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14:56:20幻羽

*三世佛*

                                        *三世佛*

三世佛(梵語:trai-lokya buddham),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

三世佛分為

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

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南傳巴利語系佛教以聲聞、緣覺教法為主,只認同娑婆世界有前世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即豎(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

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藥師灌頂真言】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藥師佛-1小時5分- YouTube

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淨琉璃世界(梵語:वैडूर्यनिर्भास,Vaidūryanirbhāsā),又稱東方淨琉璃世界、琉璃光世界、琉璃世界、東方淨土(琉也寫作瑠或璢),在佛教中,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所成的淨土。《藥師經》載,此佛土在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往東方過十恆河沙的佛土處,與阿閦佛的妙喜世界同是東方世界,也是與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相互輝映的佛化國土。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祂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祂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說明修菩薩道必須先發願成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一定成佛才能成為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才能成佛。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只會證得第十一觀智行捨智不會覺悟不會證得道、果、涅槃。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佛。上座部佛教主張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永無來生」,因此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沒有辦法成佛。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皈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菩薩道(成佛之道),都會成佛(一闡提者有爭議),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菩薩五十二階位,一一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四念處、四聖諦、八聖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於妙覺菩薩位下生人間示現成佛,今世可以一生成就,佛或最後身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圓滿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十號具足。

淨空法師法語】那麼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指方立相,確確實實給我們指定 ...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迴,故亦號「接引佛」,也因為此佛有無量壽命與光明,亦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在藏傳佛教,祂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

極樂世界(梵語:सुखावती,轉寫:Sukhāvatī),音譯為須摩提,又稱西方極樂世界、安樂世界、善解世界、清泰世界、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是佛教中阿彌陀佛成佛時,依因地修行所發四十八大願所感之莊嚴、清淨佛國淨土。以往生此淨土爲願望,並以念佛爲主要修行手段的法門稱爲淨土法門,是淨土宗是主要教法。

佛教界有說法認為橫三世佛為同一佛,只是為了救渡眾生,而化現為不同化身。密藏道開《如來淵源攷》:「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藥則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延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那佛則無量光也。故知諸佛同體異名,皆為眾生善巧化現也。」 

                                    *縱三世佛*

縱三世佛:又名豎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莊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授記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燃燈佛,梵文Dipamkar,意為「錠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貴,如來佛主修今生,是現 在佛,燃燈佛則修過去為過去佛,彌勒主修未來,為未來佛,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  

釋迦牟尼佛是現在賢劫的第四佛,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佛法濟度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殊勝的彌勒法門及兜率淨土@ 妙法蓮華觀世音:: 隨意窩Xuite日誌

彌勒菩薩是未來賢劫的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在兜率內院為「一生補處」菩薩(未來佛)。 

彌勒菩薩(藏語:བྱམས་པ།;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三世佛又稱三寶佛、縱三世佛之一未來佛彌勒佛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佛教中,彌勒菩薩還具有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等象徵意義。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時就已經出現,上座部佛教長部14經和長部26經記載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會有彌勒佛出世,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在上座部佛教《小部·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鳩摩羅什(344-413)翻譯的《法華經》說彌勒初名「求名」,經佛陀教化,後「當做佛,號名曰彌勒」。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

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他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仍在印度尼泊爾一帶的雞翅城(又譯翅頭城、雞頭城)出家修道,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有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據《大唐西域記》、《婆藪槃豆法師傳》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諸佛將濟度眾生,超越輪迴而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