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活佛等級】
【藏傳佛教的活佛等級】
活佛是“再來者”,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乘願再來的轉世者(轉世靈童)。他與一般凡夫是不同的,活佛因願力而來,凡夫因業力而來。活佛中有能勝任上師的,也有不能勝任上師的。活佛雖然前世獲得證悟,今世現凡夫相還是要修證,因為我們每個人接受眾生相時,都是有掛礙、有染垢的。活佛須經大成就者、傳承的認定,確認是某某成就者的轉世,舉行坐床儀式後才可以稱“活佛”。
上師有傳法上師和金剛上師的不同。傳法上師具有一定的修證,可以傳法,但沒有灌頂的資格。金剛上師必須具備相當的證量,並經過大成就者或傳承的認定。只有金剛上師才具備灌頂、傳法、引導的資格。藏傳佛教認為金剛上師就是佛所現的凡夫相。
堪布”是一種佛學的學位。各傳承對堪布資格的要求條件不同,有些只要佛學院畢業就有堪布學位,有些堪布只有佛學理論知識,不一定有實際的證量,而有的堪布本身也是活佛或金剛上師。像薩迦四大堪布、傳戒堪布都是大成就者。
“喇嘛”,藏語中“喇”是無上的意思,“嘛”是母親的意思,早期“喇嘛”是對上師的尊稱,不是隨便哪一個僧人都可以配得上“喇嘛”這個稱號,但傳到漢地以後,逐漸就變成對藏傳佛教所有出家人的稱呼。就像漢地的“和尚”一樣。
可以看出,金剛上師,很有實力(大成就者),有灌頂的資格,是德高望重的上師,是佛的凡夫相;經過金剛上師認定切舉行坐床儀式的靈童,即為活佛(是藏傳佛教的領袖人物);堪布是一個學位,而且這個學位的要求條件還尚未統一;喇嘛,現在就等同於對出家人的一種稱呼。
在公元13世紀初,即元朝初年,西藏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薩迦、直貢、帕竹、蔡巴等重要的教派-家族勢力集團,各自有不同的勢力範圍,佔有土地、牧場、牲畜、奴隸。忽必烈繼承蒙古大汗之後,為了壓制反對勢力,廢除了蒙古傳統的推舉大汗制度,汗位改為世襲,同時大力扶植藏傳佛教的薩迦派(花教),利用其完整、系統的佛學理論為自己正名分。薩迦派第五世祖師八思巴曾為忽必烈灌頂,並且創造了蒙古文字,因此被忽必烈封為帝師、國師、如意大寶法王,領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事,在西藏成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薩迦派在元朝統治下掌握西藏政教權力近百年,不斷得到元朝的封賞,其勢力發展到康區、安多(青海)、北京和五台山。
元朝末年薩迦派的權勢逐漸被帕竹派所取代。明朝初年時對西藏各教派採取“眾封多教”的政策,封噶舉派的五世噶瑪巴活佛為“大寶法王”,薩迦派的貢嘎竹西為“大乘法王”,格魯派的釋迦也失為“大慈法王”,此外還封了闡化(帕竹派)、贊善(噶舉派)、護教(噶舉派)、輔教(薩迦派)、闡教(直貢派)等五王,以及一大批“西天佛子”、“灌頂大國師”、“灌頂國師”。但此時各教派領袖圓寂後,大多仍採取家族內繼承的方式選取其繼承人。
藏傳佛教中最早建立轉世傳承製度的是噶舉派(白教)。 1199年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在圓寂前,命弟子佐貢仁欽保存他下一世轉世的訊息,此後其弟子根據這些訊息尋訪到噶瑪巴希,即第二世噶瑪巴活佛。此後寧瑪派(紅教)與格魯派(黃教)也採用了轉世傳承製度。格魯派在西藏興起後,由於主張僧侶必須嚴守戒律,嚴格修行,不結婚、不飲酒、不殺生,再加上推行活佛轉世制度,這些宗教改革措施切中藏傳佛教當時的弊病,因此受到僧人和民眾的支持,很快在西藏地區流傳開來。宗喀巴的兩位弟子根敦朱巴和克珠傑後來分別被追認為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的轉世初尊。
藏傳佛教的轉世者在藏語中稱為“朱古”(sprul sku),漢語一般稱為“活佛”。但是“朱古”在藏語中並不具有“活著的佛”或者“現世佛”的意味。漢地在接觸到藏傳佛教之前,一般敬稱某些被神化的高僧為“活佛”(如濟公活佛),或者稱慈悲為懷、救人濟世的人為“活佛”,比如宋代《五代史平話》中“全活一城生靈,便是活佛出世也”。在藏傳佛教傳入後,遂將“活佛”的稱呼套用到“朱古”的身上。清代官方也將一些大活佛稱為“呼圖克圖”(hotogtu),這個詞來自蒙語,有“聖者”、“化身”、“有福者”等含義。
藏傳佛教中還有一個稱號叫“曲吉嘉寶”。漢文翻譯為“法王”。這個詞在藏地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擁護佛法的藏王(吐蕃贊普),一是特指閻羅王。但歷史上元明皇帝也曾將精通佛典、恪守戒律、德高望重的教派領袖封為“法王”。比如元世祖忽必烈曾經封薩迦派的五世祖師八思巴為“如意大寶法王”;明成祖封噶舉派的第五世噶瑪巴活佛卻貝桑佈為“如來大寶法王”,封昆澤思巴為“大乘法王”;明宣宗封宗喀巴大師的弟子釋迦也失為“大慈法王”。此外明朝諸帝還曾冊封過“大善法王”、“大德法王”等封號;以荒嬉著稱的明武宗曾經封自己為“大慶法王”。
清朝時期,康熙帝曾經賜予第巴桑傑嘉措以“法王”稱號,但“第巴”是西藏地方政府的最高政務官員頭銜,並非宗教頭銜。所以清朝賜予第巴桑傑嘉措的這個“法王”頭銜更類似於對古代吐蕃藏王的稱呼。此後藏傳佛教的一些教派和寺院仍沿用“法王”稱謂,比如薩迦派的薩迦法王(Sagya Chizin,不採取轉世制度,而是在昆氏家族的男性後代中傳承),但歷屆中央政府未再正式認定過藏傳佛教的新“法王”。
1577年,根敦朱巴的傳世弟子索南嘉措應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俺答汗)的邀請來到青海,向其宣講黃教教義。阿勒坦汗心花怒放,給索南嘉措贈上了“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的尊號,意思為“法海無邊偉大的上師”(達賴一詞是蒙古語,意為“大海”);索南嘉措則宣布阿勒坦汗是“轉輪王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轉世”。此外他還宣布自己是達賴喇嘛的第三代轉世,追認根敦朱巴為第一世達賴,根敦嘉措為第二世達賴。
1642年,和碩特蒙古首領固始汗佔領西藏全境,然後扶植格魯派。噶舉派失去了自明朝以來傳統的尊崇地位。此後格魯派利用在政教兩方面的優勢地位,要求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轉世活佛必須由達賴喇嘛來加以認證。 1645年固始汗授予四世達賴的師父羅桑卻吉堅贊“班禪博克多”的稱號,從而開創了班禪的轉世傳承系統。羅桑卻吉堅贊自認為第四世班禪,追認克珠傑、索南卻朗、羅桑丹珠為前三世班禪。 “班禪”一詞是梵文“班智達”(博學)和藏文“欽波”(大)的合稱。 1713年,康熙帝授予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的稱號,“額爾德尼”來自蒙語,意為“珍寶”。
1614年,藏傳佛教覺囊派高僧多羅那他前往漠北蒙古講經,受到喀爾喀蒙古各部領袖的尊敬,成為當地的宗教領袖。 1634年多羅那他圓寂後,土謝圖汗部首領袞布多爾吉汗的兒子札那巴札爾被確認為其轉世,於是立其為法王,法號為羅桑丹貝堅贊。 1649年羅桑丹貝堅贊赴西藏學法,師從四世班禪,並覲見了五世達賴喇嘛。羅桑丹貝堅贊屬於覺囊派,而班禪和達賴均要求他改宗格魯派,作為正式承認其活佛地位的條件。 1651年羅桑丹貝堅贊改宗格魯派,五世達賴宣布他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藏語意為“尊勝”),從而開創了蒙古的最高活佛轉世系統。
內蒙古地區地位最高的活佛為章嘉呼圖克圖(Janggya hotogtu),最初也叫“張家活佛”。 1683年,第二世章嘉活佛隨其師父前往蒙古,調解喀爾喀蒙古和衛拉特(瓦剌)蒙古之間的糾紛,因此受到康熙帝的嘉獎。 1692年章嘉活佛前往北京,向康熙帝倡議在內蒙建寺,安撫內蒙古各旗。於是康熙帝封他為“灌頂普善廣慈章嘉呼圖克圖大國師”,命其主持內蒙古及青海兩翼蒙古的教務,並在內蒙古的多倫諾爾為其建造匯宗寺。此後章嘉呼圖克圖成為內蒙古及青海地區宗教地位最高的活佛。
清朝中央政府樹立“四大活佛”,主要是為了防止達賴喇嘛在蒙藏地區獲得過大的宗教影響力,避免出現與清朝中央政權相抗衡的情況。為此康熙皇帝有意扶植和培育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和章嘉呼圖克圖,使之分別成為後藏、外蒙古、內蒙古的宗教領袖。一言概括,就是以班禪額爾德尼分化達賴喇嘛的影響力;以兩位蒙古活佛分化達賴和班禪在蒙古地區的影響力;以章嘉呼圖克圖來分化哲布尊丹巴在全體蒙古人中的影響力。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蒙藏地區的政教權力分化和權力製衡,避免出現一方獨大的局面。
清朝《理藩院則例》將藏傳佛教喇嘛的職銜分為呼圖克圖、諾門罕、班智達、堪布、綽爾濟五個等級。 1658年西藏噶廈政府撰寫的《明鑑寶鏡》和1814年的《座次明鑑寶鏡》中,對活佛的等級也有所規定:地位最高的是嘉布哲古(攝政活佛),即有資格擔任西藏地方攝政的“四大林”活佛:功德林的濟隆活佛、策墨林的策墨林活佛、錫德林的熱振活佛、丹吉林的第穆活佛;此外還有達龍扎攝政活佛。這五位攝政活佛清一色屬於格魯派。至於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薩迦派的薩迦法王,噶舉派的噶瑪巴活佛等教派領袖,被視為超出等級之外的最高活佛。
攝政活佛之下地位次高的是呼圖克圖活佛,是歷代清朝皇帝曾賜予“呼圖克圖”封號的活佛,其下一輩轉世須經清廷代表主持金瓶掣籤儀式來加以承認。蒙古、青海、甘肅的呼圖克圖全都屬於格魯派,但西藏的呼圖克圖也有屬於寧瑪、達隆、噶瑪、竺巴、直貢、香巴等教派的。
比呼圖克圖再次一級的是拉薩三大寺的措欽活佛(大殿活佛),屬於中高級活佛。第四級叫“赤哇哲古”,是歷代甘丹寺赤巴中被追認的轉世活佛,屬於中級活佛。第五級叫“堪布哲古”,是拉薩三大寺中曾經擔任過堪布職位、後來被追認轉世的,也叫“扎倉活佛”。有些西藏地方史料也將各寺院中的康村活佛列為第六等級。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等級的活佛之間沒有管轄關係,只有地位高低和座次尊貴之分。五世達賴喇嘛曾在其自傳中寫道,“以往在舉行重大的政教典禮時,由於坐墊高低並無定準,參差不齊,以致成為人們找茬、疑惑、埋怨之根源,因此按照坐墊的高低排定名次”。達賴喇嘛坐於五層坐墊之上;坐在四層高墊上的為薩迦達欽和孜東寺主;三層半坐墊上的為達隆活佛、噶瑪噶舉派的紅帽和黑帽法王;三層坐墊上的為甘丹寺法座(甘丹赤巴)、扎什倫布寺法座(班禪)、竺巴噶舉法王、帕巴拉等活佛。以下還有二層半坐墊、靠背三層薄墊、五層薄墊三個等級。
活佛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五世達賴自傳的記錄中,當時扎什倫布寺法座(班禪)只是三層坐墊,後世擔任攝政的第穆活佛是兩層半坐墊。從七世達賴起,部分格魯派活佛擔任西藏攝政,使得他們的政教地位和等級發生了變化。有些經濟實力雄厚的活佛能給寺院提供豐厚的供養,可以提升自己的座次排位和等級。還有些活佛因佛學造詣高而得到升級,比如色拉寺麥扎倉的帕幫喀活佛,按等級來說是紮倉活佛,但因其本人有很高的宗教造詣,弟子中也出現了幾位傑出的活佛,因此被升為色拉寺的大殿活佛。
有些高級活佛因政治事件、個人作風問題禍經濟因素的影響,也會降為中等活佛。比如1899年據說第八世第穆活佛試圖謀殺十三世達賴喇嘛,噶廈政府決定革除他的呼圖克圖封號,並禁止其轉世。 1905年丹吉林寺秘密尋訪到了第穆的轉世靈童,其母親“恰好”是十三世達賴母親的妹妹,在親人求情下,達賴對其身份予以默認。但噶廈政府拒絕恢復第穆活佛的呼圖克圖封號,並把其等級由嘉哲活佛(攝政活佛)降到了措欽活佛(大殿活佛)。此外擔任十四世達賴攝政的熱振活佛也因為與女性有曖昧關係、搞政治陰謀活動等原因被降為大殿活佛。
上一篇:【藏傳佛教的轉世傳承】
下一篇:【乘願再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