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超大型稀土礦!足夠全球使用730年※
※日本發現超大型稀土礦!足夠全球使用730年,徹底扭轉中國優勢※
2019年03月07日 19:36 新浪網 作者 綠筷科技
“有什麼樣的明星,就有什麼樣的粉絲”這句話對嗎?看完這篇文章就懂了!
說起南鳥島,相信多數人都是一臉的問號,這個“南鳥”是什麼鳥啊?其實,南鳥島是日本最東邊的一個小島,遠離日本本土,距離東京超過1800公里,面積也只有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不過9米,可以說是相當不起眼了。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島,現在卻突然“火了起來”,原因很簡單,這個小島附近的海域發現了大型稀土礦。據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估計,這批稀土礦的儲量可能達到1600萬噸,這個數字是1900年以來,日本所開採的稀土礦總數的5倍還多,其中含有的釔可供全世界使用780年,鏑可供全世界使用730年。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將於2019年展開海底地質調查,2022年起著手開發南鳥島的稀土資源。而且日本在發現稀土礦產時就表示,希望以此代替中國,讓日本能在稀土上自給自足。有網友打趣說,“希望日本能說到做到,敢不敢從此不再向中國買稀土?”“既然日本的稀土這麼多,那就取消日本的稀土配額吧,讓他們如願。”不過說歸說,生意該做還得做,因為這背後的道道可太多了,且聽小兵兵慢慢道來。
說起稀土,小夥伴們都懂,它既不“稀”,也不“土”,其實是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等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在催化、光學、磁性等方面都有絕佳的表現,在工業生產中加入稀土元素,就如同喝了大力抹了神油,可以大幅度提升其他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所以稀土元素廣泛應用於各大領域,特別是軍事工業。很多新型武器如飛機、坦克、導彈、潛艇上使用的、可以大幅度提升武器性能的合金材料,多數都有稀土元素的功勞。
就以大名鼎鼎的59式坦克裝甲為例,早期型和T-54坦克一樣,是蘇聯原裝高鎳合金裝甲鋼,其中鎳的含量高達3.8%,鉻的含量高達1.9%,也就是說製造一輛59式坦克需要近一噸的鎳與半噸的鉻。當時中國基本上無法生產鎳,鉻等材料,而鎳在國際上視為重要戰略物資,其出口受到嚴格控制。1960年蘇聯撕毀了供應厚裝甲板和鎳鉻材料的合同,導致我國59式坦克的批量生產也隨即中斷,逼得我們自立更生。中國的坦克製造廠、鋼鐵研究院和鞍鋼隨即召開誓師大會,表示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特種裝甲鋼!很快我們的地質勘探者在包頭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稀土元素礦,科技人員根據以往見到的國外報導的稀土鋼資料,認為可以用稀土代替鎳鉻,研製新型裝甲鋼。在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關後,終於在1961年,我國試製出第一批稀土裝甲鋼,新型鋼板被命名601型鑄造裝甲鋼和603型軋製裝甲鋼,其強度完全達到了蘇制裝甲鋼的性能,隨後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裝甲鋼家族,也讓中國坦克、裝甲車輛的生產再也不用受制於人。
當然,製造裝甲鋼也只是機械製造業中的牛刀小試,稀土對於電子工業相關的螢光、磁性、鐳射、光纖通信、貯氫能源、超導材料等方面,同樣具有極為神奇的功用。例如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正是在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約3公斤多的稀土磁體材料(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於電子束聚焦,才能精確攔截來襲導彈。此外,稀土在偵察、監視和預警裝備、積體電路以及智慧手機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毫不誇張地說,稀土可以決定一個現代國家的製造業水準乃至一場戰爭的勝負,所以,稀土這種東西也就成了全世界競相追逐的重要戰略資源。
那麼問題也來了,其實南鳥島海域早在2012年就發現了稀土的存在,日本人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開始大張旗鼓地宣佈開發呢?早幹嘛去了?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日本此前一直不具備深海採礦技術,可是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因為早在2017年,日本就在沖繩縣附近1600米深的海域進行了海底採礦試驗。試驗很成功,最終獲得的不是少量礦石樣本,而是整整15噸的金屬礦石。所以,說日本沒有深海採礦技術,那是有點兒小瞧日本人了。那麼,日本現在才高調宣佈開採南鳥島稀土,只能是技術以外的原因了。
咱們還是從頭說起,大家都知道,日本作為世界主要稀土消費國之一,在發現南鳥島礦藏之前,本身的稀土資源極度匱乏,所有的稀土主要都來自進口,進口對象當然就是稀土開採的“帶頭大哥”中國。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出口的稀土資源中,有35%-40%都流向了日本。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些沉痛的往事了。中國的稀土資源豐富,最多時儲量占全世界的71.1%,但是歷經多年混亂無序地私采、亂采和出口,目前的儲量占比已經低於23%。
但是,如果說中國不重視稀土,那也大錯特錯了。在稀土圈一直流傳著一件軼事,上世紀70年代初, 中日剛剛建交, 日本代表團訪華。日本首相主動提出幫助中國進行工業建設,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包頭鋼鐵公司的高爐礦渣,見中國人猶豫,日本人又提出用大米換這些礦渣,最後乾脆提出直接掏錢購買。當時的中國人對稀土已經有了一定研究,並且還用在了自家坦克上。我們知道稀土與鐵礦是共生礦產,需要在高爐渣內再行提取,獲得了高爐渣, 就意味著得到了稀土。然而在那個年代,限於技術水準,我們對稀土功用的挖掘還不夠,對當時的我國來說,這些含有稀土礦渣廢物利用賣給日本人賺外匯這個誘惑,那是相當的大。
但是,中國有關方面敏銳地意識到,這裏面有問題,於是馬上找到了相關專家商量對策,最終達成共識。即稀土很可能存在不可預知的戰略價值,限於當前的技術條件,可以先儲存起來,待以後技術條件成熟再行開發。就這樣,中國拒絕了日本的“好意”,將包鋼的高爐礦渣全部封存了起來。現在的包頭市區內,有一條7公里長的“鋼鐵大街”,其路基就是由當年的礦渣填築而成的。
所以說,中國的稀土資源從一開始就是備受重視的,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稀土產業一直是“一把辛酸淚”。不過現在,情況有了一些利好變化,中國已經在控制每年的稀土產量了,2018年下半年,稀土總產量照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以後可能還會進一步壓縮。也就是說,從今往後,歐美日等國像“釣凱子”一樣從中國掠奪稀土的日子,怕是要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作為中國稀土最大的進口國之一的日本當然坐不住了,這次高調宣佈開發南鳥島稀土礦,很大程度上是在給自己找後路。
然而,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啊?雖然日本人已經具備了深海採礦的能力,但是我國福建馬尾船廠建造的深海採礦船,排水量達到45000噸,不但體量世界最大,而且能開採深度2500米的水下礦產,更可以連續出海作業5年。和這個大傢伙比起來,日本人可要遜色太多了。就算日本人真的動手開採南鳥島稀土礦,日本採礦船的產能能不能滿足日本國內的需求還不一定呢!
此外,作為稀土生產大國,中國對稀土的提取分離技術也一直是世界領先的。20世紀50年代,中科院就開始研究包頭稀土的提取工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基本上形成了五大提取工藝流程:純鹼焙燒法,濃硫酸低溫焙燒法,濃硫酸高溫焙燒法,高溫氯化法和燒鹼分解法,這些方法在當時就是世界最優。直至現在,中國的稀土工業仍然處於一個相當高的水準。而日本在這些方面不能說沒有建樹,但比起稀土行家中國,還是王奶奶碰上玉奶奶,差了那麼一點。
所以對日本來說,和中國真誠合作,別總想著坑你點就溜,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大洋深處的公海上,至少還埋藏著幾百億噸稀土呢!合作開發、各取所需才更符合各方利益,然而,狡猾慣了的日本人做得到嗎?
※日本發現超大型稀土礦!足夠全球使用730年,徹底扭轉中國優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KaKusxbqc4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將於2019年展開海底地質調查,2022年起著手開發南鳥島的稀土資源。而且日本在發現稀土礦產時就表示,希望以此代替中國,讓日本能在稀土上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