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羽*捻題~禪心~13~於早課香
自性圓明無邊身 修行萬行功德圓 虛空法界圓滿道
諸相非相悟空性 修證涅槃妙心明 即心即佛剎那現
*幻羽*捻題~禪心~13~於早課香
*
現代社會是浮躁的,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其他年齡段的人,物質條件提高的同時,人們內心的慾望也慢慢壯大了,這些慾望一天天的產生,存在每個人的心裡,為了生活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有部分人在面對慾望時不能把控住火候,一不留神,就讓自己陷進了無底的深淵,然後種種的煩惱問題一擁而上,自己沒有應對方法,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
人這一生沒有辦法去改變別人的思想,只能做好自己。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順著自然的法則去做事情,不要用言語去教化別人,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去證實自己,這就是很多人懂得許多大道理,但卻不能取得良好價值的原因所在,這就是說得太多了,行動的太少了,所以沒有辦法去好好的運行自己這一生。
再說很多人只想讓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而自己的那顆真心到哪裡去了呢?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幸福,正是因為只曉得對別人說這說那,自己卻不做,把道理都放在了嘴上了,沒有具體的行動,那怎麼行呢?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解釋了人生中的種種疑惑,煩惱的根源在於「貪嗔痴」,在於多餘的慾望,在於放不下心中的執住,當放下了,自己的本心本性能明白了,就清楚這世間呀,一切都是有盡頭的,一切都會終結的。
本來無一物,是心中本來是清凈的,世俗生活中的金錢美色,那是虛假的外像,就是來侵蝕你心靈的。自己被這些侵蝕了,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了,不明白自己的處境了,看不清楚自己當前的能力了,盲目地做事情。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多數人是被外界的眾生轉了,被外界的慾望轉了,不能認識自己,盡做一些糊塗事。
六祖說到,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自性存在於天然本性中,真實不虛的存在著。惠能大師聽聞五祖講述《金剛經》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何其「自性」?六祖言:本自清凈,本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自性若迷,則被眾生轉,沉迷於世俗物質當中無法自拔,沉淪苦海,無法知曉自己心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性若覺,則轉眾生,得佛果位,如六祖一樣,知曉自性的真實含義。
本自清凈,心從頭到尾都是清凈的,哪裡有什麼不清凈的,一念生煩惱存,一念滅智慧生;本生不滅,如何能擺脫六道輪迴,不入地獄,心若自性,則明白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體的,哪裡還有什麼形式上的,物質上的,只是一個狀態變化成另一個狀態,本心在這一瞬間已然與天地相合,自由自在!
本自具足,答案就在自己的心裡,一開始就是圓滿,哪裡還需要求其他法讓心圓滿,只是念頭不通達,不曉得而已。
本無動搖,原原本本就是這樣,遵循天地自然變化的規律,有何動搖不動搖的說法呢!
如此自性,如此覺悟,萬法自然從心中來,幸福快樂自然也就出來了。禪宗的主旨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六祖把繁雜的佛教修行方法進行簡單化,指出人人心中都有佛,每個人都有佛性,只是當前根性的優劣,導致明白自己本心的時間有長有短,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塵的干擾,心中有了過多的慾望,不能很好地意識到自己,所以根性才會有優劣之分。
神秀偈云: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慧能作偈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神秀的偈強調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說的佛性。慧能的偈強調僧肇所說的無。禪宗有兩句常說的話:「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神秀的偈表現了前一句,慧能的偈表現了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