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 21:59:16幻羽

***客座評論:什麼原因導緻美朝關係急轉直下?***德國之聲中文網-*鄧聿文*

Vietnam, Hanoi: Treffen Donald Trump und Kim Jong Un (Reuters/L. Millis)

資料圖片:2019年2月特朗普和金正恩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了會面

Donald Trump und Kim Jong Un Singapur (Reuters/K. Lim)

朝鮮當權者金正恩去過哪?見過誰?--新加坡一見特朗普 2018年6月12日,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了歷史性的朝美首腦會議。在這次會晤中,金正恩許諾要實現"去核化",但沒有確定具體的去核進程以及監督措施。

USA-Nordkorea Gipfel - Donald Trump, Kim Jong Un (picture-alliance/dpa)

朝鮮當權者金正恩去過哪?見過誰?--河內二見特朗普 2019年2月底,美朝峰會進入第二回合:金正恩和特朗普抵達河內舉行會談。兩人在河內大都會飯店短暫談話,此後並肩散步。外界看到,這次峰會不歡而散,雙方原定共同進行的午餐會取消,峰會提前結束。

*

          ***客座評論:什麼原因導緻美朝關係急轉直下?***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者-*鄧聿文*-2019.12.23 

(本文作者是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進入12月後,美朝互撂狠話,再次進入戰爭邊緣遊戲。時政評論員鄧聿文認為,這其中美中俄關係特別是美中關係,發揮著重要作用。

(德國之聲中文網)此番美朝互掐,給人的印像似乎有些突兀,雖然今年2月美朝首腦越南峰會因為特朗普拂袖而去流產,但其對美朝關係產生的潛在性破壞作用不久即被特朗普跨過板門店非軍事分界線的行為而中和。特朗普之後也在推文中多次談及朝鮮和金正恩,態度難得地溫和,甚至不忘自吹和金正恩還是好朋友,這種情況直到12月才改變。

幾大跡象顯示美朝關係在之前表面的平靜下急轉直下。

一是朝鮮在12月初和中旬相隔一周在該國的西海衛星發射場分別進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實驗"和一次"重大實驗",增強其"可靠的戰略核威懾力"。

二是美國從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防部長到特朗普本人,相繼對朝強硬表態,特朗普12月3日在北約峰會談到朝鮮時公開稱"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有必要,我們將使用它",8日又在推特發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如果以敵對方式行動,他可能會失去很多甚至全部"。國防部長埃斯珀近日更是毫不遮掩,表示若有必要,美國"今晚就可以打仗"。參聯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也在20日明確表態,美軍已"做好一切準備"。

三是美國務院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比跟12月15-20日對韓日中的訪問效果不彰,此前預計的擬和朝鮮官方人士接觸成泡影,以致他狠批朝鮮官方立場"非常惡劣、負面、不必要";

四是特朗普最近和習近平的通話再次提及朝鮮,兩人就朝鮮半島局勢交換意見,中方報導稱習強調要堅持政治解決的大方向,各方要相向而行,保持對話緩和勢頭,顯然習的這番話是針對美朝近期關係惡化而說的。尚不清楚特朗普在特習通話的看法,但朝鮮問題再次成為兩人通話內容之一,表明朝鮮局勢確實不太樂觀,特朗普需要探明習近平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 

為何再次惡語相向? 

朝鮮做了什麼事,致使美國不快,要向朝鮮重新發出戰爭威脅?在美朝首腦會談破裂後,朝鮮6月以來共發射了13枚中短程導彈,特朗普對此似乎都不以為然,然而12月態度卻突然大變。從美方披露的信息看,一個直接因素,是金正恩為美國劃定了一個人為的核談判最後期限,即要求美國年底前在核談判中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很可能因為這點,惹得特朗普老大不痛快,比根在參議院作證時表態稱,朝鮮的這個期限是人為規定的,可能意味著過去兩年外交努力之前的"挑釁性"行動將回歸。 

從來都是強者給弱者提要求,金正恩的"最後期限"如果惹火了特朗普和華盛頓,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朝鮮研究專家把金正恩的此一要求解讀為乾預美國大選,特朗普可能也這麼認為。不過對金來說,其自信心應該沒有膨脹到認為可以支配美國的地步。雖然國際事務中不乏小國大外交的先例,朝鮮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利用大國猜忌做到游刃有餘也算不錯了,但公然劃一個時間表,要美國展現靈活性,即便中國,也沒這樣對待美國。如果金正恩真以為他拿著核武器能夠四兩撥千金,就太自不量力。故與其說此舉反映了金正恩的膨脹心態,要向美國展示強硬,或者利用它干涉美國大選;不如說是他焦慮心態的映射更恰當。他想利用美國和中俄目前的不和賭一把,火中取栗。 

美朝關係的中國因素  看朝美關係,不能只著眼於它們兩者,也不能只關注核問題,必須把它放在美中俄特別是美中這對大關係中,以及朝鮮的內政,才能逼近事情的本質。 

在朝鮮經過7輪核試驗,事實擁核後,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在去年4月做出了由"核經並舉"向"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的戰略重心的轉移,這才有了金正恩兩會特朗普之舉。但朝鮮發展經濟,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瓶頸,即是以聯合國名義發出的實際是美國對朝鮮的製裁。美國如果不解除制裁至少是部分制裁,朝鮮發展經濟亟需的資本和技術就無法進入,僅靠走私和少量出口獲取的外匯供應特權階層都不夠,更別說用在經濟上了。來自中韓俄的經濟援助和有限經濟合作也只解燃眉之急,可以維持政權生存,難有餘力擴大再生產。為應對經濟困境,朝鮮放鬆了對經濟的集中控制,為朝鮮式社會主義注入了某些市場因素,在農村和集體經濟組織採取了一些允許私人致富的手段,這使得朝鮮在過去兩年在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經濟有所增長,可還是不足以緩解制裁帶來的經濟窘境,糧荒在繼續蔓延,貧困問題依然未有好轉。這是金正恩政權面臨的最大危機。 

雖然朝鮮民眾的貧困處境長達半個多世紀,似乎他們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的營養不良生活,但金正恩的統治時期畢竟不同於其爺爺和父親的年代,三代統治的合法性本來因為時間關係會弱於前兩代,人們對統治者的忠誠度會比過去大大減弱,再加上現在信息的傳播比以前發達得多,如果朝鮮的貧困狀態依然如故或者僅有有限改善,很難想像金正恩會有安全感的。何況,制裁時間越長,其後果必然會蔓延危及關乎政權安全的核武產業。因為不可能要百姓長時間勒緊褲帶去支持軍工特別是核武發展。與一般的軍工不同,核武的保有和更新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故到一定時期,朝鮮必然面臨人民的基本生活和軍工產業以及軍工內部不同軍種的資源配置的無法兼容問題,一旦這個階段來臨,朝鮮政權也將變得岌岌可危。而這個時間是不會太遠的。 

金正恩某種程度上應該感受到了此種危機,所以他亟待要打破美國製裁。這是他過去兩年順應美國要求棄用部分核武換取緩和同美國關係的原因。但美國要的是朝鮮的徹底棄核。華盛頓原本對此劃有時間紅線的,但後來關注焦點從朝核轉移到和中國的貿易戰,同中國的全面對抗佔據了白宮和國務院的大部分時間,解決朝核問題的緊迫性就降居次要位置,對朝鮮棄核的容忍度大大提高,只要朝鮮不再發展洲際武器,小打小鬧就不管它了。可對金正恩而言,被美國忽視其實不是好事,一是不能再藉此在國際舞台上刷存在感,沒有了鎂光燈的聚焦,也就表明他沒有太大價值,不能通過把自己塑造成可以和特朗普平起平坐的人物而提高國內統治的威信;二是也由此失去了和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

Peking China Nordkorea Gespräche Xi Jinping Kim Jong Un (picture-alliance/Xinhua/J. Peng)

朝鮮當權者金正恩去過哪?見過誰?--2018年3月的中國之行是金正恩2011年掌權以來首次踏出國門。當時特朗普已經宣布同意與金正恩會晤,而這位朝鮮領導人選擇先前往中國拜訪習近平。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盟友和貿易夥伴,金正恩也把訪問中國作為開啟他出國訪問的外交"首秀"。

China, Peking: Der nordkoreanische Staatschef Kim Jong Un trifft Präsident Xi Jinping (Reuters/KCNA)

迄今四訪習近平 此後,金正恩又於2018年5月、6月以及2019年1月訪華,交通工具也從火車發展到飛機,來訪從神秘到半公開。其中一次還在中國度過了35歲(或者36歲)生日。從照片上來看,他與習近平的關係也頗親密。

不能不說金正恩對此有某種預感,在今年4月他警告美國,若朝鮮棄核的舉措得不到美國的善意回應,將迫使朝鮮採取"新道路"。朝鮮官方一直沒有說明"新道路"的具體含義,但普遍猜想是要重新開發戰略核武。其實華盛頓也不是沒有考慮這點,曾經一度傳出要響應朝鮮分階段同步走的棄核主張,和有意解除部分制裁,以獎勵金正恩棄核。然而估計華盛頓的鷹派還是覺得這樣做不好,所以維持制裁不變。 

但金正恩如要走"新道路",時機選擇是關鍵。在過去幾輪朝核博弈中,朝鮮以小事大之所以有斬獲,很大程度是鑽了中美不和的空子,它最擔憂的是中美在這個問題上共識大於分歧。聯合國的對朝制裁決議,就是中美合作產物。因此當時朝鮮連中國一塊反。但在中美之間,如果兩個注定要選一個,朝鮮無疑會選中國作為靠山。雖然朝中關係也磕磕碰碰,但終究要好過朝美關係。在2016、2017兩年,一半是朝鮮自己折騰得太厲害,一半是中美關係尚未起本質變化,中美能夠合作共治朝鮮。然而不久金正恩就意識到朝鮮的戰略錯誤,所以才有後來一年三次來華。 

中朝關係改善,中美關係卻開始惡化。朝鮮的地緣戰略價值被中國再次看重,中國也就力挺朝鮮,俄國也是因為和美國關係搞僵,和中國一起支持金正恩。隨著朝美關係在過去兩年和緩,朝韓關係也得到很大改善。因此,朝鮮實際是有中俄韓的三方支持。這也是金正恩有"膽量"給美國劃定年底最後期限的原因。他知道中俄會幫他。中俄的確也未負其厚望,最近共同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決議草案,包括敦促美朝繼續對話,根據朝方遵守決議情況,解除部分對朝制裁措施,後者也是韓國要求。如果美國不理睬朝鮮的最後期限要求,如其所說,朝鮮就很有可能在聖誕節前後送給美國一個"大禮物",即重啟洲際武器的開發,而中俄對此將睜隻眼閉隻眼。 

儘管美朝互以戰爭威懾,但在美國大選前,特朗普不太可能真正對朝動武,除非朝鮮走得太遠,如公然向美試射洲際導彈。然而這種情況也應該不會發生。朝鮮會以核導開發重新挑釁美國,但會謹慎避免惹惱特朗普,不會直接針對特氏本人發起攻擊。另外,韓國在阻止美國打擊朝鮮方面也是美國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不過,倘若特朗普當選,朝鮮繼續挑釁,開發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就難以保證在華盛頓鷹派鼓動下美國不會對朝開戰了。相信金正恩屆時會當孫子的,因為這個政權是經不起武力打擊的。

Kombobild | Moon Jae-In, Shinzo Abe, Xi Jinping

東亞三國--2019.12.23會晤年終尋找和解 

Südkorea TV Trump Kim Jong Un (picture-alliance/AP/A. Young-joon)

朝鮮的最後通牒引發憂慮

Nordkorea Hwasong-12 (Mars-12) Raketentest (Reuters/KCNA)

小金,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回顧朝鮮半島最近十來年的發展,可謂是“緩和-談判-核試驗-國際制裁-衝突升級-緩和”依次循環往復。而被特朗普戲稱為“小火箭男”的金正恩,此次宣布中止核試驗和導彈試驗,是真心誠意地想要和國際社會和解,還是抱著“反正我有核武器了我也不怕你,咱們可以談判了”這樣的內心潛台詞?——只有拭目以待了。

Nordkorea Wasserstoffbombe (picture-alliance/H. Ringhofer/picturedesk.com)

習近平顯然是這次東亞會晤的秘密樞紐。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前往成都前也會先去北京和習近平見面。三年前因韓國部署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薩德引起的中韓衝突已經基本化解。12月初,中國外長王毅訪問了首爾,並稱韓國是"緊密朋友和夥伴"。

因此,文在寅和習近平會談首先將聚焦於朝鮮半島的局勢。中國上周敦促聯合國安理會放鬆對朝鮮的製裁。儘管文在寅曾致力於調停平壤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一段時間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則和韓國保持距離。 

習近平和文在寅的會晤正值一個敏感的時間點。朝鮮對美國下了最後通牒,要求其在年終前為裁軍談判的繼續拿出解決方案。美國不承認這一期限。一些觀察家認為,朝鮮可能至12月25日發射洲際導彈。日本正為朝鮮在新年之際發射導彈做準備,並在日本海部署了兩艘配置宙斯盾反導系統的驅逐艦。 

Russland Wladiwostok Treffen Putin und Kim (picture-alliance/dpa/V. Melnikov)

朝鮮當權者金正恩去過哪?見過誰?--出訪俄羅斯會普京 2019年4月24日,金正恩搭乘私人裝甲列車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也稱海參崴)。抵俄第二天,金正恩與普京舉行了會晤。兩人見到對方的時後都笑得很開心,表示要加強雙邊關係。

Nordkorea Kim Jong Un und Moon Jae In auf dem Gipfel des Mt. Paektu (Reuters/Pyeongyang Press Corps)

朝鮮當權者金正恩去過哪?見過誰?--迄今三次“文金會” 跨越“三八線”後,金正恩又分別在朝韓邊境地區和平壤會晤文在寅。在平壤,兩人熱情相擁、十指緊扣。金正恩還表示,希望在2019年訪問首爾。

Bildergalerie Jahresrückblick 2018 (Reuters/Korea Summit Press Pool)

Koreanischer Gipfel Südkorea 2018 Moon Jae-In und Kim Jong-Un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Inter-Korean Press Cor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