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國是放貸惡霸還是大善人?+ 美:“一帶一路”腐敗 中:我們聽累了+ 誰在製造陷阱?】
(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由中國工人修建)
【一帶一路:中國是放貸惡霸還是大善人?】-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9年5月10日
中國被指責通過“一帶一路”掠奪性貸款控制貧窮國家。然而,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提出質疑。不過也同時指出,西方國家的擔心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關心國家安全問題的西方強硬派,特別是美國鷹派,將中國視為正在通過掠奪性貸款攻城掠地的新興帝國。
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BRI)加劇了他們的焦慮。這是一個遍及全球的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大部分由中國操控。
根據礦業公司必和必拓一項估算,截至2023年的十年間,"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總投入可能接近1.3萬億美元(1.16萬億歐元),是二戰後美國重建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畫"七倍多。
有人稱讚"一帶一路"是新的馬歇爾計畫,它將大幅降低貿易成本,增進聯繫,逐漸幫助一些國家擺脫貧困。
另外一些人批評說,中國為貧窮國家提供貸款,即便從經濟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目的也是為了擴大其自身影響力。他們以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為例,警醒依賴中國帶來的金融陷阱。2017年,斯里蘭卡無力償還累積的債務,被迫將這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港口租賃給中國。
◎"債務陷阱外交"是真的嗎?
然而,位於紐約的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提出質疑。
該報告的作者分析了24個國家內的40起重新協商中國債務的案例,發現只有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一案明確涉及資產抵扣問題。此外, 2011年塔吉克斯坦斯坦讓中國控制一塊土地,可能是為了換取債務減免。
分析表明,中國對大多數拖欠債務者態度溫和。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已經和借債人重新協商了500億美元的債務,最常見的結果是債務減免和延期還貸。
重新協商的債務占中國海外貸款的相當大一部分。 2000年至2017年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學者一直在跟蹤中國對非洲價值1430億美元的貸款。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確認,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發放了超過1400億美元的貸款。
上述報告發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管道相比,中國貸款有更大的靈活性。
◎中國通過貸款擴大對非洲的影響力?
中國加深了與非洲的經濟和軍事聯繫,這讓西方中國問題強硬派經常感到不安。中國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去年年底表示,中國正在"戰略性地利用債務,按照北京當局的願望和要求來俘獲非洲國家"。
然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專案經理林克(Jordan Link)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仔細研究中國貸款會發現,簽署"一帶一路"並沒有讓非洲國家從中國獲得更多貸款。
恰恰相反,在2013年啟動"一帶一路"之後,中國對非洲的當年貸款大幅下降,此後一直徘徊在這個水準。非洲從中國貸款的最大來源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過去五年中大幅減少了對非洲的貸款額度。
"如果習近平利用'一帶一路'來謀求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和戰略成果,增加貸款總額並不是關鍵因素。"林克說。
◎收不回來的債務
上述報告顯示,在以資源抵押的貸款中,中國缺乏杠杆工具。
自2007年以來,中國向委內瑞拉回收債務遇到困難。委內瑞拉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債務國,其貸款額超過600億美元。中國本來期待委內瑞拉以石油收入還貸,但是該國政治動盪和石油減產,只能償還貸款的利息部分。
中國在烏克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原以為會以糧食運輸來償還的一筆貸款,中國不得不最終訴諸國際仲裁來解決爭端。
報告說,"烏克蘭案例顯示,儘管中國國力雄厚,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是解決爭端的手段仍然有限,即使與這些小國發生爭端也力有不逮。"
◎不可持續的貸款
然而,西方政治人士的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該報告說,"大量的債務需要重新協商,表明了擔憂中國貸款可持續性的合理性。"鑒於許多貸款專案啟動於2013年至2016年,未來幾年內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數量可能會增加。
通常未經透明的招標程式,中國國有企業就包攬了中國資助項目的開發。這種幕後操作為腐敗創造了機會,增加了項目成本。建築品質也令人擔憂。專案估價過高,以及對中國貸款的日益依賴,讓很多發展中國家對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充滿疑慮。
該研究還發現,中國提供的債務減免有時會伴隨著更多的貸款,這些貸款額度通常也會更大,而不是最終減少對中國的負債。中國去年對博茨瓦納減免了700萬美元的債務,據稱換來的是高達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新貸款。
◎沒有還款困難也要減免債務?
該報告還發現,即便沒有跡象表明借貸方出現財務困境,中國也經常在沒有經過正式協商程式的情況下主動減免其債務。
這種情況表明,中國可能利用減免債務向債務國表達支持,用來改善雙邊關係。
(2019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美:“一帶一路”腐敗 中:我們聽累了】張平/苗子-路透社-2019年5月9日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日批評中國以腐敗的基礎建設換取政治影響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他們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週三(5月8日)訪問英國時再次批評中國宣導的"一帶一路"倡議損害各國主權。週四(5月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他們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了。"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政府的一個重要對外政策。它遭到一些國家的反對,批評者認為其財務不透明會給參與者製造債務陷阱,而且其目的是擴大中國影響力而非幫助發展中國家。
上個月在北京舉辦的峰會上,中國試圖打消這些國家的顧慮,承諾該專案可持續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招投標等環節按照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進行,尊重各國法律法規。
美國對中國的批評尤其激烈,國務卿蓬佩奧8日訪問倫敦時稱,中國以腐敗的基礎建設換取政治影響力,施行以賄賂激發的債務陷阱外交。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9日回應稱,美方個別人士對"一帶一路"倡議持續發表不負責任言論,特別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更是來勢洶洶,甚囂塵上。
耿爽說:"但結果怎麼樣呢?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共6000名代表出席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其中也包括美方的50多名代表。這是國際社會用行動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投出的信任票和支持票,也是對美方言行的最好回應。"
耿爽稱,這兩天美方個別人士又開始老調重彈,繼續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攻擊抹黑。"他們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了。我想再次提醒他們,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謠能力,也不要低估他人的判斷能力。"這名中國外交官表示,"如果他們願意,就讓他們繼續說,我們會繼續加油幹。"。
這場爭論加劇了中美之間已經緊張的關係,尤其是舉世矚目的兩國正在談判中的貿易戰。
週四到週五,中國副總理劉鶴將率團趕華盛頓,延續看似難以達成協議的談判。美國官員指責中國政府收回近幾周談判期間做出的承諾。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在週五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建設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德語媒體:誰在製造陷阱?】-德國之聲中文網-2019年4月29日
中國力推“一帶一路”,是不是為了坑害別國、損人利己?歐盟若想抗衡中國,又應該依靠什麼?德語報刊評論版,探討了這些話題。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因‘一帶一路’妖魔化中國 - 這不公平”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在討論"一帶一路"時,不應當只是一味地認為這是債務陷阱,也不應當一味地認為接受資金的國家都是受害者。
作者以馬來西亞喊停東海岸鐵路專案、後來又恢復專案為例,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並非單行道,接受中國資本的國家其實也能夠在發現條件不合適後與北京重新談判:
"對於中國而言,這一事件所帶來的教訓則是:必須要制訂可持續融資的標準,否則參與者就會紛紛逃離,最終所有人都會面臨一大堆問題,卻毫無成就。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跨國企業、國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不會去投資那些不能產生回報的專案。不論是中國銀行還是跨國銀行、國資銀行還是私營銀行,也都不會把錢借給永遠收不回成本的項目。
"要是能有一只能下金蛋的雞,又有誰想會只要一枚金蛋呢?最佳的貸款對象,就是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今後還能獲得更高額度的貸款。
"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收入都很低,但是他們並不天真,也並不是外來強權的被動受害者。這些國家是有意選擇了中國。有時是因為除了中國別無選擇,也有時是因為其他選項並不合適,而中國人所能提供的條件更好。"
文章指出,"中國絕沒有讓別國陷入債務陷阱,資料能夠說明這一點:根據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共有17個低收入非洲國家正面臨無法償債的風險。但是,根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這其中只有3個國家的過半國債是欠於中國。在8個國家,北京根本沒有或只有少量資本介入。而像辛巴威、莫三比克這樣的國家,其主要的債主是巴黎俱樂部(DW注:指22個傳統富裕國家)、多邊金融機構或者瑞銀信貸這樣的大銀行。這到底是誰在給誰製造陷阱?"
歐洲的弱點?
週一出版的《曼海姆晨報》以“一條繩上的螞蚱”為題,刊發評論呼籲,歐盟面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時千萬要團結:
"中國想要把現代化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帶到中亞、東南亞、非洲,這是值得讚賞的。但是,在歐盟的週邊進行偷獵行為,這就是另一回事了。匈牙利、義大利、希臘已經簽署了相關協定。中國正在證明,其主張的合作模式是多麼具有吸引力。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歐盟的軟弱以及可分裂性。中國人正在利用這一弱點,這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是中國可不是什麼善解人意的朋友,而是對手。在權力政治方面,中國正在踐行自己的道路,而且多少也在向過去180年來給中國帶去苦痛的西方國家復仇。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向外界推介其'連接亞洲戰略',也就是'一帶一路'的對手。這是一個正確的動機。但是,如果歐盟想要真正對中國有所抗衡,就必須拿出很多錢,而且歐盟還必須團結。"
美中貿易戰為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2019年5月13日 05:05美國之音
媒體報導說,美中貿易戰有效遏制了中國的科技發展,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全球經濟發展計畫。
美聯社指出,美國是中國電子、醫療設備和其他科技產品出口的重要客戶,又是重要的技術來源。中共認為這些產業是國家經濟未來的核心,美國則因此採取措施加以限制。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歐盟去年十月通過了敏感產業的外國投資限制規定,美國也加緊對中國企業兼併收購的安全審查。受此影響,中國公司愈發難以通過合資或直接收購的方式從美國與歐洲獲得技術。
全球商業資料公司IHS Markit 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中國現在無法獲得更多的外商合作夥伴,也無法獲得技術,因此可能不得不自己研發更多的技術,“走上一條更慢的發展軌道”。
報導說,中國政府正在斥資數百億美元用於科研投入,僅華為一家去年的科研投入就達150億美元,超過了蘋果公司。這讓中國在通信、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發展迅速。
但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抱怨中國竊取科技促進發展,敦促中國政府停止剽竊,終止補貼本國產業,在公平的基礎上與西方競爭。但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的發展核心,使得中國政府不可能做出更多的退讓。
美聯社的報導說,外國消費電器等製造商已經開始將投資的重點移向東南亞地區,讓中國產品供應商的需求受損。受此影響,中國科技產業的出口下滑了百分之四十,嚴重影響到科研投入的回報。
問題還不止這些。惠譽國際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科爾頓(Brian Coulton)在一份報告中說,美國星期五提高對中國產品徵稅的影響表面上看“還相對溫和”,但如果特朗普把所有中國進口產品的收率都提高到25%,“會對中國發展願景構成更為實質性的威脅”。
科爾頓同時提醒,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受阻會連帶其他國際市場的發展前景。他指出:“中國(經濟)再度減弱會重新激發金融市場對全球發展危險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