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4 18:40:41祖魯
教改問題之源-短視近利者眾
在求學過程中,我算是一名幸運兒,儘管當時正是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年少的心中幹聲連連,忍氣吞聲跟大家一齊擠高中聯考、大學聯考的窄門,卻從不怕落榜,因為問題在於考上的學校好不好,而不在考得上考不上學校。從結果來看,我是升學主義制度的受益者,這是我的幸運,該感謝天。但年少心中總有個想法,希望這個把孩子成長過程緊緊箝制的高壓制度,在長大後會土崩瓦解,不要再遺害下一代。
十年前啟動教改的這批學者,包括李遠哲等,作為升學主義培育出來的高級知識份子,我想大家都有一樣的想法,希望下一代可以不再每天背那麼重的書包上下學、不必再花錢買成堆的參考書猛K、不必在老師的藤條與辱罵聲中準備頻繁的考試、不必在以數學、國文替代音樂、美術課的環境中學習;讓補習班全部倒閉,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重拾歡樂健康的生命。此外,填鴨式教育將被捨棄,因為它教育出來的孩子缺乏創造力,由啟發式教育取而代之。教改的目標,在我這一代心中早已成形,缺的是由政府推動的魄力與執行力。
十年前好不容易夢想啟動,十年後的今日加以回顧,為何阻力四起,似乎得到反效果?我從不認為教改的方向有錯,甚至執行方式絕大部份我認為是對的,那麼錯的又是甚麼?
教改(教育改革)是一種革命性變化,改革前後差距大是必然。制度是人訂定的,成文的制度容易進行大幅度的變更,因為更改文字並不難。但制度是死的,執行變更後制度的是人,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人,尤其是基層教育的老師,其次是學生的家長們。
我想起清朝的戊戌變法維新,及屬於同時代但年代稍早幾年的日本明治維新這段歷史。同被視為東亞病夫的難兄難弟進行變法圖強,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關鍵在何處?我想箇中原因複雜非一時可明白,猶記得清廷學的是洋槍洋砲,看到的是表面上的典章制度。我不想陷入「全盤西化」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爭端,但戊戌變法失敗的關鍵跑不掉一個字-人。
十年前啟動教改的這批學者,包括李遠哲等,作為升學主義培育出來的高級知識份子,我想大家都有一樣的想法,希望下一代可以不再每天背那麼重的書包上下學、不必再花錢買成堆的參考書猛K、不必在老師的藤條與辱罵聲中準備頻繁的考試、不必在以數學、國文替代音樂、美術課的環境中學習;讓補習班全部倒閉,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重拾歡樂健康的生命。此外,填鴨式教育將被捨棄,因為它教育出來的孩子缺乏創造力,由啟發式教育取而代之。教改的目標,在我這一代心中早已成形,缺的是由政府推動的魄力與執行力。
十年前好不容易夢想啟動,十年後的今日加以回顧,為何阻力四起,似乎得到反效果?我從不認為教改的方向有錯,甚至執行方式絕大部份我認為是對的,那麼錯的又是甚麼?
教改(教育改革)是一種革命性變化,改革前後差距大是必然。制度是人訂定的,成文的制度容易進行大幅度的變更,因為更改文字並不難。但制度是死的,執行變更後制度的是人,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人,尤其是基層教育的老師,其次是學生的家長們。
我想起清朝的戊戌變法維新,及屬於同時代但年代稍早幾年的日本明治維新這段歷史。同被視為東亞病夫的難兄難弟進行變法圖強,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關鍵在何處?我想箇中原因複雜非一時可明白,猶記得清廷學的是洋槍洋砲,看到的是表面上的典章制度。我不想陷入「全盤西化」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爭端,但戊戌變法失敗的關鍵跑不掉一個字-人。
台灣人從來就不是團結的民族,成因含有歷史因素,在此不贅述。要大夥在同一時刻有相同的共識,在十年前很難,現在是更難。就像戊戌變法般,當時全中國想變法維新的人就是那幾個留洋為官的高知識份子,市井小民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在維新事務上。台灣人倒不是飯吃不飽,而是資本主義社會養成民眾短視近利的生活觀,凡事講求很快能看到結果,獲取實質利益,至於長遠的規劃就免了,未來走一步算一步再說。這種急功好利的社會景況由來以久,爆發戶心態,在社會中低階層的民眾心裡根深柢固。升學主義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家長希望孩子們能藉由考上好學校,作為找到高薪工作的跳板。當然,隨著GDP增加,這樣的情況越來越輕微。
九年一貫、一綱多本、多元入學等措施,都是正確的方向。現在會讓學生與老師感到無所適從,是因為我們在過去殭化的政治與社會制度下,已喪失了「選擇」的能力而不自知。如同一個在監中每天固定吃自助餐的受刑人,一釋放出來面對外界那麼多吃的類型,一時間會有不知該如何選擇的困擾。多元化社會是政治民主化後,必然產生的情況,「選擇」是人生持續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一個爭議較多的問題,在於許多學科的學習方法丕變,如建構式數學,減少讓學生死背公式的部份,而讓學生儘可能以基本原理來推敲出解答。這是為了防止學生只懂得死背公式,便於考試拿高分,卻不懂原理,導致無法再根據原理來作其它更多的推論。這點很重要,科技的發展是靠創發性,根據原理來演繹其他規則,才能提昇技術。但急功近利的家長們,怎容許孩子慢慢推出答案呢?比起死背,推理獲得的「利益」(分數)要少得多,甚至不禁懷念起自己小時候背誦得高分的情況,希望孩子也照著做。無形中扼殺孩子創造力的養成,卻渾然不知。
教改是一條長遠的路,多長呢?十年夠嗎?我說至少要一個世代才夠。因為十年的時間,並不足以改變大多數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說難聽一點是傳統填鴨式教育及升學主義制度的餘毒未清,更何況這段期間還有政治傾向的干擾。十年未竟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不認為教改失敗,充其量只是執行面有所爭議,引發傳統守舊心態復辟,受到挫折,但大方向正確。為了我們下一代的身心健全,應該忍受這段陣痛期,等待柳暗花明;否則,戊戌變法失敗的歷史再次上演,影響是廣泛而長遠,這是你我所不願見到的。
總台: http://www.zulu.idv.tw/viewpoint/
九年一貫、一綱多本、多元入學等措施,都是正確的方向。現在會讓學生與老師感到無所適從,是因為我們在過去殭化的政治與社會制度下,已喪失了「選擇」的能力而不自知。如同一個在監中每天固定吃自助餐的受刑人,一釋放出來面對外界那麼多吃的類型,一時間會有不知該如何選擇的困擾。多元化社會是政治民主化後,必然產生的情況,「選擇」是人生持續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一個爭議較多的問題,在於許多學科的學習方法丕變,如建構式數學,減少讓學生死背公式的部份,而讓學生儘可能以基本原理來推敲出解答。這是為了防止學生只懂得死背公式,便於考試拿高分,卻不懂原理,導致無法再根據原理來作其它更多的推論。這點很重要,科技的發展是靠創發性,根據原理來演繹其他規則,才能提昇技術。但急功近利的家長們,怎容許孩子慢慢推出答案呢?比起死背,推理獲得的「利益」(分數)要少得多,甚至不禁懷念起自己小時候背誦得高分的情況,希望孩子也照著做。無形中扼殺孩子創造力的養成,卻渾然不知。
教改是一條長遠的路,多長呢?十年夠嗎?我說至少要一個世代才夠。因為十年的時間,並不足以改變大多數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說難聽一點是傳統填鴨式教育及升學主義制度的餘毒未清,更何況這段期間還有政治傾向的干擾。十年未竟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不認為教改失敗,充其量只是執行面有所爭議,引發傳統守舊心態復辟,受到挫折,但大方向正確。為了我們下一代的身心健全,應該忍受這段陣痛期,等待柳暗花明;否則,戊戌變法失敗的歷史再次上演,影響是廣泛而長遠,這是你我所不願見到的。
總台: http://www.zulu.idv.tw/view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