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14:19:01幻羽

俄羅斯經濟因永久凍土融化每年或損失高達20億美元 +北極海底永久凍土帶融化+俄專家:中國準備在南極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俄羅斯經濟因永久凍土融化每年或損失高達20億美元*   

                2019年10月19日07:15-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莫斯科10月18日電俄羅斯媒體援引俄遠東與北極發展部副部長克魯季科夫的話報導,永久凍土融化每年給俄羅斯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8億至23億美元。 

克魯季科夫指出:“作為負責北極地區發展事務的部門,我們無法忽視這個問題,因為這直接影響經濟發展。”

克魯季科夫表示,凍土層融化對北極地區許多建築和工程設施構成威脅。他說:“影響極為嚴重。管道破裂,樁柱倒塌。”他還稱,研究永久凍土是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9月底發布的報告中警告稱,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凍土層將出現大面積融化。此前專家估算,北極永久凍土融化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達24.8-66.9萬億美元。



    *學者:北極海底永久凍土帶融化可能引起不可預測的氣候變化*

                      2019年09月28日08:02

永久凍土帶的融化可能導致溫室甲烷氣體大量排放,這將改變未來的氣候。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學者們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伊利喬夫太平洋海洋學研究所的員工們、俄羅斯科學院希爾邵夫海洋學研究所的學者們一道兒,9月16日乘坐“卡爾捷什”科考船,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出發,沿著北極東部海洋探險。 

学者们把X光摄像术的质量改善数倍
學者們把X光攝像術的質量改善數倍 

在過去幾十年來,對永久凍土帶在氣候變化的作用下融化的研究主要是在陸地上進行的。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學者們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伊利喬夫太平洋海洋學研究所的員工們、俄羅斯科學院希爾邵夫海洋學研究所學者們的聯合研究表明,在過去30年來,北極東部海洋中的海底凍土帶的融化速度與前幾十年相比已經加速,每年融化18厘米。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學者們在納塔利婭·沙霍娃證實,海底凍土帶不穩定,巨量甲烷儲備啟封的事情正在發生。研究結果2010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2014年和2017年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和《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地質部教授教授伊戈爾·謝米列托夫介紹說:"在工業開採活動中,如果不考慮海底凍土帶的研究結果的話,就可能發生地質生態災害(類似於墨西哥灣事故),從而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謝米列托夫指出,在帶有海底永久凍土帶複雜結構以及有大洋或大海底部寒冷路段表現的北極大陸架地區,在安裝帶有核反應堆的平臺情況下,就出現了新的風險區域。在這些海底或洋底,從底部的礦石岩層中以及水熱活動中釋放出氣體。  

其次,研究有助於評估可能的氣候後果。比如,在北極東部海洋大陸架水合物儲備的1%——5%釋放到大氣中的情況下,空氣中的甲烷濃度上升可能對地球氣候產生影響。80%的海底永久凍土帶都集中在北極東部海洋大陸架上。

再次,學者們能夠預測永久凍土帶融化的生態效應。按照2016年公佈的《自然地球科學》結果,因永久凍土帶的脫碳和二氧化碳甲烷溶解餾分,水的極端酸化具有極大的危險性。 

謝米列托夫指出:“為確定甲烷從降雨中向水層和大氣中密集排放的生態和氣候後果,必須繼續在北極東部的海洋中進行配套研究。這要求制定獨立的聯邦或國際規劃,其中包括借助科考船和漂流平台在北極西伯利亞部分發展一體化監測。” 

參加試驗的有科學院、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聖彼得堡國立電子科技學院的主要學者們,以及瑞典大學、荷蘭大學、英國大學、美國和意大利大學的學者們。



-俄專家:中國準備在南極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

                     2019年09月30日19:49

中國極為可能成為南極強國之一,南北極科研所高級研究員瓦列裡·盧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他本人曾在1991-2018年期間負責俄羅斯南極科考隊。目前,中國為實現突破,已經創建了所有物質和技術條件。俄羅斯著名極地專家這樣認為。 

據瓦列裡·盧京介紹,中國正積極發展本國的南極項目。他認為,這個項目和核能及太空研究一樣,都是強國指標。中國並未局限於本國的地理範圍,而是積極從事全球研究。  他說:“我們真誠地祝賀中國南極站的同行們,他們準備再次南極科考,慶祝中國成立70週年這個重大節日。祝愿他們取得新的科技創新和物流方面的勝利。中國同行正積極工作,在南極擴大自己的業務。” 

俄羅斯技術將幫助中國建南極機場
俄羅斯技術將幫助中國建南極機場

中國在南極的兩個常年科考站“長城”和“中山”與俄羅斯的“別林斯高晉站”和“進步站”相鄰。這樣,俄羅斯極地人可以就近了解中國同行的經驗、科研和物流能力。據瓦列裡·盧京介紹,兩國極地研究人員一直積極的進行著協作。 他說:“如果將中俄南極項目相比較,毫無疑問,中國夥伴掌握著最為先進的科研手段,使用最新的技術。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國暫時缺乏高水平極地專家,但人才問題正得到解決。總體來說,中國同行擁有巨大的潛力,將很快成為世界主流南極強國之一。目前,中國的設備非常先進,軟件和電腦保障都相當的好。我覺得,在最近的幾年時間裡,中國在南極科研方面將取得突破。” 



中國首批極地人在開發南極方面熱情高漲。瓦列裡·盧京分享著自己的印象。目前,前往中國南極站的青年人,也許還不那麼鍾情於極地人的職業,還未“染上旅行浪漫病”。俄著名極地專家指出。極地考察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做此選擇。鑑於此,在南極工作的年輕人並不多。俄羅斯也存在這種情況,但我們要簡單些,因為俄羅斯北極工作量非常大,其中很多人還願意到南極去考察。   

據專家評估,中國在南極考察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中國破冰船“雪龍號”裝備良好,不久前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另外,第二艘破冰船“雪龍2號”也完全建成。中國極地人還在積極使用飛機,從加拿大購買了“雪鷹號”飛機實驗室,暫時由加拿大人駕駛。 瓦列裡·盧京注意到,中國在南極的活躍度引起西方同行的不必要的關切。他們懷疑,中國積極發展南極項目,是為了在此區域開採資源。但要知道,現有的國際文件,其中包括《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要求在南極不進行任何的地質勘探工作。在這些文件框架下,中俄兩國在南極積極發展合作。專家強調說。

中國欲造核動力破冰船?
中國欲造核動力破冰船?


俄專家:中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2019年將建成

中國為何建造新的極地破冰船 

在原有“雪龍”號基礎上再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建造新的極地破冰船,引起人們很大興趣。俄羅斯軍事專家卡申在為衛星網撰寫的文章中就此指出,可以把該項目放到下面的這些背景中去分析: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軍艦遠航的地理範圍不斷擴大,對極地資源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首先應當指出的是,中國一直沒有停止為確保渤海灣通航以及北海艦隊批量建造破冰船。中國此類最大船隻當屬新級272型“海冰722”破冰船,其排水量超過4800噸,續航達7000公里,設有直升機平台。不妨可以推測,它不僅可以用在中國周邊海域。

這不足為奇。實際上272型破冰船正在取代中國海軍更老式的071型和210型(排水量分別為3200和4400噸)船隻。或許跟自己的前身一樣,272型船隻也將完成許多其他輔助任務(搜救、地質勘探等)。中國軍用破冰船不適於在極地運作,故而不太引人注意。 

專門用於極地工作的破冰船,中國祇有“雪龍”一艘。嚴格說來,它甚至都談不上是破冰船,不過是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為中國改建的10621型“伊万·帕帕寧”極地運輸船。 
 
10621型“伊万·帕帕寧”極地運輸船
10621型“伊万·帕帕寧”極地運輸船

幾十年來許多國家都高度關注對極地的研究,包括那些在南北極沒有領土的國家。這些研究對探討環境保護具有許多重要的科學價值,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中國在該領域異常活躍,在南極有四個科考站,其中兩個常年運作。

沒有自己的破冰船,進行這樣的研究是很難的,所以除了極地國家外,英國、法國、西班牙、韓國和日本也都擁有破冰船。目前印度也在建造自己的極地破冰船。日本則擁有建造於2008年、排水量約為2萬噸的大型破冰船Shirase,它遠遠大於“雪龍”,也比後者更先進。也許多少是為了照顧面子,中國也決定建造新的破冰船。 

中國人至今還在使用的蘇聯老式破冰船,即使被升級改造,也未必能滿足中國爭做海上強國的願望,因此淘汰它們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預料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