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14:30:07幻羽

*德語媒體:全球化與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德國之聲中文網-

Coronavirus in Indonesien Flughafen Sultan Iskandar Muda (picture-alliance/dpa/Zuma/Sopa/Z. Maulana)

          *德語媒體:全球化與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0-01-29

新冠病毒迅速擴散到全球多個國家,這在《商報》記者看來是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但是要應對這一效應,唯有繼續加強全球聯網和信息溝通。《每日鏡報》發表的學者專欄文章,則從多個角度比較了SARS和新冠病毒疫情之間的相似之處。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從中國擴散到包括德國的多個國家,《商報》(Handelsblatt)記者Jens Koenen撰寫的評論,探討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該如何應對類似疫情的迅速傳播,以及這次的肺炎疫情會對世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 

作者註意到,相比2003年最早傳出SARS疫情的廣東,位於華中地區的武漢的交通聯繫,尤其是與境外的直接聯繫並沒有那麼的發達。儘管如此,這次的疫情卻十分迅速地傳播到中國以外的多個國家,"這證明了全球的緊密聯網。從SARS疫情結束至今,全球化的程度已經大大加強"。   

作者舉例,很多國際企業都在武漢設有分支機構。"而武漢人又和其它地區的中國人一樣,非常熱愛旅遊。這一點和2002/2003年的情況還大不相同。當時中國經濟還剛剛開始進入飛速發展階段,雖然已經和世界各地進行了很多交流,但是其密集程度遠遠不及今天。" 

文章接著寫道:"雖然現在就預測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造成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是這種病毒給我們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的可能性非常高。因為隨著全球聯繫的越來越緊密,我們受到危機打擊的風險也越來越高。" 

作者拿SARS的案例來進行比較,專家認為2002/2003年非典疫情使得中國經濟增長率損失了大約一個百分點,2002年中國的GDP是大約1.5萬億美元。而根據預測,20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應該能達到15.3萬億左右。   

"如果新冠病毒帶來的損失程度類似的話,那麼按照這個比例去計算,僅僅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會遠遠超出SARS。除此之外,在SARS疫情期間,損失最嚴重的經濟行業就是民航業和旅遊業。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估算,非典期間僅僅航空運輸業蒙受的損失就在100億美元左右。"

作者認為,即使人們能夠在短期內成功抑制住疫情,全球經濟所受到的影響也會遠遠大於2003年。那麼面對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副作用",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唯一的正解就是,繼續改善和加深全球聯網的程度。這乍一看好像是個悖論,但是只有世界盡可能早和盡可能多地獲得有關一種新型病毒的信息,相關人員才能更好地採取應對措施。更緊密的信息聯網,包括利用現代數字技術,都可以有效幫助人們控制病毒疫情,並且盡可能地降低世界經濟所受到的負面影響。"     

《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則刊發了德國哈勒大學生物醫學家克庫勒(Alexander Kekulé)撰寫的專欄文章。作者認為,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2003年的SARS疫情,都應該被視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他比較了中國採用威權國家特有的方式封鎖多座大城市的做法,美國疾控專家關於"新冠病毒可能會在美擴散"的預測,以及德國有關機構相對"淡定"的態度,提出一個問題: "是德國人太愚蠢,還是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太瘋狂了?"   

這位醫學家從幾個方面,解釋了這次的新冠病毒雖然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但其實是相當於2003年的SARS病毒重整盔甲捲土重來。"首先從這次的肺炎是來自和2003年非常相似的病原體,而且症狀類似來看,就首先是一個好消息。至少這個世界已經成功遏製過一次這樣的疫情。當時的經驗教訓,可以幫助我們今天去估計和抵御風險。" 

另外兩個相似之處就是,從一開始就具備可靠的確診方法,以及肺炎的致死率相對較高。此外作者認為,和2003年非典一樣,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都應該被世衛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猜測的是,世衛組織之所以遲遲猶豫不定,還是為了照顧中國官員的民族自豪感。"   

克庫勒醫生最後寫道,還有一個相似之處是令人安慰的:"當年的SARS病毒在幾個月之後突然消失了,就如同它襲來的時候一樣。很有可能是基因注定了在一段時間之後它的威力就會大大削減。如果人類運氣好的話,這次的新型病毒可能也會對為害人間自動失去興趣吧。"

BG Alltag in der abgeriegelten Stadt Wuhan (Getty Images/AFP/H. Retamal)疫情之下的武漢變成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