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17:40:58古皮之紅龜粿

川谷處,那瑪夏山裡的回音─花果蔓蔓 揉製原鄉滋味

文圖/吉士博
(部分圖片選自
高雄田園饗宴臉書)

 (高雄縣農業局舉辦「高雄田園饗宴」,2018年1月)
(2018年2月還有一場「田寮饗宴」,歡迎報名參加)
(本文刊載於《文創達人誌》2018年3月號,歡迎大家購買!)

(圖/梁偉樂 取自高雄田園饗宴臉書)


親愛的那瑪夏啊

歌聲已經凝固成為亂石

對岸的高台有狼煙升起

我也仿照用詩稿在岸邊燒起一堆煙火

企圖引起上帝注意

下來救妳 復原成昔日美麗多情的那瑪夏

──杜十三〈親愛的那瑪夏〉


之一 山林作客


(體驗傳統槌敲紅豆莢)

    車行大約一小時,我們從人車熱絡的新左營前進杉林區,站在溪圳旁,曬著冬暖呼呼的陽光,來了一位青年郭建德先生,他是高雄市築夢新故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引薦大家認識在地人劉慶進先生解說他與土地的故事,確實,他過去是位「菸農」,菸葉產業走入歷史後,開始自然農法種植橙蜜番茄、白玉蘿蔔、紅豆、毛豆、以及一年一期的稻,「有經歷過冬天的稻榖才有一種特殊好吃的口感!」劉先生解釋一期稻的原因,隨手指著鳥莧,「我們這沒灑除草劑!你看的野菜要吃可以摘!對了!還有蘿蔔也可以!」郭理事長接著要大家協助採些紅豆筴,要我們跟著劉先生認識採豆過程,「我們會留著葉莖收成一束,如稻梗集成的草屋模樣,等乾了些,才藉著機器取豆子!」


(圖右為理事長郭建德先生)

步行至劉先生的三合院不用五分鐘,埕上曬著紅豆,他也示範著木桿敲打曬乾的豆莢,「靠一個勁甩動就可以打草取豆莢,來試試看!」難得如此傳統的採摘製作過程讓許多人驚呼,「還有更特別的,來!這邊享用!」劉先生與太太準備的紅豆湯、牛奶、外加朋友自製的豆腐是絕對的好吃!「這豆腐是美濃文學家鍾理和的親戚為大家製作的!」我吃得格外有興趣,咀嚼後豆香滿溢,我說:「如果有醬油就太好了!」劉先生帶上鹹醬油,連吃三塊!這不算一餐的小點心已經滿足非常,「各位注意一下時間,我們要到工作室製作午餐囉!」郭理事長暗示著時間,大家沉溺著曬豆趣、拔蘿蔔樂、吃豆腐香。

 
(製做火龍果餅皮比薩)

郭建德先生是台北人,卻留在杉林區大愛村成立協會,希望重新整合社區力量,讓八八風災前的榮景與精神再度被看見,「去年完成品牌『山林作客』,將地方的蔬果加值為產品與體驗,像各位喝的酵素、小餅乾、以及將要製作的火龍果與紅藜比薩!」理事長與社區夥伴領著我們手揉麵糰、抹上紅醬、撒上起司與蔬菜肉料、送進窯爐,「基本是接受15人以上的預約,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比薩,感受餐點的自然風味!」理事長要我們觀察烤爐的火候,餅熟的程度,這是在杉林的初體驗,最粉紅的一日之始。

 

之二 在呼瑪露營

2007年我們就改為那瑪夏,不然縣市合併就會出現兩個『三民區』!以前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村,現在都用地方族群的命名!你們知道為什麼是『那瑪夏』嗎?」從杉林大愛園區前往那瑪夏區瑪雅里大約五十公里,途中蜿蜒處多能歷見溪谷沖刷、灰石錯亂、舊物斷垣的跡象,「那都是莫拉克風災留下來的!那裡是小林村!那時的國小都沖毀了,行政區才重新安置。」侃侃談著區域與災難記憶的是曾服務區公所的柯先生,柯先生帶我們欣賞正在綻放的櫻花、梅花,「很多人都以為那瑪夏路還沒通!都以為這裡只有龍鬚菜!這裡是高雄重要的水果產區,三月梅子、六月的水蜜桃可多的!」


漫漫成雲的花在枝椏上吐露英華,「當初台達電支持民權國小的校園綠建築設計,選在先民生活區域,不以開發為目的,順著土地原有的狀態建設,各位看看,除了受到國際肯定的像花的木建築主體外,這個操場是有坡度有斜度的!」柯先生讓我們更清楚這裡的不一樣,都以「尊重土地」的概念與自然共生。我們睡著聯絡道路看見更高的聖山,林木矗立,悠悠地涼意在天黑前襲來,「各位也要為今晚的一夜好眠,準備帳篷了!」


在「呼瑪」有一片可容24頂帳篷的營區,提供熱水洗浴堂,營區四周盡是花海。夜晚備了風味餐等候大家,清炒龍鬚菜、山芹菜與佛手瓜,烤苦花魚與豬肉,蒸番薯、水煮SASVSASV(布農語,像吉拿富)與阿拜,「這裡有營養成分很好的黑土,我們能種植很棒的蔬果,八成的人務農,提供四季最新鮮的食材!」那瑪夏的三至五月是「賞螢」最佳時期,入山紮營、賞流螢、採果樂需要事先預約,屆時也可防範無地可安身之苦。


(圖/梁偉樂 取自高雄田園饗宴臉書)

  
(各種窯烤麵包的早餐)

清早,活動承辦人購買了頗負盛名的「深山裡的麵包店」玫瑰堅果、南瓜亞麻子、龍鬚菜三味吐司,是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SAVO與部落婦女們經營的窯烤麵包,也是風災後返回部落重建心靈的一把火炬力量,溫暖地方文化的再生,每一口都是希望,都是那瑪夏的重生滋味。

 

之三 卜谷嵐自然生態農園


(體驗民眾自己完成「竹筒飯」,由場主人幫忙蒸炊)

    農莊主人撒里嵐與親人們經營「卜谷嵐」,這裡有露營區服務、部落文化體驗與導覽、固定時間在芒果樹部落市集販售蔬果產品。這天我們手做「竹筒飯」,需要將鮮採桂竹切段成杯,清洗乾淨後,放入已調味的米,摻有豬肉絲、南瓜絲、胡椒鹽等,半筒米、淹過米的水、將假酸漿葉封入竹筒口,農莊夥伴會協助在柴火燒開的蒸爐內熟成。



(努力耕耘家鄉田地的青年撒里嵐)

「卜谷嵐」是由撒里嵐的父母名字與他的名字各取一字而成,大學畢業後返家經營自然農法的蔬果栽植,以水蜜桃與青龍果為主,「剛開始還沒拿捏好種植青龍果的訣竅,有事沒事就在整地除草,總沒有好的收成,與業界前輩討教,才知道來自南美洲的品種是需要潮濕的,根部『與草共生』是關鍵,」撒里嵐解釋著園區內共1160株,每株都僅留一顆果,不以燈照強迫生長期,「像人一樣,也需要休息,這樣的人才會健康!果實一樣,才會有養分!」青皮白肉的青龍果是每年四至十一月中旬期間收成,撒里嵐謙虛的說還有許多要精進的過程,希望讓大家看見那瑪夏的沃土豐收,擁有不一樣的繽紛色感。

 
(心馨園的大廚-阿麗夫人)

午餐,我們轉移陣地,前往巴尼‧蓋休閒農莊民宿經營的「心馨園小吃」,十多道阿麗夫人親自料理的山中禽畜、田間菜蔬,阿麗夫人說:「你們吃的開心,我就滿足啦!來來來──那裡有非常好吃的愛玉凍,還可以加我們自己釀的酵素!」客人們把圓桌子圍聚滿了,阿麗夫人逐桌招呼,探著每個人的讚賞,笑的合不攏嘴。

菜足飯飽,回看二日一夜的那瑪夏是滿滿的穹上星斗、枝頭春意、以及薈萃部落的文化軌跡,天災後的重建路雖長,人文的價值不變,更使人反省與自然的共生共存,回溯先民在土地上善用資源的能力與精神──「那瑪夏」是卡那卡那富族少年犧牲奉獻的傳奇,也是高雄境內,雲上谷間最美麗的桃花源。

 

 
(圖/梁偉樂 取自高雄田園饗宴臉書)

 

【那瑪夏旅遊資訊】

高雄市築夢新故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高雄市杉林區合心路1462號,聯絡電話:092143839(07) 6776463,訂單連結:https://goo.gl/6jqPcH

‧呼瑪休閒農場(露營區),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聯絡道路旁,距離那瑪夏區衛生所5分鐘路程,聯絡電話:091199271909632413840927969217,臉書搜尋「呼瑪休閒農場-那瑪夏區瑪雅部落」。

‧那瑪夏區民權國小,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村平和巷220號,2012年台達電文教基金會5億元補助高雄三所學校的重建,此校為其一,鑽石級的綠能小學,http://www.loxa.edu.tw/schoolweb.html?webId=417

‧深山裡的麵包店,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秀嶺巷196號,聯絡電話:0912308230(07) 6701161,臉書搜尋「深山裡的麵包店」。

‧卜谷嵐自然生態農園,臉書搜尋「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卜谷嵐自然生態農園」,聯絡電話:0977358525

芒果樹部落市集,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平和巷13號,2015年開始營運,部落各族群共同經營,以週末及假日較多店家問您服務,相關訊息可以此市集名稱搜尋臉書。

巴尼‧蓋休閒農莊民宿,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平和巷202號,聯絡電話:0972338098 (07)6701926,另設有心馨園小吃,提供風味團餐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