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2:23:36幻羽

《僧眾的禪十閉關開示》*釋心道*法師

“僧眾的禪十閉關 心道法師”的图片搜索结果 

                《僧眾的禪十閉關開示》*釋心道*法師 

※不沾鍋的禪修※

靈鷲山每季都有僧眾禪修閉關,要禪修?禪修是讓我們的本性自由自在,在生死輪迴裡面沒有拘束!這時就需要練就"不沾鍋""無所住生其心"的功夫。如果不做、不訓練、不禪七、不禪十,沒有好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對境生心就稱做"沾鍋"

一切有情眾生都在三毒、五毒裡醞釀循環,成各種生命的主角、配角;事實上我們都叫做配角,沒有一個主體性,在每一個地方當作配角,這個配角完畢的時候,又要到其地方當配角,在在處處都是緣生、緣滅,所以叫做輪迴!用比來說,我們的身體叫做燈籠,覺性就是燈泡。我們的本覺、本性,沒有隨著因緣生滅,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盞不昧的燈!這覺性的燈泡照明一切,沒有內、沒有外,一切都明了!

但是,我們卻沒有發現,老是在身體的燈籠上做意,不在覺性的燈泡上安住,時常注意身體的四大不調,注意生、老、病、死等等的問題,在身體上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了吃、了住、了玩了身體的種種享樂,然後一生就這過了,在這裡不斷輪轉,把燈籠使用壞了,消失在因緣法裡面;然後再生,又是另一個燈籠!

因此,我們
要禪修?因每個人在輪迴生死裡面,是無法被特赦、赦免的!每個人都得面臨死亡的!到裡去投胎是不一定的,這個叫做宿業難逃。唯有好好的學佛,"離相"才能成佛!"離心意識"才能自在!發菩提心、願成佛,唯有回到不生不滅的本體;從這地方去耕耘自覺覺他的菩提心,成就一切智、成就佛國。今天我們能有這好的因緣來修行,要好好的用心利益一切。

~∴~∴~∴~∴~∴~∴~∴~∴~∴~∴~∴~∴~∴~∴~ 

※坐見本性,參悟本來※

靈鷲山僧眾秋季閉關從13日開始十天的禪修,希望大家跟自己好好的磋商、磋商。我們能有十天的禪修是非常難得,因此,要珍惜這十天珍貴的時間。在珍貴的時間中,我們到底要做些什事情?就是要做悟明心性的事情,也就是明白心性、明心見性。怎麼明這個心?怎麼見這個心?我們要用一個方法,四個流程。從四個流程裡面,使大家對心性好好探索明白、好好的精進。

開始前兩天大家可能昏沉的時間多,我們也要珍惜這難得的時間,盡量讓自己提起正念。在打坐時,這些、麻、脹、痛、癢的反應,本來就會生,當毛細孔打開時,身體就會癢,會流汗、也會熱。但是我們用平常心去適應,盡量讓自己不要像蟲一樣動來動去。

我們要慢慢地坐見本性,參悟本來。坐見本性,就是參禪。什是參呢?誰在聽呢?誰在打坐呢?靜靜地聽,安靜的聽,聽寂靜之聲。這幾天,我們就要這樣坐見本性、反聞聞自性。生死輪迴是非常麻煩、非常苦的。如果沒有參悟到本來面目的話,我們的是不知輪迴到何時,眾苦交煎,想也苦、不想也苦、生老病死苦、五蘊熾盛苦。這些苦就是我們的無明,因無明的關係,所以我們沉淪生死,我們不能即時體證本來、悟明本性,實在是大失其利的事情。

其實我們本來具足,沒有一點點的缺,本來無缺,本來具足,當下就是了;可是我們忙於一切的想法,忙於在生活中生存,忙於種種事物,所以讓我們的這個本來面目是無從體認。我們的本來面目天天大放光明,天天如如不動。我們會這樣生滅、無常?我們會輪迴生死?我們眛在裡?我們執著裡?放鬆放下,還是安靜的聽、無執的聆聽,聆聽一切的寂靜。

“僧眾的禪十閉關 心道法師”的图片搜索结果

※從生滅見到無生滅※

修行呢?就是要讓覺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身體,一無是處,不過沒有身體,我們也無從修起。所以,身體是我們心念依存的地方。我們的身體是我們現實存在的一個依據,從這個依據裡面去覺明,楚自己在修什

身體是假的,是業緣果報的結果,今天我們再
怎麼,有一天還是會像破爛的衣服一樣,再也無法使用。身體是很無常的,今天我們存在?那是因我們的覺性。我們的覺性吶!從古到今、從開天闢地以來,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過。

在輪迴當中,我們的記憶體隨時都在紀錄,就像錄影帶一樣,把我們的一生都錄了下來。記憶體跟不生不滅的涅槃本性,雖然是一體,但是兩面。記憶體是生滅,涅槃寂靜是不生滅。因境生心、因心境有!所以說「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所以我們修的時候,是修記憶體呢?還是修涅槃寂靜呢?如果是修記憶體,那就叫做輪迴。

涅槃就是寂靜,寂靜就是不生滅,什東西在不生滅?無相可得,所以我們的心性稱實相無相。什"涅槃妙心"?涅槃就是不生滅,妙心就是能妙用無窮。從無生滅裡起修行的妙用。修行是修什?從生滅裡見到無生滅!

~∴~∴~∴~∴~∴~∴~∴~∴~∴~∴~∴~∴~∴~∴~ 

※生死關頭※

我們要禪修?

禪修就是一個生死關頭,因
我們長期以來都在生死裡輪轉、煩惱的生命裡糾葛,在生生世世的恩怨情仇中,做牛做馬、做雞做鴨,欠債、還債,以不同的形態,來償還彼此間的債務。有的做孩子、有的做父親、有的做生意伴、有的來倒閉的、有的來殺死我們的、有的來救我們的,這一切就叫做輪迴。輪迴,就像瀑布中的流水,刷、刷、刷、刷、刷,不斷的生、不斷的滅,在這生生滅滅當中,生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

有宗
跟宗之間彼此的殺戮、滅;有種族跟種族彼此的衝突、對立;有國與國互相之間的利益;有商人跟商人之間彼此的爭名奪利,有人與人之間財權名利的爭執。因此,在生命的苦海裡,不斷地遷流。「人」的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更何況是其六道眾生。如果我們沒有佛法,有機會脫苦?沒有佛法?有辦法找到生死的出路來了脫? 

今天有了這殊勝的善緣學佛,我們還在猶豫什?還在想什?想再次受輪迴的苦?「內心老是嘀咕看不到就算了,反正現下自己生活過得還不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反省去看看他人所經歷的痛苦,他人所經歷的死亡,從生、老、病、死的過程中,了知苦是實存在的,了知這個生命體就是一個煎熬,面對這樣的生命我們自身應如何處理呢?是不是就這樣過一生呢?

依循師父的引導跟
法去修行,然後出離這個苦海,讓自己從苦裡面能超脫出來。每個人的因緣都不一樣,過去生生世世中,不曉得一世我們修得不錯、修得很好,今生在還能在這禪堂裡認的修行,希望能開悟、希望能明心見性,希望能證得果位。我們能不積極

每一個時間都是奇蹟,每一個時間都是發心,不曉得
個時候,我們就頓悟了、證得了、的成功了。只要努力,每一個時間都是在證悟裡面,在等待成果。我們要能相信自己過去生那的修行,可能就在今生有了收割,所以大家不要懈怠。不管怎麼修,我們總是要按部就班,去將自己修行的功夫紮實,不要投機取巧,投機取巧只是得到一時利益而已,以長遠來說畢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所以修行要穩扎穩打如實地去行持,實實在在用功來成熟我們的法。

“僧眾的禪十閉關 心道法師”的图片搜索结果 

※把念頭停泊在心的機場※

學佛就是學習戒定慧,戒就像是飛機導航,飛機如果沒有導航,就無法飛到停機場,所以戒就是導航,讓我們航向成佛之路的導航系統。導航系統有了,接下來,心就老神在在,我們要能掌控自己,這就是定。

定,就是攝心,將心攝於一境,把到處飛的心,慢慢地牽回來,也就是讓念頭的這架飛機不再亂飛,停在飛機場上。我們的心像飛機一樣,不只是一台而已!一彈指就有九十幾個念頭,看我們的念頭快不快?一彈指九十個念頭,看,一下子有九十多架飛機出來,拿他沒辦法到處飛,所以,心就很亂!很亂的時候,也就無法得定,不能,心就會煩。如何讓這九十幾個念頭,都導航到心的機場?

修行的心就如同明鏡一樣,心這個鏡可以照到什?照到過去、現在、未來生生世世的事情,每個當下所發生的種種事情,都映在鏡子裡面。如果沒有禪修、修行禪定,也就無法將亂飛的念頭回來,也就得不到心的明鏡,這樣我們修行不會成功!所以戒與定一定要習慣去修持。

念佛也是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有的念頭,都在阿彌陀佛佛號裡,久了心就順,久了心就堅固,不會亂,把無數的念頭就變成一個阿彌陀佛,所有的念頭都攝持在阿彌陀佛,就變成一架阿彌陀佛的飛機,停在我們的心這裡,久了之後,每一個念頭都沒有念頭時,阿彌陀佛那架飛機也不見,就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了。我們古老的心出來,成佛的心出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條路那的明顯,是大家都有的!就是無念,這個就是禪。

~∴~∴~∴~∴~∴~∴~∴~∴~∴~∴~∴~∴~∴~∴~ 

※覺性的光明※

僧眾的禪十閉關在23日這天圓滿了,我們每一次閉關,我們都要有所進步,對我們所下的功夫,要有一點心得,對修法的學習、反覆的拿捏,到最後,終於可以有把握的去觀修,把我們覺性的這種特質、唯一性能做出來。我們從修行中呈現覺性的光明,而能越來越體會到覺性的獨耀與空寂,提升這個的明白,而能去契入覺性的光明。

我們這個身體叫做亦空亦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身體亦色亦空,亦空亦色,看起來是有,事實上沒有。我們的覺性,看起來是沒有,事實上是有,就是要從我們禪修裡面,慢慢對覺性要非常的熟練,而不是從這個色身去貪執、熟練。我們一出生就對這個身體有一個貪執,所以我們也貪執別人,也貪執自己,所以就變成一個執著的心。我們的我執,是因
我們的這個身體跟想法,如果沒有我們的想法跟身體,那我執是什呢?所以我們修行、打坐,就是要去除我執、破除我相。

我相叫做業力所生的一個相,從過去累積了好好壞壞的業力,然後形成這個身體,也就是一個接收器,好壞的接收器。有業的時候就凝聚,業散的時候就成空,這個身體就是一個四大和合,也就是說如泡沫一樣的,短暫的生起,那滅去。

所以我們要從對身體的看破、放下,才能
夠真正的離身相,離這個身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就是我所執著的這個我;人相是別人的相;眾生相:一切眾,各種各類的相;壽者相就是存在的時間,就是壽者,這「相」存在的時間叫做壽者。所以我們這個四相不可得,一切相都是虛妄的。

當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要離現象來看到這個覺性。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個錯覺,生活中都要去覺察這個身體的虛幻不實,眾生的相都是不實在的,一切能
看的到的,這些相都是無常,從這個無常裡面,我們無住、無貪,從這理靜靜的觀照,觀照我們寂靜的這個覺性。

斷煩惱、了生死。煩惱怎麼斷?就是要離相!離相要怎麼做?就是要觀照!觀照外在的虛妄的現象,是因緣組合,這些組合是短暫的,因緣生、因緣滅,一切的感情,一切的事業,一切的生命,就像彩虹一樣,稍蹤即逝,我們有什得失呢?所以我們安住在空性,空的覺性,無得無失。要能常常去觀照這些虛妄不實,而能安住實,這個就叫做般若;一切不實,一切無所得,我們的心念、感覺都是要遠離這些虛妄的相。



靈鷲山無生道場,是一個三乘合一(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佛道場。位於台灣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靈鷲山(雪山山脈北端的首座山峰蘭山(鷹仔山)之近旁)、最高點海拔約387公尺,即在福隆近郊。由釋心道法師於80年代創建。

釋心道原籍雲南,1948年生於緬甸赤貧農村,1961年隨緬孤軍撤退台灣,早年於臺北外雙溪,及宜蘭礁溪、員山一帶塚間苦修;1983年覓地斷食,輾轉來到東北角福隆山區閉關,次年開創「靈鷲山無生道場」。出關後,弘揚「工作即修行、生活即福田」的「生活禪」宗風,以華嚴理念奔走國際,推動宗交流、跨界對話,創立「世界宗博物館」,推廣「愛與和平、地球家」之使命。

佛典記載,佛陀曾在靈鷲山宣說重要經典、傳授禪宗心法,古印度靈鷲山是佛法弘傳的重要據點。

福隆蘭山在地理與地勢上酷似印度靈鷲山,又以開山和心道法師苦修歷程中對「無生之生」有最深體驗,遂以「靈鷲山無生道場」名。「無生」是指人的本來面目、覺性沒有生死之意,也是佛徒追求的涅槃境界;「道場」原指佛陀成道的金剛座,也泛指佛弘法修行的所在。

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於西元1984年,座落台灣東北角風景線上。從台北沿著福隆車站往宜蘭方向的濱海公路前進六百公尺左右,是「聖山寺金佛園區」,這裡供奉著三尊經當今泰國國王應准鎔鑄的十四世紀素可泰王朝的國寶金佛「成功佛」、「圓滿佛」、「平安佛」,目前已從緬甸迎來「放光玉佛」以及「多寶臥佛」兩尊玉佛,將在未來興建「信眾會館」與「香客大樓」供奉,目前僅是以簡單的化版隔層保護,等待信眾護持。靈鷲山成在北台灣福隆一帶的心靈地標,也是東北角心靈休憩、宗藝術人文的參訪勝地。

「金佛園區」繼續往宜蘭方向前行約二百公尺的右手方是蘭山的入山道路,一路挺進直達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四大名山道場,環山朝山步道圍繞總本山所在地的心臟一隅,當年緣起於心道法師斷食閉關的「法華洞窟」。這裡,觸目是紅瓦石屋,山間林道的石板路,錯亂著斗石雕的五百羅漢,石砌舍利塔林,以及來自斯里蘭卡的摩訶菩提聖樹幼苗、緬甸白玉石佛像等,諸種神聖的緣起聖物,點綴在自然壯闊、純樸寧靜的山海之,靈鷲山現代社會提供了一處安頓身心的角落,更是世界示現著一處以推動生態倫理、和平特色的心靈聖地。

無生道場規劃有「宗文化育園區」,配合自然環境的環山朝山步道圍繞著「四大名山」景觀。其他景點還有鷲首石、法華洞、天眼門、舍利塔林、大禪堂,以及錯落山間林道的斗石雕的五百羅漢。

文化育園區:以無生道場基礎,包含福隆濱海的「聖山寺金佛園區」重建計畫,園區內有來自斯里蘭卡的國寶「摩訶菩提樹」,及以經泰國國家認證鎔鑄複製的十四世紀素可泰王朝三尊等高國寶金佛──成功佛、圓滿佛、平安佛作供奉主尊。整體宗文化育園區以復興「那爛陀大學」學風旨,規劃有三乘法脈學院、宗文化交流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