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4 06:00:06zvf933zdpz7z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可認定工傷引發熱議_新聞中心_新浪網

html模版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可認定工傷引發熱議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國務院本月8日對實行瞭6年的《工傷保險條例》進行修改,擴大瞭工傷保險適用范圍和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范圍,簡化瞭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提高瞭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傷殘補助金標準。其中,上下班途中工傷認定擴大范圍最為引人關註。上下班時間怎麼算、什麼情況才算工傷、工傷責任如何認定,市人保局、法院法官和勞動爭議研究專傢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給出瞭答案。■從離開傢門起算上班時間在新草案中,職工在上下班途中所受到的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均可認定為工傷。但如何界定“上下班途中”呢?市人保局工傷保險處處長李紅告訴記者,上下班途中首先應該是按單位規定的上下班時間計算。“大部分事業單位都會有相關的規定。”但在實際中,一般會合理地進行判斷。例如,從傢到單位平時需要1個小時車程,單位上班時間為上午9時,則從8時起就應該算是上班時間。東城法院民一庭法官楊繼良說,在實際斷案中,一般會認定在法定工作時間中,從離開傢門起為上班時間開始,回到傢中為上班時間結束。“如果規定一個星期工作時間為5天,那就是在這期間,離開傢為上班,回到傢為下班。”中國勞動法務網首席顧問左祥琦也同意這一說法。但他補充,對於一些實行彈性工作時間的職業,如新聞記者、保險銷售人員,則應該看出行目的和地點來界定工作時間。“出去采訪或推銷,是以工作為目的,也應該認為是工作期間,發生事故也算工傷。”■非“必經途中”也算上班路線2004年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工傷必須是在“必經途中”發生的機動車事故,而此次草案中刪去瞭“必經途中”。對此,左祥琦認為,老規定對於上班路線的規定過於死板,“從四惠到建國門,長安街堵瞭,難道走通惠河北路就不算是上班路線?”他說,由於城市擁堵,上班路線多樣化已是必然趨勢,工傷認定也應實事求是。“目前看,草案刪去瞭這個定語,就是認可瞭上班路線的可選擇性。”李紅則認為,工傷認定都是從個案入手,每例工傷都要具體分析,對上班路線也沒有做明確規定就是一條或幾條,一般是合理性區分。但為瞭提高效率,仍然需要對路線進行一定的約束。“如果不約束,容易使認定過程復雜化。”■交通事故須非婕斯

本人主要責任在此次修改中,除瞭現行規定的機動車事故以外,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非機動車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也應認定為工傷。對此,各方都認為,增加多種交通工具是彌補瞭過去規定中的漏洞。李紅談婕斯

到,近幾年北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此次修改增加相關規定方便瞭工傷認定。楊繼良也表示,從公平性而言,工傷認定增加多種交通工具,使得法規更加公平公正。但草案中也明確規定,所有交通事故須是非本人主要責任,如果是本人負主要責任則不能認為是工傷。“這也是從公平角度來說,婕斯

如果撞瞭人還能算工傷怎麼能起到懲罰教育作用?”左祥琦解釋。但他也提出,在非機動車事故中責任比較難界定;新草案對於雙方都違反交通規則沒有進行詳細規定;下班回傢途中遭遇搶劫發生人身傷害等情況算不算工傷,新草案也沒有給出界定。“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各方觀點人保局:工傷認定壓力更大李紅介紹,去年北京市共認定工傷23000餘例,工作壓力比較大。新草案中規定,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認定決定。同時明確瞭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時限,取消瞭行政復議前置程序。“實行新規後,我們的壓力會更大。”她表示,新草案中新增瞭一些部分,如夥食費從過去用人單位承擔改為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5級以上工傷人員在中止解除勞動合同期內,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給付醫療補助改為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一半。但工傷認定的周期一般比較長,需要大量細則進行具體規定。如異地工傷交通補助、夥食、住宿報銷等。法院:工傷官司數量將大增楊繼良預計,由於新草案大幅提高瞭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工傷官司數量將大幅度增加。過去因為工傷賠償不高,很多人都選擇走民事賠償。如今,新草案中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調整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縮小瞭與民事賠償的差距。“由於民事賠償是以訴訟法院地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賠償,所以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工傷賠償的數額可能會超過民事賠償數額。”婕斯

專傢:交通事故“私瞭”不算工傷左祥琦表示,由於工傷認定中對於時間、地點、交通責任的規定十分嚴格,所以,在交通事故中采用“私瞭”就無法算作工傷。“首先需要劃定是否是婕斯

工作時間內發生的事故,其次還要認定是誰的責任,這些都必須通過交管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報告認定。”一旦“私瞭”,時間、事故責任、地點均無法明確,也就無法進行工傷認定。其次,如果要進行工傷認定,還需要勞動合同、醫院診斷書等證明。如果沒有勞動合同,但存在實際勞動關系,也可以認定為工傷。本報記者 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