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0 00:40:17yuluoke
余杰
余杰(1973年10月3日—)是中国四川成都人,作家,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2005年-2007年),积极参与中国人权活动并公开表达自己观点。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奖励和荣誉
3 学术访问
4 评介
5 主要作品
[编辑] 生平
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十三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近代文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硕士论文为《<知新报>研究》。
1998年,出版随笔集《火与冰》,被其自称为“抽屉文学”,该书尖锐批判中国大陆的文化和政治弊端,在知识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
此后,陆续出版《尴尬时代》、《我的梦想在燃烧》、《拒绝谎言》、《致帝国的悼词》等多部杂文集和长篇小说《香草山》,以及研究日本文化和中日关系的《铁与犁》、《暧昧的邻居》,研究美国文化的《光与影》等著作。2005年之后,其最新作品已经无法在中国大陆出版,即便重版的旧作,也迅速遭到安全部门和宣传部门的查禁。
2000年,余杰研究生毕业之后,受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但由于当时中共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的直接干涉,现代文学馆单方面撕毁合同,还未工作一天被剥夺了工作权。[来源请求]余杰先后在网络和海外媒体发表《致中国作家协会的公开信》,痛斥官方的文化专制主义,呼吁知识分子一起捍卫言论自由,大陆数十名作家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声援。《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国际媒体也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
此后,余杰成为完全靠稿费维持生活的独立作家。2000年以来,其作品越来越难于在中国大陆发表,遂更多发表于香港《开放》杂志、《苹果日报》、台湾《印刻》杂志以及美国中文网站《观察》、《民主中国》、《人与人权》、《议报》、《博讯》等。许多文章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受到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美国汉学家林培瑞、法国汉学家白夏、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等人的高度评价。[来源请求]
2003年受洗成为基督徒,余杰开始深切介入一系列人权案件。先后参与多封重要公开信的起草或签名,为遭到不公正审判的西藏活佛阿安扎西、被判处重刑的“新青年读书会”成员、被以莫须有罪名起诉的家庭教会牧师蔡卓华、被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等人呼吁。余杰一直密切关注以“天安门母亲”为代表的“六四”受难者及其家属、受到官方打压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以及上访者和遇难矿工等弱势人群的基本人权。
2003年,余杰与王光泽、刘晓波等发表公开信,呼吁当局“迅速迁移毛泽东尸体,将毛主席纪念堂改为文革博物馆,将毛像从天安门城楼取下”。2004年,在六四事件十五周年前夕,余杰与王怡联名发表公开信,谴责中共十五年前的的行为,建议中共当局及对死难者及其家属早谢罪并启动政改。2005年,余杰与丁子霖、刘晓波联名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公开信,谴责法国政府游说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2004年12月,因参与起草一份2004年度的中国大陆人权问题报道,余杰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受到北京警方的传讯、通宵审问和死亡恐吓,其妻子的工作也受到秘密警察的骚扰。余杰继续写作抨击共产党的统治。
2006年5月11日,余杰以中国大陆家庭教会成员和异议作家的身份,与王怡、李柏光一起在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布什的接见,针对中国大陆的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展开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入交谈。有人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以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接见来自中国大陆的、具有基督徒身份的民间知识分子,此次会见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重要的“破冰之旅”,亦使得中国大陆日趋严重的宗教迫害情况受到西方政府、媒体、人权组织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余杰先后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巴黎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悉尼科技大学、莫纳什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著名学府访问和讲学。
[编辑] 奖励和荣誉
1998年,处女作《火与冰》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 “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
2000年,政治评论《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锐评论奖”
2002年,获美国纽约万人杰基金会之“万人杰文化新闻奖”
2006年,长篇小说《香草山》获得香港汤清基督教文艺奖。
[编辑] 学术访问
2003年春,余杰入选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
2003年秋,受日本参议院邀请访问日本
2004年春,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
2004年秋,获法国外交部邀请访问法国
2005年冬,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亚太作家论坛”
2006年夏,赴德国伯林出席国际笔会年会
2007年春,应台湾《印刻》杂志邀请访问台湾
2007年夏,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席“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编辑] 评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称赞说:“思考的锐利与写作的自由状态,赋予其论说以内在的魅力与气势。这是许多写了一辈子学术论文的研究者,从来不曾达到的境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学人中,余杰是罕见的一名同时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政治评论及人权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获得相当成就的知识分子。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评论说:“余杰文章中的批判精神与对自由个性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许多热血青年视他为心中偶像,许多中年才俊视他为同道,许多执着的老年人视他为忘年交。但当然,也有许多人——特别是被他批评过的那些人对他的文字如感芒刺在背。”
独立学者傅国涌指出:“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评论说:“余杰于九十年代后半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开始批评活动,被称为‘北大才子’。在众多的中国作家酣醉于高度经济成长、忘却人权问题、弱者败者的救济问题的今日,余杰的作品以充满正义感的社会批判,令人耳目一新。正因为如此,余杰正在忍耐他所尊敬的鲁迅也未曾体验过的残酷的弹压。”
八九民运学生领袖王丹认为:“余杰以犀利的言论频繁轰炸沉闷的中国知识界,以初生牛犊之势令人刮目相看,显示了在九十年代前期出现了自由知识分子断层之后,八九一代学人开始展示实力。余杰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学人的锐气和清醒,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希望。”
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当代三位名驰两岸以至海外华区的余姓才人,余光中教授于人权法治较佳的港台数十年,不会有足够表现‘大勇’的机会。余秋雨暴得大名,刚愎傲满,错过了许多‘自胜者强’、表现大勇的机会。唯有最年轻的余杰,英锐刚正,斥奸邪,骂暴君,不只表现对国族文化最真挚深沉的大爱,更从基督教的终极关怀与超越价值中,取得精神资源,表现了‘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的大勇。”
由于直言不讳、针砭时弊、文风犀利,不惮于在那些最敏感的问题上发言,余杰也成为今天中国大陆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中国大陆民众对余杰的看法可以分为两派,有些人欣赏余杰,认为他语言犀利敢于说真话,揭露了中国国内的殊多丑恶。有些人则不满余杰公开抨击中共却倾向美国,认为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
[编辑] 主要作品
1998年
《火与冰》,经济日报出版社
《铁屋中的呐喊》,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1999年
《火与冰》(香港版),天地图书公司
《说,还是不说》,文化艺术出版社
《尴尬时代》,岳麓书社
《文明的创痛》(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
《想飞的翅膀》,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年
《老鼠爱大米》,大象出版社
《老鼠爱大米》,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爱与痛的边缘》,大象出版社
《爱与痛的边缘》,香港新丝路出版社
2002年
《香草山》,长江文艺出版社
《压伤的芦苇》,长江文艺出版社
《火与冰》(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3年
《拒绝谎言》,香港开放出版社
《铁磨铁》,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
《光与影》,东方出版社
《铁与犁》,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梦想在燃烧》,当代世界出版社
《铁屋中呐喊》(修订本),当代世界出版社
《暧昧的邻居》,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年
《百年中日关系沉思录》,香港三联书店
《日本,一个暧昧的国度》,香港三联书店
《天安门之子》,香港开放出版社
2006年
《香草山》(修订本),珠海出版社
《沉默的告白》(散文自选集),珠海出版社
2007年
《致帝国的悼词》,香港田园书局
即将出版作品
《白昼将近——基督信仰在中国》
《秋千上的中美关系》
《彷徨英雄路——站在近代中国的山脊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罗斯文化漫笔》
《生命书——圣经中的大智慧》
《中国教育的歧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99%E6%9D%B0&variant=zh-cn"
9个分类: 自2008年1月需要维基化的页面 | 自2008年1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 | 自2008年1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 中国持不同政见者 | 北京大学校友 | 散文家 | 四川人 | 余姓 | 1973年出生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奖励和荣誉
3 学术访问
4 评介
5 主要作品
[编辑] 生平
余杰1973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十三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近代文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硕士论文为《<知新报>研究》。
1998年,出版随笔集《火与冰》,被其自称为“抽屉文学”,该书尖锐批判中国大陆的文化和政治弊端,在知识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
此后,陆续出版《尴尬时代》、《我的梦想在燃烧》、《拒绝谎言》、《致帝国的悼词》等多部杂文集和长篇小说《香草山》,以及研究日本文化和中日关系的《铁与犁》、《暧昧的邻居》,研究美国文化的《光与影》等著作。2005年之后,其最新作品已经无法在中国大陆出版,即便重版的旧作,也迅速遭到安全部门和宣传部门的查禁。
2000年,余杰研究生毕业之后,受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但由于当时中共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的直接干涉,现代文学馆单方面撕毁合同,还未工作一天被剥夺了工作权。[来源请求]余杰先后在网络和海外媒体发表《致中国作家协会的公开信》,痛斥官方的文化专制主义,呼吁知识分子一起捍卫言论自由,大陆数十名作家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声援。《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国际媒体也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
此后,余杰成为完全靠稿费维持生活的独立作家。2000年以来,其作品越来越难于在中国大陆发表,遂更多发表于香港《开放》杂志、《苹果日报》、台湾《印刻》杂志以及美国中文网站《观察》、《民主中国》、《人与人权》、《议报》、《博讯》等。许多文章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受到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美国汉学家林培瑞、法国汉学家白夏、日本汉学家藤井省三等人的高度评价。[来源请求]
2003年受洗成为基督徒,余杰开始深切介入一系列人权案件。先后参与多封重要公开信的起草或签名,为遭到不公正审判的西藏活佛阿安扎西、被判处重刑的“新青年读书会”成员、被以莫须有罪名起诉的家庭教会牧师蔡卓华、被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等人呼吁。余杰一直密切关注以“天安门母亲”为代表的“六四”受难者及其家属、受到官方打压的基督教家庭教会以及上访者和遇难矿工等弱势人群的基本人权。
2003年,余杰与王光泽、刘晓波等发表公开信,呼吁当局“迅速迁移毛泽东尸体,将毛主席纪念堂改为文革博物馆,将毛像从天安门城楼取下”。2004年,在六四事件十五周年前夕,余杰与王怡联名发表公开信,谴责中共十五年前的的行为,建议中共当局及对死难者及其家属早谢罪并启动政改。2005年,余杰与丁子霖、刘晓波联名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公开信,谴责法国政府游说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2004年12月,因参与起草一份2004年度的中国大陆人权问题报道,余杰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受到北京警方的传讯、通宵审问和死亡恐吓,其妻子的工作也受到秘密警察的骚扰。余杰继续写作抨击共产党的统治。
2006年5月11日,余杰以中国大陆家庭教会成员和异议作家的身份,与王怡、李柏光一起在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布什的接见,针对中国大陆的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展开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入交谈。有人认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以来,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接见来自中国大陆的、具有基督徒身份的民间知识分子,此次会见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重要的“破冰之旅”,亦使得中国大陆日趋严重的宗教迫害情况受到西方政府、媒体、人权组织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余杰先后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巴黎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悉尼科技大学、莫纳什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著名学府访问和讲学。
[编辑] 奖励和荣誉
1998年,处女作《火与冰》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 “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
2000年,政治评论《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锐评论奖”
2002年,获美国纽约万人杰基金会之“万人杰文化新闻奖”
2006年,长篇小说《香草山》获得香港汤清基督教文艺奖。
[编辑] 学术访问
2003年春,余杰入选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
2003年秋,受日本参议院邀请访问日本
2004年春,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
2004年秋,获法国外交部邀请访问法国
2005年冬,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亚太作家论坛”
2006年夏,赴德国伯林出席国际笔会年会
2007年春,应台湾《印刻》杂志邀请访问台湾
2007年夏,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席“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编辑] 评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称赞说:“思考的锐利与写作的自由状态,赋予其论说以内在的魅力与气势。这是许多写了一辈子学术论文的研究者,从来不曾达到的境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学人中,余杰是罕见的一名同时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政治评论及人权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获得相当成就的知识分子。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评论说:“余杰文章中的批判精神与对自由个性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许多热血青年视他为心中偶像,许多中年才俊视他为同道,许多执着的老年人视他为忘年交。但当然,也有许多人——特别是被他批评过的那些人对他的文字如感芒刺在背。”
独立学者傅国涌指出:“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评论说:“余杰于九十年代后半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开始批评活动,被称为‘北大才子’。在众多的中国作家酣醉于高度经济成长、忘却人权问题、弱者败者的救济问题的今日,余杰的作品以充满正义感的社会批判,令人耳目一新。正因为如此,余杰正在忍耐他所尊敬的鲁迅也未曾体验过的残酷的弹压。”
八九民运学生领袖王丹认为:“余杰以犀利的言论频繁轰炸沉闷的中国知识界,以初生牛犊之势令人刮目相看,显示了在九十年代前期出现了自由知识分子断层之后,八九一代学人开始展示实力。余杰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学人的锐气和清醒,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希望。”
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当代三位名驰两岸以至海外华区的余姓才人,余光中教授于人权法治较佳的港台数十年,不会有足够表现‘大勇’的机会。余秋雨暴得大名,刚愎傲满,错过了许多‘自胜者强’、表现大勇的机会。唯有最年轻的余杰,英锐刚正,斥奸邪,骂暴君,不只表现对国族文化最真挚深沉的大爱,更从基督教的终极关怀与超越价值中,取得精神资源,表现了‘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的大勇。”
由于直言不讳、针砭时弊、文风犀利,不惮于在那些最敏感的问题上发言,余杰也成为今天中国大陆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中国大陆民众对余杰的看法可以分为两派,有些人欣赏余杰,认为他语言犀利敢于说真话,揭露了中国国内的殊多丑恶。有些人则不满余杰公开抨击中共却倾向美国,认为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
[编辑] 主要作品
1998年
《火与冰》,经济日报出版社
《铁屋中的呐喊》,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1999年
《火与冰》(香港版),天地图书公司
《说,还是不说》,文化艺术出版社
《尴尬时代》,岳麓书社
《文明的创痛》(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
《想飞的翅膀》,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年
《老鼠爱大米》,大象出版社
《老鼠爱大米》,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爱与痛的边缘》,大象出版社
《爱与痛的边缘》,香港新丝路出版社
2002年
《香草山》,长江文艺出版社
《压伤的芦苇》,长江文艺出版社
《火与冰》(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3年
《拒绝谎言》,香港开放出版社
《铁磨铁》,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
《光与影》,东方出版社
《铁与犁》,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梦想在燃烧》,当代世界出版社
《铁屋中呐喊》(修订本),当代世界出版社
《暧昧的邻居》,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年
《百年中日关系沉思录》,香港三联书店
《日本,一个暧昧的国度》,香港三联书店
《天安门之子》,香港开放出版社
2006年
《香草山》(修订本),珠海出版社
《沉默的告白》(散文自选集),珠海出版社
2007年
《致帝国的悼词》,香港田园书局
即将出版作品
《白昼将近——基督信仰在中国》
《秋千上的中美关系》
《彷徨英雄路——站在近代中国的山脊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罗斯文化漫笔》
《生命书——圣经中的大智慧》
《中国教育的歧路》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D%99%E6%9D%B0&variant=zh-cn"
9个分类: 自2008年1月需要维基化的页面 | 自2008年1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 | 自2008年1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 中国持不同政见者 | 北京大学校友 | 散文家 | 四川人 | 余姓 | 1973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