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6 21:21:00Zyent

(政治)文章收集:析論320公投的可司法性 文章兩篇

*轉載自「政治大學社會科學政策論壇電子報」
http://www.socialsciences.nccu.edu.tw/society/composition/040305/pol_g_040305_b.htm
(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 析論三二O公投的可司法性——(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生 陳怡如)2004.03.05發行

二OO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由施啟揚與六位前大法官、多位大學校長、法學院長、教授發起的「不領票或投廢票,就是公民對違法違憲公投說不的投票」全版廣告,乃直稱三二O公投是赤裸裸違法、無意義的公投,不領票或投廢票也都是一種公投。司法院秘書長范光群對此表示,這屬於個人言論自由的範疇,基於司法被動性,三二O公投是否違法,「沒有人告,司法院是不會理的」。

此次的三二O公投,從公投法第十七條將緊急權與公民投票綁在一起的謬誤設計,乃至於總統發動三二O公投將緊急成分加以抹煞的操作方式,一路又演變至行政院院長游錫?宣稱三二O公投的兩道公投題目(「軍購」與「兩岸對談」)只具「宣示性」,不具法律拘束力,而陳水扁總統及其他執政官員也宣稱,不論三二O公投是否通過,仍會執行這兩道公投題目。從上述整個過程大致可窺出公__投__法__第__十__七__條__具__體__適__用__的__雛__形__,__已__成__了__總__統__專__屬__的__「__非__戒__嚴__時__期__及__非__戡__亂__時__期__的__諮__詢__性__公__投__」。在沒有司法機關介入定奪其合憲適法的情況下,加以執政黨與反對黨欠缺協商共識的權力衝撞互動模式,可以預期的,未__來__的__演__變__將__是__朝__「__發__動__時__點__」__及__「__發__動__標__的__」__無__限__擴__張__解__釋__邁__進__。

公投法第十七條乃規定:「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前項之公民投票不適用第十八條關於期間之規定及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在規範本旨的掌握上,除了應參酌立法院公報所載立法過程會議發言紀錄外,尚__需__觀__察__該__條__文__本__身__結__構__佈__局__及__在__整__體__規__範__體__系__定__位__,__亦__即__要__援__引__文__義__解__釋__、__論__理__解__釋__、__體__系__解__釋__、__歷__史__解__釋__等__多__重__解__釋__方__法__論__予__以__詮__釋__。透過這樣的詮釋,可以肯定的,公投法第十七條乃定位為「防禦性公投條款」,其立意本旨主要是針對「總統的緊急處分權」,並希冀發揮「國際宣傳」及「凝聚民意」的效果,達到「讓中共有所顧忌,不敢隨便發動武力威脅或者包圍台海等種種可能造成緊張情勢或台海危機的作為」的目的。

既然肯定公__投__法__第__十__七__條__緊__急__權__的__本__質__,__則__參__酌__釋__字__第__五__四__三__號__解__釋__理__由__書__可__知__,__憲__法__上__緊__急__命__令__之__發__布__,__係__國__家__處__於__緊__急__狀__態__,__依__現__有__法__制__不__足__以__排__除__危__難__或__應__付__重__大__變__故__之__際__,__為__維__護__國__家__存__立__,__儘__速__恢__復__憲__政__秩__序__之__目__的__,__循__合__憲__程__序__所__採__取__之__必__要__性__措__施__。故憲法就發布緊急命令之要件、程序及監督機制定有明確規範,以避免國家機關濫用權力,期以保障人民權益,並維護自由民主基本秩序。

基此,有關合憲性探討方面,倘若認為公投法第十七條並無__法__達__到__「__擺__脫__因__外__力__威__脅__所__造__成__的__主__權__改__變__」__之__目__的__,__且__欠__缺__就__監__督__機__制__定__作__明__確__規__範__,__而__以__既__存__的__緊__急__命__令__權__即__可__加__以__取__代__,__即__有__違__憲__之__嫌__。倘若肯定公投法第十七條有達到目的的可能性,並將行政院會議、中央選舉委員會、公民投票表示同意與否等,定位為另一種有別於立法院之監督機制,亦可與現有戒嚴權及緊急命令權併存成為緊急權手段之一,此時則應進一步探討在規範涵攝個案時,應如何詮釋方屬合憲。

申言之,在公投發動時點認定上,除了必須符合「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外,尚須符合釋字第五四三號之「依現有法制不足以排除危難或應付重大變故」,方可行使。故不可僅持「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為由,濫行發動。總__統__的__判__斷__餘__地__除__了__須__受__「__當__國__家__遭__受__外__力__威__脅__,__致__國__家__主__權__有__改__變__之__虞__」__拘__束__外__,__尚__須__受__「__依__現__有__法__制__不__足__以__排__除__危__難__或__應__付__重__大__變__故__」__拘__束__,以杜絕輕啟濫用的可能性。

職是,總統適用公投法第十七條並非放任狀態,仍要受規範授權目的與範圍所限制,絕對具可司法性,屬__法__律__問__題__甚__至__憲__法__問__題__,__而__非__政__治__問__題。儘管釋憲實務曾在釋字第三二八號及第四一九號有過政治問題不審查之宣判,但解釋一公布就該案究屬憲法問題或政治問題乃爭論不休,對於以政治問題迴避的態度更是褒貶不一,所以後來實務上並未形成像美國那樣的慣例,晚近類似案件諸如釋字第四九九及五二O號即以宣告合憲解決途徑取代此等理論之適用。當然,這樣的宣告方式是否就足以指示合憲秩序的恢復也是個問題,蓋未作合憲或違憲的明確宣告導至解釋公布後的各自表述,恐怕對台灣法治健全更是一大斲傷。

揆諸本案不依循大法官釋憲途徑解決的原因,除了技__術__層__面__擔__心__由__地__方__機__關__提__請__統__一__解__釋__或__違__憲__審__查__會__因__委__辦__事__項__主__導__權__在__中__央__而__更__形__不__利__外,在立法院以決議取代三二O公投或監察院調查三二O公投適法性之提請違憲審查的途徑方面,則或有擔心阻__止__三__二__O__公__投__會__被__冠__上__「__反__公__投__」、__「__反__民__主__」、「__不__愛__台__灣__」__等__情__緒__性__謾__罵,或有擔心此屬「法律適用問題」而「非牴觸憲法問題」恐遭程序不受理之命運,或有擔心即__便__受__理__實__體__上__也__可__能__會__將__本__案__宣__告__為__「__政__治__問__題__」__而__又__回__到__原__點。但誠如前面所述,不僅政治問題不審查原則尚未形成慣例,本案是否屬於政治問題亦大有爭議(個人就肯定本案屬法律問題甚至憲法問題),甚且即便委辦事項主導權在中央,但中央亦有義務根據合憲適法觀點詮釋公投法第十七條。

或許台灣選民理性層次尚未提高而無法杜絕某些民粹式的謾罵,但不論是從法治國原則的維護及理性成熟民主文化的帶頭播種觀之,不僅選民有根據其自由意志對三二O公投不領票或投廢票的權利,有權提請釋憲者更需致力於突破公投法第十七條違憲、違法、濫用的現況,使法秩序得以早日回歸正軌(不管是三二O之前或三二O之後)。一旦三二O公投目前的操作模式因無人抗議抵制而形成慣例,未來恐怕不僅台灣的「平時」(等於「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即可時時根據公投法第十七條發動公投,提交公投的「國家安全事項」亦可無限擴大到各種標的「大小通吃」之局(只要解釋得通)。從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此等核心價值的捍衛觀之,國人豈能不憂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公投法第十七條提請釋憲實益性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生 陳怡如 撰)

有關公投法第十七條之定義,如欲探求其立法意旨,實可觀諸立法院公報有關民進黨立委趙永清於立法院二讀會廣泛討論中就公投法第十七條所作的說明:「……本席要特別解釋,我們的版本中之所以有防__禦__性__公__投__的__條__款__,__主__要__是__針__對__總__統__的__緊__急__處__分__權__,__在__面__臨__危__機__處__理__時__,__可__以__採__此__方__式__做__為__對__抗__中__國__強__權__武__力__威__脅__的__最__佳__利__器__,__我__們__認__為__這__是__立__意__良__善__,__而__且__不__論__在__國__際__宣__傳__上__或__凝__聚__民__意__上__,__都__是__一__項__很__好__的__設__計__,__目__的__就__是__讓__中__共__有__所__顧__忌__,__不__敢__隨__便__發__動__武__力__威__脅__或__者__包__圍__台__海__等__種__種__可__能__造__成__緊__張__情__勢__或__台__海__危__機__的__作__為__。所以基本上,防禦性公投本身並無任何不當之處,我們將之列入公投法的規範中,或者以後會有可運用的地方,希望朝野就此部分能夠儘快達成共識,共同努力推動。」所以,可以肯定的,公__投__法__第__十__七__條__乃__定__位__為__「__防__禦__性__公__投__條__款__」__,__其__立__意__本__質__主__要__是__針__對__「__總__統__的__緊__急__處__分__權__」__,__並__希__冀__發__揮__「__國__際__宣__傳__」__及__「__凝__聚__民__意__」__的__效__果,達到「讓中共有所顧忌,不敢隨便發動武力威脅或者包圍台海等種種可能造成緊張情勢或台海危機的作為」的目的。

此外,在詮釋公投法第十七條時,亦不宜僅單從第十七條第一項「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片面觀察,尚須兼及第二項之「前項之公民投票不適用第十八條關於期間之規定及第二十四條之規定」,也就是說,之所以會有第二項規定,就是顧慮到前述緊急權立法意旨的考量,認為會有時間來不及的問題,才會有此設計。所以總統在針對第一項行使判斷餘地時,即須受此規範本旨的制約,不得逾越授權範圍,否則即屬濫用,並構成違法。是故總統之判斷餘地是要受法所制約,而非法律真空狀態,否則即有違民主與法治原則。

有關其合憲性的探討,即可針對是否符合憲法中有關緊急權的本旨加以檢視。此即可借鏡我國緊急命令權之規範本旨,亦即根據釋字第五四三號解釋理由書可知,憲法上緊急命令之發布,係國家處於緊急狀態,依現有法制不足以排除危難或應付重大變故之際,為維護國家存立,儘速恢復憲政秩序之目的,循合憲程序所採取之必要性措施。故憲法就發布緊急命令之要件、程序及監督機制定有明確規範,以避免國家機關濫用權力,期以保障人民權益,並維護自由民主基本秩序。

基此,倘__若__認__為__此__等__手__段__並__無__法__達__到__「__讓__中__共__有__所__顧__忌__,__不__敢__隨__便__發__動__武__力__威__脅__或__者__包__圍__台__海__等__種__種__可__能__造__成__緊__張__情__勢__或__台__海__危__機__的__作__為__」__目__的__,__且__欠__缺__就__監__督__機__制__定__作__明__確__規__範__,__而__以__既__存__的__緊__急__命__令__權__即__可__達__到__此__等__目__的__,__即__有__違__憲__之__嫌。倘若肯定其亦有達到目的的可能性,並將行政院會議、中央選舉委員會、公民投票表示同意與否等,定位為另一種有別於立法院之監督機制,亦可與現有戒嚴權及緊急命令權併存成為緊急權手段之一,此時則應進一步探討在規範涵攝個案時,應如何詮釋方屬合憲。亦即在公投發動時點認定上,除了必須符合「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外,尚須符合釋字第五四三號之「依現有法制不足以排除危難或應付重大變故」,方可行使。故不可僅持「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為由,濫行發動。其判斷餘地除了須受「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拘束外,尚須受「依現有法制不足以排除危難或應付重大變故」拘束,以杜絕輕啟濫用的可能性。

因此,有關公投法第十七條在個案適用上,除了有法律適用上之問題外,法__律__本__身__亦__有__牴__觸__憲__法__之__問__題。根據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由中央或地方聲請釋憲之實益,乃在於:第一,倘若大法官根據憲法相關的原理原則及緊急權本質宣告公投法第十七條違憲,即可使總統因缺乏法源依據而無從發動公投﹔第二,倘若大法官雖不宣告違憲,但根據憲法合理詮釋公投法第十七條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合憲操作方向,亦能影響到總統公投發動權的詮釋空間﹔第三,倘若大法官解釋趕不上總統三二O公投的發動,亦可因合憲詮釋而杜絕未來更大的濫用,此外,根據公投法第五十六條及第五十九條規定,各級選舉委員會辦理公民投票之投票違法,足以影響公民投票結果,不僅投票權人得於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七日內檢具事證向檢察官舉發之,檢察官亦可自行自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十五日內,以各該選舉委員會為被告,向管轄法院提起公民投票投票無效之訴。基此,在渴望繫鈴之立法院解鈴不得其門之際,何不拋掉選舉利益的盤算,為人民有遠見的提請大法官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