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日本科學家找到辦法在月球上建城市**
**俄專家: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科技 2020年10月01日00:07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電
俄羅斯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伊万·莫伊謝耶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月球開採水資源並建成燃料工廠的意義重大,與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和首次登月相當。
共同社9月28日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報導稱,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莫伊謝耶夫稱:“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進一步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可能是最有希望找到水的地方,太陽曬不到,水可能在靠近月表的地方。水將用於月球基地的維生系統,即作為飲用水、生成呼吸所需的氧氣,以及生產最為高效的火箭燃料——氫氧燃料)。根據美國航天局局長佈裡登斯廷的估算,月球表面有上千億噸的火箭燃料。而在月球表面開採燃料能顯著降低地月運輸成本、減輕運輸壓力。正因如此,美國所有建設月球基地的方案都著眼於月球南極地區。”
他表示:“在月球建成燃料工廠,可謂是最為激進的舉措,意義與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和首次登月相當。從能源角度來看,把地球作為航天飛行基地很不方便。比如說,俄羅斯最強的運載火箭'質子-M'在發射時重705噸,卻只能向近地軌道運載24噸的載荷,其餘部分都會無可挽回的失去。這680噸不光是鐵,還有昂貴的燃料,昂貴的材料,非常昂貴的發動機。”
莫伊謝耶夫認為,該問題的戰略解決方案是在太空獲取所需材料。他指出:“而太空中最近、最方便獲取材料的地方是月球。除了水,月球還有呼吸所需的氧,太陽能電池所需的矽,結構元件所需的鈦等等。當然,所有化合物都需要能源才能分離和利用。要想利用月球資源,需要有開採、加工和運輸基礎設施。這也正是日本設計師的工作方向。”
據此前消息,美國計劃建造名為“門戶”(Gateway)月球軌道空間站,邀請國際空間站項目合作夥伴參與,日本已表示有興趣加入。美國計劃2022年啟動月球軌道空間站建設,2024年將本國宇航員送上月球。美國航天局強調這是一個國際項目,將邀請商業企業參加。
**日本科學家找到辦法在月球上建城市**
科技 2020年10月07日22:23
日本放射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小本聰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月球上的垂直熔岩隧道不僅可以幫助建造人類長期居住的基地,而且可以幫助建設整個城市。
他最近與一群同事一起參加了一項科研工作,按照科研結果發表了一些材料,這些材料表明,由於過去的火山噴發而在月球內部形成的隧道可以防止輻射和隕石危害。
這名科學家指出:“根據最新的觀察結果,很明顯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要高於國際空間站,我認為這不僅對人類而且對設備都造成了問題,干擾了人的長期活動,而在某些情況下使得人的活動變得不可能。”
他表示,在開放的太空四面八方都存在著輻射,這比近月空間站“門戶”(Gateway)項目更加危險。
**在月球上建基地要做哪些準備?**
月球探索的前景正變得明亮起來。與此同時,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計劃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並被認為已在逐步推進。
儘管航天機構通常都不會預告這一時間表——部分原因在於月球駐人基地的目標很可能會超過預算週期,另一部分原因則是他們需要企業來為各個階段提供資金。不過近些年,歐空局(ESA)主席一直強調,若干國家和企業計劃合作建立人類半永久性月球基地,他稱之為——月球村。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一篇新聞特寫,內容就是關於在此時機,人類該如何在我們的衛星“安營扎寨”。
水,水,水
只要到了別的星球,第一個挑戰都是採掘水。
阿波羅計劃曾從月球赤道上取回部分樣本,顯示那裡是異常乾燥的。不過,十年前發現月球極地有水冰的驚天消息,改變了一切。
現在,NASA已經委託幾家公司開發可以攜帶採掘設備的月球探測器,最早明年就開始動工。科學家們認為,月球上的水足夠多,根據目前的數據估計,可能兩極各有100億噸。
大部分的冰都會被採掘出來用作燃料。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私營礦業公司每年只需要採掘1000噸左右的水,並將其電解成為氫和氧,用作燃料就可以獲利。
不過,-249℃的月球坑可以說是太陽系中最冷的地方之一,這意味著挖掘器械需要額外的熱量和能量才能采出這些水並將其轉換成燃料。對私營公司來說,基於自然衰變產熱的钚基電池太貴了,所以採掘最可能是利用太陽的能量。
其實,月球上也有另一種水源:月球土壤。其也被稱為表岩屑,裡面含有矽和金屬氧化物,大約平均43%質量分數的氧。理論上看,將月球土壤加熱到超過900℃,在這一溫度下,宇航員從地球帶上去的氫氣或碳就可以把氧從礦物中“剝”出來,和氫元素結合形成水。
從土壤裡提取氧的過程,還能產生一些稀有金屬作為不錯的副產物。不過,科學家也計算了一下,將氧從化學鍵中釋放,其實比加熱冰更耗能。
是另一個南極嗎?
與採掘水冰的利潤問題相比,科學家們更關心的是:建造一個用於科學實驗的基地。這可能會讓月球變成像南極科考站似的情況,其完全出於科學興趣而為。
美國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學家羅賓·坎納普表示,科學家對重返月球後可以做的實驗充滿期待。譬如,古老的月球坑採樣實驗就可揭示出地月系統是如何形成的,當時太陽系仍然處於早期狀態,小行星還在撞擊月球。科學家還希望能夠分析月球的水循環和地震學,再安裝一個免受地球干擾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專攻早期宇宙輻射。
但南極再艱苦也是在地球上,月球卻幾乎沒有大氣和磁場的防護,因此基地的房子必須能抵抗帶電粒子輻射以及小型隕石。最開始的簡易居住所可能要從地球帶過去,再用厚達幾米的沙土或表岩屑層層覆蓋。
月球上也有些自然條件可以利用——懸崖、峽谷、山洞和熔岩洞,都可以保護基地。根據日本“輝夜號”飛船以及美國“聖杯號”探測器提供的信息,月球正面馬利厄斯丘陵就有一條“候選”隧道,長達數千米。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地球上試驗如何更好地完善月球建築: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實驗室裡,科學家利用表岩屑培養人工石,目前,磚塊已經有混凝土五分之一的強度了。
作物可以自己種
一個自給自足的月球基地裡,最後一項要素就是食物。在封閉生態系統中,植物可以循環利用有機廢物,並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呼吸的氧氣。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科學家羅伯特·穆勒認為,如果人類在月面上只是短期逗留,又無法就地培育食物的話,基地項目可以說就沒什麼指望了。
但中國的志願者早已經在“月宮1號”模擬基地的封閉生態系統裡破紀錄地居住了370天,他們在裡面種植作物,並通過養黃粉蟲來獲取蛋白質。而今年1月15日,中國科學家在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人類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試驗成功,棉花種子成為在月球上種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
對國際空間站(ISS)的宇航員來說,他們已經吃過在太空種植的生菜等綠葉蔬菜了。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內,有一個項目就叫做“蔬菜”(Veggie),目的是選擇出能在密閉空間裡茁壯成長,且富含維生素C1、維生素K和鉀(這些營養素在存儲中最容易流失)的蔬菜,最終甘藍拔得頭籌。
其實早在2017年底,美國探月計劃就被認為出現了轉向。但和再來一次阿波羅計劃相比,航天機構可能傾向於逐漸建立一個可持續性的基地。
綜上來看,月球基地可以開展科學實驗,可以為人類登陸火星提供測試場地;另一方面,私人企業也可以通過採掘氧氣和氫氣作為燃料來獲利。那麼以後,我們抬頭看地球的衛星,可能如同在看一個加油站——它可能是人類實現長途空間旅行的基石。
**媒體:日本計劃在2035年前在月球建燃料廠**
科技 2020年09月28日17:19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電
日本共同社9月28日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報導,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
據該機構消息,為減少從地球運送燃料的費用,日本希望約在2035年前在月球南極建造一座燃料廠。據認為,月球南極能找到蘊藏冰的地方,建成燃料廠之後,日本人計劃將從冰中獲取的水分解成氧和氫並製造燃料。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專家預期,月球燃料廠分解出來的氧和氫將用來生產能源,作為火箭的燃料和在月球上使用的能源來源。
但衛星通訊社未能直接得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相關評論,據推測,月球南北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水,存在於月球深處的冰中。
據此前報導,美國計劃在近地軌道建造Gateway站並邀請國際空間站合作夥伴參加這一項目。日本表示有意參與這一項目。
在月球上建站的工作將於2022年開始,預計2024年美國人將登陸月球。美國宇航局強調,Gateway站是一個國際項目,將吸引商業企業一起實施。
月球殖民是一種人類永久居住在月球的構想。科幻小說作家與太空探測的支持者經常將月球視為人類從地球進行太空探索後,所必然產生的殖民地區。人類在地球以外的天體殖民常是科幻小說的主題之一。隨著地球人口增加與科技進步,太空殖民的提議也被廣泛的討論與爭辯。
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對地球人類未來的擔憂增加,太空殖民化的願景得到了發展。由於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被許多人視為第一個永久的外行星殖民地的最佳的候選地區。目前,阻礙這種殖民地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航天成本高昂。
太空旅遊公司在不久的將來提出了幾個月球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