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建立獨立情報網
  2003年3月,日本把兩顆間諜衛星送上太空,向建立自己的情報系統邁出一大步,這也標志著日本和平宇宙開發政策的轉變。從2003年3月首次發射兩顆間諜衛星開始,日本前後一共發射了兩對共四顆間諜衛星,即兩顆光學成像衛星,兩顆雷達成像衛星。其中,于2007年2月發射的第二顆雷達衛星在升空一個月後就發生故障失效,而“光學1號”衛星也即將到達使用壽命。于是,日本又花費大約487億日元(約合5.6億美元)研發出新一代衛星,這就是剛剛發射成功的“光學3號”衛星。此外,日本政府還計劃2011年再發射第三顆雷達衛星。屆時,日本依靠這套衛星系統可一天24小時監控地球上某一特定地點,擁有對潛在熱點地區持續監視的能力。
  2003年3月日本發射的間諜衛星重約2噸,而此次發射的新一代間諜衛星材料更輕、太陽能電池板效率更高,體型也顯得更苗條。新一代間諜衛星可以識別地面直徑60厘米大小的物體,因而可以辨別停飛的戰鬥機是否搭載有導彈,出入基地的車輛屬于什麽種類,更不用說可以分辨處于發射狀態或用火車運輸的“大浦洞”導彈了。僅就分辨率一項,日本在太空情報系統方面的能力已直逼美國。可以預言,新一代間諜衛星上天之後,在太空情報方面,日本將不再依靠美國。
  5年發射34顆星,新航天政策提出發展預警系統
  今年4月27日,日本在東京召開航天開發戰略總部會議,擬定了“航天開發利用五年計劃”。當時就提出要使情報搜集衛星由目前的3顆增加爲4顆,此次發射正是對該計劃的落實與實施。同時,“航天開發利用五年計劃”還提出日本將加大對反導早期預警衛星探測器技術的研究,以早日擺脫其導彈防禦體系對美國的依賴。可以說,這份“航天開發利用五年計劃”爲日本研制天基導彈預警系統和其他軍事衛星打開了大門,同時也爲日本的空間科學活動提供了經費。
  日本政府航天開發戰略總部部長由總理大臣麻生太郎擔任。這也是該部自去年5月《宇宙基本法》出臺後制定的第一份關于航天開發的五年計劃。在這份由9大部分組成的計劃中,加大研究用于反導早期預警衛星的探測器研究被放在了顯著地位。
  《宇宙基本計劃》詳細給出了日本到2014年的空間應用與開發計劃,並給出了2020年前的初步規劃。根據該計劃,日本今後5年內將發射34顆衛星。在今後10年裏,該計劃建議開展以下研制工作:研制至少2顆“大地”測繪與災害監測衛星的後續型號衛星,同時研制2~4顆起保障作用的小型衛星;研制“兒玉”和“絆”高速數據傳輸衛星的替換衛星;研制光學和雷達衛星來支持現有的“情報收集衛星”偵察衛星星座。
  日本執著地發展太空能力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把發展航天技術列爲“科技立國”戰略的重要內容。20世紀50年代起,日本開始研制運載火箭。1958年日本具備了發射火箭的能力。1970年日本用L-4S三級固體火箭把重24千克的大隅號衛星送入太空,成爲世界上繼美國、蘇聯和英國後第四個實現上天夢想的國家。至今日本已成功研制出L、J、M、N、H等5個系列11種運載火箭,發射了50余顆衛星,已經成爲一個頗具實力的航天大國。
  日本最初的發射系統,幾乎都以美國德爾塔火箭設計爲基礎。N系列及以後的H1大都使用美國的部件。日本認爲,如果想成爲亞洲航天大國和世界技術大國,必須擁有一種更大型的運載火箭,一種完全由日本人設計並在日本的工廠制造出來的火箭。于是日本按照這一設想研究開發H2火箭,爲此花了10年時間和2700億日元的資金。H2火箭全長50米,發射總重260噸,可將10噸的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或將2噸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自1994年以來H2火箭曾連續5次發射成功,一度被視爲日本國産火箭的驕傲。
  從1995年開始,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著手進行H2A火箭的研發工作。H2A全長53米,重403噸,可將2噸級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H2B火箭在H2A的基礎上研發,其最大發射能力超過H2A火箭的兩倍。
  日本間諜衛星的軍事用途令人擔憂
  必須看到,日本和平開發宇宙的政策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008年5月,日本衆議院內閣委員會通過了《宇宙基本法》,明確允許太空用于軍事目的。該法案隨後于8月27日正式實施。6月,日本任命首位太空開發大臣,並隨即成立宇宙開發戰略總部,積極發展太空能力以確保國家安全。《宇宙基本法》允許日本將太空用于“防衛性”軍事目的,內容包括:(1)允許日本發射具有軍事用途的間諜衛星和早期預警衛星,並將其作爲與美國合作的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加以使用;(2)在政府內設立首相親自掌管的宇宙開發戰略本部,宏觀把握宇宙開發政策和制定相應計劃。日本的這一舉措引起世界輿論廣泛擔憂。
  去年11月,日本太空宇宙司令部秘書處曾擬定一份草案,建議負責制定太空發展戰略的太空宇宙司令部研究引入預警衛星能力,以偵察敵方彈道導彈的發射,從而促進火箭和衛星的國防應用。此外,日本超高速因特網衛星也已成功發射。該衛星旨在提供覆蓋亞洲地區的高速互聯網訪問服務,並驗證構築無線超高速大容量國際網絡所需的技術。日本希望未來能夠逐步建立一個覆蓋日本和亞太部分地區的超高速通信網絡。
  近年來,日本在宇宙開發用于軍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堅持完善自己獨立的太空諜報系統,打造全球太空情報網絡。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日本政府就決定研究新一代間諜衛星,主要目的是強化監視朝鮮核設施,使間諜衛星小型化,進一步提高機動性,對地面進行拍攝時在有限的最佳攝影瞬間拍攝更多的圖像。日本的間諜衛星計劃,不由得使人們對日本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産生憂慮。目前日本已掌握了世界一流的固體火箭技術,而固體火箭與彈道導彈在技術上只隔著—層紙,日本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固體火箭改裝成短程、中程、遠程及洲際導彈。
  近年來,日本更是表現出強勁的參與太空競爭的意圖。2008年,日本“希望”號實驗艙入駐國際空間站。該實驗艙是日本首個載人航天設施,可容納4人。今年9月11日淩晨2時01分,日本首個太空貨運飛船——空間站轉運飛行器1號(HTV1)從南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升空。日本計劃到2015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共發射7艘HTV。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後,HTV和俄羅斯的“進步”飛船、歐洲的自動貨運飛船(ATV)將承擔起爲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的重任。
  可以預見,隨著日本進入太空能力的不斷增強,控制太空的企圖會更加明顯,這勢必引發周邊國家進一步的太空競賽,應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警覺和關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04/0845576149.html

印度計畫用國產技術建造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

  [美國《空間日報》網2006年7月5日報導]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官員7月4日在會見產業界代表的時候表示,印度政府正在計畫使用國產技術建造一個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該計畫被稱為“印度區域導航系統”(IRNS),將在未來5~6年內執行,計畫包括建立一個由7~8顆衛星組成的星座,以及一個大型地面站。
  整個IRNS系統都將由印度控制,衛星、地面設備和用戶接收機也都將由印度製造。這次會議由ISRO主席G. Madhavan Nair主持,會議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參與IRNS的研究、生產和軟體發展的機會。
  Nair向參與會議的約50家公司的代表表示,由全球定位衛星提供的定位、導航授時(PNT)服務具有非常巨大的經濟價值。通過手持接收機,位於全球各地的用戶都可以獲得定位服務,這種服務也許很快就會像手機一樣普及。
  Nair同時還是印度空間部(DOS)部長,他表示,基於衛星的PNT服務將會成為重要的空間商業領域,其中包括多種應用,如移動電話、地面運輸、智慧高速公路系統、海運和鐵路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農業和漁業、勘測和船舶工程、自然科學、電力網絡等等。PNT服務還將成為通信、導航和監視/空中交通管制(CNS/ATM)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CNS/ATM正是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採用的系統。
  ISRO稱,IRNS系統完成後,CNS/ATM系統將提供跨邊境的無縫導航服務,並將最終取代多種不同類型的陸基導航服務。
  印度空間部領導一切與衛星導航相關的事務,ISRO和空間部把基於衛星的導航列為印度第11個5年計畫的重要的投資點。
  ISRO還正在與印度航空機構(AAI)合作開發用於基於衛星的民用航空的導航系統,這個系統被稱為GAGAN,該系統包括太空和地面兩個部分。
  太空部分採用的是印度的GSAT-4衛星,該衛星使用雙頻(L1和L5)GPS相容載荷。地面部分包括8個位元於印度的參考站、1個主控中心、1個陸地上行工作站以及關聯的導航軟體和通信鏈路。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07-31/0941387323.html
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采用最新GPS技術在導航通訊領域的最新應用系統。衛星導航全球性大衆化民用,剛剛開始,有百種應用類型。衛星導航的生命期至少還有50年,GPS概念的提出已有三十年,真正應用只有十來年,現在GPS現代化,GPS III新階段,延續到2020年。GPS國際協會已統計出GPS的117種不同類型的應用。蜂窩通信的集成和汽車應用還是當前最大的兩個市場。 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大量應用中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爲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中國這個要逐步擴展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北鬥導航系統(COMPASS),將主要用于國家經濟建設,爲中國的交通運輸、氣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災害預報、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業提供高效的導航定位服務。建設中的中國北鬥導航系統(COMPASS)空間段計劃由五顆靜止軌道衛星和三十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北鬥衛星將逐步擴展爲全球衛星導航系。中國將陸續發射系列北鬥導航衛星,逐步擴展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本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爲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于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是美國獨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構成

全球定位系統由三部分構成: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地面控制系統的 工作)、地面天線(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衛星注入尋電文)、監測站(數據自動收集中心)和通訊輔助系統(數據傳輸)組成;
(2)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個道平面上;
(3)用戶裝置部分, 主要由GPS接收機和衛星天線組成。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特點:
(1)全天候;
(2) 全球覆蓋;
(3)三維定速定時高精度;
(4)快速省時高效率;
(5)應用廣泛多功能。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用途:
(1)陸地應用,主要包括車輛導航、應急反應、大氣物理觀測、地球物理資源勘探、工程測量、變形監測、地殼運動監測、 市政規劃控制等;
(2)海洋應用,包括遠洋船最佳航程航線測定、船只實時調度與導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寶、水文地質測量以及海洋平臺定位、海平面升降監測等;
(3)航空航天應用,包括飛機導航、航空遙 感姿態控制、低軌衛星定軌、導彈制導、航空救援和載人航天器防護探測等。
GPS衛星接收機的種類:
根據型號分爲測地型、全站型、定時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據用途分爲車載式、船載式、機載式、星載式、彈載式。
經過20余年的實踐證明,GPS系統是一個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無線電導航、定位和定時的多功能系統。 GPS技術已經發展成爲多領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機型的國際性高新技術産業。

原理

24顆GPS衛星在離地面1萬2千公裏的高空上,以12小時的周期環繞地球運行,使得在任意時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
由于衛星的位置精確可知,在GPS觀測中,我們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利用三維坐標中的距離公式,利用3顆衛星,就可以組成3個方程式,解出觀測點的位置(X,Y,Z)。考慮到衛星的時鍾與接收機時鍾之間的誤差,實際上有4個未知數,X、Y、Z和鍾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顆衛星,形成4個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得到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程。
事實上,接收機往往可以鎖住4顆以上的衛星,這時,接收機可按衛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幹組,每組4顆,然後通過算法挑選出誤差最小的一組用作定位,從而提高精度。
由于衛星運行軌道、衛星時鍾存在誤差,大氣對流層、電離層對信號的影響,以及人爲的SA保護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爲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術,建立基准站(差分臺)進行GPS觀測,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確坐標,與觀測值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一修正數,並對外發布。接收機收到該修正數後,與自身的觀測值進行比較,消去大部分誤差,得到一個比較准確的位置。實驗表明,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前景

由于GPS技術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動測量的特點,作爲先進的測量手段和新的生産力,已經融入了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應用領域。
隨著冷戰結束和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國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期間,在保證美國國家安全不受威脅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號精度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改善,利用C/A碼進行單點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20米,這將進一步推動GPS技術的應用,提高生産力、作業效率、科學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刺激GPS市場的增長。據有關專家預測,在美國,單單是汽車GPS導航系統,2000年後的市場將達到30億美元,而在我國,汽車導航的市場也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可見,GPS技術市場的應用前景非常可觀。

應用

精細農業、科學研究(野外生物學、氣象學、地球科學)、環境監測、突發事件和災害評估、安全保障、天體與建築工程和自然資源分析的定位。衛星導航系統爲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迄今,比較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有美國GPS和俄羅斯GLOMSS系統,歐洲計劃推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衛星導航的應用是建立導航衛星系統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其最終的歸宿。通常衛星導航的應用市場可以分爲三大方面,是專業市場、批量市場和安防市場。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從應用的角度可分成以下10類加以簡述,這就是: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
其它類:
1. 航空 歐洲的Galileo便是新建的全球導航星座,它與GPS配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導航衛星的可用性,使單一的GPS市區可用性從55%提高到GPS/Galileo共用時的95%。GPS技術建立廣域增強系統(WAAS)逐步代替原先的微波著陸/儀表著陸系統,美國的WAAS系統計劃在2003年下半年運營,地面改正數據可以通過靜地衛星轉發給飛機。
2. 航海 衛星導航接收機廣泛地用于海上行駛的各類船只,DGPS則廣泛地用于沿岸與進港,以及內河行駛的船只,精度可達到2-3m。在衛星導航接收機與無線通信手段集成後,該系統便成爲一個位置報告系統和緊急救援系統。許多漁船將GPS與雷達和魚探器結合在一起,産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3. 通信與導航的融合 衛星導航接收機與無線電通信機的結合是自然發生的,這種融合産生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實際上,這是移動計算機(PDA)、蜂窩電話和GPS接收機的系統集成和完美整合。
4. 人員跟蹤 個人跟蹤的應用需求與E911這類導航手機或稱定位手機思路相似,但其産品類型和主要功能定位則與它們大相徑庭。首先要求其體積和功耗要小,便于隱藏或佩帶,如手表之類。其應用功能可以由中心加以激活或啓動,以利于獲取佩帶者所在位置。
5. 消費娛樂 徒步旅行者、獵人、越野滑雪者,野外工作人員和戶外活動者現在常應用袋式GPS定位器,配上電子地圖,可以在草原、大漠、鄉間、山野或無人區內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6. 測繪 GPS測繪還可用于繪圖、地藉測量、地球板塊測量、火山活動監測、GIS領域、大橋監測、水壩監測、滑坡監測、大型建築物監測等。這種測量技術的實時動態化(RTK)可以用于海洋河道公路測量,以及礦山、大型工程建設工地等作爲自動化管理和機械控制。
7. 授時 GPS設備還用于作爲時間同步裝置,特別是作爲交易處理定時(如在ATM機中)和通信網絡中應用。
8. 車輛監控管理
9. 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
10. 其它

GPS系統

1.GPS系統的開發背景 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蘇軍備競賽的升級。美國國防部不惜斥資120億美元研制軍用定位系統。
2.GPS系統概述 GPS系統由空間部分、地面測控部分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
(1)空間部分 GPS系統的空間部分由空間GPS衛星星座組成。
(2)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監測與控制衛星的設施。
(3)用戶部分 GPS用戶部分包括GPS接收機和用戶團體。
3.GPS定位服務 聯邦無線電導航計劃中規定的GPS定位服務包括精密定位服務(PPS)和標准定位服務(SPS)。
(1)PPS 授權的精密定位系統用戶需要密碼設備和特殊的接收機,包括美國軍隊、某些政府機構以及批准的民用用戶。
(2)SPS 對于普通民用用戶,美國政府對于定位精度實施控制,僅提供SPS服務。SPS服務可供全世界用戶免費、無限制地使用。
4.GPS設備成本 GPS接收機的價格差異很大,一般取決于接收機的功能。小型民用SPS接收機的價格不足200美元。

GLONASS系統

1.GLONASS系統概述 1982年,俄羅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的第一顆衛星升空,從此開始應用于測量與導航領域。
2.GLONASS定位技術 GLONASS的定位技術與GPS相同,即以精確的定時和衛星量程計算爲基准來進行。
3.GPS與GLONASS系統比較 GPS和GLONASS系統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很明顯GLONASS努力采用較少的衛星數量。

Galileo系統

1.Galileo系統的提出 1999年6月召開的歐洲交通運輸部長會議通過了撥款3700萬歐元完成被稱爲Galileo的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2008年投入運營。
2.Galileo系統的選擇與挑戰 如何開發Galileo系統最終將在2000年下半年的歐洲交通運輸部長會議上作出決定。
3.Galileo系統的性能 Galileo系統提供3種等級的性能: ?全球?地區?局域。
4.Gaiaieo系統的業務類型 系統還定義了3種類型的業務: ?開放接入業務(OAS)。?一類控制接入業務(CAS1)?二類控制接入業務(CAS 2)。
5.Galileo系統的體系結構 Galileo系統的星座可由9顆靜止衛星與21顆中軌道(MEO)衛星或者完全由30顆MEO 衛星組成。
6.Galileo系統與GPS和GLONASS的兼容性 射頻兼容性對于實現三個系統的互操作至關重要:系統不能相互幹擾或降低接收機的性能。
http://baike.baidu.com/view/901834.html

本台另已貼: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北斗衛星的戰略運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979479/20070426102153
<中國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979581/20070426102504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中國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阿楨 2024-04-20 01:37:34

美軍也使用大陸北斗衛星? 郭正亮:美媒籲10年內奪回主導權 2024/04/20 中時

前立委郭正亮19日表示,美國媒體《SPACENEWS》今年4月8日報導,美國GPS衛星定位系統面臨來自中國大陸北斗衛星的競爭,呼籲一定要在未來10年重新奪回領導地位。郭正亮也披露,不要以為美國就不使用北斗,美國連戰鬥機、軍艦,也有備用北斗系統,因為有時候要用北斗和GPS交叉比對。
美國媒體《SPACENEWS》今年4月8日報導,美國GPS衛星定位系統面臨來自中國大陸北斗的競爭,一定要在未來10年重新奪回領導地位,因為美國第3代GPS大約在2035年左右建構完成。
報導稱,北斗衛星使用56顆在軌衛星, GPS大約只有31顆衛星,且北斗衛星監測站數量是GPS的10倍以上。中國大陸在推一帶一路,長期與第三世界建立緊密關係,所以有非常多的監測站在發展中國家,最明顯就是非洲和東南亞,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在用北斗衛星。
郭正亮19日在網路節目《亮子立學》中提到,中國大陸一開始並沒有要發展完全獨立自主的北斗衛星,原本是想要和歐洲合作,也已出資,但美國介入,要求歐洲不能讓中國大陸參與研發。大陸於是決定從0開始發展,花了8年時間做出來。北斗衛星零組件,全部都是Made in China,美國想要抵制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郭正亮表示,北斗衛星被視為一帶一路的關鍵要素,《SPACENEWS》稱之為「太空絲路」,或稱為「太空信息走廊」,2020年已正式開通全球服務,覆蓋230個國家,用戶超過15億。2023年北斗衛星日定位量超過3000億次,已被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等認可。
郭正亮披露,連美國戰鬥機、美國軍艦,也有備用北斗系統,不要以為美國就不使用北斗,因為有時候要用北斗和GPS交叉比對。美國眼睜睜看中國大陸北斗衛星結合基礎建設往前走,出口到全世界。
郭正亮直言,美國自1994年發動GPS衛星定位革命,中國大陸於2020年做出第三代北斗衛星,現在超越美國,讓美國GPS不知如何是好。

阿楨 2023-01-04 08:36:05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阿楨 2022-07-15 08:17:57

馬斯克曝星鏈2.0引中國擔憂 解放軍學者籲:必須摧毀他們! 2022.06.03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 Space X,其衛星服務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對烏克蘭至關重要,當地每天約有 15 萬活躍用戶在使用該服務。對此,中國方面擔心危及到國家安全,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北京跟蹤與通信研究所」學者指出,若星鏈威脅到國家安全,必須摧毀處理。還有中國國防工業專家主張,共軍應發展「反衛星技術」,持續監控星鏈衛星。
新一代星鏈衛星,重量增加4到5倍,長度7米,重量約1,250公斤, SpaceX 已發射約2,400顆Starlink 衛星,目標是在低軌部署4.2萬顆。

陸政協委員建議儘早布局中國版Starlink 搶佔有限低軌衛星空間 2022-03-10


張濤認為,「星鏈」低軌衛星組網相對傳統高軌通信衛星有著成本低、時延短、損耗小的優勢,而其覆蓋範圍和建設效率遠遠大於地面5G通信基站,「星鏈網路服務目前試用速度已突破200Mbps,在搶佔衛星互聯網(網路)市場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英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計劃發射648顆近地軌道衛星,目前已有428衛星在軌運行;波音衛星網路項目擬發射147顆衛星,亞馬遜則計劃發射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
大陸已成功發射銀河航天02批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單星設計通信容量超40Gbps。這6顆衛星將在軌與銀河航天首發星共同組成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並構建星地融合5G試驗網路「小蜘蛛網」,具備單次30分鐘左右的不間斷、低時延寬帶通信服務能力,用於低軌衛星網路、天地一體網路技術驗證。
張濤指出,「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投入和外企星鏈項目相比,在規模和模式上明顯滯後,建議儘早儘快佈局中國版星鏈衛星互聯網,在這場空間資源競爭和6G時代競賽中佔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