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 11:00:43淡雅

「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

 

原文:

 

念佛法門,其來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猶如虛空,常恒不變;雖常不變,而復念念隨緣。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不隨三乘之緣,便隨六道之緣;不隨人天之緣,便隨三途之緣。由其緣之染淨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雖於本體,了無改變,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殊矣。譬如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雖虛空之本體,不因雲日而為增減;而其顯現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如來以是義故,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故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又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夫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得了生脫死。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斷惑業者,速證法身;具足惑業者,帶業往生。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範圍。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正)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譯文:

 

念佛法門,由來久遠。因為我們一念心性,如虛空一樣,長久不變。雖然長久不變,但又念念隨緣。不隨佛界的緣,便隨九界的緣;不隨三乘的緣,便隨六道的緣;不隨人天的緣,便隨三途的緣。因為這緣有染緣和淨緣的不同,致使得到的苦樂報應也完全不同。雖然對於本體來說,並無一點改變,但是表現在外面的事相上面,就有天壤之別了。譬如虛空,太陽直照就會一片光明,如果烏雲聚集了,就會遮住陽光,世界就會變得一片灰暗。雖然虛空的本體,不會因為烏雲和太陽有所增減;但它顯現障蔽的外相,就不能相提並論了。如來就是用這個意思,讓一切眾生結念佛的緣,因此經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還告訴我們,諸佛如來,是法界的身,可以進入一切眾生心想之中。因此你們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此心作佛,此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都從心想生。因此如果隨佛界的緣,就是此心作佛,此心是佛了。如果隨眾生各界的緣,那麼此心作眾生,此心是眾生了。知道了這個道理而不念佛的人,是從來沒有的。念佛一法,是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這個萬德洪名,是如來果地所證的無上覺道。因為念佛人以如來果地的覺悟,作為他因地修行的心,所以就能夠以因涵容於果海,果通達於因的源頭。如身上染香的人,就有香氣;如蜾蠃祝願螟蛉生出小蜂,時間久了就真的化出小蜂一樣。念佛往生,一生成佛,轉凡成聖,它的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中的一切法門。因為一切法門,都是依靠自力,斷惑證真,才能了生脫死;而念佛法門,自力和佛力兩者都具足了,所以能夠使已經斷除惑業的人,速證法身,還有惑業的人,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極其平常,即使是愚夫愚婦,也能得到它的利益;可這個法門又極其玄妙,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超出它的範圍。因此,沒有一人不值得修,也沒有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快。實在是如來一代時教中的特別法門,絕對不可以用一般的教理來作評判。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如果不修此法,想要依靠自力斷惑證真,來解脫生死輪回,則萬難萬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