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情詩歌─等你,在雨中─*余光中* ※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最重要的就是彼此間要相互尊重和珍惜。當踏上漂泊的人生路途,慢慢已不把全世界擺在眼前,唯獨辜負了她(他)。
然而旅途上感情裏的荒蕪,忘卻了身心寂寞,唯在夢裡輾轉反側到天明。也逐漸發現變成了外表富足,而內心卻是空無又空洞、無情的人。
《等你,在雨中》可稱─*余光中*─愛情詩歌的代表作。詩作名曰“等你”,但全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你”的幻覺和美感。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火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刹那,刹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刹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裏,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採蓮,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附子一般地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裏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裏,有韻地,你走來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去臺灣。已出版的詩文創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蓮的聯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詩集,《左手的繆斯》、《逍遙遊》、《焚鶴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對於詩歌創作的追求,從自由體到現代詩,從敲打樂到民歌,無不顯示他那豐富多樣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現實的題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鄉愁。
《等你,在雨中》可稱余光中愛情詩歌的代表作。詩作名曰“等你”,但全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你”的幻覺和美感。黃昏將至,細雨濛濛,彩虹飛架,紅蓮如火,“蟬聲沉落,蛙聲升起”。正因為“你”在“我”心中深埋,讓人傷感的黃昏才顯得如詩如畫。“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詩作中,蓮的意象曾多次出現。詩人崇尚蓮的美麗與聖潔,因此,蓮既是具象的實物,又是美與理想的綜合。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便知曉了詩作中為何把約會的地點安排在黃昏的蓮池邊。
像電影中的特技鏡頭一樣,等待中的美人從紅蓮中幻化而出,“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嫵媚動人,豔若天仙。蓮花與情人的清芬之氣,使“我”如癡如醉,物我兩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訴“我”七點已到,真不知會沉迷至何時。寫到此處,詩人筆鋒陡轉,美人在時鐘指向七點時翩翩而來。按常規,詩人應把幻覺在“我”與情人的擁抱和熱吻中化為現實。然而詩人匠心獨運,出其不意,寫“我”望著姍姍而來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紅蓮,姜白石詞中婉約的韻律像叮咚作響的清泉緩緩流進“我”的心中。詩作至此嘎然而止,但餘韻未了,讓讀者頓時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詩境的途徑。
余光中的詩作情通古今,意貫中西。最初,他沉迷於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傳統,滋潤了他年輕的詩心。50年代,西方現代詩風靡臺灣,余光中詩作也從古典走向現代。60年代初,在臺灣詩壇繼續西行的同時,余光中卻折身而返,重歸“故里”。在傳統與現代中進進出出,使余光中後來的詩歌有著更博雜的相容性。
《等你,在雨中》語言清麗,聲韻柔婉,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歸傳統時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一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是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此詩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一爐,使詩達到了相當清純精緻的境界。
《等你,在雨中》這是一首優美空靈的愛情詩,描述了一次約會前的等待心理。詩中將寫景與抒情、用典與象喻精巧地熔鑄為一個整體。
第一節以寫景為主,背景是在蓮池旁邊。夏日黃昏,細雨濛濛,日光折射,形成虹霓,蛙聲驟起,紅蓮吐焰,畫面上有聲、有色、有光,極富於立體感。黃昏細雨的蓮池,之所以出現生意盎然、熱烈歡快的景象和氣氛,原因是一位少年在這裏等一位“小情人”。人樂,則景物無不欣欣然而樂。
第二節則以言情為主,表現少年對姑娘的一往情深。但詩人很巧妙地使用移情的手法,他從人取景,因情寫景,點景寫情,從而避免了言情的空泛和點景的雷同。在少年的心目中,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這樣他的癡情就有了依託,顯得形象而真實。
詩的第三節是少年的內心獨白:“永恆,刹那,刹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刹那,在永恆”。這幾行,按照王國維的說法,是“述事則如其口出”,十分符合人物的個性和心態。所謂“時間之內”和“時間之外”,據余光中本人解釋,“這是寫少年等待小情人對時間的感覺。
即是說,小夥子因等‘小情人’心切,所以感到時間過得很慢,這就是所謂‘時間之內’;‘小情人’誤了約會時間,小夥子等了許久還不見她來,這就是所謂‘時間之外’。”詩中其他各節在寫景、言情、述事之中,也都達到了情景交融,再加上語言的蘊藉委婉、纏綿含蓄,出而使作品形成一種穠麗典雅的柔美意境。
此詩藝術上的動人,也和詩人成功地使用複遝的手法有關。例如,詩中“等你”一詞前後出現三次,“在雨中”和“刹那”、“永恆”也是三次,“你走來”則是四次。其中有的表現為連續反復,有的表現為間隔反復,有的表現為首尾反復。
反復的手法使用得好,穿插得當,可以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並且產生和諧悅耳的感覺。這首詩寫的是雨中等待情人的情景。我們試著朗誦一番,似乎感覺到少年在喃喃自語:“等你,在雨中”,從而窺見其虔誠的心理;而在“……走來”的複遝聲中,也似乎看見了“小情人”由遠而近,娉娉嫋嫋,含笑而來……
此詩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歸傳統時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一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說是一種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
他的現代意識重視詩歌意象和比喻的奇特,反映出詩人對現代生活中某些具有時代氣息的思想的獨特觀察和感知方式。詩歌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糅合到一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一爐,使詩達到了一種清純精緻的境界。
《等你,在雨中》是現代詩人余光中寫於1962年的一首愛情詩。此詩描寫了一個少年在雨中等待一個美麗純情的少女的焦急複雜的心態,感情真摯、熱烈。全詩句式參差,語意頓挫,音韻柔婉,語言優美典雅,尤其是心理描寫更加細緻動人。
1962年夏,詩人突擊寫出《蓮的聯想》系列詩三十首,倡言“新古典主義”。《等你,在雨中》為系列詩之四,作於1962年5月27日,收入《蓮的聯想》,是餘光中愛情詩的代表作,但詩歌的意義並不局限在純愛情主題,而包括表現愛情的選擇的途徑,和從愛情中昇華出來的一種皈依于中國傳統精神的哲學思考。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縣,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余光中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12年4月,84歲的余光中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
余光中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