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2 22:19:34幻羽
*川瀨敏郎:日式花道的意境* + *花道源流*
*川瀨敏郎:日式花道的意境*
(*川瀨敏郎*~日本花藝大師)
16世紀時,日本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和茶聖千利休同為茶道中人,但理念相悖:秀吉崇尚奢華,曾以黃金打造茶室,而千利休則偏愛素樸,推行回歸自然和日常的草庵茶室。豐臣秀吉有次在茶會上有意刁難千利休,命人端來盛滿水的淺口大鐵盤(一說是銅盤)和一枝紅梅,令他把一枝梅插入盤中。當時插花多用瓶,無人用盤。
面對這樣一個粗獷冷硬的花器,千利休俯身輕拿起梅花,從容摘下花朵,於掌心揉碎,之後一揚手,撒花屑於水面,枯枝橫搭於盤沿。
從生入死,不過落花一瞬,這份清決寂豔之美,震撼了包括秀吉在內的茶室所有人。
日式花道提倡一種精神:“待花如待人”,從一個人待花的態度上能看出他如何待人待己。千利休以美為至高無上信仰,他的世界裡,為了美,一切皆可讓道。上面這則軼事裡千利休不過是摘盡一枝梅花,揉碎花瓣,在另一個更有名的“秀吉去利休家賞朝顏”的故事中,千利休拔掉滿園朝顏,只留一朵莊嚴奉於茶室,以此向秀吉呈現侘寂之美。
對花,“欲求大美,不惜大毀”的千利休對自己的生命亦是如此——為了持守所信奉的茶道,最終不惜切腹自盡。斯人遠去久矣,但他開創的侘寂美學流傳至今,不僅影響日本茶道,也成為日本花道的審美主流。
“待花如待人”另一層更直接的意思則是,視花為人,以鄭重愛惜之心對之。翻開川瀨敏郎所著《四季花傳書》,你隨處皆可感受到身為“花人”(日本對花道師的稱呼)的川瀨君正是如此待花。
花的性情
他了解花們的喜好個性,並在插花時一一關照到:松枝的皮容易乾燥,要在水里浸泡一夜之後再插;菊花很討厭金屬氣味,用剪刀剪枝的話,就沒法長久保鮮了,得用人手去折,折的時候,還要注意去掉影響水分吸收的表皮;朝顏花身子嬌弱無比,給她澆水時,注意不能把水噴到花瓣上,如果花瓣吸收了水分,會褪色留斑如同傷口;辛夷一旦開花,一天時間就會枯萎,所以要在它仍是花蕾時就用其插花,才能慢慢欣賞辛夷花綻露笑容的樣子。
花道常說,“一花三季”,初花(初開的花),當季(盛放),餘韻。即便插同一種花,若身處不同花季,要突出的美感也應有所不同。以水仙為例,12月是初花,1月為當季,2月為餘韻。初花時,葉多花少,可選一枝花與新葉投入細口長頸瓶裡,示人以枝葉舒展、初初綻放的美。而到花盛開的當季,可用大量水仙聚集成束插在廣口花器中,體現熱鬧愉快的美。而到餘韻時,則可將綻放殆盡的花倚在花器口,有種依依惜別之感。
如果要把不同的花搭配到一起,川瀨會格外注意花們是否性情相投。冬日里,文雅的臘梅可以和清秀的寒菊同時出鏡,若把寒菊換成翠竹,竹梅同台,也屬相得益彰,但如果改成鬆枝,川瀨就有點受不了。理由是,他覺得松樹單插姿態舒朗,一旦和其他花卉呆一起,就泯然眾人了。
他也不會把蒲公英和鵝掌草同插,這倆雖都是春草,但在川瀨眼裡,前者是健康活潑的小姑娘,有著曬黑的微笑臉龐;後者花色白皙,身姿嫻雅,雖同為少女,但已有女人韻味。一個陽光,一個孤冷,硬要讓她們聚於一器之中,氣氛會變得很彆扭。
花和花需要相配,花與器更要相宜。早春之花就不適合插在昂貴的名器裡,如同少女不宜珠寶華服,天然就好;而秋花則可以放入古董花器中,因為有了時間的沉澱。
若是夏日蓮花這種有佛性禪心的花,川瀨會選胡銅等格調高雅的器皿安置它。而油菜花則適合插在土器裡,它們身上都有鄉野氣息,兩者結合會讓人有種春芽破土而出的感覺。
賞花,也是見自己
川瀨的插花習慣是先定器皿,再選花材。選花器時,他常不拘一格,朽木、斷竹、盤被人視為破爛的鐵板、水管、過濾網……幾乎任何物品都可被他用來插花。他能在這些不會被常人視為花器的物件裡找到它們與花草魂靈相契的那個點,並展現出來。
他曾用殘缺有洞的竹編老籠配上風燭殘年的蟲蛀葉,使得滄桑物哀之感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有巧思的一次是他選身形修長的鐵燭台為花器,把僅僅開著一朵白花的杜鵑草掛在燭台頂部的折鉤上。那一朵花好似一點微弱燭光,兀自亮著,幽靜又溫暖。
插花時,除了考慮花器,還需要思量插花所放置的背景。川瀨曾總結:花道諸法,歸根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花、器、背景三者緣分相投。這也是日式插花和西方插花的一個不同,對前者而言,花、器、背景三者缺任一,“花人”們所求的花道都不復成立,必須渾然一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而在後者中,各元素可以獨立存在,對整體感的要求相對沒那麼高。背後其實還是東西方審美的差異,一個更在意整體,一個更注重個性。日本花道受佛教影響,相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花枝在器中的不同佈局和插法可寓意萬物,縱向的為瀑布,橫向的是溪水,後高的為山巒,前低的是平原;而不同狀態的花則示人以時空之感,枯萎之花表示過去,盛放的是現在,含苞者是未來。
如此,山河湖海、古往今來皆可融為室內一花。
日式插花中,用的花數目越少,對環境的干淨空曠程度要求越高。到只插一朵花時,背景裡不能有絲毫雜物,求的是天地之間,廣闊寂寥,唯留花與你,一期一會。
日語用“花見”表示“賞花”,這一刻,你在花見,亦在見己。因為按川瀨的花道理論,你從許多枝中選出的那一朵花,其實是你自身的肖像。
而要走到這一步,能準確從眾花中選出“我的花”,需要經過漫長練習,首先是從插多枝開始。“就如人,如果不與很多人相會,很難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的確,人之一生,若未見過天地,未見過眾生,如何得見自己。
*花道源流*
華道(日語:華道/かどう Kadō、生け花/いけばな Ikebana),又稱花道、日式插花,是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它是活植物花材造型的藝術。最早起源於古代中國,後來傳入韓國和日本。
源流
華道在日文漢字中為「華道」、「花道」或「生け花」。它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會以花的盛開、待放、含苞代表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歷史
日本華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修養身心的重要環節。 華道確立於室町時代中期,京都六角堂的佛教僧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