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9 14:10:08吳龍

〔轉貼〕巴菲銀藏:看穿藍綠對立的假象,拋棄中間選民迷思

歷經8年中間選民路線的失敗,這三年民進黨並沒有從中取得教訓,搞清楚自己的方向,仍讓黨國邪惡勢力玩弄,被黨國媒體耍著玩,以至於2012總統大選候選人會用全民調決定,看在台灣民主陣營的支持者眼中,感慨萬千。

民進黨是如此思考:欲想得總統大位,要想得執政權,想永遠執政,光靠綠營的票絕對是不夠的,唯有拿到中間選民選票,乃至於淺藍的選票,才可能達成。只是,值得反思的是,要拿到中間選民和淺藍的選票,為何是以「討好泛藍」、「討好中間選民」的方式取得?而不是想辦法讓中間選民和淺藍選民變成綠營選民,擴大綠營選票基礎?

尤其是,中間選民既然沒有政黨偏好,不在乎藍綠政黨的意識型態,過去批判綠營的意識型態來討好淺藍,或許能贏得淺藍的票,但對中間選民有何意義?再者,以全民調方式,找出深藍或淺藍支持者所喜愛的綠營總統候選人,對於這些只會嘴巴說說,實際絕對不會投票給綠營總統候選人的深藍或淺藍支持者,如此讓他們干預、壓制能凝聚綠營支持者的綠營總統候選人,到底有甚麼好處?

民進黨其實自己也不知如何解釋這樣的質問,因為民進黨已經迷失在中間選民的思路,看不穿藍綠對立的假象。不過,回顧這20多年台灣民主發展歷史,我們是可以理解民進黨的愚蠢,但也會為民進黨感到可惜。

在李登輝成為中國黨主席的年代,李登輝為了對抗中國黨內部掌握實權的外省權貴,除了與外省權貴虛與委蛇,權謀相應外,主要是以「本土化」趨勢,引台灣本土地方勢力進入中央,對抗外省權貴,以及「民主化」潮流,進行民主改革,削減外省權貴特權,歸還政權於台灣人民。

在黨國統派媒體的刻意扭曲地解釋成這是李登輝討好民進黨,是藍營政客討好綠營選民的作法。並解讀成李登輝是得到藍綠兩營選民的支持,才成為當時全國最有實力的政治人物,還造成綠營的「李登輝情結」。其後,黨國政客宋楚瑜也模仿李登輝,提出討好綠營的「認同台灣」主張,看似因此獲得莫大成功。是以,黨國統派媒體成功建立藍綠對立的煙霧,進而成功灌輸民進黨【討好敵對選民】的荒謬迷思,民進黨追逐起中間選民。

民進黨陷入藍綠對立的思維,有了「討好泛藍」、「討好中間選民」的政客,開始有「中間路線」、「憲法一中」、「藍綠大和解咖啡」等等主張出現。台灣民主陣營也開始出現追逐「中間選民」的聲音,一直到今日,還一大堆台灣派寫手迷失在「中間選民」的思維,依舊跳不出來。因此,今日民進黨才會出現全民調選出總統候選人的怪事來。

然而,民進黨未曾思考,如果台灣政治是藍綠對立、鬥爭的問題,【討好敵對選民】是對的,而去討好泛藍選民、討好中間選民,就能有第二個李登輝出現的話,那麼何以這8年來討好泛藍選民、討好中間選民的作法,不但沒有取得中間選民的票,並永遠執政,還一敗塗地,喪失執政權,至今重返執政之路仍困難重重?

再者,如果【討好敵對選民】是對的,那麼中國國民黨在2004年總統大選後搞輸不起的大暴動,不去討好中間選民,其後2007年的紅衫軍動亂,不討好泛綠選民,為何能重新取得執政權?還能取得7百萬多的票?

如果我們拋棄「藍綠對立」的假象,改以「台灣民主與中國黨國對立」來思考,或許才能看得更清楚。當年李登輝雖為中國黨國陣營的主帥,其政治主張和作為,符合台灣民主陣營的訴求,深得認同台灣的群眾和主張民主的群眾的支持,加上中國黨國陣營的選民,便成為當時全國最有實力的政治人物。當然這也造成台灣民主陣營的「李登輝情結」。

考慮選民的性質來看,李登輝是中國黨國陣營的政治領袖,黨國愚民在黨國奴化教育下愚忠,黨國奴民在黨國組織性金錢收買,支持李登輝是必然的。而台灣民主陣營的選民是由「認同台灣」、「追求民主」兩種層次的選民構成,屬於理念型的選民,只要符合他們的理念,就有機會得到他們的選票。因此,當李登輝政治主張和作為符合台灣民主陣營的訴求,台灣民主陣營這些理念型選民會去支持李登輝,是屬正常的。

因此,中國黨國陣營的政治人物只要會去討好台灣民主陣營的選民,說聲「燒成灰都是台灣人」的政治語言,騙取台灣民主陣營的理念型選票並不困難。尤其是在「台灣民主與中國黨國對立」被刻意模糊,改以其他的對立模式遮掩中國黨國陣營的「反台灣」、「反民主」特性,就更能成功欺騙台灣選民,取得台灣民主陣營的選票。

所以不是【討好敵對選民】的方法成功,而是兩種陣營選民的性質不同,以及媒體操弄輿論、模糊真正的對立現實造成的結果。是以,我們反過來想,這兩種選民的性質截然不同,如果台灣民主陣營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張和作為符合中國黨國陣營的訴求,其結果可想而知的是兩頭落空。

中國黨國陣營的選民是愚忠黨國和金錢奴隸,不是理念型選民,沒有理想,只有利益第一和「中國」、「黨國」意識形態而已。所以台灣民主陣營政治人物的政治無論提出那種符合中國黨國陣營的訴求,都絕對無法取得中國黨國陣營選民的選票。中國黨國的選民看得是「外省血統純正性」、「權貴血統正統性」,符不符合「大中國意識」,能否為他們爭取更多黨國特權,如軍公教加薪,榮民福利增加等等。

血統不純正,大中國意識形態不強烈,不能爭取黨國特權的政客說得再多,做得太多,都不能得到中國黨國陣營選民的選票。當台灣民主陣營的投機政客一心一意討好中國黨國陣營選民的選票,其實就是在背棄台灣民主陣營理念,而這些人(如許信良和施明德)背棄台灣民主陣營理念,對於台灣民主陣營這些理念型選民而言,無疑是理念的背叛,自然會失去台灣民主陣營選民的支持,其最後的代價是政治生命的衰敗和晚節不保的臭名!

這個不對等的現象可以看清【討好敵對選民】不是萬靈丹,馬英九可以Long Stay,說謊他燒成灰都是台灣人,討好台灣民主陣營選民,騙取理念型選民的選票,但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就是無法得到中國黨國陣營選民的票,畢竟黨國愚民、奴民有著嚴重的中國黨國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相當程度上他們還是必須被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透過 「台灣民主與中國黨國對立」看今日台灣政壇,比起用「藍綠對立」假象,還能看得更清楚整個局勢。既然藍綠對立是假的,藍綠對立下的中間選民自然也不會存在。台灣派政論家一再說中間選民不存在,其實是有他的道理,只是正確的說法是,「藍綠對立不存在」、「藍綠對立下的中間選民」也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 「台灣民主與中國黨國對立」的中間選民。

民進黨8年來「討好泛藍」,或是「討好中間選民」,或是拉攏「中間選民」種種做法,最後都是徒勞無功。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台灣只有台灣民主與中國黨國的對立,民主與反民主的鬥爭,根本沒有藍綠對立,自然不存在「藍綠對立之下的中間選民」,所以民進黨努力的「討好泛藍」、「討好(藍綠)中間選民」、「拉攏(藍綠)中間選民」,當然做白工,毫無進展。

所以民進黨應該先看穿藍綠對立的假象,拋棄中間選民迷思,才能擺脫黨國媒體的操弄,走出自己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