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19:35文中

佛陀的智慧

     恭 讀

佛光山~星雲法師著作

~佛陀的十大弟子傳~

佛陀智慧~利益眾生

在佛光山聖廊上~

刻劃著感人故事

恭 敬

上傳部落家族

 

             拈花微笑

 

某日,佛陀在靈山會上說法,忽然拈起一朵鮮花,

佛陀拈花微笑,皆默然,不知佛陀為何?

只有修行頭陀苦行的大迦葉,破顏微笑

            大眾說: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此為佛法「以心印心」之初傳


 

尼提為古印度四種姓中的首陀羅賤民,

平日以替人清潔糞便為業。

途中與佛陀相逢,因自感卑賤,

有意避開。佛陀輕聲叫喚他:

你擔糞辛苦了!讓我替你挑上一程好嗎?

尼提深受感動,終於皈依佛陀,成為弟子

 



佛陀時代,比丘靠著托鉢乞食行腳弘化

    「頭陀第一」的大迦葉

從不到富有人家乞食

他認為富貴來自過去世布施的果報

今生既已富有,何必再去錦上添花

「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正好相反,從不到貧窮人家乞食;

他覺得窮人三餐都難以溫飽,何悉在增添負擔

兩人極端的行徑被佛陀知道,特別集眾開示:

「乞貧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應建立在平等之上

 儘管世間充滿差別對待,吾人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

 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悉達多太子出生七日後

母親摩耶夫人辭世,昇至忉利天

太子在姨母大道夫人扶養下長大

後來出家悟道,成為覺者佛陀

佛陀即將入滅時

覺得生育之恩未報

因此決定到忉利天為母說法

善盡度化母親的孝道

佛陀上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證明佛教非常重視孝道倫理

佛教對於合乎情法的世間人倫

並未否定或排斥

 


          為父抬棺

佛陀成道後,到處宣揚法音

一日得悉父親淨飯王病重

即刻帶領羅睺羅等人回國

淨飯王看到佛陀回宮,流下歡喜之淚

佛陀默默握著父親雙手,淨飯王含笑合掌而逝

夜晚,佛陀通宵守護棺木

出殯當天,親自為父王擔棺

國人目睹這一幕,莫不感動流淚

佛陀,「為父擔棺」,不但克盡人子之道

同時

也為後世弟子樹立了孝行典範

 


             

      洗浴身心

        有一次

佛陀遊化到拘薩羅

住在孫陀利河邊的叢林裏

有一外道認為在孫陀利河洗浴身體

能去除諸惡業障

        佛陀說:

去除業障,要靠自我更新

        平時奉行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亂、不妄語

並且常懷慈悲心,以布施來去除奸垢

才是真正洗浴身心的方法

如果內心清淨,外在自然淨化

           反之

一個煩惱業重的人

縱使以天上之水來洗除塵穢

也無法清淨內在的心靈!

 

 

         目犍連救母

目犍連為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

其母生前毀謗聖賢,死後墮入餓鬼道

目犍連以神通力,見母受苦,欲以飯食供養

其母欲食,飯食至口,此刻化為煙灰

目犍連向佛祈請救母脫苦之道

佛陀告以深重罪業,非一人之力可救

遂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

備百味飲食供養僧寶

以此功德,即可懺罪

此即孟蘭盆法會之由來

 



 

                  提婆達多害佛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

隨佛陀出家後,經常在僧團中興風作浪

他蠱阿闍世太子篡奪王位,並相約待其成為新王

自己也要取代佛陀,成為新佛

曾收買惡漢行刺佛陀,也曾以罪象,大石害佛,

終不得逞

佛弟子們對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欲害佛陀

憤恨不已

但佛陀認為

提婆達多是他的逆增上緣

因為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

沒有罪惡不知道善美


       為阿那律縫製三衣

 一次

阿那律在佛陀說法時打瞌睡,受到佛陀呵斥

阿那律涕泣自責,從此不再睡眠

每天不是經行就是誦經, 終致眼睛失明

一日,他想縫製衣服,,因眼睛看不見

無法把線穿進針孔,心中極盼有人能夠幫忙

佛陀知道後

便前往他的住處,一天之內為阿那律縫好三衣

並且教他修習照明金剛三昧

不久,阿那律證得「天眼通」

成為佛陀弟子中,有名的天眼第一

 

度化玉耶女

玉耶為王舍城護彌長者之女

從小嬌生慣養,嫁給須達長者么兒

為妻後,不改傲慢本性,侍奉公婆不孝

對丈夫親友更常輕慢無禮

須達長者請佛陀到家中度化她

佛陀告之:

「女人光有姣好容貌,不名為美人,更不值得驕傲

品性端正,貞靜有德,受人尊敬,方可名為美人

秀麗的姿容雖可迷惑於人,不能受人尊敬,也不

能讓人見了歡喜」

玉耶聆聽佛陀法音,翻然有悟

發願生生世世,作一佛化家庭的優婆夷

 

           度化羅睺羅

羅睺羅是佛教第一位沙彌

聰明卻喜歡以妄語捉弄人

佛陀知道後

命他端來洗腳水,佛陀洗過腳後

指著水問:「盆裏的水可以喝嗎?」

羅睺羅答:「洗過腳的水很髒,不能喝」

佛陀說:「你就像這水,本來清淨

           因為不謹,猶如污水」

羅睺羅把水倒了

佛陀再問:「這盆子可以盛飯食用嗎?」

羅睺羅答:「這盆子不乾淨,不能盛飯食用」

佛陀說:「你就像這盆子,做清淨的沙門

         卻不淨身口意,佛法如何入心?」

從此

羅睺羅一改調皮習性,嚴持戒律,精進修道

 

                    度化鴦崛摩羅

鴦崛摩羅人稱「指慢外道」,因邪師告以若殺千人

各取一指作摱,即可成道,所以到處瘋狂殺人

殺至九九人時,欲害其母以成一千之數

佛陀知而愍之,遂前往度化

鴦崛摩羅建佛陀前來,執劍趨前欲害

然始終無法靠近佛身

佛陀為說正法,乃懺悔改過歸佛

鴦崛摩羅從「惡心」改為「慈心」

一如「放下屠刀,立即成佛」


 
        佛陀入滅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

講經三百餘會

對於應度的眾生皆已度盡

未度眾生也已做了得度的因緣

於是再八十歲這一年進入涅槃

佛陀涅槃後

自己以三昧真火荼毘,荼毘後

舍利為拘戶那揭羅的末羅族所得

各國的國王不悅

紛紛帶兵征討拘尸那揭羅

奪取佛陀舍利

後經婆羅門突路孥調解

八國均分舍利,各自造塔供養



                慈度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還未開悟之前

每每誦經過目即忘

和他一同出家的哥哥氣惱他愚笨,經常加以打罵

佛陀知道後

教他持誦,「拂塵除垢」

一段時日後,心中慢慢開朗起來

明白外面的垃圾,要用掃帚掃除

心中骯髒的貪瞋愚痴,要用佛法才能淨化

漸漸地,他的心如同撥開雲霧的月亮,

綻放皎潔的光明,終於大徹大悟

                 成為大阿羅漢

 

                             愛護兒童

佛陀十大弟子中,議論第一的迦旃延,到南方的王舍城傳教

一天,他派了一名年紀很小的徒弟回祇園精舍探望佛陀

佛陀見迦旃延的徒弟遠道而來,立刻吩咐阿難陀

在佛的的臥室再添一張床位,讓小徒弟睡在佛的住處

佛陀慈悲的作法,讓遠在他方傳教的迦旃延深受感動

愈加積極弘法,身旁的弟子看到,佛陀如此作法

對均頭、羅睺羅等小彌沙,也就更加愛護照顧

 

 



        修行如彈琴

二十億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師

隨佛出家後,急於證果

他日夜不懈的精進修習

結果非但久久沒有開悟

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憊不堪

因此生起退轉之心

佛陀知道後~曉喻他說:

「譬如琴弦,太緊則弦易斷,太鬆則彈不成調

    唯有圓緩得中,才能彈出美妙的音樂

修行也是如此,過份急躁或懈怠,都非正常修道」

二十億耳聞佛開示後

調整修行方式,終於在不久之後證得阿羅漢

 

 
 

             度化摩登伽女

摩豋伽女,出身印度首陀羅族

年輕貌美,洋溢少女熱情

因思念佛陀侍者阿難陀

一日強行誘惑到她家中,甜言蜜語,百般獻媚

少年阿難陀,正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文殊菩薩到來,帶他回歸僧團

摩登伽女追到僧團,要佛陀將阿難陀還給她

佛陀告訴她,阿難陀是證果之人

要嫁給他,要先到僧團生活,等到道行相等,才能匹配

摩登伽女在僧團修行一段時日後忽然有悟

明白愛欲煩惱是眾苦之源

唯有法喜才是內心究竟的安樂

 



               佛說人身難得

佛陀說法

一向善用譬喻

讓人很容易明白深奧的義理

一天,      

佛陀為讓弟子知道,「人身難得」

舉譬說

大海裡有隻盲龜

每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

海上有一塊浮木

上面有一個小洞

這塊浮木隨風浪四處漂流

盲龜浮出水面

值遇浮木

龜頭又洽能鑚出浮木孔洞

其機緣小之又小

我們得為人身的機會

猶如盲龜的頭

能鑚出浮木孔洞一樣難得

即此有名的「盲龜浮木」喻

 

 

            雨舍大臣說「治國七法」

摩揭陀國阿闍世王,因與北方鄰族跋耆國交惡

想要發動戰爭,特派遣大臣前往請示佛陀

佛陀了解雨舍來意

不著痕跡的藉著,與阿難陀對話

說跋耆國具有七種,「必興不衰」之法

雨舍聽完,心領神會,作禮而去

果然聰明的阿闍世王最後聽從佛陀的意見

沒有發兵攻打跋耆國,佛陀以「七治法」

消弭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

 

 

                       化度鬼子母

夜叉鬼子母,性情凶惡殘暴,常擄他人小孩食之

造成國中父母,極大恐懼

佛陀為了教化他,將其最心愛的幼兒藏於鉢中

時鬼子母,遍尋不著,憂傷悲痛

聽聞佛有一切智,即至佛所

問兒所在,佛告之

「天下父母,愛子心如你,你食人之子,他們的憂悲

  正如你失子之痛,你若能受三皈五戒,壽不殺,即還汝子」

鬼子母聞言感悟,誓為天下兒童守護者

 

 



            一棵吉祥草

佛陀住世的時候

有一個婦人旦羅那死了獨生子

她傷心欲絕,請求佛陀治他的兒子

佛陀說:「你去找一戶人家要一棵吉祥草

給你的兒子吃,會讓他活過來

但是這種草,只有沒有死過人的家才有

婦人挨家挨戶四處求討,全無下落

哪一家沒有死過人?最後

她終於知道

每家必有死,死不是一家一人的,是普遍的

因而走出悲傷的心情」

 

thgf 2014-03-14 09:29:38

<a href='http://www.petroleosretrain.pw/35817.html '>寶格麗 pour homme so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