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 19:04:35幻羽

觀選~【舊勢力與黑金政治 都市化下「人情」仍能左右選舉?+群雄割據各自稱王? 台灣地方派系如何影響選舉】-香港01

     觀.選~舊勢力與黑金政治 都市化下「人情」仍能左右選舉?

               撰文:*蔡苡柔*2019-12-15 11:53 -香港01-

2020台灣大選,黃國昌批評韓國瑜的岳父盜採砂石案被韓國瑜競選辦公室控訴,黃國昌對此回擊:「典型的地方派系傷害民主」,此外,台灣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掃街拜票時也表示要「打破地方派系,共同守護台灣。」打破地方派系也是每次競選時都會聽到的口號之一。 

地方派系在這樣的語境下,彷若成為需要被清除的「舊」勢力、「惡」勢力,這樣的標籤由何而來? 而台灣民主化進程超過30年,對於政治參與方式也走向多元。隨著網絡的普及,訊息流通快速,了解候選人政見的門檻更是逐步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賴地方人際網絡的地方派系為何仍有其影響力?

電影《黑金》內容描述台灣黑道老大想參選立委躲在民意代表的保護傘下,內容涉及台灣的黑金政治。(維基百科) 

地方派系與「黑金政治」 

1980年代,台灣股市房市狂飆,隨著台灣錢淹腳目,選舉經費跟著水漲船高,非常多的候選人要透過大量財團體系才能夠在地方選舉裏有競爭力,使金錢政治逐漸地深入到地方派系,黑道勢力也逐漸滲透,從監督買票的抬轎者到自己出來競選公職,透過民選公職人員的身分漂白之前從事的「活動」。 

因此,台灣的「地方派系」發展到1980年代逐漸跟「黑金劃上等號」,從動員地方的樁腳買票來贏得選舉,到有黑道的介入,許多地方派系開始跟黑金扯上關係。當時在台灣也流行這樣一句話,「無派系、無是非」或是說「派系的利益更高於政黨的利益」,就會發現派系在大家眼中是相對負面的評價。

樁腳:指在選舉中基層為候選人拉票的人,通常為熟悉該地方政治的人,樁腳會透過各種非法、合法(賄賂、人情壓力)等手段,動員該地方或家族,使其支持的政客當選。

對台灣地方派系有深入研究的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也表示,派系這個概念出現在古今社會上不只有地方,例如一國的政黨也是從國會裏的派系逐漸所發展出來的,一個政黨裏也會有各種派系,例如民進黨的新潮流、蘇系等全國範圍的派系,只是因為地方派系跟黑金的結合使其掛上比較負面的形象,但這樣認識地方派系其實是狹隘的。

李登輝任內黑金政治的情況嚴重,他也被批評是「黑金之父」。(中央社) 

此外,黑金政治在台灣主要是在1980、1990年代流行,在台灣幾次的掃黑之後,跟黑道掛勾的情況其實有些改變。。王業立指出,其實近年來地方派系也努力提名一些高學歷、形象清新的政二代來競選公職等,以期改變形象。 

今日的地方派系「成事不足、辦事有餘」 

從國民黨播遷來台、台灣地方自治選舉開始,透過地方人際網絡組織動員而形成的各地方派系影響力隨著高度都市化、青年世代的出現影響力在減弱或解構,但地方派系在現在究竟能多大程度的左右選舉? 王業立給出一個「成事不足、辦事有餘」的有趣評價:「它不能完全決定市長立委誰當選,但它仍然是在市長立委競選過程中扮演相當的角色。」

王業立指出,地方派系終究是一個在地方上透過人際關係網絡所結合的團體,所以它們有一定的選票動員能力,「其實這就是華人社會跟西方社會最大的差距,也是台灣會有派系的原因,就是太強調人際關係網絡,人情、關係是我們人跟人之間互動很重要的考量。」這樣的關係不只存在人情味濃厚的鄉村,即使在都會化的地方,也會有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的關懷據點,成為政治人物發展他們的關係、建立選票來源非常重要的管道。 

也因此,王業立認為,只要一日在華人社會中還是強調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網絡的動員方式,這種依賴人際關係網絡而生的利益共同體在講究人情關係的華人社會是不會消失的。時至今日,地方派系仍舊是所有的候選人仍然是不敢輕忽的很重要的因素。 

選制改變與「山頭」崛起 

而地方派系的影響力也跟選制的改變有關係。王業立指出,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在2008年改制前為複數選區制(一個選區有兩名以上複數的席次)一個地方派系就有可能截取若干名立委的當選名額。若以升格為直轄市前的台中縣為例,一個選區要選十名,那可能地方派系紅派靠一己之力就可以當選兩到三名,但改成單一選區的話,當靠一個派系不太可能決定當選的比重,但仍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不過,王業立提到,現在所謂全縣型的派系現在逐漸在消沉,而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山頭」勢力,例如,在台灣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情況下,一名區域立委當選過兩三屆以上,將會成為地方上一股難以比擬的大勢力。

台灣立委陳明文曾是嘉義派系的重要人物,後加入民進黨。(資料圖片)

     觀.選~群雄割據各自稱王? 台灣地方派系如何影響選舉 

               撰文:*蔡苡柔*2019-12-14 09:00 -香港01-

「地方派系」這四個字在台灣大選分析選情時常常可以看到,比起透過政策、政見以及網路的輿論來觀察台灣選舉,台灣各政黨如何組織、動員「地方派系」亦是觀察台灣選舉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但地方派系究竟是甚麼? 這些派系又是如何能左右台灣的選戰?

台中「紅黑」派能決定「市長」? 

今年6月,高雄市模範生頒獎時,韓國瑜曾遭學生嗆聲「選總統太可笑了」,接著台灣開起一連串頒獎時諷刺市長的「創意比賽」,但討論到台中市時,就有網友製作梗圖(meme圖),學生原本要諷刺台中市長盧秀燕,但發現來的是有台中「地下市長」之稱的顏清標,嚇得馬上把標語收起來。 

「台中市長姓盧還姓顏?」這句話玩笑話凸顯出台中黑派顏家班在台中勢力之大。顏清標是台中黑派顏家班的大老,在台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是「喊水會結凍」的角色;此外,台中還有另外一個紅系,著名的人物就是現任地台中議長張清照、顏清標的女兒顏莉敏則是副議長。  

顏清標之子顏寬恆在2020將角逐立委之位,並與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合唱。(截圖自Youtube) 

從紅黑兩派在台中議會任職以及盧秀燕的市府人事,就可以看出兩派的影響力。因此,2018年盧秀燕挑戰林佳龍時,能否成功「整合紅黑派系」成為觀台中選戰的重點,而不該單純的只以一句「民進黨大敗」來看。 

紅黑兩派在台中崛起有自1951年代台中縣(當時台中有台中縣、台中市,未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第一次的縣長選舉,紅派是日治時期五大家族霧峰林家的後代林鶴年在參與選舉時,用紅色製作名片和海報等宣傳文宣因而得名;黑派則不若外界認為地因為黑道背景,而是同樣因第一次的縣長選舉的陳水潭宣傳時的名片是用黑色的因而得名,目前以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為首的顏家班聲勢最浩大。 

紅黑兩派或輪流掌政,或在2008台灣立委選舉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改革後一起合作把「自己人」送進立法院,兩派的合作或分裂對台中選舉結果都有關鍵性地影響。 

雲林張派與韓國瑜 

再來看看雲林的例子。台灣雲林縣最有勢力的張派則是政治家族,現任雲林縣長張麗善就來自於雲林張派,而由於全台灣地農漁會幾乎都由雲林張家掌握,因此成為國民黨裏最具地方組織動員能力的張家班。 

韓國瑜因妻子李佳芬是雲林人,而與雲林政壇接觸後熟識,張家班現在的當家領袖張榮味力推韓國瑜就任北農總經理,並將其視為「雲林的女婿」,傾家族之力大加支持,由於雲林張家掌握不只雲林地方農會、甚至全台灣農漁、水利會都有影響力,被視為是國民黨地方動員組織能力的「最強陸軍」,是「韓流」的重要推手。 

韓國瑜的韓流曾席捲全台,甚至韓國瑜出訪香港也受到韓粉的歡迎。(洪嘉徽攝)

此外,在國民黨初選時,雲林縣長張麗善表態,她與其它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都是朋友,「但韓國瑜是家人,她當然支持家人」,也被視為是韓國瑜國民黨初選勝利的關鍵因素。從2018年的台灣九合一大選台中、雲林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地方派系在其中作用的痕跡。 

台灣地方派系從何而來? 

《「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一書作者龔宜君談及母親為何成為國民黨「鐵票」,在自序中她寫道,「如果我們批評她的支持對象,不給飯吃是常有的」,她因而開始探究國民黨如何在台灣發展它與社會各群體(地方鄉紳、組織、宗親會等)間的關係,建立國民黨支持政權的社會基礎,是研究台灣地方派系的重要的參考資料,也揭示地方派系的存在與國民黨的遷台後如何建立其統治基礎。 

國民黨利用這種國家菁英與地方派系利益結盟的關係完成在台灣的「本土化」,台灣的地方派系是利益交換的侍從主義,亦是人際關係網絡在選舉中作用的證明。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指出,但如果要追蹤其在台灣的根源,早在清朝時的閩客(閩南人、客家人)械鬥、漳泉械鬥(漳州人、泉州人)也都可以視為地方派系。但現在一般對台灣的地方派系認知,主要都還是國民黨政府蔣介石總統來台灣後,各地開始實施地方自治的選舉後,逐漸地在台灣各縣市出現地有人際網絡可以在選舉組織動員的這種地方派系。 

而台灣的地方派系的特點是勢力範圍也都是以各縣市為最大的範圍,並沒有甚麼跨縣市地派系出現。「早前的派系一開始都是地方的仕紳為了選舉而做結盟而形成的,例如台中縣過去的黑派紅派就是源於幾次的縣市長選舉之後,所產生的。」王業立分析。 

雲林縣長張麗善是雲林張派大老張榮味的妹妹,對於韓國瑜選總統表態支持。(聯合報)

但左右台灣選舉的勢力形態並不單一,除了派系有不同的類型,派系在地方的勢力也有像台中紅派黑派、嘉義林派黃派和高雄的白派黃派兩派對抗以及雲林張派獨大等不同的情況。王業立分析,「像是台中、雲林、嘉義這種都是比較傳統的地方派系,多半存在於一些中南部的農業縣市」但是他也指出,並非所有的地方勢力都純粹地只是因選舉地結合,例如桃園、新竹、苗栗有許多客家人居住,因此桃竹苗宗親會的力量就非常龐大,同樣有影響選舉的能力。 

「每次宗親會如果支持誰,他在那區當選的機會就會非常非常高。」王業立提到,在桃竹苗的客家社區裏面,宗親會就相當於其他台灣南部縣市的地方派系 扮演同樣的一種選舉動員的角色,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人口較少、人際關係網絡小而緊密的金門。「金門的話就是由當地幾個人口多的姓氏家族決定誰會當選。」這些宗親會、大家族影響選舉的情況與香港同鄉會社團在選舉時成為建制派的地區支柱具組織動員的情況類似。

台中市長盧秀燕2018年的勝選有評論認為關鍵在於派系整合成功。(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