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宋‧晏幾道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
夢中走向了煙水迷濛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夢境裏黯然銷魂無處訴說,醒後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能寄出。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
此詞上片寫夢裏相思。下片寫醒後遣懷。全詞語言清暢,而抒情有遞進、有頓挫,故沉摯有力。
起首三句:“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著兩句:“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爲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爲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下片轉寫寄信事。起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迴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隻好借音樂來排遣。
結尾兩句:“欲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她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就有這種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格。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讚賞。
《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遊》宋‧晏幾道
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
來時浦口雲隨棹,採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爲花愁。
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
《鷓鴣天·一醉醒來春又殘》宋‧晏幾道
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
玉笙聲裏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
終易散,且長閒。莫教離恨損朱顏。
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
《臨江仙·長愛碧闌干影》宋‧晏幾道
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
霞觴薰冷豔,雲髻嫋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採香歸。
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
《蝶戀花·初撚霜紈生悵望》宋‧晏幾道
初撚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一餉。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