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7 15:47:31幻羽

**捧在歲月掌心的一泓清水-鄱陽湖**+*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






                **捧在歲月掌心的一泓清水-鄱陽湖**

歷史把這麼一泓清水捧在歲月的掌心,讓人們品嚐、觀賞,萬頃碧波,一瀉幾百里,如此碩大的湖泊,似如玉盆鑲嵌於中華大地,歷史的榮耀寫進了命運交響曲,濤聲不住,永遠敘說著水的傳說。


有人說:水清則無魚,鄱陽湖水清如碧,無憂無慮的家園打造著魚類的上佳棲息地。有心栽花花不綠,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特殊水上風景,恐怕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和官亭湖。古代彭蠡澤範圍大致包括今長江北岸的湖北東部的源湖、安徽西部的龍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濱江湖泊區,與長江水面相連接。

當時長江南岸由古贛江匯注而成的水域也與長江汊道在湖口相通,但湖面面積很小,直至秦漢之時仍僅限於罌子口(今星子縣境,東吳晉時古贛江流注彭蠡澤的交匯口)以北至湖口的狹長地帶,因罌子口旁有宮亭廟,故稱為宮亭湖。

西漢後期,彭蠡澤與長江完全分離,江北水域逐漸演變成今江北諸湖,而江南水域則逐漸擴大,演化成今日的鄱陽湖。由於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有「豫章郡……縣十八:……彭澤,《禹貢》彭蠡澤在西」之語,此後「彭蠡澤」遂指今鄱陽湖。 

對於「彭蠡澤」名稱的變遷,學者看法不同,有的根據《尚書·禹貢》所載「導漾……東匯澤為彭蠡」,認為古彭蠡澤僅指江北水域,班固之說為附會之言;有的認為古彭蠡澤地跨長江兩岸,包括江南水域,今鄱陽湖是古彭蠡澤解體演化而成。 

在漢代,現鄱陽湖水域乃是湖漢水(今贛江)下游平原,漢代在此設置了陽縣,漢昌邑王封地亦在此。那時,長江主泓道在今龍感湖一帶,在廬山以北的僅是長江一汊道,當時稱為小江。約在400年,即東晉後期,長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一帶。江水阻擋了贛江的排水,還倒灌入贛江下游平原,逐步形成鄱陽湖。到了盛唐時,鄱陽湖面積最大達6000平方公里。 

在鄱陽湖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入湖中,而位於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隋時因湖水逼近鄱陽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後因地名鄱陽而稱鄱陽山。據考,它位於鄱陽縣西北的湖中,20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陽湖。

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漸北撤,明清時又南侵。此時湖形似葫蘆,北段別稱落星湖(因入們以為湖中一小島是隕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別稱官亭湖(據說因廬山腳下有一官亭廟而名)、族亭湖。近代,由於淤積和圍墾等原因,湖面日益縮小,到20世紀末,湖形已不像
蘆,而像一隻昂首欲飛的天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2oGCfKhJ8

                   *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