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0 17:19:46幻羽

※中國古詩詞的情懷※+※中國唐詩之發展※+ ※中國宋詞之演化※


                       ※中國古詩詞的情懷※
 

寫盡孤獨情懷的30首古詩詞,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寂寞,美到令人心碎

01.《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深夜難眠,起坐彈琴,單薄的幃帳照出一輪明月,風吹拂著我的衣襟。孤鴻在野外悲號,翔鳥在北林驚鳴。徘徊逡巡,能見到什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夜中不能寐》是《詠懷詩》的第一首,表現了詩人生活在黑暗現實中的內心苦悶,反映了詩人看不見希望和出路的憂思。詩中以明月”“”“孤鴻”“翔鳥的意象,映襯了自己不寐而彈琴的孤影,寫出了詩人在長夜未央時代的徘徊”“憂思。本詩淒悲涼,寄託了詩人無限的憂思,孤獨的徘徊,永恆的悲哀。儘管詩人發出憂思獨傷心的長歎,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情形色相以示人。冷月風、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憂思直觀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幽寂孤憤的心境。

 

02.《夜夜曲》沈約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複直。星漢空如此,寧知心有憶?

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零淚向誰道,雞鳴徒歎息。

銀河縱橫穿流、星斗橫豎移動;銀河與北斗星都是在無知無情的空自流轉,又知我心中在想念一個人?空房之內,一盎孤燈半明不滅,不管天寒地凍,依然踏起織機,織起布來。淚流不止可又能向誰訴說呢?只能聽著雞鳴聲發出一聲聲的歎息。

《夜夜曲》寫空房獨處的淒涼況味尤具體而細緻。思婦徹夜未眠,所憶之人縹無蹤,眼望孤燈,手理寒機,心中分外淒苦,於是情不自禁地哭了。儘管淚流不已,也沒有人同情不能向人訴說單身獨處的苦悶。只有哀哀自傷,徒然歎息。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獨之感已達到了頂點,天上的星漢也好,自己的憶念與歎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只有默默地流淚,獨自咀嚼著悲傷。聽到雞叫的聲音,不由發出長長的歎息。

 

03.《更漏子》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玉爐散發著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畫堂中人的秋思。的蛾眉色已褪,鬢髮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淒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此詞抒寫思婦的離愁。上闋寫室內物象,雖是溫暖祥和的場景,但孤獨的思婦輾轉難眠而容不整,鬢髮散亂,忍受著枕衾間的寒冷與痛苦;下闋通過寫思婦在室內聽到室外的雨聲來描摹人物的心情。全詞從室內到室外,從視覺到聽覺,從實到虛,構成一種濃郁的愁境。上闋辭采密麗,下闋疏淡流暢,一密一疏,一濃一淡,情感變化發展自然。

 

04.《登幽州台歌》陳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餘音繚繞。

 

05.《除夜作》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我獨自在旅館裏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裏變得淒涼悲傷?故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此詩寫除夕之夜,遊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

 

06.《竹裏館》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此詩寫隱者的閒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遣詞造句簡樸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幽寧靜、高雅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佳表述。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筆。

 

07.《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不解,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的銀河邊。

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句,正面看似乎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08.《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像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09.《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杆的小船在夜裏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呢?就像天地間的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這首詩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心境。首聯寫江夜近景,刻畫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頷聯寫遠景,雄渾闊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廣闊,‘“月湧渲染出江流的氣勢,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他孤苦伶的形象和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頸聯正話反說,抒發休官的憂憤。詩人的名聲因文章而顯赫,告病辭官,皆是由於遠大的政治抱負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尾聯詩人以沙鷗自比,轉徙江湖,聲聲哀歎,感人至深。全詩前二聯寫點明旅夜,後二聯緊扣書懷,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內容深刻,格調麗,結構謹嚴,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

 

10.《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描述了一幅江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淒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筆並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淒寂。棲鳥不飛,行人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生出。

 

11.《嫦娥》李商隱

雲母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靈藥,碧海天夜夜心。

燭影深深映上雲母風,銀河漸漸沉沒,晨星漸漸消失。嫦娥後悔寂寞,後悔吃靈藥。面對碧海藍天,日夜思念人間。

此詩詠歎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富,奇思妙想,實動人。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靈藥式的情,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自賞又自傷,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在這裏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裏。

 

12.《南陵道中》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南陵的江水,滿滿地、慢悠悠地流蕩,西風緊吹,輕雲掠過,秋天即將來到身旁。正當客居他,心情孤寂淒的時候,忽見家的女子獨倚在臨江的樓窗?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船中所見美麗的天光水色,著重在於刻畫景物,但同時在景物的選擇與描繪中,體現了寄寓了作者的心境;後二句緊承第二句而來,所描繪的圖景,色彩鮮明,似乎江南水的工筆風情畫一般。全詩構思巧妙,刻畫細緻,富有詩情畫意。

 

13.《江樓舊感》趙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我獨自一人登上江邊的小樓,思萬千。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江面上,月影婆娑;江水汨汨流動,月光熠熠閃爍。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去年和我一起來此望月的同伴現在在里?人事蹉跎,只有風景依稀可辨。

這是一首懷念舊友舊事的詩作,抒寫了對友人的憶念及獨登江樓時的惆悵之情。前二句寫詩人夜登江樓,所見只有江天月色。後二句由今思昔,寫出風光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詩語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摯,詩人運筆自如,寫舊事則虛實相間,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雋永的韻味。

 

14.《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登上西樓,一彎新月如鉤。梧桐凋零,深深的庭院籠在秋夜之中,愁淒而寂靜。剪也剪不斷的思,愈理愈亂的心情,這是離別故國的愁是另有一種難言的痛楚縈繞在心裏頭。

這首詞抒發了深切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筆調沉重,一韻一頓,淒婉欲。缺月、梧桐、深院、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的愁苦與悲傷。

 

15.《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晨欄杆外的菊花籠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昨天夜裏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寫苑中景物,運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16.《關河令》周邦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宵夜永!

時陰時晴的秋日又近黃昏,庭院突然變得冷。佇立在庭中靜聽秋聲,茫茫雲深不見鴻雁蹤影。夜深人散客舍靜,只有牆上孤燈和我人影相映。濃濃的酒意已經全消,長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這是一首客旅之詞。全詞以時光的轉換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淒切孤獨感。作者意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淒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詞中刻畫寒夜酒醒,百無聊賴的孤苦形象,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來刻畫孤淒意境。這種凝練深沉的風格,與周邦小令詞高華麗的主流風格有所不同。

 

17.《蔔運算元》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突然起又回首匆匆,心裏有恨卻無人能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此詞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全詞借物比興,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奇,詞中名篇。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敍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18.《臨江仙》蘇軾

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夜裏在東坡酒,醉而複醒,醒了又。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時候才能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上闋敍事,著意渲染其醉態。寫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後靜立於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聯想。下闋就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幾經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全詞寫景、敍事、抒情、議論水乳交融,不假雕飾,語言暢達,格調超逸,頗能體現蘇詞特色。

 

19.《西江月》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髮。酒並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色澄明,卻多被雲遮。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著酒盞,神色淒然,望向北方。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歎。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歎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20.《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誰流下瀟湘去。

霧迷蒙,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就繞著的郴山流得了,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詞寫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寫謫居中寂寞淒冷的環境;下片由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失意人的淒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詞人在幻想、希望與失望、展望的感情扎中,面對眼前無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許他悄然地獲得了一種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滿了各種解釋,有不同的發展趨勢,生活並不是從一開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這繞著郴山的郴江,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著慣性,滾滾向前,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

 

21.門引·春思》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

天氣剛剛變暖,時而還透出一絲絲的微寒。一整天風雨交加,直到傍方才停止。時近明,庭院裏空空蕩蕩,寂寞無聲。目睹殘花落葉更令人傷情,不覺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這又是去年種下的舊病。一陣陣輕冷的風,夾著城樓上畫角淒厲的嘶鳴,把我吹醒。夜幕降臨,重門緊閉,更顯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靜。正心煩意亂、心不寧,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鄰院中蕩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裏。

這是一首傷春懷舊之作。整首詞從觸覺、聽覺、視覺等方面寫作者對春天的獨特感受。上闋是傷春,春盡花殘,令人憂傷;下闋是懷舊,縈懷往事,竟與秋千有關,引人遐思,是神來之筆。

 

22.《聲聲慢》李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敵他、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一個愁字了得!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冷慘澹,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淒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三杯兩盞淡酒能抵禦、傍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家中的後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採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淒淒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的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淒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23.《點絳唇·閨思》李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幹,只是無情。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暮春時節,深閨裏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湧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淅淅瀝瀝的雨聲催著落紅,也催著春天歸去的步。在這寂寞暮春裏,倚遍了每一寸闌幹,縱是春天千般好,奈也是無情。輕問一聲:良人呵,在何處?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連綿衰草,蔓延著良人必經的道路。

此詞上片寫傷春之情,下片寫傷別之情,刻畫出一個愛情專注執著、情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全詞情詞並勝,神韻悠然,層層深入地寫出了讓人肝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

 

24.《一剪梅》李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已是秋天了,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仍散發著殘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涼意。輕輕地提著絲裙,獨自登上那精緻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長空,白雲悠悠,誰會將書信寄來?排成字形的雁群飛回來時,亮的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

此詞作于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別情佳作。

 

25.《減字木蘭花·春怨》朱淑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無論行走還是靜坐,無論獨自吟詠還是互相唱和,乃至臥倒床榻,我都獨自一人;久久的站著凝望讓我倍加傷神,更無奈這春寒招惹我的愁。這愁情有誰曾見到,讓我眼淚滾滾,把自己原先的粉妝沖洗得一絲不留;愁病交加,把燈芯挑了又挑,終究難以入眠。

這首詞語言自然婉轉,通俗流麗,篇幅雖短,波瀾頗多。上片以五個字,寫出了女詞人因內心孤悶難遣而導致的焦灼無寧、百無一可的情狀,全是動態的描寫。下片用特寫鏡頭攝取了兩幅生動而逼的圖畫:一幅是淚流滿面的少婦,眼淚洗去了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面對寒夜孤燈,耿耿不寐。就所反映的內容看,這首詞與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關係。

 

26.《生·獨遊雨岩》辛棄疾

溪邊照影行,天在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

高歌誰和余,空谷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裏。藍天上有飄動的白雲,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雲裏。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這是詞人雨岩系列作品中寫得極鮮麗生動的一篇,著重描繪岩下溪水,點綴天光雲影,映襯出詞人獨游的寂寞孤單。上片寫詞人游走溪邊,觀賞水面奇景。溪邊照影行點出獨遊,觀賞視角獨特;天在溪底承上句倒映畫面,兼寫溪水泠澄澈;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情境鮮活,超然物外,越轉越見空靈。下片寫山溪音之空穀迴響,與詞人引高歌交相應和。高歌二句,再點獨游,空谷音映襯一己之孤寂高標。末以一曲桃花水作結,點明空谷音之來源。餘韻嫋嫋,情景幽麗。一曲可兼指一彎一首曲子,耐人玩味。此篇構圖別具匠心,描繪生動鮮靈,映襯入妙,境界超逸,可抵一篇柳宗元山水遊記。

 

27.《卜運算元·詠梅》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淒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身上。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群心懷妒忌將中傷。縱然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芬卻永留世上。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人,托物言志,以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唱。

 

28.《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

這首詞括出少年、壯年和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聽雨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作者的亡國愁情。

 

29.《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歎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梧桐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濃濃的秋。芭蕉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深深的愁。夜裏做著的歸家好夢,一直延續到三更之後。燈花敲落棋子還未收,歎新孤館文士羈留。十年宦海奮的情景,江南家父母的擔憂,一時間都湧上了心頭。

這是一首悲秋感懷之作,不但寫傷秋的情懷,也包含了羈旅的哀怨,更有對父母的掛念。作者先寫秋葉和秋雨勾起了心裏的煩愁。梧桐落葉聲聲似乎提醒人秋天來了,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入眠,不過三更就又醒了來,連一個好夢都沒法做成。擺起棋盤,獨自下棋消遣,燈花落盡,棋局仍未撤去。深歎客旅他,十年一覺黃粱夢,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盡孝。這種種的煩憂一齊湧上心頭,讓人愁思百結,感慨不已。全曲語言簡潔,風格自然雅,意境優美。

 

30.《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倦於漂泊的淒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秋思之祖

 
                            ※中國之發展※

中國在魏晉後,文學的地位獲得提升,上層社會寫詩或創作文學的風氣盛行。而之後的南朝宋齊梁陳,詩之發展更越漸完善、成熟,並之後唐詩開闊詩的領域與變化奠定基礎。

而唐前半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文人來往和百官遊,故也使酬唱傳誦蔚風氣。天寶之亂後,繼以藩之禍,生活流離困苦,鬱結之情亦可用詩歌來抒發。

唐代君主多喜風雅,上好下甚,於是詩歌風靡一代。而且唐代以詩取士,因此詩風非常普遍。

唐詩興起,亦源於詩體的進化,七言古詩及律等新詩體在形式、聲律、辭藻各方面都趨於成熟。

唐詩大致可分作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唐。初唐通常指唐朝建國至唐玄宗之前的約100年,盛唐指唐玄宗至代宗的約50年,中唐是德宗至文宗的約50年,而唐則是文宗後期至唐朝滅亡的約70年。實際上階段之間並無嚴格的分界。

初唐

初唐是唐詩的準備時期,詩歌受六朝綺麗詩風影響。主要詩人有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等,合稱初唐四傑。而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亦繼承六朝風格,詩風婉麗優美,並完善近體詩之格律。

而陳子是初唐的復古派,宣導革新。他反對六朝文風,追求漢魏風骨,對當時詩歌風氣生一定影響。

此時律詩體制漸次完成,格式固定下來,五七言句地位亦得提高。

盛唐

盛唐是唐詩的成熟時代,政治安定和社會繁榮,奠定了盛唐的堅實基礎,再經初唐的準備時期,詩歌創作進入成熟期,各體俱備,作品內容充實,風格也多樣性。

山水田園派的王維、孟浩然和儲光羲,描寫退隱生活和田園山水,詩風恬靜樸,流露濃厚佛道和退隱思想,追求靜閒適的精神生活,作品以五言主。

邊塞派的岑參、高適、王昌齡和王之渙,作品以七言長,描寫邊塞瑰奇風光和軍旅戰爭生活,表現征人離婦的思想感情,詩風奔放雄偉,富於浪漫氣質,以氣象雄渾見長。

詩仙李白是浪漫派詩人。作品善於描寫山川風景,創造了藝術的鮮明形象,並具有雄放豁達之性格,李白景仰六朝詩人謝靈運、謝,他們的山水詩影響了李白,而李白也詩也受樂府民歌風格影響。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饑餓貧窮和貧富懸殊。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被尊詩聖。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無所不工。杜甫律詩注重聲律對仗,語言錘煉,歷代典範之作,主要風格沉鬱頓挫。杜甫並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中唐新樂府運動。

中唐

中唐是唐詩的轉折時代,主要文學特徵浪漫主義精神衰退,現實主義進一步發展和成熟,主要詩人有社會派的張籍、白居易和元稹,新樂府運動成主要潮流,詩歌題材寫實,用新樂府廣泛描寫社會現況,擴大社會文學範圍,認汲取過去詩經和樂府歌辭中的創作方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中唐另有幾位詩人,在風格上別成一派。韓愈、孟郊和李賀奇險派詩人,韓詩風格剛健激,在歷代獲得不少文人推崇,曾被視僅次李杜的唐代詩人,而孟詩以苦吟風格得名,詩韻奇而摯情,李賀詩亦以詩新奇而具變化名,有詩鬼之稱。韋應物、柳宗元則是山水田園派詩人,柳宗元山水詩尤峻潔麗,韋詩澹高華,格高氣遠,許多論者以不下王、孟。

政治日益衰微,在文學創作上亦有所反映。杜牧、李商隱、溫庭筠、許渾為晚唐代表詩人。杜牧長於七言句,七律有嶙耿介之風。李商隱以七律聞名,詩情婉意深,意韻遠長。溫詩以七言歌行最精,可言唯美文學集大成者,許渾則工於五七律,詩風寧和摯。

其後皮日休和莊柯銘是社會派詩人。

唐詩的影響

不論從題材、體裁,還是風格等方面,唐詩對後代的詩歌創作有重大的影響。唐以後依然有人以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格式創作,在後人的文學之中亦常常引用唐詩作典故。唐詩和當時的書法、藝術和音樂互相影響,亦和佛、道和儒家思想有緊密關係,為研究當時的語言、歷史、宗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唐朝作詩是科考試其中一個考核的專案。除此以外,唐詩亦成中國重要的文化,無論是文人還是一般平民百姓都會接觸到。唐朝除了影響之後中國的文學和藝術,也繼昭明文選之後,再度影響日本、韓國的詩詞。在十九世紀開始,不少唐詩與昭明文選、玉台新詠等,被翻譯成歐洲語言。

 
                             ※中國之演 

詞的起源和發展,詞開始出現,是在中國的唐代。更精確一點,是在中國初唐時期。伴隨著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

詞的源頭

詞本身就包含多種源頭的特點,詞的源頭並不唯一。有說法是由於唐詩的發展已趨成熟,在當時也將一些歌辭,被之管弦,後來經轉移演化,因唐詩的歌唱,以及文人增加創作的趣味性,將原本對偶工麗,句法型式規律的唐人詩歌,慢慢增損字句,再把整齊的句法攤破,詞便因此而正式生了,溯流應在盛唐中唐之間。顧起綸曰:唐人作長短句乃古樂府之濫觴也,李白首倡《憶秦娥》淒椀流麗,頗其妙,世傳太白所作,上有桂殿秋、平樂等,亦有乙太白時,無詞體,是後人依託者,或以菩薩蠻溫飛卿作,然湘山野錄謂魏泰輔得古風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薩蠻是太白作,則流傳亦已久矣。

詞的演化發展軌跡,就總體而言,大致如學者所說:勾萌于隋,發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於北宋,煊燦於南宋,剪伐于金,散漫於元,搖落於明,灌初,收穫於乾嘉之際。

詞的興起源于文學發展的趨勢。詩到唐已發展到高峰,難再創新局面,詞正是詩漸趨衰微時出現新的文學形式。詞的興起也受外樂傳入的影響,唐時多外來音樂,宴會時多以外樂便興盛起來。

詞的興起亦源于五代時南方文化發達,五代時戰爭頻仍,南方戰禍較少,社會安定,因此文化得以發展。西蜀、南唐的國君都好文學,南唐更成文藝發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經濟較穩定,宋初局面較安定,都市繁榮,人民對文娛活動的興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間的詞更興盛。

唐五代

自中唐起,已經有一些文人開始從事詞的創作,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不過作品大都不多,只是詩餘之際的創作。而唐溫庭筠,是最先專心從事詞之創作的詞人,他的詞多寫閨情,描寫女子容貌情態、服飾和心理,以濃華美主,滿是香、玉、金、釵、錦、繡等字眼。手法上表達細膩,造語新,善於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細密婉約,情意悠遠。

唐五代之後,詞的創作越漸流行,期間詞的創作大多兒女情,離愁閨怨的風格,後世稱花間詞。

五代與溫庭筠齊名的有韋莊,他與五代時期的重要詞人馮延巳、李璟的詞作,都較溫詞麗自然,在五代與溫詞並兩種流行的風格。在風格上,溫詞明,韋詞淡雅。溫詞深隱含蓄,韋詞直接抒情。

而五代成就最高的詞人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前期的詞,反映豪華富麗、風流浪漫的宮廷生活,多溫馨綺麗之作,仍然呈現花間詞氣息;後期的詞寫家國之恨,拓展了詞的題材,感慨深,詞益悲壯。李煜詞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率,情感摯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明淨洗煉,通俗生動,接近口語,與花間詞縷金刻翠,堆砌華麗詞藻的作風迥然不同。至名詞評家王國維認,詞至李後主而境界始大,並開北宋一代風氣。

北宋初期

北宋前期詞人基本上繼承了五代婉約麗的詞風,多寫春愁秋恨、離別相思。體制上,承繼唐五代遺風,仍以小令主。代表詞人有晏殊(991-1055)、范仲淹、歐陽修、張先(990-1078)、晏幾道等。

晏殊、歐陽修等,都是達官貴人,作品都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風度,但作品個性極不分明,往往彼此相混。晏幾道的作品則把五代南唐、花間的詞風發展至高峰。在這一期的詞人中,范仲淹于溫婉中寓豪宕之氣,下蘇軾豪放詞風。張先創作了一些慢詞,對慢詞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北宋中期

北宋詞至柳永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有凡有水井處,皆歌柳詞之說。柳永開始大量作長調,喜用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主。在詞的內容方面,柳永也有所開拓,內容多寫都市的繁榮生活,以及沉溺其中的男女心理。除戀情相思外,他還寫都市的繁華、山川的壯麗、羈旅愁思、懷古喟歎。作品長於鋪敍,曲盡形容,善於白描,意境秀麗,情景交融。

其後蘇軾在婉約詞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想像富奇特、個性鮮明。蘇軾擴大了詞的題材,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他又開拓詞的意境,提高了詞的格調,使詞脫離音樂的束縛,又以詩詞,詞境壙大,個性分明。不過當時仿效蘇軾的人不多,即使蘇門學士黃庭堅、秦觀,詞風都近柳永而不近蘇軾。

北宋後期

到了北宋末之周邦,於慢詞的審音調律上有所貢獻,集北宋婉約詞之大成,其詞情感摯,富精工,善用典故;詞之技巧、格律進一步深化成熟。周邦詞影響大多數南宋詞人,有結北開南之稱。

北宋末期女詞人李照,善於表達女子閨閣之情。前期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明快天;後期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詞作之中,纏綿淒苦,而入於深沉的傷感。喜以淺白之字、尋常之語入詞。

南宋初期

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淪陷,南宋主和派當政,有志之士報國無門。故詞壇興起豪放之詞風,代表詞人有張元幹、張孝祥、陸遊、辛棄疾、嶽飛等,多豪放激越,悲涼沉鬱之詞。

辛棄疾詞風悲壯,大量用典,多比興寄託,充滿濟世愛國的熱情,多愛國傷時及複國之作。

南宋中期

南宋中期。代表詞人薑夔、史達祖、吳文英。格律派雅詞由以興起,講究聲律,注重詞藻。

薑夔詞多是紀遊與詠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對於時事的感慨,更多是抒發身世的飄零和情場的失意。他精於音律,自度曲頗多,並琢煉字句,詞風高雅。

吳文英詞造句煉字工巧,音律優美,然詞意太過隱晦。

姜彝詞騷雅空,吳文英詞質實,兩派詞皆影響後世詞人很深。

南宋後期

南宋後期元人入侵,南宋覆亡,詞人目睹時艱,心傷離亂,於是發悲苦之音。主要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進一步發展薑夔風格的格律派,詞多詠物寓意,以寄家國之恨、身世之感、遺民身世的淒涼,以周密、張炎、王沂孫代表。

另一種趨勢是繼承辛棄疾的詞風,沉鬱悲壯,充滿亡國之痛,以劉辰翁、文天祥、汪元量代表。

元代及以後

到了元明兩朝,優秀的文學作品漸轉至戲曲與小說,常有詞衰於元,或詞衰於明之說。至代又有所復興,出現不少詞人和詞的流派。

傳播

一種文化現象,詞在1113世紀的繁榮,是目前中國人的共同精神財富。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關於西夏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和金海陵王完亮聞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記載,說明當時詞的歌唱,已普及到目前中國境內的西北、東北廣大地區。另據遼人王鼎《焚椒錄》記載,遼道宗耶律洪基宣懿皇后蕭觀音曾創作了《回心院》等詞作十多首。至於金代,以蘇、辛詞風宗,出現了蔡松年、趙秉文、元好問等不少優秀詞人。相傳辛棄疾早年在北方曾從金人學詞,成名之後,又成金朝詞人學習的榜樣。

代與近代詞學評論

初的浙西詞派,救明詞之弊,主張尊南宋詞、醇雅,以姜彝、張炎圭臬。戈載的《宋七家詞選》將周邦、史達祖、姜夔、吳文英、王沂孫、張炎、周密列宋七大詞家。而到之後的常州詞派,張惠言有感於浙西詞派的題材狹窄,內容枯寂,提出了比興寄託的主張,調詞作應該重視內容,並推崇唐五代,輕南宋詞。張惠言的詞論有超越前人之處。但他的詞學評論常缺乏邏輯論證,不能實事求是,如論說溫庭筠、韋莊和歐陽修的一些詞都有政治寄託,即失之偏頗。而再之後的周濟,撰定《詞辨》《宋四家詞選》,言:“推明張氏之旨而廣大之,但他得論述不囿于張氏的立論,以周邦彥﹑辛棄疾 王沂孫吳文英詞四大家。

而到晚清,一部分傳統詞派的詞人,如況周末四詞家,受到常州派的影響。而況周著有蕙風詞話,集合前人詞話,調作詞有三要: 曰重、拙、大。並講求"性靈流露""書卷醞釀"。另外受到西學影響的新氏詞派,如王國維著之人間詞話,對詞學提出不同意見。王國維喜愛北宋詞的天然明暢,否定南宋詞的雕飾及詞旨晦,以情感的評詞標準,對南宋雅詞(如姜夔、吳文英、張炎詞)評價甚低。這些觀點在後世影響很大。

五四運動以後,胡適深受王國維影響,又建立了新的詞史觀。1927年胡適《詞選》問世,在《序言》中,認姜夔以後,直到宋末元初,是詞匠的詞。他批判詞匠的詞重音律而不重內容,側重詠物,多用古典,又缺乏情感與意境,沒有文學的價。詞發展到詞匠的階段,便已到不可挽救的末運。胡適提倡白話,以通俗自然和實作審美標準,大程度否定南宋雅詞與代詞。另外如胡雲翼等,受時代的影響,也形成了重豪放、輕婉約的詞學觀,他的《宋詞究》初版於1926年,認宋末的詞已經變到無可變了。所謂作家作詞,也只是在舊詞裏面換字斟句並無新意,不得我們加意來敍述。上世紀30年代,部分傳統的詞學究仍在繼續發展,對風雅詞派看法也比較公正。然而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詞學觀卻幾乎是二三十年代偏頗觀點的延續。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出版於1957年,書中把婉約派詞人如周邦、姜夔等人稱格律派而加以貶低。1962年胡雲翼的《宋詞選》出版,對南宋末風雅詞的看法則更加武斷。在該書的《前言》裏,胡雲翼批評姜派詞人遠離的社會要求,將姜夔一派視詞壇逃避現實、偏重格律的逆流。。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這些看法實際上是當時社會審美理想的反映,因此進入新時期以後,詞學界對此前的社會學批評模式進行檢討,開始重新審視南宋末的風雅詞。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南宋末風雅詞人的撥亂反正也得以展開。如萬雲駿在《再評胡雲翼<宋詞選>》中認解放以來對宋詞的究狀況用五個字來括,那就是言必稱蘇、辛’”,其表現是對蘇、辛代表的豪放派詞人評價高、究多,對婉約派除二李外評價低,對周、史等人基本上否定。萬雲駿認辛亥革命以後至抗戰之前,對宋詞的發展和作家作品的評價問題,顯然分成兩派,一派主要以古人作品與前人論說據,如主易《詞曲史》、劉毓盤《詞史》、吳梅《詞學通論》、張振鋪《中國文學史分論》等對周、姜、史、吳等的評價很高,而對蘇軾、辛棄疾也肯定其思想價與藝術成就另一派則以白話評論作品的準則,一反前人之說,可能也未遍讀宋人的詞,或讀而未必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