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8 12:28:58幻羽

☆☆☆ 中國拿什麼拯救“未富先老”☆☆☆

「中國」的圖片搜尋結果

                         ☆☆☆ 中國拿什麼拯救“未富先老”☆☆☆ 

北京時間201912月24日,中國、日本、韓國領導人在會晤期間聯合發布《中日韓積極健康老齡化合作聯合宣言》,提出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根據1956年聯合國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報告中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

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6.96%,2001年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今,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十餘年。

僅從人口結構的變化而言,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日本驚人的相似。日本老齡化起始於1970年左右。進入老齡化社會約15年後,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47%(2015年),剛好相當於日本1985年(10.3%)的水平。

按照這個速度發展,2045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飆升至26%左右。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最直接的負影響就是降低勞動力的有效供給,在施行過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這種影響將更加突出。

簡單來說,未來中國一對夫妻可能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照顧四個老人。在經濟上,這體現為適齡勞動人口占比的縮小,以及勞動參與率的下降。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不僅要求政府有充裕的財政收入,也要求居民有一定的財富積累。

所以說,人口老齡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富先老”。那麼,中國社會是否“未富先老”?

與曾經的日本相比,中國確實“未富先老”。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時(2000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僅為全球人均GNI的17%;而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時(1970年),人均GNI是全球人均GNI的2.28倍。截至2018年,中國的人均GNI仍未超過全球人均水平。

從老齡化進程來看,中國如今的老齡化程度相當於日本1990年左右。然而,從人均國民收入在全球的水平來看,中國還沒達到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平。

應該說,中國居民部門的人均財富積累相對較低,因此老齡化對中國社會的壓力更大。當然,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與日本的國民收入差距並非難以企及。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GNI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相當於日本1990年的一半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要好於日本。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每年都是正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增速達到9.5%左右。盡管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但是全球來看,中國仍保持著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速。

反觀日本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後,GDP增速僅在最初的十幾年間維持在4%左右。1985年日本簽訂“廣場協定後”,日本經濟進入泡沫時代,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房地產價格暴漲。1990年,日本收緊土地金融政策,房地產泡沫崩潰,日本經濟從此進入“失去三十年”。

與日本相比,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更大、發展前景更廣。但是,“未富先老”也是中國社會的現實。因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

首先,中國在防控風險的同時,也應當盡量維持經濟增速,不能任由經濟增速持續滑落。較高的經濟增速不但能夠增強國民財富積累,也能夠緩解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債務壓力。因此,維持經濟增速可以有效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影響。

其次,中國應當加速“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升級計劃,搶占未來科技的製高點。隻有經曆了產業升級,社會的人均生產效率才能夠大幅提升。這樣才能在勞動參與率下降的情況下,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能力。

再次,中國應當完善社會分配製度,增強社會公平性。經濟的發展應當惠及社會各個階層,否則便無法實現全社會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美國經濟仍在發展,但是由於貧富差距增大等問題,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反而在下降。因此,社會公平對老齡化社會尤為重要。

最後,中國應當繼續完善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係。目前中國建成了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體係,中國的養老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隨著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深,養老將更加依賴社會提供的係統性保障。

如今,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201911月21日,中國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首次將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規劃,中國將用30年的時間逐步完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製度安排。未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或將取代脫貧成為中國政府乃至全社會臨的下一場“攻堅戰”。

「中國」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