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7 20:27:01牡丹@俊銘
((五年千歲由來))
12瘟王五年千歲由來
馬鳴山鎮安宮之建立,溯自前康熙元年 (西元一六六二年)由馬鳴山居民奉祀之古神「老朱王爺」有一天鑾示曰:本莊西北方草港有天神駕臨應即前往迎接鑾駕回來供奉」村民雖在信疑之下,乃遂派人前往草港觀望,果見浮海隨波而來王船一艘,停靠港灣,船上橫披紅綾一幅墨書:「代天巡狩五年千歲」字樣,船中有三尊神像,香爐一只,立炷靈香三支,及靈籤、各一冊,還有紅綾一卷,上書五年千歲,十二值年尊姓暨聖誕斯時馬龍山村民遂即邀同附近之昌南、新厝、芋頭、呂厝、同安,林茱寮等七庄居民共同前往草港迎歸馬龍山.擇地建立草壇奉祀,時神曾鑾示曰:「吾神兄弟奉玉旨代天巡狩,主宰各年行使神事,查察四方,賞罰辨惡、除暴安良,保民護國隨機顯化」,於是地方逢有疾病禱求皆即育痊癒、六畜遇有瘴癘求以爐丹施治隨即立驗顯著靈效,香火相續,播之遐邇頂禮踵相接焉由此香煙大振,逐漸瀰漫全省。
敬考五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 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 (神) 受玉皇上帝嚇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 (大巡) 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因此世人遇有年災月厄常以舉建祈安植福法會則需虔請十二大天王 (五年千歲)降臨法壇,主司法事掃除邪魔瘴癘冀保安寧,會畢為酬謝神恩則有雕製王 (彩)船燒化或送進汪洋大海任其漂流表示送駕歸位之意,於是民間相傳習俗迄今猶在,嗣不知五年千歲自本宮在草港迎回王船立宮雕像奉祀即已顯示奉 (天) 命就地主吏神事嚮授 (受) 民間香火,保護眾生靈,查察凡塵善惡依命行使隨時復旨。
五年千歲十二王爺之聖誕
張府千歲.--農曆三月四日 徐府千歲.--農曆八月三日
侯府千歲.--農曆五月五日 耿府千歲.--農曆五月七日
吳府千歲.--農曆三月三日 何府千歲.--農曆八月十二日
薛府千歲.--農曆五月六日 封府千歲.--農曆五月一日
趙府千歲.--農曆三月八日 譚府千歲.--農曆十二月一日
盧府千歲.--農曆五月十二日 羅府千歲.--農曆一月十二日
五年千歲十二瘟王,以五年為一科年.十二位輪值剛好六十甲子,
故稱 五年千歲
馬鳴山鎮安宮之建立,溯自前康熙元年 (西元一六六二年)由馬鳴山居民奉祀之古神「老朱王爺」有一天鑾示曰:本莊西北方草港有天神駕臨應即前往迎接鑾駕回來供奉」村民雖在信疑之下,乃遂派人前往草港觀望,果見浮海隨波而來王船一艘,停靠港灣,船上橫披紅綾一幅墨書:「代天巡狩五年千歲」字樣,船中有三尊神像,香爐一只,立炷靈香三支,及靈籤、各一冊,還有紅綾一卷,上書五年千歲,十二值年尊姓暨聖誕斯時馬龍山村民遂即邀同附近之昌南、新厝、芋頭、呂厝、同安,林茱寮等七庄居民共同前往草港迎歸馬龍山.擇地建立草壇奉祀,時神曾鑾示曰:「吾神兄弟奉玉旨代天巡狩,主宰各年行使神事,查察四方,賞罰辨惡、除暴安良,保民護國隨機顯化」,於是地方逢有疾病禱求皆即育痊癒、六畜遇有瘴癘求以爐丹施治隨即立驗顯著靈效,香火相續,播之遐邇頂禮踵相接焉由此香煙大振,逐漸瀰漫全省。
敬考五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 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 (神) 受玉皇上帝嚇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 (大巡) 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因此世人遇有年災月厄常以舉建祈安植福法會則需虔請十二大天王 (五年千歲)降臨法壇,主司法事掃除邪魔瘴癘冀保安寧,會畢為酬謝神恩則有雕製王 (彩)船燒化或送進汪洋大海任其漂流表示送駕歸位之意,於是民間相傳習俗迄今猶在,嗣不知五年千歲自本宮在草港迎回王船立宮雕像奉祀即已顯示奉 (天) 命就地主吏神事嚮授 (受) 民間香火,保護眾生靈,查察凡塵善惡依命行使隨時復旨。
五年千歲十二王爺之聖誕
張府千歲.--農曆三月四日 徐府千歲.--農曆八月三日
侯府千歲.--農曆五月五日 耿府千歲.--農曆五月七日
吳府千歲.--農曆三月三日 何府千歲.--農曆八月十二日
薛府千歲.--農曆五月六日 封府千歲.--農曆五月一日
趙府千歲.--農曆三月八日 譚府千歲.--農曆十二月一日
盧府千歲.--農曆五月十二日 羅府千歲.--農曆一月十二日
五年千歲十二瘟王,以五年為一科年.十二位輪值剛好六十甲子,
故稱 五年千歲
edward
2007-04-12 23:01:00
給你這個網址有五年千歲的圖片喔.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www.enpo.org.tw/www/m1638/w/new_page_eee01.htm
五年千歲的由來
【中天十二宮辰神歷】
據道經藏,法海遺書第三五部中記載:
商朝紂王暴政,民不聊生,周武王興師伐之朝綱大振,
本是天皇十二帝,奉玉旨轉世降生,
皆為進京求功名,途中奇逢結同盟,商紂時代,中心輔殷,旋因為國成
仁,英烈永垂萬世。
周武王敕封為中天十二宮辰
子年 張府千歲 農曆三月初四日
丑年 徐府千歲 農曆八月初三日
寅年 侯府千歲 農曆五月初五日
卯年 耿府千歲 農曆五月初七日
辰年 吳府千歲 農曆三月初三日
巳年 何府千歲 農曆八月十二日
午年 薛府千歲 農曆五月初六日
末年 封府千歲 農曆五月初一日
申年 趙府千歲 農曆三月初八日
酉年 譚府千歲 農曆十二月初一日
戍年 盧府千歲 農曆五月十二日
亥年 羅府千歲 農曆正月十二日
執掌十二天支,蒞任上界輪年值科,
奉玉旨查察人間善惡,除暴安良,迴奏天府,稱之為代天巡狩,
五年千歲因每逢
寅年由侯千歲,
午年由薛千歲,
戊年由盧千歲
為輪值主科,稱為大科年,又因每科五年,故又稱五年千歲,一值世代相傳至今。
敬考五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 (神) 受玉皇上帝嚇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 (大巡) 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因此世人遇有年災月厄常以舉建祈安植福法會則需虔請十二大天王 (五年千歲)降臨法壇,主司法事掃除邪魔瘴癘冀保安寧,會畢為酬謝神恩則有雕製王 (彩)船燒化或送進汪洋大海任其漂流表示送駕歸位之意,於是民間相傳習俗迄今猶在,嗣不知五年千歲自本宮在草港迎回王船立宮雕像奉祀即已顯示奉 (天) 命就地主吏神事嚮授 (受)民間香火,保護眾生靈,查察凡塵善惡依命行使隨時復旨。
馬鳴山鎮安宮,始自康熙元年,曾用草茸搭建草壇,繼而改建木造廟宇,歷經數次翻修,至光緒十三年(丁亥)因木造廟宇破損,其時當地長老陳國、陳圍兩位發起倡建,磚造廟宇,即告落成,至民國廿六年(丁丑)廟宇又告蛀蝕,其時有元長鄉信徒李于音,與本宮管理人蘇看兩位,專責募款,修建廟宇,及兩側禪房,「過後仍鋻及廟宇陳舊狹窄難容每年香客進香及住宿,於是民國卅五年(丙戌)隆冬陳勳偶向陳通(媽埔)咨商發起修建之議進而邀同留希蘇看等四人各發起人,並由陳勳承命籌組信徒大會及興建委員會,於民國卅六年(丁亥)農曆正月四日召開信徒推舉陳通為大會主席,決議通過,從鎮安宮廟宇,全部重新興建」,斯時興建之風瀰漫全省各地善信,踴躍樂捐,不數年之間,計得捐款達新台幣八十餘萬元,迨至民國四十年(辛卯)五月四日舊殿全部拆卸,同時平土奠基,六月廿三日辰時,正殿上樑十月廿九日五年千歲入火安座,拆建之際,鄰近村落善男信女自動效勞,日以百計大有「庶民攻之,不日成之」之盛況,辛卯季冬又增築後殿,四進至翌年壬辰正月四日,後殿上樑季春即告竣工,癸己年農曆十月經委員會決議,供奉觀世音菩薩並稱「碧蓮閣」是也。
台南縣是台灣王爺廟最多的地方,北門地區亦以王爺信仰居多,王爺又稱千歲、千歲爺、瘟王,主角大多為書生或進士,《台灣省通志宗教篇》詳細的介紹王爺的出處,而《福建通志》卻鮮少錄之,僅『池王爺』一詞,在《馬巷廳志》有記載,台灣王爺的出處,充滿了穿鑿附會的色彩,大多有姓有名亦屬人鬼信仰,即歷史上有功績、有善行、有得道或冤死或捨身示警或覆舟罹難者,經由皇帝或玉帝敕封為神者,隸屬於中天管轄,代天巡狩,綏靖轄域。王爺又分為三、五府王爺或五、十二年王爺,五府王爺主要以書生或進士為主,五年王爺則是以十二值年代天巡狩為主,五年王爺最早是從雲林褒忠鄉馬鳴村鎮安宮開始祭拜的,早期也是從福建泉州坐王船漂來,因每五年舉行祭典一次,所以稱五年王爺,五年王爺事實上是天庭的值日神,僅稱其姓。後來十二值年千歲的姓被確立下來,又南部地區各地瘟王醮所請下來的值年千歲數目不一,又有所謂的三年王爺(西港王醮、佳里王醮),一般常見的代天巡狩廟均以三年王爺或五年王爺居多,而台南安定鄉蘇厝長興宮則以奉祀十二瘟王為主,十二值年主要以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為主。
池王爺是台灣王爺中的強勢信仰
台灣的王爺大部分是來自福建,據泉州富美宮廟誌所云:明中後期,泉州瘟疫的肆虐,人們誤作瘟神作亂,為避免災禍,民間紛紛建立小祠奉祀王爺,認為王爺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的能力。而富美宮主祀蕭王爺,配祀廿四姓王爺(朱、邢、李、池、吳、范、溫、康、金、吉、姚、白、紀、雷、伍、包、侯、田、武、葉、徐、廬、薛、羅二十四位王爺),每逢送王船遊地河時,蕭王爺還會指派隨船的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每次三至五位不等,除了廿四姓王爺外,另有蘇、魏、文、康、玉、李、周、梁、章、沈、廉、林、劉、蔡、駱、陳、狄、瓊、龍、高、黃、韋、沐、潘、歐、耿、理、何、封、譚、邱、王、方、郭、馬、殷、趙、韓、宋、姜、秦、齊、魯、越、鄭、莫等數十位王爺,幾乎含蓋了台灣民間裡的王爺信仰。
聖母廟仍保有漂流而來的王船 沿海地區的王爺大多是坐船而來的,由於早期中國沿海一帶,高溫多濕,瘟疫盛行,民智未開的人民誤作瘟神作亂,於是製造王船,船上擺放三、五神像,尚有牲畜、金紙、紙紮水手、祭品等,請道士大嗣作法之後,再將其送走,送走之前,信徒會問神要遊天河或遊地河,遊天河即在當地火化;遊地河則是放入海中漂走。由於福建沿海近台灣西南沿海,因此大部分遊地河的王船都漂到了台灣西南沿海,西南沿海的居民,生活較為吃苦,但見著了王船漂來本地,均不吝斥資大祀祭拜,
祭典結束後,再依王爺之命,或火化或水流或保留下來祭祀,船上王爺於是留在當地,成了當地的守護神,雲林縣馬鳴山五年千歲,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鹿耳門聖母廟五府千歲及其王船、屏東東港東隆宮溫王爺皆是。
由於神蹟顯赫,分靈廟宇遍佈全台,形成了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強勢信仰,其中又以五府千歲的南鯤鯓代天府及麻豆五王廟最為有名,而在五府千歲的神誕日前,每天都有很多分靈的王爺前來進香,形成了台灣有名的王爺香期,如果要看進香潮的話,得在五府千歲神誕前到王爺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即可大飽眼福,在四月下旬有大王李府及五王范府的生日,六月中旬則是二王池府的神誕,另外海埔池王府也是觀看池王進香的另一個地點,中秋節則是四王朱府的壽誕,而主神吳府三王爺則是在九月十五日。
台灣常見的王爺組合有五姓王爺或三姓王爺居多,五姓王爺以李、池、吳、朱、范較常見,代表廟為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另一組五姓王爺則是張、李、莫、雷、許。
三姓王爺多以朱、池、李為主,代表廟為台南縣歸仁鄉大人廟,另外一支雖然源出大人廟,但卻換成了朱、雷、殷,以台南縣佳里鎮金唐殿為主,另外台西鄉的安西府張李莫千歲則是另一類型的三府王爺。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神像寫真
http://www.lyes.ylc.edu.tw/maming/sacrifice.htm
中和鎮安宮五年千歲神像寫真
http://home.pchome.com.tw/togo/swn4/s700.1.html
http://home.pchome.com.tw/togo/swn4/s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