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5 10:07:37(砂子)

【石齋夜話】余秋蓉樂當貓頭鷹



桃園海岸殘存無多的防風林裡還有貓頭鷹嗎?白天或許難以見到,一入夜依然常能聽到牠那神祕的咕咕聲,行過林下,偶爾也看得到草地上遺留著牠們的食繭。
貓頭鷹難得一見,活躍海岸上的「貓頭鷹姐姐」卻是聲名遠播。許多遠道客人報名參加桃園在地小旅行時,常會探詢哪一隊是由貓頭鷹姐姐帶領而充滿了期待;這個貓頭鷹姐姐便是新屋愛鄉協會執行長兼解說員余秋蓉。
她在小學代課,在許多社區上課,一直以貓頭鷹姐姐自稱,阿公阿媽喜歡聽她解說,孩子們也常常被這隻貓頭鷹姐姐侍候得服服貼貼、歡天喜地,其實這樣的滿身功力不是憑白得來,是吃盡苦頭才換來的。
余秋蓉出生於新屋沿海農漁之鄉,從小在海岸長大,童年生活真教城市小孩難以想像。她們必須到防風林裡扒木麻黃落葉回家當燃料,木麻黃上的毛毛蟲大的每條十公分以上,一不小心碰到了皮膚會奇癢難熬,唯一的「解藥」竟是盡快去找個頭髮剛剃沒幾天的男同學,在他頭頂上猛刮一番,說也奇怪,奇癢往往立刻沒了。孩子們總有自己研發的一套!
小時的豐富生活經驗,也成了如今帶隊行走海岸最有趣的教材。林投葉可以編成喇叭、風車、皮包、斑鳩,馬鞍藤的葉可當消暑解熱的妙鼻貼,香氣迷人的蔓荊可以採取種子填充枕頭,春天在地限定的各種野菜、風吹滿地滾的濱刺麥、難辨雌雄的木麻黃……還有沙灘上的蟻獅、一挖便有的花蛤和海瓜子、種類繁多的貝蟹蝦魚,她帶團緊守著原則,觀察好小動物就溫柔釋放,嚴禁捕捉玩弄,違背的人瞬間可以看到變了臉的貓頭鷹。
白天她認真在學校裡當好老師,一有空檔到處尋找充電機會,也努力參加各種證照考試,在協會裡盡心盡力發揮所長。在大太陽的海灘上從早努力到日落,送走一隊再迎接下一隊,往往講到聲嘶力竭方休。她更喜歡揮汗如雨努力學習堆疊石滬工法,為將來推動石滬工作假期活動預做準備。她所屬協會聲譽鵲起,便是會中有許多和她相同特質的夥伴,只問耕耘而不計得失與收獲。
而她的另一個特質是樂於分享,珍惜物資,往往人家活動結束就要當垃圾丟掉的各種器材、文具紙張,她都一一收拾,隨手轉送有需要的人,這也提供給許多社區朋友一種善良的示範。
為什麼會有貓頭鷹這樣的名號呢?主因是她愛這種聰明又可愛的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