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07:53:37幻羽

***總統府8月8日開放參觀***

                               ***總統府8月8日開放參觀***

中華民國總統府8月8日(週六)上午8時至下午4時開放參觀。

當日上午10時及下午2時在大禮堂安排「曾仲瑋」及「蘇明淵」歌唱表演;一樓迴廊並設有農產品攤位,展售各種臺灣新鮮優質蔬果,歡迎民眾參觀選購。 

開放參觀區域為總統府一至三樓,包括敞廳、大禮堂、常設展「府-建構」、「府-日常」、「府-聲音」、「府-遇見」、「府-時代」、「府-想像」、「府-印象」、「府-我在」及「建築百年攝影特展」、郵局、交誼廳、紀念品中心及南北苑庭園。

當天在總統府敞廳也舉辦「中華民國總統府」官方LINE帳號的好友募集活動,參觀民眾只要出示手機加入「中華民國總統府」好友畫面,即可獲得紀念小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因應防疫需求,由於府內參觀不易維持社交距離,請來府參觀民眾入府時須量測體溫,並簽名切結健康聲明書,參觀期間亦請全程佩戴口罩。 

參觀民眾請由寶慶路與博愛路管制哨進府,於力行樓前方排隊、安全檢查後由正大門進入;民眾可攜帶照相機或手機進府拍照,但以不影響其他民眾參觀為原則;攝錄影機、行李及大型背包(手提包除外)等一律禁止攜入,現場備有置物櫃供置放物品。

父親節快樂

中華民國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前身為國民政府。

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行憲後首任總統蔣中正與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原為中華民國最高權力機關的國民政府於同日改制為總統府,成為總統的幕僚機構。依《總統府組織法》第9條第1項,總統府的首長並非總統,而是總統府秘書長。 

《總統府組織法》於1996年進行大規模的修正,總統府的組織亦有所調整。在修法前後,總統府組織最大的改變,除了新增公共事務室之外,刪除原本在國防軍事方面扮演輔佐總統角色的參軍長一職;而僅留原有的祕書長職務,承總統之命,綜理總統府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 

總統府除了府內各單位(局、室、處)之外,並設置資政及國策顧問,由總統遴聘,對國家大計得向總統提供意見並備諮詢;在國防軍事方面則設置戰略顧問,由總統任命現役二級上將或一級上將出任,可以針對戰略及有關國防軍事事項向總統提供意見並備總統諮詢。中央研究院、國史館等二個政府機構直隸於總統府。

2003年1月10日,總統府仿效美國白宮實習生制度增設總統府青年工作團,總統陳水扁宣布青年工作團正式成立。但總統府青年工作團之經費與志工遴選方式備受在野黨質疑,加上2004年7月總統府2名工友自殺原因被指與總統府留用青年工作團5位團員影響員工升遷有關,2004年9月10日總統府祕書長蘇貞昌證實不再進行青年工作團志工遴選。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任總統後正式增設總統府發言人一職;在此之前,總統府的新聞發布向來都是由公共事務室主任負責。為了使總統順利行使職權,2010年9月1日《總統府組織法》修正,增設法規委員會。

總統府廳舍座落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位處凱達格蘭大道與重慶南路交叉口。該建物啟用於臺灣日治時期中期的1919年,當時為臺灣總督府之辦公廳舍,也是臺灣最高的建築物。 

民國34年(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該建物被命名為「介壽館」。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北;同年12月9日,行政院院會決議:「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總統府乃與行政院合署辦公,共同使用該建物,至民國46年(1957年)行政院搬遷至原臺灣省政府大樓後,才改由總統府單獨使用迄今。

總統府廳舍本來的「介壽館」門首銜牌於2006年3月25日在陳水扁政府的要求下取下,更換為「總統府」銜牌。自1979年起每年元旦民間團體都會在廣場前舉行升旗典禮,並有表演活動。

總統府於1949年5月22日前,以南京市的國民政府舊址為辦公場所。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南京成立,設置總統府於清代原兩江總督署址(今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4月遷北京。這是中華民國總統府的最早前身。 

北洋政府 (1912–1928)

1912年3月10日北洋政府成立後,總統府先設至北京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隨後遷至中南海的豐澤園與醇親王府,直至1928年北洋政府結束。

中華民國軍政府 (1917–1925) →國民政府 (1925–1948)

1917年9月設立於廣州觀音山(今越秀山)粵秀樓(毀於1922年六一六事變,今址為廣州中山紀念堂)。

1923年3月,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在廣州成立,設立於原廣東士敏土廠(今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1925年7月1日,廣州大元帥府正式改組為國民政府。

1926年9月遷往武漢南洋大樓。

1927年遷至南京原臨時政府舊址。

1937年對日抗戰期間遷往重慶,直至1946年抗戰勝利遷回南京;同年頒布中華民國憲法,訓政時期結束。

憲政時期 (1948–)

1948年5月20日,因應《中華民國憲法》實施,國民政府改制為總統府,成為輔助國家元首的幕僚機關,在法律上不再具有政治權力。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政府依序從南京總統府遷往廣州、重慶、成都、西昌,最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落址於臺灣臺北市的臺灣總督府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