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00:33:35幻羽

【略識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境界】

“妙覺位”的图片搜索结果 

      【略識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境界】

<1>初地菩薩住于歡喜

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能堪忍受,能難事,心不退沒。()不好諍訟。()身心柔軟安隱。()說法時心得踴悅。()對於佛法,信心淨。()悲心湣念眾生,給予他們救護。()無嗔恚心,心常樂慈行。

一個凡人若證到初地菩薩的果位,一切就發生了質變,他能在一刹那頃生一百個化身(意生身),去一百個淨土面見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時,則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壽命,使之住壽歷經百劫,色身依然不壞並廣作饒益眾生的事業;亦能證入前際百劫與後際百劫,即菩薩智見能入前際後際的百劫諸事;一刹那頃能入起百種三昧定;一刹那頃能震動百世界;一刹那頃體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間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續;能于一刹那頃往遊百佛刹土;以勝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頃能正思擇百種深奧法門 。

此亦並不是以聞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擇,而是以修悟智慧來覺受實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間即能示現不同的百種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圍皆有百位弟子來莊嚴圍繞而眷屬,此等皆非他現而是自現的諸般海會菩薩。

我們要知道,菩薩一地一地的修證境界,都是在做淨心地,開發智慧的工作。一個菩薩行者了實現心地的光明境界,而運用各種修行的方法和普渡眾生的志願做開發圓滿智慧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種智慧之行來調柔、寂靜修行者的妄動之心。悲願的理想,亦是在運用慈悲心懷來柔和、昇華、寬大菩薩行者修學佛道前的凡夫狹窄胸襟。

如果一個修行者的心地在行與願相互遞進的修持過程中,愈來愈柔軟、愈謙下、愈隨順、愈不濁、愈純善、愈潤澤、愈寂靜、愈不動、愈廣大、愈堅固、愈明盛、愈淨、愈平等、愈無相……,則其智能證量越超越、越深廣、越無邊、越圓滿、越究竟、越不可思議。也就是金剛經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法而有差別。」

<2>二地菩薩以十善業自利、利他

當初地菩薩的光明心地漸漸在大慈悲心、大願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禮下顯露無遺時,便逐漸脫離欲界塵境的染著,成就淨的離欲梵行,戒行具足,進入二地菩薩修行的領域。

經上說,一切佛法的修學,皆是以十善業做學佛的基礎,一個修行者,如果十善業受學得法,則逐步淨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進一層發心修學聲聞、獨覺、菩薩二乘聖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難了。二地菩薩了更加堅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悲願,繼續以十善業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淨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軟、純善、不雜、調伏、寂靜、廣大……。又深知十不善業,令眾生墮落三塗惡道,受苦無窮,因此對於沉淪生死苦海的可憐眾生,再度地發出了利益心、安樂心、慈悲心、憐湣心、攝受心、守護心、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淨成行來導眾生力行十善業,脫離十惡業,以此化眾生去惡崇善至誠懇切利益眾生的淨行來增長、加、鞏固、廓大自己度化眾生的大悲誓願。

二地菩薩的淨戒行成就,而使此地菩薩的心性愈加趨向生死解脫的道上前進。誠如經中頌文所說:「質直柔軟及堪能,調伏寂靜與純善,速出生死廣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於此地菩薩的願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淨戒行及十善業的調伏下,愈加地純善與寂靜,於是更加淨化了禪定力道的修持,開發了廣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廣的神通力用,接引無數的眾生信佛聞法。如經中頌文所說:「所有種種神通力,此地菩薩皆能現,願力所作複過此,無量自在度眾生。」

<3>三地菩薩進入深廣禪定修持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禪定修持,必須以佛法的聞思修慧基礎,廣集利益眾生的福德資糧,才能直入正規的禪修證境而無障礙。三地菩薩名發光地,這便說明了此地修行者在聽聞正法、思惟法義、解悟理、法忘軀、依法修行、廣修福德,普渡眾生……等各方面的實踐問題,已經做得非常徹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體驗中,深刻的領悟到:欲根治無量眾生的煩惱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煩惱心病,將身心超出世間愛欲生死的束縛範圍,一心專注在佛道智慧的追求中,才能以我們所修證如虛空般地的廣大悲智,徹底的對治眾生的無量煩惱病症。

所以此地菩薩時時刻刻,以其無量利益眾生的哀湣心,在寂靜無人之處,收攝身心,思惟佛法,依修行……,因而以無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彙集成專注的精神力量,超出欲界眾生的散地界限,進入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禪定境界,而逐漸在出世正定的成就中顯發如太虛般的智能光芒。

誠如經中所說:「菩薩住此發光地時,即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滅覺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主喜樂,住第二禪。離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樂,諸聖所說,能舍有念受樂,住第三禪。斷樂先除,苦喜憂滅,不苦不樂,舍念淨,住第四禪。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種種想,入無邊虛空;住虛空無邊處,超一切虛空無邊處,入無邊識。住識無邊處,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少所有。住無所有處,超一切無所有處,住非有想非無想處。但隨順法故,行而無所樂著。」

「此菩薩,心隨于慈,廣大無量不二,無怨無懟,無障無惱,遍至一切處,盡法界虛空界,遍一切世界,住悲喜舍,亦複如是。」

「此菩薩,得無量神通力,能動大地;以一身多身,多身一身,或隱或顯,石壁山障,所往無礙……,天耳淨,過於人耳,悉聞人天……。以他心智,如實而知他眾生心……。念知無量宿命差別……。天眼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生時死時……,諸天之中,菩薩天眼,皆如實知。此菩薩,于諸禪三昧,三摩底,能入能出,然不隨其力受身,但隨能滿菩提分處,以意願力,而生其中。」

「此地菩薩,觀一切法,不生不滅,因緣而有,見縛先滅,一切欲縛,色縛有縛,無明縛,皆轉微薄……。」

由上經文得知,三地菩薩在廣大悲智願力前導下,已經能證入甚深法性禪海中,而且不會對甚深的禪定法榮生起貪染之心。因心力不執著三昧境界,念力便得到自在。就在念力自在的情況下,能自由出入禪定證境,依自己的念力、意願力而自由受生,不受神力果報的束縛。

<4>四地菩薩智能熾盛

四地菩薩名焰慧地,這便說明了此地修行者因不斷勤勉的將悲智願力導向甚深禪修之中,而使得原本明利的智慧,更加地散發出如火焰般熾盛的慧炬光芒。四地菩薩是依何法精進修習而獲得此熾盛、明利的智能呢?經上說:「菩薩已淨第三地,次觀眾生世法界,空界識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始登焰地登勢力,生如來家永不退。」又說:「自身見首六十二,我及我所無量種,蘊界處等諸取著,此四地中一切離。」

四地菩薩做三十七助道品增上修行(三十七道品的釋義,在十六願中有說明),在不舍莊嚴淨土的廣大救渡眾生的大悲願力下,更加精進地在禪定中斬斷了身見、我我所見,蘊、界、處等十八界的微細心念貪執,使得在定境中的智能愈發的明亮、銳利……

<5>五地菩薩獲證深廣、平等、淨心

五地菩薩在福力、智力、定力、願力相互交融遞進下,使其戒德、心性、行持、菩提悲願、度眾力量,佛法知見、世間知見……融入甚深平等、淨的光明覺照中,亦即獲得十種平等、淨心。由於此地菩薩的禪波羅蜜偏勝,致使在甚深廣大禪修中所獲得的方便智慧,比四地更加的難得殊勝,所以此地菩薩名難勝地。

雖然深入的了悟一切菩薩行的次第修行法門及諸佛智慧光明的修行原理,但是此地修行者未獲得解脫智慧,仍是以信解的甚深智力領悟法義。即經上所說:「善如世諦勝義諦,相諦差別成立諦,事諦主盡及道諦,乃至如來無礙諦,如是觀諦雖微妙,未得無礙勝解脫,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出世智能。」

<6>六地菩薩深悟一切法平等之理,空解脫門現前

六地菩薩名現前地,現前的意思便是指空解脫門現在前、無相解脫門現在前、無願解脫門現在前。當三解脫門現在前,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現前,無障礙的光明智能成就的意思。而要如何才能修得三解脫門——般若波羅蜜現前呢?依經上說:此地菩薩以前五地所修集的平等、淨的方便智力,深入思惟觀察出「一切法因無相故平等,因無體故平等,因無生故平等,因無滅故平等,因本來淨故平等,因無戲論故平等,因無取捨故平等,因寂靜故平等,因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因有無不二故平等。」當菩薩行者以修證的平等、淨方便智慧,觀照出一切法平等不二時,便證入第六現前地,獲得明利隨順忍(柔順法忍)——運用其修證的光明銳利的智慧,觀照、隨順諸法平等不二的實相而不違背,仍末獲證無生法忍。

亦即經中頌文所說:「菩薩圓滿五地已,觀法無相亦無性,無生無滅本淨,無有戲論無取捨,體相寂滅如幻等,有無不二離分別,隨順法性如是觀,此智得成入六地。」也就是說六地菩薩已經「了悟因緣所生法,無作無受無實,如幻如夢如光影」的理。當此地菩薩深悟三界所有唯是緣起幻有,緣起幻有即是唯心所現,緣起幻有、十二因緣皆依一心而立的道理時,便當下契入了空性解脫門,能入滅盡定中。雖然體證空理,但是仍然不舍大悲願心救拔眾生。就在此地菩薩體證性空諦的同時,三解脫門、無障礙的光明智慧便如實現前了。

亦即經中頌文所說:「如是普觀緣起行,無作無受無實;如幻如夢如光影……如是觀察入於空,知緣性離得無相;了其虛妄無所願,唯除慈湣眾生。空三昧門具百千,無相無願亦複然;般若順忍皆增上,定慧均等現在前。」

<7>七地菩薩證入滅盡定中

七地菩薩在其所修集的廣大甚深的空性證境中,又獲得了十種不可思議的方便智慧。以此十種殊勝的方便智慧,能入無量眾生界,入無量世界網、入無量諸佛淨國土……。並且在行住坐臥,乃至睡眠之中,都保持著光明覺照,沒有絲毫煩惱妄念。因此地菩薩精進修行到了極致,已經獲得最極殊勝的方便智慧的自在力用,因此在念念之中,經常能具足十波羅蜜、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總持法(法總持、義總持、總持、忍總持)、三十七助道品、三解脫門,乃至一切菩提分法……

經上又調說:菩薩在諸地修行的過程中,「有雜染行、有淨行、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願力、方便智慧,乃能得過。」七地菩薩就是具足成就了大願力、方便智慧,所以能以自在的方便智力,舍一切有功用行,從第七地證入第八地無功用行中。在七地以前,名末超煩惱行;而契入七地之中,不名有煩惱晉,不名無煩惱者。

何如此說呢?因一切煩惱不現行的緣故,不名有煩惱者。又因追求如來智能,未圓滿的緣故,不名無煩惱者。此地菩薩因已經從甚深廣大的空性證境中獲得最極殊勝的自在方便智慧力用,以此不可思議的自在方便智力,便能在念念之中入於滅盡定中,念念中又從滅定中而起。雖行於實際,心心寂滅,但因大願力攝持的緣故,而不證滅。因能念念出入滅盡定中,自然除了宿世以來無量身口意所造作的染汙業行,令身口意業融入無相、淨的修行中,止息任何染汙煩惱生起,於是親證了無生法忍光明。

經中又稱揚此地菩薩說:「此地菩薩,于三千大千世界,能運用其修證的方便智慧,做廣大眾生光明智慧的指引之師。除了佛及八地以上的菩薩,其餘菩薩的深心妙行,沒有一個能與他相比。」「此地菩薩所修證的廣大禪定神通解脫,雖然念念皆得現前,亦證無生法忍,然而是靠自力、有功用行所成,非如八地已進入無功用行當中,較得成就。」

<8>八地菩薩得證無生法忍,繼續修學諸佛法身智能

經上說:「當七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虛空入一切法,如虛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深行菩薩。」「菩薩住不動地時,身口意業,念務皆息,寂滅現前,解脫智能成就,棄舍一切有有相的加功用行,完全進入無無相的證量之中。無漏果報法徹底成就,(住於報行)。」

這個時候,因此地菩薩本願力的緣故,諸佛親自現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繼續修學諸佛法身智慧,續佛慧命,引導他前進說:「……現在雖然得到了寂滅解脫,但是無盡的凡夫眾生,依舊在生死苦海中打滾,應當憶念過去所發濟度眾生同入不可思議智慧解脫之門的大悲誓願,不應該就此入於究竟涅盤。而且此寂滅無分別之法,一切二乘聖者亦能得證。諸佛不以得證此法而稱如來,諸佛之所以稱佛者,乃是因佛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法、無量淨身相、無量智慧、無量國土、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淨聲音……只不過得證此一法光明——所謂一切法,無生無分別。而佛所證得的甚深無礙智能、諸法光明的實相,乃是無量入、無量作、無量轉……未證入,應當起智觀察,十力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法,有種種差別,不是現在的證覺智慧所能契入的……。」

當諸佛以法身化導此菩薩後,八地菩薩便先以一身起行,精進修學諸佛法身智能,於是獲證了諸佛無量身、無量音聲、無量智能;又以所修集的殊勝智慧力用,往返無量世界受土、淨化無量佛國、化無量眾生、供養無量諸佛、證入無量法門、具足無量神通……,又以所修證的大方便善巧智慧,如實而知世間無量成壞相、地水火風無量差別相、世界微塵無量差別相、眾生無量差別相、欲界色界無色界無量差別相……。又於一三千大千世界中,隨眾生身,信解種種差別相;並以不可思議的智光力用,普于一切佛國眾會之中示現種種應機受生之相。

當菩薩成就了如上無量不可思議的智能、通力時,便能於一念中分身一佛中,其身不動,乃至於不可說佛眾會中皆現其身而心不動。因而成就了十種自在: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財自在,四、業自在,五、生自在,六、願自在,七、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當獲得此十種自在時,便能以眾生身作自身、以國土身作自身、以業報身作自身、以自身作眾生身……。當成就如是自在智身已,即能入佛境界,佛境現前,常諸佛所護念……,示現無量差別身相,於一一身有大勢力,報得神通三昧自在……,於無量國土,示修菩薩行;入無礙法界,無量大乘法會之中,放大光明,隨有可化眾生,應機化。

此地菩薩獲證不退轉法身的緣故,所以稱不動地。以此不退轉法身的甚深三昧力用,常常能現見無量諸佛,隨時承事供養。又以不退轉法身所證的大智光明法力,普滅眾生一切煩惱黑暗,開眾生無窮智能寶藏。又放法身三昧光明,遍照百萬不可說微塵數世界,令有緣的眾生見到菩薩的三昧光明,都能夠啟發宿慧善根,滅除煩惱火焰,得到涼智能……

<9>九地菩薩獲得諸佛無盡善巧智能

經上說,當八地菩薩進一步「普入如來秘密處,總持三昧皆自在,獲大神通入眾,力智無量不共法,隨諸佛轉大法輪,不舍大悲本願,利益眾生之時,便能契入九地之中。」九地菩薩因得證如來秘密法藏,能以無量的善巧智能,如實了知善不法、無記法行、有漏無漏法行、世間出世間法行、思議不思議法行……,又能以無窮甚深的智能力用,如實了知眾生心種種差別、眾生心種種相、諸煩惱種種相、諸業種種相、眾生根上中下相、眾生理解力上中下相……,受生種種相、習氣種種相、眾生正定、邪定、不定相……。因能以無盡的善巧智慧,隨順了知如是無量世界中眾生的種種差別行相,依其根性需要而化調伏之,所以稱此地菩薩善慧地。

菩薩在此地中,因所修智能較前諸地更殊勝,隨時能以不可思議的善巧智能隨眾坐種種煩惱習氣而說法對治,成廣度無邊眾生的大法師,具足法師的圓滿德行。又能受持、守護諸佛所說的一切法藏,以菩薩言辭,四無礙辯才而宣揚諸佛法藏。又獲證無量陀羅尼門,以無盡善巧的音聲辯才法門而眾生演說無量佛法。又以廣大神通力,到無量佛所,在一一佛前,均以所修證的無盡陀羅尼門聽聞正法,聞持不忘,再以無量差別義門,而眾生解說。

當此地菩薩初見佛時,在頭面禮佛之際,便於佛的智光加被下獲得了無量法門。如果此地菩薩想要用一種音聲大眾說法,一切眾生都能解悟法義。如果想要用種種聲音,眾生說法,一切眾生都能獲得開悟。如果想要放大光明,演說法門,便隨菩薩心念即時放大光明,于光明中演說種種佛法……。如果想要在不可說的無量世界中之地水火風聚集的所有微塵的一一微塵中演說佛法,即滿菩薩所願,隨其心念示現其中而眾生說法……。又能於一念中隨眾生有所欲求深入一一不可說世界中依其根性、需求而眾生解惑、開示。

雖然此地菩薩的福慧已近圓滿境界,但是仍然晝夜不息的專精修行——「唯入佛境界,親近如來,證入諸菩薩甚深解脫,常在三昧之中,恒見諸佛,未曾舍離……。並於一一劫中,見無量佛,皆能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又放諸佛面前,請問種種疑難,獲得說法陀羅尼門,永不忘失諸佛所說每一句法要。」

<10>十地菩薩得證諸佛最後無上禪定,大放光明

十地菩薩證入諸佛甚深境界,具足諸佛十力不共法,忝佛數之中,得證諸佛最後無上三昧,名菩薩離垢三昧。此三昧現前時,有大寶蓮華,忽然出生,乃是出世善根最後圓滿所顯現的。此大寶蓮華,無始以來無量淨眾行所成就,恒放無量光明,普照法界,利益眾生。當十地菩薩坐在寶蓮華座上……,一切世界,隨即震動……。菩薩便從兩足下、兩膝輪、臍輪中、左右協、兩手中、兩肩上、項背中、面門上、兩眉間、頭頂上……,放出無量智慧光明,成熾然光明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廣度有緣眾生。

十地菩薩以其所證的無上智能,能如實了悟諸佛所入的微細智能、諸佛所入的秘密藏、諸佛所有入劫智慧、諸佛所有入微塵智慧……,乃至一切佛所有廣大無際智慧,此地菩薩皆能契入。又有無量不可思議解脫門、無量三昧門、無量陀羅尼門、無量神通門……,皆在此地成就。諸佛這種像太陽般普照萬物利濟無窮眾生的秘密法藏,又如大雨普降甘霖,滋潤無窮萬物的光明大法,唯除第十地菩薩,其餘一切九地菩薩及所有聲聞、獨覺眾生都不能知、不能攝、不能持……

因十地菩薩能于一念之頃受持諸佛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一念之頃,能普遍十方無數世界,演說大法,隨眾生心之所樂,霖甘露法雨,滅除一切眾生惑業塵焰,所以稱此地菩薩法雲地。十地菩薩又能以明達的智能,自在的神通力,隨其心念,令無量世界,互作互現,不可測知……又能依其心念,於一毛孔中,示現一切佛境界、諸佛國土不可思議莊嚴之事……。其智能光明不異如來,而其身語意業,亦不舍菩薩三昧……,十地菩薩福慧功德宣說不盡……

相关图片

  ◎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有五十二個菩薩的階位

<1>十信位: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

<2>十住位: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住、法王子住、灌定住。

<3>十行位:歡喜行、饒益行、無違逆行、無屈撓行、無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難得行、善法行、實行。

<4>十回向位:護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諸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入一切善根回向、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如回向、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入法界無量回向。

<5>十地:初地的菩薩 - 歡喜地、二地的菩薩 - 離垢地、三地的菩薩 - 發光地、四地的菩薩 - 焰慧地、五地的菩薩 - 難勝地、六地的菩薩 - 現前地、七地的菩薩 - 遠行地、八地的菩薩 - 不動地、九地的菩薩 - 善慧地、十地的菩薩 - 法雲地。

<6>等覺位:是菩薩之極位也。即滿足三祇百劫之修行,別之菩薩斷十一品之無明,圓之菩薩,斷四十一品之無明,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之等覺,又名一生補處、金剛心、有上士、無垢地等。

<7>妙覺位: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故亦佛果之別稱。又稱妙覺地。究極理想境地之表現;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妙覺位。於此位能斷盡一切煩惱,智慧圓妙,覺悟涅盤之理。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