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12:37:10幻羽

☆☆中國是所有國家趨之若鶩的市場,俄羅斯也想有一席之地☆☆

     ☆☆中國是所有國家趨之若鶩的市場,俄羅斯也想有一席之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09:00 2020年01月11日

有多少種食品,中國就能生產和銷售多少,這是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但儘管如此,外國廠家在中國農產品市場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空間,甚至,在某些領域還起到主導作用。

俄羅斯消費監督局實驗室對蔬菜食品進行檢查

俄羅斯消費監督局實驗室對蔬菜食品進行檢查 俄產食品和飲料,為何值得購買?

俄羅斯人僅在幾年前才開始爭奪這個市場,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俄羅斯向中國供應農產品和各類食品的數量,從2014年的11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25億美元。根據2019年的結果,增速一直保持在20-25%的水平上。

相對於中國市場,30億美元的供應量僅是滄海一粟。但需指出的是,俄羅斯某些農產品出口,在中國已呈強勁之勢。

比如冰激凌,俄羅斯是5強供應國。豆油和葵花籽油,佔中國進口的30%多。而且專家們指出,這並非極限。原因在於,當地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也將推動俄產葵花籽油進入中國市場。

大約7-8年前,葵花籽油在中國人眼中,僅是一種新奇食品,但現在,中國進口公司已將俄產油品看成是生態類食品,相對於豆油和菜籽油,中國人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另一種趨勢是,在俄羅斯供應中國的食品結構中,原材料佔比在逐漸下降,高附加值產品總量在增加。其中涉及到俄傳統出口中佔上風的魚類和海產品。

如果說,之前魚類供應中95%是廉價的需再加工的冷凍食品,但現在,這部分已不超過60%。     

俄羅斯向中國大量供應農產品和中美貿易戰加劇時間相吻合。也許,供應增加的原因是美國生產商離去,空出了部分市場?

衛星通訊社就此向阿爾泰地區專門從事麵粉、葵花籽油、通心粉和糙米生產的“阿列依卡”公司經理葉琳娜·謝爾賓尼娜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家公司從2007年開始向中國市場供貨。 

阿爾泰地區專門從事麵粉、葵花籽油、通心粉和糙米生產的“阿列依卡”公司經理葉琳娜·謝爾賓尼娜    

據葉琳娜·謝爾賓尼娜介紹,俄羅斯出口量增加和中美貿易衝突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而且,無論貿易爭端結果如何,俄羅斯廠家都將繼續增加農產品的供應,因為這方面完全是其它因素在起作用。       

她說:“中國有很好的增加居民收入機制,政府在完成給人民的承諾。相應的,伴隨中國消費者對外國食品的需求增長,俄羅斯廠家的供應量也在增加。我覺得,不久之後,俄食品的需求量與從其它國家進口的相比還將不斷增長。原因起碼有二:其一,俄羅斯食品有價格優勢;其二,它們非常的生態清潔。這是客觀事實,要知道,我國領土廣袤,人口稀少,良好的自然環境為俄產品的生態性提供了保障。”     

葉琳娜·謝爾賓尼娜指出,俄產品供應量大增,與中國夥伴的合作關係有關。中國出現了一些不追求短期利潤而是和俄廠家建立長期合作的伙伴。甚至有的公司,專門從事俄農產品業務,為此還投入了不少資金。再加上,俄羅斯供應商對中國市場的遊戲規則更加了解了,知道中國消費者的心理。

“阿列依卡”公司從2007年開始向中國市場供貨     

對於俄羅斯出口商來說,中國在2018年底開放雞肉市場是重大事件。肉製品和禽類副產品可以向中國直接供貨。

此前,是通過香港和越南中轉。俄羅斯向越南供應雞爪、雞翅和禽類副產品,在那裡進行再加工、包裝然後運往中國。供應香港的大部分禽類副產品,也基本是同樣的渠道。

中國市場對俄廠家開放後,不再需要這樣的花招了。直接供貨,使中國成為俄羅斯的最大雞肉進口國。據統計,2019年,大約供應了6萬噸雞肉,今年將增加2倍,可達到12-15萬噸。     

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豬肉事宜仍處在談判過程中。據悉,中國已準備從俄羅斯沒有非洲豬瘟的地區進口豬肉,條件是安全。為此,中國夥伴需承認俄羅斯本土化原則,其中包括非洲豬瘟問題。     

2018年,俄羅斯生產了400萬噸豬肉,與世界最大的肉製品國巴西相媲美。2年前,俄羅斯完全實現豬肉自給自足,此後產量還在不斷增長。

目前,俄羅斯國內豬肉市場飽和,豬肉價格是近5年來最低的。

如果非洲豬瘟不像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那樣肆虐,俄羅斯廠家希望未來4年將產量增加到500萬噸。期望寄託在出口上,而中國是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國豬肉短缺,歐盟國家賺的盆滿缽滿,出口量佔中國進口的2/3。在豬肉價格上漲背景下,中國肉聯廠轉而加工雞肉。其結果是,俄羅斯價格較低的雞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  

在俄羅斯供應中國的食品結構中,原材料佔比在逐漸下降,高附加值產品總量在增加     

很多俄羅斯公司對中國市場趨之若鶩,儘管大家都明白,事情並非簡單。

“切爾基佐沃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安德烈·達里諾夫與衛星通訊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這家公司從2019年夏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他說:“我們知道,中國消費者非常看好俄羅斯的產品,認為這些產品生態清潔。也就是說,對俄羅斯產品的興趣是有的。因此,'切爾基佐沃集團'在中國開放豬肉市場後,計劃向中國大量供貨。”     

中俄貿易中,農產品供應成為新的增長點。

2018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數量增加了42%,但同期的貿易額僅增長了27%。

目前,2019年的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據年度初步結果,農產品出口超前發展趨勢依然存在。

2019年,莫斯科和北京簽署了一系列食品、農產品供應協議。

1月,俄羅斯凍雞肉開始銷往中國,其中包括給中國“麥當勞”網店供貨。

6月,簽署了中國市場農產品准入紀要,內含大麥、油菜甚至大米。

7月,中國取消最後一項大豆進口限制。

9月,開始向中國供應生奶,同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經濟論壇上,宣布啟動“農業快車”項目。

現在,俄羅斯農產品可通過冷凍集裝箱列車向中國快速供貨。

拉斯托夫州“齊姆良葡萄酒”公司品嚐大廳

俄產食品和飲料,為何值得購買?

2014年,因烏克蘭事件,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這些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發展速度產生了負面影響。但正如民間智者所言:“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俄羅斯針對加入製裁行列的國家進行反制裁,完全或部分停止從這些國家進口農產品。所有這些,對國內農企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俄羅斯農工綜合體發展迅猛,速度超過其它所有領域。制裁的幾年期間裡,俄羅斯向來不那麼強勢的農業,基本農產品不僅實現了自我保障,而且剩餘部分還開始向國外出口。

從俄羅斯統計局年度報告可細查詳情。據該局資料,2018年,俄羅斯農業原材料和農產品出口額為248.8億美元。比上年度增加了20%。最近5年與2013年相比,農業出口幾乎增加了1.5倍。而且,出口中的40%是穀物,約20%是魚類和蝦類製品。其它是肉和肉類製品,蔬菜和魚罐頭,葵花籽油、蜂蜜、巧克力、糖果製品、葡萄酒、非酒精飲料等300多個品名。購買的國家超過100個。

目前,在中國商店也能看到俄產食品。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實。2018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首次超過從中國進口,這在最近13年來里尚屬首次。所有這些,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對俄產食品和飲料需求的快速增長。比如,巧克力和糖果的供應量最近一些年裡每年都增長60%。 

有關飲品,我覺得,俄羅斯的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有著不錯的前景。中國大商店裡已在銷售起沫葡萄酒。比如頗為流行的是克里米亞的“馬桑德拉”和庫班的“阿布勞•杜爾索”葡萄酒。但要知道,俄羅斯是世界葡萄酒市場上的新秀,對於中國大眾消費者來說,這些產品還僅是“袋中之貓”。很多中國人在選擇進口葡萄酒時,通常傾向於法國、德國和新西蘭品牌。

但市場上的排名在發生變化,而且,俄羅斯的品酒文化和自身對葡萄酒業的態度也在改變。不久前曾讀到,俄羅斯目前有8萬公頃葡萄園,這要比新西蘭多出4倍。在國際上的各種比賽中,都能看到俄羅斯數十種葡萄酒。

俄產食品能在中國走俏,首先是因為其生態屬性。“四川歐亞路態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明陽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 

他說:“現在四川和俄羅斯兩河流域包括和莫斯科的經貿活動越來越多. 我們對俄羅斯除了一些資源性的東西特別是對俄羅斯的食品、農副產品非常感興趣,因為俄羅斯很多都是生態綠色的。比如小麥、麵粉、土豆、牛肉、羊肉還有大豆之類的在中國,在我們四川都有非常大的消費群體。” 

“四川歐亞公司”副總經理楊明陽指出,俄羅斯甜食在中國銷路不錯       “四川歐亞公司”副總經理楊明陽指出,俄羅斯甜食在中國銷路不錯

在成都市,楊先生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在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樞紐展廳,四川商人和來自薩馬拉州的同行們見了面。伏爾加河流域代表團來到成都,想了解直接通過成都-沃爾西諾-成都鐵路走廊向中國供應食品的可能性。據悉,這條走廊是一年半前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出台的。 

我們已不止一年在向中國供應麵粉、葵花油、豆油、蜂蜜、麥片、玉米、糖果和飲料。目前,我們正準備發送雞肉。

薩馬拉州第一副州長維克多·庫德里亞紹夫向衛星通訊社介紹說。參觀完西歐食品企業在成都的展覽,薩馬拉州的官員得出的結論是,生態和安全,是俄羅斯生產商在中國市場上的唯一優勢。 

他說:“我們的食品價格與法國和意大利的相比,價格要低兩倍。因此有理由相信能成功。當然,不僅大企業要擴大向中國出口,而且,首當其衝的應該是中小企業。” 

             薩馬拉州第一副州長維克多·庫德里亞紹夫

俄中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互利共贏                  俄中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合作:互利共贏

價格問題不容小覷。不久前,一位早前熟悉的女士向我介紹了這樣的可笑事情。上世紀90年代,她曾在科研單位工作,但這家機構倒閉了。她不得不做起了生意。有人提醒她,中國人喜歡用草藥治療,相信民間醫術。因此決定向中國供應“伊万茶”。在俄羅斯,這種植物的學名是“狹葉柳蘭”。內含很多有益物質,其中的維他命C要比橙子多一倍。而且,這種植物在俄羅斯幾乎隨處可見。考慮到“伊万茶”乾葉成本低廉,定價也相當的少。但令人意外的是沒能打開銷路。原來,問題出在價格上。在中國人的理解中,好的茶葉應該價格昂貴。為了吸引中國買家,不得不將價格提高了4倍。

確實,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有時,某種產品在一個國家是美味珍饈,但在另一個國家,卻常常被視為垃圾。

我能猜到,你說的是雞爪。俄羅斯人在分解雞肉時,通常將其扔掉。

對,正是雞爪。不久前,中俄兩國在雞肉貿易談判時已經達成了協議。其實,相互開放市場的談判早就在進行了。這個問題解決好後,又為俄羅斯農產品出口中國打開了“一扇門”。 

                               新西伯利亞州“十月”禽廠分解車間

他說:“據農業部消息,目前,已有30家俄羅斯禽類生產廠家獲得中國管理部門向'天朝'供應雞屠宰副產品的許可。” 

向中國主要供應的是不同加工程度的雞爪子和雞翅。俄羅斯大型肉和肉製品廠家之一的“切爾吉佐沃”集團分析師安德烈·達理諾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做了介紹。 

他說:“我們參加上海國際食品展(SIAL China)後才知道,中國對俄產食品感覺不錯。認為這些食品是生態、清潔和安全的。開闢新的雞肉銷售市場,儘管像中國這樣的大容量市場,對俄羅斯消費者供應雞肉並不會產生影響。要知道,中國需要的,俄羅斯國內並不搶手。我們期待進入中國的豬肉和奶製品市場。對俄產食品的興趣是有的,因此,我們'切爾吉佐沃'集團計劃在市場打開後,成倍地向中國供貨。” 

俄羅斯正信心滿滿地向中國出口食品,儘管針對某些品類還有限制。這是正常的,要知道,每個國家首先關注的是本國生產者。中俄關係友好的原因在於相互尊重,總能找到相互可以接受的方案。起碼到現在為止是這樣的。

          俄羅斯“切爾吉佐沃”集團是中國國際食品展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