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04:30:41幻羽

【世界曾害怕中國帶來病毒,現在情況發生了逆轉】DAMIEN CAVE, TIFFANY MAY

週三,北京一個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在檢查體溫和身份證。

                 【世界曾害怕中國帶來病毒,現在情況發生了逆轉

                DAMIEN CAVE, TIFFANY MAY 2020年3月20日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的災難性之初對中國的恐懼和懷疑,已經發生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現在讓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感到害怕的是西方。

隨著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疫情快速擴散,亞洲許多最先受到疫情影響、通過奮力應對看來已遏制了傳播的國家,正在努力防止來自外部的新一波感染。

在亞洲各地,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旅客被禁止入境或被強制隔離。香港的健身房、私人診所和餐館警告這些人不得入內。就連那些曾自豪地把子女送到紐約或倫敦留學的中國家長,現在也開始給他們郵寄口罩和洗手液,或讓他們盡快坐飛機回家,有的機票高達18萬元。

 “我們回來是因為我們覺得回國比待在紐約更安全,”24歲的呂斐然說,她前不久剛從大學畢業,本月與室友一起飛回了位於中國東部的家。

命運的這種逆轉在幾週前是不可想像的。那時,美國的官員們一點也不驚慌,中國是疫情的全球中心,每天死亡數百人。強硬的應對措施——封鎖城市、關閉工廠、進行成千上萬的檢測——才將病毒在中國的蔓延控制住。

週四,中國自疫情暴發以來,首現新增本土病例零增長。

但這場起源於中國的全球大流行病只不過轉移了地方,並開始再次返回。雖然亞洲的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等地與中國一道,已及早對新冠病毒採取措施,並取得了成功,但這里人們的恐懼感和沮喪感卻在增長。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看到西方正在發生的情況不禁要問:我們做到了,你們為什麼不能?

週二,香港國際機場。

就特朗普總統而言,答案是轉移注意力。由於在關鍵的早期階段對疫情輕描淡寫,特朗普受到了連珠炮式的批評,他則一直試圖把指責推給中國,從而加劇了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已經緊張的關係。特朗普一再使用“中國病毒”的說法,儘管人們警告,他這樣做是在鼓勵排外情緒。批評者認為,特朗普這樣做是為了拉開自己與應對不力指控的距離。

北京進行了報復。中國錯誤地暗示,新冠病毒是從美國軍隊開始的,同時把自己描繪成抗擊疫情的英勇鬥士和世界的榜樣。 

對為遏制疫情做出了艱苦努力和巨大犧牲的人給予認可的呼聲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中國和僑居海外的華人中,他們也希望告訴世界,中國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錯在哪裡。

“西方國家的人說,中國的應對措施太專制,沒有足夠尊重人民的民主自由,”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經營一家越南菜和中餐飯館的老闆尹崔林(音)說。“現在有了意大利和美國做對比,意大利有這麼高的死亡率,美國沒人知道有多少人被感染。你是要自由呢,還是要活下去?”

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類似的爭辨。一套廣為流傳的連環漫畫的第一張是,中國生病時,全世界都在一個保護玻璃後面圍觀;最後一張是,其他國家像不守規矩的孩子那樣,在不戴口罩的情況下玩耍、打鬥,玻璃後面是一個健康的中國對這些國家表示憤怒。

不過,一些最刻薄的鄙視留給了那些回國後對中國的嚴厲做法提出質疑的人。本週在網上瘋傳的一段視頻中,一名華裔澳大利亞女子在北京不遵守隔離規定出去跑步,結果遭到警告。

微博用戶呼籲將她送回澳大利亞。

週二,新加坡的一個購物中心。

中國國內外的批評人士都指出,中國應對疫情的威權主義做法並不是抗擊疫情唯一的、或者是最好的做法。官員們先將疫情隱瞞了數週時間,讓病毒得以在華中地區不受控制地傳播,城市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之後,又強迫人們待在城裡。

相比之下,充滿活力的資本主義民主制政體韓國,還有台灣和新加坡,都是靠透明、高效和團結的方式管控這種病毒,同時保持人們的行動自由。 

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歷史學家余莉安(Leighanne Yuh)說,一些亞洲國家做對了的部分原因是有經驗。

“疫情一開始,韓國人就非常重視,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有過應對SARS和MERS的經驗,”她說。“戴口罩、勤洗手、擴大社交距離——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行為。”

週三,東京的一名通勤者。 

美國和歐洲開始時有更多的猶豫。現在這些地方成了傳染中心,正在把疾病傳播到全球各地。在澳大利亞,美國現在是新冠病毒病例的主要輸入源,其次是意大利,然後才是中國。

中國現在的感染病例也來自外部。那裡的官員周四表示,已在從世界其他地方來中國的人中確診了34例新的感染病例。

許多中國人現在希望政府徹底禁止來自美國和其他熱點地區的人入境,就像其他國家暫停來自中國的人入境那樣。

“我希望中國能加強邊境管理,大幅減少入境人數,”上海一家整形醫院的經理唐曉昭(音)說。 

“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和人民讓我失望,”她還說。

半自治的中國領土香港曾經常充當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橋樑,從這里人流大的經營場所發出的警告中可以看到人們焦慮感的轉移。

一家名為Hemingway's DB的酒吧在網上發布警告,告訴外籍人士,如果他們從海外回來後不遵守官方的新規定,在家自我隔離14天的話,酒吧將會報警。一家大型連鎖健身房給顧客發了電子郵件,告訴那些3月10日以後從國外回來,或者家裡有3月10日以後從國外返回者的顧客:“請不要來健身房。”

那些有家人在美國或歐洲的人正在忙著為家人提供幫助。週三,人們在香港郵政總局排起了長隊,把一盒盒的口罩和酒精濕巾寄出去。

“SARS期間,我媽從加拿大開車去美國買口罩,所以我必須回報她,”從事金融理財的45歲的埃里克·陳說。雖然他自己只剩下最後一盒口罩了,但他還是轉輾數家藥店,以高價為他的母親和兄弟姐妹買了幾盒口罩。

他本人也戴著口罩——大多數香港人仍戴著口罩。

週二,台北,顧客在進入一家餐廳前先量體溫。 

即使在中國大陸的疫情進入頂峰時,有700萬人口的香港也未封城。但本週,隨著新感染病例出現顯著上升(其中多數是輸入的),香港採取了收緊邊境的措施。當局正在調查與蘭桂坊有關的五例感染。蘭桂坊是一個夜生活區,週末擠滿了外籍人士。

許多最近回到中國的人,可能已經預料到會發生這種聚集性感染。他們在美國和歐洲看到,人們有更大的單獨行動的衝動——研究發現,美國人和歐洲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個人身上,而不是人們之間的相互聯繫。 

24歲的呂斐然和她在紐約的室友、23歲的錢天然飛回了她們在中國東部城市杭州的家。她們說,美國人的反應令人困惑。幾週來,她們一直在讀世界各地疫情暴發的報導,有一段時間,她們呆在室內,出門時戴口罩,就像人們在國內那樣。

但她們的美國朋友繼續與人交往,稱新冠病毒與流感差不多。“你可以在手機上看到世界各地、日本和韓國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做法與正常時候沒有兩樣,”呂斐然在描述自己離開之前在紐約的生活時說。

“他們要么不了解,要么不在乎,”錢女士說。“無所謂的樣子。”

她們說,她們在中國的家裡感到更安全。她們在自己的房間裡進行自我隔離,父母把食物和小說放在她們臥室門外。

有人送來她們的生活用品,就連她們的生活垃圾也被穿著防護服的醫院工作人員收走後集中處理。

“一切都計劃好了,”呂女士說。“我們不必擔心任何事情。”

Yan Zhuang、Isabella Kwai對本文有報導貢獻,Wang Yiwei對本文有研究貢獻Damien Cave是澳大利亞悉尼分社社長。他此前曾在墨西哥城、哈瓦那、貝魯特和巴格達報導新聞。自2004年加入《紐約時報》以來,他還擔任過國內新聞副主編、邁阿密分社社長和紐約市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