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20:32:47幻羽

※參禪悟道-虛空粉碎-明心見性之路※

 

              ※參禪悟道-虛空粉碎-明心見性之路※

       【虛空粉碎,大地落沉,法身現前】 *釋聖嚴*法師

我們平常的念頭是持續不斷的,但是在修行大乘禪法的時候,並不是要我們沒有念頭,如果沒有念頭,那就入了次第禪定,所以還是要說「於念而離念」。「離念」的意思是念念在動,但不住於念。

如果我們用話頭用到疑團爆炸,這又形容
「虛空粉碎,大地落沉」,是指心如虛空,而虛空沒有了;身體在大地上,而大地落沉,所以身體沒有了,也就是看到的本質、本性是空。心的念頭中,有虛空,虛空的本質是空;有大地,大地的本質是空,這個時候的心,叫做「不動心」。「不動心」雖然有反應,但是不動煩惱的心、不動執著的心,所以是「離念」,也叫做「念斷」。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要練習著離念,練習著不要管
,要離開,但是當虛空粉碎、大地落沉,明心見性的時候,從此念已經斷了,沒有什念頭要離的,此時,有的是智慧的功能。

來說,當我們在用功的時候,好像是鏡子上面有很多灰塵,或者是鏡面上凹凹凸凸的,所反映出來的東西,都是扭扭曲曲、模模糊糊的,看不楚,不知道是什。而當我們明心見性,也就是話頭的疑情、疑團爆炸的時候,發現那面鏡子其實是平滑的,是非常明淨的,平、淨、明、朗,甚至連鏡子的本體也不見了,只有反應作用和功能,雖然反應得非常實,但鏡子本身是不會動的。這個時候叫做「斷念」,斷掉我們的妄念、執著念。

念念相續即是「住」,每一念都是住的;如果念念不住,念就斷
、不相續了。而斷以後,每一念沒有了妄念、執著念,這個時候,我們自己的法身現前。所謂「法身」,是指佛的法身,而這個佛是我們自己,也就是我們見到了自己的法性身,法性身即是佛性。

 

眾生萬般苦惱,只緣一亂字,亂由比量而起,見性人見聞覺知了了,不動念時心對境是現量,及至動念分別時,動而不動,雖比量而亦現量矣。常如是者,名打成一片。以『雲散長空,天徹露』,『萬里無雲之晴空』,『心月孤圓,光含萬象』,『非光非味,非大非小,非非黃』,更或以『圓團團,光燦燦』等約略描繪之。

當我人修法修至能所雙忘,心法雙泯時,不管修什宗,都是卒底折、暴底斷,的一聲,有如爆炸物,忽然爆破,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乃至虛空一時脫落、粉碎,化烏有,連烏有也無有。所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當斯時也,雖一無所有,但虛明凝寂,一靈不昧,了了常知,非如木石。雖了了而無能知與所知,以此了了全體是一片虛明靈知,不能再有能知與所知,再有知,便是頭上加頭,即非是了。

我人證此境後,回過頭來,方才識知者個『靈知』,不在別處,整日在六根門頭上放光,與我人無絲亳離異,無些許間隔,一切言行動作,無不是『』的靈妙神用。從前為它千辛萬苦,百般追求探索,原來只在目前不識,反而、屈辱,在六道內輪迴受苦,寧不冤苦!古德謂『聲前一句,千聖不傳,面前一絲,亙古無間!』又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即指此也。

做工夫要準,要,要省,要等,要平,要穩。準者,看準方向,無所疑退。者,克制自己,絲毫不留情。對自己點滴過錯,也不能姑息。省者,常常反躬自省也,等者,等時候也。非有相當時間,其力不能充足。平者,觀一切平等,以不論何種罣礙,皆由心不平等,分別得失而起。不知法本不生,何患乎得,法本不滅,何患乎失?能平則自然不驚、不怖、不畏,超然入自在之境。人往往有時間相,得失相,成敗相,諸種習氣來時,不能打破,此即空不足,慧不充也,亦即般若力不也。故要等,等到其間,力自充足,譬如行路,貴在方向不錯,按步而進,不在遲速。穩者,如是穩定永不退轉也。

明心見性一事,了無量劫生死,何等重大!不可以單單理解,即算數。以由理解而得,毫無定力,則起狂慧倒,終不名明心,茲分七種過程

1.以極之慧力,見到本來,由此得少分之定,如禪宗入者。或由定力發般若,見到本來,如心中心密法之修入者。

2.見到後,必深信勿疑,以承當第一。

3.見本性周遍法界,則法界一切一切無非是性。說幻,即一切幻,作,即一切,究其幻統屬假名,非有實體,心能不所拘,是名無住。

4.一切無住,雖空而不落斷滅,妙用宛在。幻心非無,是名無生。

5.雖名無住,但於善惡非不了知,非不分別,只是分別而不住,入於平等不二之境。

6.心既平等,自無罣礙恐怖,到處自在矣。

7.力量每每旋進旋退,或定或慧,後則定慧不分,只進不退,此真明心理事雙融者矣。

明心後,「我見」未能即除,習氣未能即淨。我見習氣時時來,時時能轉而化之,是真明心者。若轉化之力小,此另一問題。只怕不知轉,不知化,即不能轉,不能化矣。故學佛:1.在開覺知,如得財;2.在善用其覺知,如用財;3.併覺知而亦空之;4.無所謂空不空,本來如是。如真富貴人,自忘其多財也。

覺照一起,習氣即消,但此中遲捷,各有不同,此有過程者十﹕一、境來而不覺。二、境來而再覺,惟起覺極費事。三、境來時,起覺不難。四、境來即覺,略有先後。五、境覺同時並起,而有時忘失。六、同時而可以勿忘。七、覺先於境,但有時在後,或偶爾竟回到忘失時。八、常覺不動。九、覺尚未淨。十、常寂而常照,開覺亦無住矣,此是力量真充足時。

練心之法,只於有礙中忍得過。比如一切習慣,本無定義,本無不可,若在自己養成習慣,非如此不可,遂不忍與自己逆,此礙之所以立也。倘忍得過,即無礙矣。因本來無礙也。比如面子事,本屬虛幻不實,充其量,不過失去一虛幻面子耳!且看伊究竟礙不礙,此不過一時之不舒服,到底克勝過去,所得之無礙慧力,豈萬金可買哉!故學佛乃大丈夫事,能忍得,能放得下,不與世俗同流,亦不與世俗忤,所謂和而不同,即超然入聖矣。

【大日經‧住心品疏】云﹕『菩薩初發明道,即生獲除蓋障三昧,即與佛菩薩同住,發五神通,獲知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能知一切眾生心行,作諸佛事而廣度之云云。』明道者,見性成佛也,除蓋障者除習氣也。習氣何時淨,五神通何時開發,非可先求也。得神通後,以他心通方便度脫眾生。此為證體用之過程,不依此道而入者,是為外道。』

明道後,五神通雖一時未能全發,但已非同常人,以證得根本,所有除蓋障發神通,均同時開發,只力微耳。

悟了還同未悟時,不到平淡,爐火不能純青。所謂大智若愚,整日如痴如傻,打成一片矣。

以上實為明心見性後,啟發般若妙用之津梁。學者果能信入不疑,於證體後,刻刻提撕,在人情世故上,磨練自己,深諳眾生心行,熟悉因果之理,則除蓋障,發五神通,大機大用起矣。


 

      【也參“虛空粉碎,大地平沉”】 文:達摩書院*王雲濤* 

禪,十方無影像,六道絕形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坐斷佛祖關,迷卻來時路。

每次申請達摩書院道南書院禪七的時候,最後都有一檔,學佛動機。

又說以往諸祖都言,不為了生死,不算是學佛。

如何了生死卻是千聖不傳,從來都是“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既然佛教提倡度盡眾生,卻又小裏小氣的,不肯把金針送人,是何道理。

那可苦了我這種笨蛋了,也沒有鴛鴦,也沒有金針。

這不是走投無路,無路可走了嘛?

記得2014年十月的道南書院禪七,是我第一次來書院,在行香的時候,老師香板打下去,我嚇了一跳而已。老師說,香板下來,三際托空了,這個就是。那相續的三際托空,就是悟道。我不解,晚上隨周劍道友去見老師,我就提了這個問題,“如何做到相續的三繼托空”,美秀姐回答比較快,說“內不著五蘊,外不著六塵”,我默然。老師說後面幾天時間還長,慢慢來。

至今三年過去了,在書院發生很多事,我也接到些許法門,境界。但是都是以幻治幻。非根本事。

所以回到抬頭,我的學佛動機,我為道來,不為他事。

既然道南書院是到道門,就應該究其源頭,而非枝繁末節的事。

張老師說,禪不可說,但是可以證的。

金剛經裏“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也沒有交代一個降服自心的辦法,只是說就是這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經更有偈語”香象渡河,截斷眾流”.

禪宗的語錄都是“離 心·意·識,參!”

要不就是念佛是誰?從疑處入手。

從古至今,真是苦了一眾弟子,本是斷尋伺,反而更去尋伺。本來沒有方法,反而去求一個密法。成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最後只聽說參到“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如世界毀滅一般,或者更執於一知為我。

到底是如何呢?我不才,也來參一下。

臨濟祖師的傳法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既然禪門是慧解,文殊菩薩那把劍也是慧劍。所以從名相上尋伺而來的,必然非悟。

當年張老師的北大傳法,季羨林問他老人家,如何是悟?他講“悟個沒有悟”。

就如同明心見性,要是有個境界,即不是真見到了本性。說見是方便。

假如真的有本性可見,那文殊菩薩是否真的有把劍呢?豈不是又是名相中事了。

又提是本文之題目“虛空粉碎,大地平沉”。這明明是一句禪話。

又是實證之境界。虛空,不就是妄心嘛,大地不就是色身嘛。

不過如果叫妄念粉碎,身體平復,是不是沒有佛經的詩意了呢。

另外悟了此事也不是一悟了事啊。不然臨濟祖師何必再補上一句“吹毛用了急須磨。”呢?

“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了如何,求證到身心非我,不生不滅的不就是本性。

瞭解到本性,就要隨時隨地做到,粉碎虛空,平沉大地。才稍微可以談到戒定慧。不見本性,修法無益。源頭不了,說這個那個,都是迷頭認影,非根本事。

假如我是知解,那天羅神,地羅神,一切一切化為塵又是什麼呢?

不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嘛。

所以我相信老師說的,禪是可以證得的。

假如老師罵我,你糊裏糊塗的,腦子不清楚,也對,難得糊塗吧。

希望老師不棄,繼續在求道的路上教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