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15:35:22幻羽

*華媒: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恒星級黑洞*



             *華媒: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恒星級黑洞*

                          2019年11月28日11:13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國際科學期刊《自然》28日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 

依託中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這項工作是基於LAMOST(中國興隆)、加納利大望遠鏡(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凱克望遠鏡(美國夏威夷)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美國)的觀測數據完成的。本研究共包括55位作者,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意大利、波蘭和荷蘭7個國家29家單位。


            *挑戰恆星演化理論 超大黑洞讓科學家驚呆了*

             Yahoo奇摩- 2019年11月28日 上午10:26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個巨大的黑洞,大到挑戰現有的恆星演化模型。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LB-1距地球約1萬5000光年,質量比太陽大70倍。  銀河系約有1億個黑洞,但LB-1的大小足足比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的黑洞還大上一倍。 

領導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教授劉繼峰說:「根據大部分現有的恆星演化模型,這種質量的黑洞,甚至連存在都不該存在我們的銀河系中。」

科學家一般認為黑洞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恆星黑洞(Stellar black hole),是大質量恆星重力坍塌後形成,質量最大可達太陽的20倍;二是超大質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s),至少比太陽大100萬倍,形成原因不明。 

但研究人員認為,由於銀河系中典型恆星的氣體,大部分都透過恆星風噴發了,LB-1這種大小的黑洞根本連形成都不可能形成。 

LB-1是由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用中國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觀測到的,西班牙加那利大型望遠鏡( Gran Telescopio Canarias)與美國夏威夷凱克(Keck I)這兩座世界最大的光學望遠鏡的影像證實了LB-1的大小,套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話說,LB-1的大小,「真是太神奇啦」。

       *我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恒星級黑洞 70倍太陽品質*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品質最大的恒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品質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品質上限。




                     *銀河係發現首個超輕黑洞*

                       2019年11月02日17:20


對銀河系邊緣一顆大恒星的觀測幫助科學家發現了它旁邊的一顆隱形衛星。據推測,這是一個質量異常輕的黑洞。作者在《科學》期刊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所觀測到的結果及其對科學的可能意義。

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托德·湯普森說到:“我們不僅創造了一種尋找黑洞的新方法,而且還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輕質量黑洞的潛在樣本,這是天文學家以前所不知道的。它的發現將告訴我們很多這類物體產生和組成以及進化的有關信息。”

對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觀察表明,在最重的旋轉中子星脈衝星和最輕的黑洞之間存在一種“坍縮”。換句話說,由於某種原因,“中等”質量的發光體很少會變成黑洞,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在我們周圍的宇宙中發現任何類似的物體。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創建一套展示吸積盤繞黑洞旋轉的計算機模型。這套模型可以解釋引力透鏡效應。

黑洞的極端引力使吸積盤不同區域發出的光發生扭曲,構成彎曲的景象。倘若在氣體雲中旋轉,明亮的“結點”不斷在吸積盤中形成並消散。黑洞中的氣體速度接近,但是氣體外部旋轉速度明顯更慢。 

如果從側面看可視模型,吸積盤左側比右側更亮。吸積盤左半面的發光氣體速度非常快,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會顯得更亮。同時,吸積盤右半面是相反的過程——光線遠離觀者移動,所以看上去更暗。如果一個人正面看吸積盤,這種“不對稱”會消失。

NASA创建黑洞可视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