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 05:20:10幻羽

**權威醫學專家回應疫情科普七大焦點+特朗普向北京許諾“傑出的專家”+米舒斯京召開會議**+*一位俄羅斯歷史學家的思考*

                **權威醫學專家回應疫情科普七大焦點**

           -中國病毒學家推測20天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下降-

                          2020年01月27日01:34

據新華社報導,連日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斷有大量信息紛至沓來。“新華視點”記者圍繞公眾關心的疫情科普焦點問題,採訪了權威醫學專家。

焦點一:目前疫情發展處於什麼階段? 

專家預判,現在疫情進入比較嚴峻複雜的時期。從全國來看,疫情還處於早期散發階段。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 

馬曉偉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近期的臨床資料來看,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病毒的毒性和致病力還需要依據更多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從現在來看,疫情傳播的速度比較快,給防控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壓力。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從2003年1月開始就參與了非典(SARS)的防控工作,對冠狀病毒有較深入的了解。在他看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進展沒有非典那麼快。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10天左右,最長約14天,而SARS病毒的潛伏期平均是6天,這加大了本次疫情防控難度。 

李太生說,按照常理,一個病毒的潛伏期越短,毒力就越強、病原體數量也越多。然而,從現在公佈的數據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重症率一點也不比非典低,這很不尋常。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傳人正在發生,且中國已經向其報告了“武漢的第四代病例和武漢以外的第二代病例”。第四代病例指的是A傳染給B、B傳染給C、C再傳染給D。 

專家認為,春節一周假期是“大隔離、大消毒”發揮作用的最佳窗口期,也是武漢以外地區遏制疫情蔓延的關鍵時期。

*

焦點二:病毒潛伏期有沒有傳染性? 

與SARS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馬曉偉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十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約14天。 

多位專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曹瑋認為,從流傳到湖北省以外的病例情況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死率比非典要​​低,有很大比例的輕症病人。由於潛伏期內沒有典型症狀也具有傳染性,這給防控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表示,目前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也有可能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在接觸病源的14天以內,要進行醫學觀察和相對隔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表徵有哪些?權威部門日前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專家臨床發現,也有些確診案例並沒有發熱咳嗽,而是食慾缺乏、乏力、肌肉酸痛或精神稍差。

焦點三:疫情防控預期多長時間?

截至記者發稿時,全國已有30個省份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這些措施預計何時見效? 

“現在來看,疫情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今後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病例增長。”馬曉偉表示,隨著武漢採取人員管控措施以及全國各地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防控工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在一段時間內,防控措施會陸續發揮作用,產生效果。 

“控制武漢人員進出、公眾少出門,都是很好的社會性措施。”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聞玉梅認為,在廣大人群中採取一定措施後,疫情應該能夠逐步得到控制。現在確診病例增多,是因為有些人20多天前已經感染,現在採取的措施是為預防以後可能的二次或三次感染。因此,一般來說,約20天后疫情擴散勢頭會有所下降。 

聞玉梅說,現在的措施20多天后會見到效果。在疾病流行過程中,人體必然會產生針對該微生物的免疫,群體的免疫能力提高了,最終疫情也會終止。

*  

焦點四:懷疑被感染去醫院還是在家隔離? 

專家認為,由於當前本來就是呼吸系統疾病多發季節,季節性流感、風寒感冒同樣多發,恐慌導致的盲目篩查會導致醫療資源緊張。此外,在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交叉感染風險也較高。 

曹瑋說,如果明確有其他發燒的原因,就可以暫緩篩查。此外,是否篩查還取決於所處地區。“目前在武漢地區,如果是輕症,建議不要往醫院擠。如果不能排除,首先可以自我隔離。但如果症狀顯著,就要及時就診。” 

疑似病例該怎樣確診?目前,多地使用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但供不應求。李太生表示,這種檢測還不是目前公認的標準,只能作為判斷的一個依據。他認為,如果身體本來不好,又出現感染症狀,可以戴好口罩去醫院檢查血常規,看白血球指標是否偏低,再做一個胸部CT。如果胸部CT提示感染了病毒性肺炎,再以此為憑據進一步詢問醫生聽取判斷。 

“如果醫院條件有限,對於沒有確切症狀的人,建議在家自主隔離,注意保護好家人。”李太生說。 

*

焦點五: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置?

曹瑋表示,使用過的口罩確實可能攜帶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細菌等,可能存在感染風險。 

她提示,在摘掉口罩時,要盡量避免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自己;不要隨便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因為可能會交叉感染;用過的口罩不要隨便放置,因為直接放到包裡、衣服兜等處,有可能存在持續感染風險;疑似患有傳染病的人員,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曹瑋建議,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症狀的民眾,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民眾,推薦將口罩先丟到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後,灑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後丟入垃圾桶。 

對於普通民眾,因風險較低,使用過的口罩可以直接丟入垃圾桶。在處理完口罩後,記得及時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

焦點六:病毒是否發生變異? 

從人類對冠狀病毒的認知來看,冠狀病毒隨著在人體的傳播會發生變異。專家表示,如果病毒產生變異,最嚴重的後果是病毒進一步適應在人身上傳播,造成更多的感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26日表示,目前還沒發現病毒發生變異。“因為監測到病毒之間的差異非常小,小於1%,這些差異還在進一步甄別,還需要進一步密切監視。” 

*

焦點七:何時會有病毒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26日表示,該中心開始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目前已經成功分離病毒,正在篩選種子毒株。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實驗過程,尚無疫苗面世。此外,中國疾控中心正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藥物篩選。

           **特朗普向北京許諾“傑出的專家”與冠狀病毒作鬥爭**

                                2020年01月28日01:33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說,美國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上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提出給予“一切”必要的援助。 

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對於病毒,我們與中國有著非常密切的交流。在美國報告的病例很少,但我們正在密切監控。我們向中國和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給予一切必要的援助。我們的專家非常出色!”

中國政府2019年12月31日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國家中部武漢市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後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除中國大陸以外,香港、澳門、台灣、泰國、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越南、新加坡、尼泊爾、法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也發現感染病例。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截至1月27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中國公民死亡已達80人,共2744人感染。

                 **米舒斯京就中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召開會議**

                                2020年01月28日01:32 

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召開會議討論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據政府網站報告,與會人員討論了預防疾病傳播的措施。 米舒斯京特別下達了命令建立一個防控運作總部,由聯邦緊急事務部、內務部以及工業和貿易部的部長們組成,以協調各個政府預防部門的協同動作。 

米舒斯京還希望在兩天內俄消費者權益監督局做出預防和控制疾病傳播的計劃。  據悉,總理指示定期編寫情況監控報告,向總統報告。 

政府強調,在俄羅斯境內尚未發現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

2020年01月28日01:34中國中央電視台稱,中國首都北京周一報告了由新的冠狀病毒引起的首例死亡。央視曾報導稱這名50歲的男子到過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中心武漢,在1月22日被證實感染了這一病毒。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资料图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一位俄羅斯歷史學家的思考**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不過是其中短短的一段。但若從其內容來看,無論怎樣強調這段的重要性都不過分。俄羅斯漢學家、高等經濟大學東方研究院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為衛星通訊社獨家撰文,對新中國的70年給出了一位歷史學家的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七十年充滿了許多不同的重大事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嚴重的困難。翻開中國歷史的這一頁,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被戰爭和內亂摧毀的經濟的恢復,社會經濟制度的徹底轉變,在創造現代經濟基礎方面的巨大進步;另一方面是在類似"大躍進"這種迅速加快經濟發展中成千上萬老百姓的人力和資源的浪費。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政治思想運動,旨在消除舊社會的不完善和不公正、造就"新人"、建造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模式,以及類似" 文化大革命 "十年動亂這類相互矛盾的現象。 

我們還可看到在此之後的改革以及中國社會固有的巨大發展潛力的逐步解放,進而讓人們在"中國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領導結束之時能夠看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迅速崛起,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眾從貧窮落後日益走向繁榮。今天在提出了實現"中國夢"口號的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已經近乎解決以前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讓國家徹底解決貧困問題。 

當然,在中國共產黨1949年執政之初,中國已不再像在中華民國時代那樣處於國家解體的邊緣。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就徹底擺脫了國際體系中所有與不平等地位有關的要素,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然而,正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中國才得以迅速崛起,具有了強國的地位,如今正在努力爭當全球領導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發生在"冷戰"剛剛拉開序幕之時,而"紅色中國"出現這一事實本身是使其強化的一個額外因素。因此,最初新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定位顯然符合兩極世界的邏輯,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北京隨後開始宣稱自己是世界政治中的一個特殊極點--這反映在毛澤東關於存在"三個世界"的理論上。後來鄧小平又提出了"韜光養晦、善於藏拙、決不當頭"的方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領導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以便努力改善與現代世界所有主要勢力的關係--中國的確沒有對不直接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表現出什麼特別的興趣,而是把經濟建設和全面實現現代化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然而,到了21世紀,在中國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參與者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正在漸漸發生改變,因為中國工業和企業的利益已經覆蓋整個地球。中國當代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表明,中國努力的目標已經不只是成為世界秩序中的積極參與者,也應是建立新型世界政治體系的主體。新的世界秩序在西方經濟、政治、甚至西方國家政權削弱以及新的力量中心崛起的背景下正在形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對俄中關係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這一時期出現過我們兩國關係的最佳時期。到了後蘇聯的90年代中期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出現了令人矚目的積極變化,一種新型關係--" 面向21世紀的戰略夥伴關係 "宣佈建立。當前時期的特點是,按照兩國領導人的說法,俄中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而且這一關係已經進入新時代。

近年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以來),中國歷史學家和一些文章作者已經習慣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分成幾個大的時間段。例如,現在已經習慣談論新中國的第一個三十年(1949-1979年)--這是毛澤東時代(經典社會主義時期),第二個三十年(1979-2009年)--國家走向改革開放之路(社會主義改革時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如果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步伐繼續保持下去的話,在新中國的第三個三十年,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並接近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2021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達到1.2萬美元的水平。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之際(2049年),中國領導層計劃總體完成國家現代化進程,讓中國在世界上佔居當年孫中山和許多其他政治家曾經夢寐以求的地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不妨用相對較長的歷史眼光看看新中國發展中的一些事件。其中一個事件也許就是為改革開放時代,即從1949年到現在的中國社會政治氛圍發展的主要時期進行定性的嘗試。

總的來說,前兩個時期幾乎與形式上的紀事原則相吻合--改革的第一個十年和第二個十年。第二個"十年"實際上稍長一點--從1989年到2002年--這是江澤民領導時期。接下來的十年是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十年--它完全符合鄧小平確定的每10年輪換一次領導層的原則。第四階段始於以習近平為領導的第五代中國領導人開始執政的2012年,目前仍處於現在進行時。這一階段何時收尾,在全國人大去年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任期限制後,已是個未知數。 

2015年提出的"四個全面"理論有助於理解第五代領導人治理國家的方法。這"四個全面"分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即保證對法律的尊重)、"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媒體強調,"四個全面"的核心原則是堅持走"中國道路",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的優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到來之際我們看到,中國擁有很多大的機遇,但也會面臨諸多複雜的挑戰。然而,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將能成功應對這些挑戰,並將在"第三個三十年"時期迅速向前邁進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