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詩酒人生~8
周邦彥有一首作品,評價很高,其中最美的也是想請白雲不要遮斷西樓的殘月。
浪淘沙慢
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
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
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
念漢浦、斷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 耿耿寒漏咽。
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
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 空餘滿地梨花雪。
這是送別的詩。「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講的是最難忘的就是離別,也才有接下來的「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殘月已老,還殷殷期待留住它,真也是悲哀的小小心願。雲能遮月,要不遮,只能是斷雲。「翠尊」當然是酒,雖然沒有講到「勸」字,持酒「勸雲」的味道還是出來了,只是勸雲不要太濃。
可是這也都沒有用,我就常常怨恨春天要走之前都不跟人打個招呼,說走就走。斷雲可以留住月,春天卻逕自走了,空留下梨花和雪花般的白色月光,這春天,還真是無情已極。
周邦彥的詞,十分鋪陳,一層景、一層悲,層層不斷,綿綿而來,越讀越有意思,越回味也越深沉。起首談景,先是白天的陰暗,岸草的霜凋,城堞的霧隱,車子已準備出發了,東門外送行的宴會也結束了,她掩著淚,折柳送別。想想看,那鴻雁去了許久,不也是沒有捎回任何消息?人走了,不知會不會也如此?
中闋談情,難忘最是離別,送行的酒其實還有一些,那就用來勸雲,希望留住西樓殘月。以前送行也有贈衣帶的習俗,怕衣帶的舊香久了之後也淡了,我隨著哀歌敲著酒壺,壺嘴也被我敲碎了。這一切,都是惱恨春天不跟人商量就走了,留下一地哀怨的月光。
水龍吟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
愁多怨極,等閒孤負,一片芳意。
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
算好春長在,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舊事,恨星星、不堪重記。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味。
待繁紅亂處,留雲借月,也須拚醉。
這是宋朝程垓的作品。周邦彥講「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程垓講「留雲借月,也須拚醉」,文字近,悲涼也近,是詩人觸景的共同感懷。
夜來一場風雨,想故鄉的花園裡一定沒剩幾朵花了,這一季的春天,難道就這麼容易走了?我的愁怨已深,是不是也容易辜負這一年的春意呢?像桃花柳花已經慵懶,我只好對著還沒有成熟的杏子梅子,權充賞花。其實,春天還是有的,花也還是有的,只是我自己的心已經憔悴,無法領略這春意。
回想以前的種種,現在自己滿頭白髮,有些事已經不堪再提了,因為我只剩下老眼和容易掉落的清淚。你看,我不是怕花謝春走,其實怕的是自己老來的情懷。如果花能再盛開,我也願意拚命喝酒,希望連月兒、雲兒都留住,白天晚上都能賞花,永遠保住這些美好。
程垓這「水龍吟」,起首悲涼,末尾則提振精神要拚醉,意境峰迴路轉,和周邦彥是不太相同的,反而有點像晏殊的另一作品:
踏莎行
綠樹歸鶯,雕梁別燕,春光一去如流電。
當歌對 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羽袂縈春,修蛾寫怨。秦箏寶柱移雁。
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綠樹歸鶯,雕梁別燕」是倒裝的手法,指綠樹的鶯已歸去,梁上的燕子也已向我告別,所以是「春光一去如流電」。袂是衣袖,羽袂指女子輕盈柔羽的衣袖,當然是留不住春天了。修蛾是女子修長眉毛,盡是寫著離別的幽怨。綠醑是指美酒,這美酒和所思念的人啊,希望永遠在花前月下能相見。
晏殊的優雅,在哀怨中也不失其度,比程垓的「拚醉留雲月」,多了一點婉約。
古時的箏只有五條弦,秦朝蒙恬改製為十二弦,所以稱「秦箏」。到了隋唐時候,箏又增為十三弦,分別代表農曆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支撐弦的柱子也有十三個,斜斜排列有點像天上一隊雁子,所以稱為「雁柱」、「寶柱」。雁子在詩詞中原本就有離別的意涵,箏能奏出離別的哀調,兩者合一,造成文學上特殊的象徵,宋詞裡有很多這樣的寫法,像:
菩隡蠻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這是張先、張子野寫美人奏哀箏,有幽恨、有美態。秋水是指眼神,美人彈奏時,眼神隨著心境流轉,彈到斷腸時,眉毛也低低垂下。詩中像「纖指十三弦」、「玉柱斜飛雁」都是蘊含關於古箏的具象和意象,在詩詞中有一定的意義。
詩人對具體如古箏的事物,可以衍生許多美麗的情懷和文字,對於大自然的事物,感觸更多。從「把酒問青天」、「為君持酒勸斜陽」到「持酒勸雲雲且住」、、、,要留住的美好事物卻都留不住,用酒來留,就算留不住,自己還可以一醉解千愁,算是一種自我逃避。
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家都知道這是蘇東坡赤壁懷古的名作,雖然起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大格局、大氣勢,卻有許多無奈。其實很多詩人和詞人無法了解為什麼美好事物留不住,只好以酒來逃避,蘇東坡或許酒喝得多、喝得深、喝得透,看盡人生如夢之後,還懂得把酒灑地,因為這總總無奈,祭告起江中的明月。
「酹」,是將酒灑地,有祭拜、祈求的意思。蘇東坡懂得「把酒問青天」,嘆盡人間如夢之後,這酒其實也不必喝了,「一尊還酹江月」。想想,連江中的月光都是虛幻的,這一酹想來也沒有什麼用處,大家盡盡人事、聽聽天命,日子或許會愉快一些。這樣的酹酒還有些豪氣,周邦彥的酹酒就十分哀淒了。
夜飛鵲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墮餘暉。
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霑衣。
相將教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
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何意重紅滿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
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
但徘徊班草,唏噓酹酒,望極天西。
這是描述別情的名作。涼夜中在河橋畔舉行離別的宴會,斜月餘暉、露濕霑衣,渡頭報曉的鼓聲在風中傳來,象徵別離的參旗星也掛在樹梢。天亮後,我送她一程,連馬都意會到不能輕易分手,即使揚起鞭子,馬兒自己也懂得慢慢走。路彎彎曲曲一路扶攜走去,到了一處空曠的平野,已經沒有再送下去的理由了,附近的確也漸漸沒有送行人們的聲音,等妳的聲音和影子不見了,我也獨自一人帶著離愁,往回走了。
回到惜別宴的地方,落花竟然已鋪了滿地,妳掉的首飾怎麼找也找不著,甚至覺得路都變了,難道一分手,一天內整個世界都不同了?早上送別之後,現在黃昏了,只剩下葵草、燕麥長得像人一般高,風中向著斜陽亂舞。我徘徊在妳昨晚鋪草而坐的地方,酒還有,就灑它一地吧,我一個人怎麼能再喝呢?現在只能哀怨朝妳所去的方向靜靜望著。
周邦彥此處的酹酒,有殘酒不敢喝的意思,其實也可以是酹酒祝禱遠行之人的意思。不論如何,他這個酹酒,是比蘇東坡更無奈、更淒涼。
詞人也喜歡用酒澆水,或是讓眼淚滴到水裡,讓江水把種種相思情意帶給遠方人,或是就讓種種愁緒隨江水一去不復返,和酹酒的意思有些相同。
臨江仙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這是陳與義的作品。午日指五月五日端午節,榴花五月紅似火,如今漸漸不如舞裙紅,而七月才盛開的葵花現在也開始要冒出來了,恐怕只有我驚覺到時光的流逝,其他人還渾若不覺歡飲高歌。想想去年喝著酒分手的人,我把酒倒入橋下,希望一些情意可以隨著流水到湘中,那個我思念人所在的地方。文學作品中多隱為所思念人的居處。舜的妃子娥皇、女英正在洞庭湖畔得知舜死,投湘江自盡,化為湘水之神,瀟湘二江會於湖南零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是美極的句子,澆酒與酹酒的無奈是一致的。
酒是奇妙的東西,與人同飲可以樂極生悲,悲極之後只能再飲。如果愁絲終究無可解,詩人只好又想出「把酒問青天」、「持酒勸斜陽」等等自我解脫的方法,還是可以繼續喝酒。一直到沒有其他辦法了,詩人終究也能「一尊還酹江月」。「試澆橋下水」,讓流水帶走一切,或許此時是酒量已到極限,不能再喝了,酒就用來澆水吧!愁也是如此,酒都澆不動了,只好讓愁自己隨著江水而去。
辛棄疾寫過一曲「祝英台近」,其中結尾是:「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是春天把愁帶來的,現在春天跑去哪裡了?為什麼不把愁也一起帶走。
這樣的幽怨,在酒和愁的關係中一樣存在。敏感的詩人喝著酒引起愁,酒醒之後也不懂把愁帶走,真如李清照在「聲聲慢」的感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