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前後之省思】
半年前還是田地的雄安,正在建造一座新城
【川普打贏貿易戰,也未必勝出科技戰】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正日趨激化。推動美國川普政府採取行動的似乎是一種危機感,認為中國或將在新一代高科技技術上超過美國。展開防禦戰的中國似乎開始重返「韜光養晦」的戰術。
在川普政權以侵犯知識産權為由,對中國産品啟動懲罰性關稅的7月6日,中國召開了確定改革基本方針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
「繼續推進改革」,閱讀新華社發佈的報導,看不出中國最高領導層對中美貿易戰作出表態。不過仔細觀察,似乎還是能看出意識到高科技領域交鋒的佈局。
在這一天的會議上通過了《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雖然詳細內容沒有透露,但認為這是加快建設作為國家計劃的雄安新區的指示不會有錯。
半年農田變城市
雄安新區2017年4月在中國最高層領導人的積極推動下敲定。力爭2035年完成,將在北京西南100公里處建設人口200萬的巨大城市。
當時宣稱這是與鄧小平的深圳、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上海浦東並駕齊驅的「千年大計」,那時有觀點認為,這只不過是提高最高領導人權威的政治宣傳。但是,如今顯而易見的是不僅限於此。
4月,在雄安新區,名為「市民服務中心」的示範基地低調投入運行。已有十多棟設計新穎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具備酒店、超市和餐廳的未來城市的一部分已經亮相。
在這裡,能看出中國的意圖。街頭禁止汽油車通行,停著很多純電動汽車,充電站隨處可見。道路還用於自動駕駛汽車試驗,百度正在測試試製車。
令人吃驚的是,在周圍全是田地的地方,在短短半年裏出現了城市。雄安正是興建一座嶄新的城市,迅速推進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新一代技術普及的構想。
如果是在稍早之前,中國或將其作為「強國」的象徵加以宣傳。實際上,在今年春季上映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值得向世界誇耀的「國産」技術不斷登場,刺激了國民的自尊心。
重返「韜光養晦」?
但是當美國總統川普瞄準高科技産品實施對華制裁後,情況為之一變。《厲害了我的國》停止上映,國有媒體幾乎不再報導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
反而改為主張中國距離世界一流國家仍有差距。《科技日報》主編劉亞東在6月下旬發表演講強調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表示我的國還沒那麼厲害。
鄧小平曾主張採取「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也就是在變強大之前藏起利爪,積蓄力量。中國為了解除美國的警戒心,似乎正在重新採用這一戰略。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全球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Sputnik-1)」。這令美國深受衝擊,向技術開發投入鉅額預算。之後相繼開發出互聯網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創新性技術,進而在與蘇聯的競爭中取勝。
對於川普來説,中國的崛起與斯普特尼克衝擊一樣。不過,川普並未像過去那樣,通過提升本國的技術來戰勝競爭對手,而是選擇通過極力阻止中國發展來保持優勢地位。
可以確定的是即使中國表現出向美國讓步,也不過是在藏起利爪。7月7日美國蘋果公司的前員工涉嫌竊取自動駕駛技術,試圖轉給中國企業而被逮捕。該事件不禁讓人産生這種感覺。
中國在保護知識産權方面的確問題多多。但是,美國即便在貿易戰中取勝,也未必能夠在科技戰中取勝,川普應該儘早認識到這一點。
【中美貿易戰沒有贏家】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 藤井彰夫
中美達成妥協、停止貿易戰的一絲期待落空了。美國川普政權7月6日對中國輸美産品徵收高關稅,中國也採取對抗措施,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打響了「貿易戰」。
美國準備對中國採取追加措施,中國也計劃進一步採取報復舉措。鋼鋁産品被加徵關稅的歐盟(EU)也於6月對美國産的摩托車和威士忌加徵關稅以對抗美國。
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沒有贏家。1930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胡佛以「守護國內産業」為由,簽署了大幅上調關稅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超過1000名經濟學家反對該法案,但胡佛政權仍強行實施,最終招致了歐洲的報復,世界各國競相上調關稅。之前的美股暴跌引發全球大恐慌的原因之一就是此次貿易戰。
雖然當前的世界經濟與當時不同,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均表現堅挺,但是貿易戰很可能扼殺這種勢頭。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5月對新興經濟體的證券投資呈凈流出態勢。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2016年11月以來尚屬首次。6月中旬美國公佈對華制裁關稅清單以來,不僅新興經濟體,日美歐股票市場的波動也出現擴大。
上調關稅無益於保護國內産業和就業。被歐盟徵收高關稅的美國摩托車廠商哈雷戴維森宣佈將歐洲的産品生産遷往海外。
川普或許希望通過信守競選承諾來挽留不了解國際情況的支持者,但是進口物價上漲和市場的混亂最終將影響美國國民。
美國在七大工業國(G7)首腦峰會上,不聽其他國家的勸告,堅持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如何才能阻止美國「暴走」呢?
日歐的已開發國家繼續攜手向美國闡明「自由貿易」的意義十分重要。此外還應該力爭使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1)儘早生效以及推動被指機能不全的世貿組織 (WTO)改革。至於保護知識産權等「中國問題」,則應由日美歐攜手應對。
日歐的民營企業還有必要與反對美國貿易政策的産業界攜手,掀起反對保護主義的輿論。
如果陷入股市暴跌和全球經濟蕭條的境地,輸家將遍及全世界。希望能夠在此之前結束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背後是圍繞貨幣地位的深謀?】
本文作者為日經QUICK新聞 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和日本等貿易順差國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正在明顯動搖全球的金融和資本市場。如果中美的貿易不均衡進一步擴大,有可能發展為導致美元存在感顯著下降的事態這一美國的擔憂也忽隱忽現。在對華制裁的背後,有觀點認為此次對中國制裁可能有美國保衛儲備貨幣地位的意圖。
作為反制美國制裁的措施,中國政府23日暗示減少美國國債。中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額截至1月底達到1.1682萬億美元,比日本多1024億美元。佔海外對美國國債持有額整體的18.7%,比1年前增加1.0個百分點。
中國1月凈買入美國國債41億美元,時隔3個月凈買入,僅觀察這個數字,似乎還看不出中國準備減少購買美國國債的情況。
中國始終抱有一種不安,如果美國國債下跌、美國利率上升,民間資金有可能流向美國,對於減持美國國債,或保持慎重。
另一方面,減持這種威脅構成對美國的強烈牽制。這是因為美國2017年創出4662億美元經常收支逆差,如果無法從海外融資,將舉步維艱。
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在全世界得到使用的時候,美元會經由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流回美國,但如果這種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的體制動搖,美國的資金週轉將立即變得嚴峻,將發生導致經濟冷卻的「惡性利率上升」。
美國應該對這樣的事態最為心知肚明。因此,市場經濟學家神谷尚志指出:「川普發動的貿易摩擦或許隱藏著單純希望增加美國産品出口之外的其他意圖」。
在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被中國人民幣取代之前,摘除其萌芽,認為這是美國真正的意圖。
在人民幣交易限制被放寬的2009年以後,人民幣的國際結算迅速擴大。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統計顯示,2015年達到總額12.1萬億元。雖然2017年回落至9.2萬億元,但長期來看,今後人民幣進一步得到利用的可能性很大。
其背後存在中國出口實力的快速增長。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顯示,中國貨物出口額2017年7~9月達到約5700億美元,比美國高出近5成。反過來説,美國要遏制人民幣的崛起、維持美元的存在感,糾正中美貿易不均衡就是當務之急。
從中國角度來看,也不希望立即看到招致資本外流的操之過急的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來説,「國債減持牌」是一把雙刃劍。
但是,美國對華貿易制裁將招致全球企業的生産效率下降,導致經濟(股價)冷卻,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當真減少美國國債購買,美國利率也將面臨上升壓力。圍繞儲備貨幣寶座的中美的深謀遠慮蘊含著稍有差池就可能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滯脹(經濟蕭條和物價上漲)的危險性。
【中美都需正視兩敗俱傷的後果】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員 梶原誠
市場相關人士的目光投向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自貿易戰加劇的2018年春季以後,這是中美首腦的首次會談。
在會談之前,美國股市曾出現的暴跌耐人尋味。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相比10月創出的歷史最高點下跌了近10%。
雖然對不住美國股票的持有者,但筆者認為也存在積極的一面。因為股市向兩位首腦發出了強烈警告:「長此以往,中美將兩敗俱傷」。
讓我們通過代表性企業的股價來回顧一下中美股市的行情走勢。從美國選擇了Facebook、亞馬遜、蘋果、奈飛(Netflix)、谷歌,即「FAANG」。從中國選擇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組成的「BAT」。
在美國啟動對華制裁關稅第1輪的7月以後,美國股價走高,中國股價下跌的趨勢明顯。但在10月以後出現了美國股市追隨表現低迷的中國股市雙雙下跌的局面。「我們的行動帶來了巨大衝擊」,美國副總統彭斯在10月4日的譴責中國演講中,炫耀稱是關稅讓中國股價下跌。如今他或許很難再這樣講了。
「打擊中國」將如何反過來影響美國呢?有一個地方可以實際感受到「中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那就是香港。
香港一家傢具店在報紙上登出整版的促銷廣告,標題旁邊還附上了中美國旗,稱因貿易戰要大清倉。
夏季以後,一直走高的房價開始下跌,香港的經濟正在惡化。因為貿易戰導致來自大陸的資金萎縮,流入香港的資金減少。香港的消費心理也在冷卻,傢具店進行了大拍賣。廣告中提及的「貿易戰」是為了讓人聯想到那些原本出口美國的中國産品正在因關稅問題低價流入香港。
萎縮心理還波及到了亞洲。此前討論在東南亞收購保險公司的香港企業的高層表示,「在貿易戰的走向明朗之前將暫停」,改變了方針。東南亞對中國經濟的依存一直在加深。受惠於中國經濟增長而誕生大量中産階層的收購大前提已經動搖。以東盟(ASEAN)的企業為對象的收購案在2018年1~10月同比減少了一半。
如果連亞洲都受傷,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國上市企業在亞洲的銷售額佔比在2017年達到12%,長期維持上升趨勢,亞洲正在成為拉動美國企業整體業績的地區。
例如蘋果公司,亞太地區的銷售額佔到整體的34%,尤其容易受到亞洲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為股價下跌哭泣的股東有一半身在美國。蘋果公司的股價下跌本身就體現出「亞洲的逆風就是美國的逆風」這一情況。
中國與亞洲無法割離。敲打中國,最終也會對反彈到美國身上。
如何避免中美兩國兩敗俱傷呢?當前的股價下跌迫使兩國首腦緩和緊張關係。美國一半的家庭持有股票,股價下跌直接招致選民的不滿。在中國,股價和房産一樣是家庭的主要資産。如果中國人手裏的股票持續下跌,中國政府希望培育為增長支柱的消費將受到影響。
但是也存在陷阱。權宜之策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圍繞追加關稅的範圍和稅率,即使兩國經過詳細的交易達成妥協,預計股價的復甦也十分有限。
2008年的金融危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2008年3月,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公司實施了救助,但是道瓊斯30種工業平均指數的上漲只維持了不到3個月。9月救助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後,股價僅上漲了1天,同月救助美國國際集團(AIG)股價反而出現下跌。投資者對始終只採取應急措施的美國政府感到失望。直到2009年3月,美國政府採取了向金融機構注入公共資金的根本性措施後,股價才轉為上漲。
那麼現在,能夠讓市場認可的根本性舉措是什麼呢?或許就是改變金融危機之前的「美國單極體制」,迎接「離不開中國的世界」這一新的世界格局。
或許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事實,但有必要接受中國與亞洲等眾多國家密不可分的現實,改變孤立中國的戰略。如果不這樣的話,不僅將對美國經濟構成打擊,還將導致依賴中國增長的國家遠離美國,世界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當然,必須做出更大改變的是中國。若中國要成為真正的大國,現在是時候拋棄「發展中國家」的標籤了。在外部看來,中國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人民幣貶值與中國股價下跌同時出現的「做空中國」正在靜靜推進。只有再次加快改革開放,政策的可預見性才會增加,才能獲得海外的信任。
目前出現了令人害怕的跡象。用途廣泛的銅的價格與出口主導型經濟的韓國股價分別被稱為「銅博士」和「Dr.KOSPI(韓國綜合股價指數)」,是世界景氣的先行指標。這兩個指標在7月出現暴跌。可見影響已跨越中美,全球經濟同時不振的情況正在漸漸靠近。
中美首腦的對話涵蓋貿易和安全保障等眾多領域,攻防應該會長期持續。最初的一步至關重要。如果方向錯了,世界經濟的兩大領頭羊失去合作關係,世界將陷入混亂。
【匯市一周綜述:中美開啟90天“蜜月” 美元承壓人民幣短時勁升】
來源:路透社--整理 劉秀紅審校 屈桂娟 2018年12月7日下午2点57分
路透12月7日 - 本周匯市行情可謂反轉再反轉,12月1日中美領導人在G20峰會間隙達成貿易休戰,並約定在90天內就關切的貿易議題達成協議。這一令人興奮的消息提振風險偏好,推動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需求上升。一時間美元全線下跌,人民幣勁升,新興市場貨幣跳漲。
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同時,美國部分公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引發對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擔憂,更是令美元嚴重承壓。
不過由於中美雙方對於休戰說法不一,加拿大當局又在這時逮捕中國科技業巨擘華為的首席財務官,引發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急速升溫的疑慮。美元出現釋然性上漲,人民幣掉頭而下。但是對美聯儲緊縮週期即將結束的猜測複燃,打壓美元回升勢頭。
穿插其中的是,歐洲方面還陷於英退及義大利預算案的不確定性中。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為了讓自己的退歐協議獲議會通過費盡口舌。義大利則是儘量服軟避免歐洲採取紀律性程式。歐元及英鎊隨著相關消息起起落落。
下周資料面重點關注中國貿易收支、美國CPI及零售銷售資料。重大事件方面,繼續聚焦中美貿易情勢發展及華為CFO被捕進展,歐洲法院關於英國能否單方面推翻退歐行動的裁決以及英國議會對首相特雷莎·梅退歐協議的表決也備受關注。此外,歐洲央行還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
**中美貿易戰暫時鳴金收兵**
中美兩國元首G20會晤達成共識,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雙方就如何妥善解決存在的分歧和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方案,爭取在90天內就貿易議題達成協議。
該消息帶來的即時反應是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揚,美元全線走軟,中美貿易戰期間因全球經濟潛在傷害疑慮而受到重創的貨幣大幅回升。
但很快圍繞兩國休戰脆弱性的擔憂抑制了風險資產的整體漲勢。投資者對在緊張談判視窗期內可能取得的實際成果產生懷疑。特朗普週二稱,有可能延長與中國達成的90天貿易休戰期,但又明確表示,如果雙方不能解決分歧,他會恢復徵收關稅,稱自己是“關稅人”。
就在這一節骨眼上,華為全球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並可能被引渡至美國。消息人士稱,孟晚舟被捕與違反美國制裁規定有關。該消息引發對中美緊張關係可能再度升級的擔憂。這些疑慮推動美元短時上漲。
德國商業銀行最新觀點認為,華為事件表明,中美雙方的根本利益相差甚遠,貿易談判仍很困難。如果雙方都有政治意願進行妥協,談判實際上才能成功。而貿易領域之外的任何政治摩擦都可能大大削弱妥協的意願,從而危及貿易談判的最終成功。
**美聯儲升息偃旗息鼓?**
在關注貿易局勢的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升息前路如何也格外引人注目。美聯儲上周發表的偏溫和言論已然令市場考慮2019年升息次數的問題。自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稱美國利率接近中性水準後,美元一直承壓。
本周兩年期/五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之差倒掛,而且因長期利率大幅下滑,兩年期/10年期收益率之差則處於逾10年來最窄水準。當收益率曲線倒掛後,經濟通常會在12-24個月後陷入衰退。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升息週期可能暫停。
“本月的美聯儲會議前美元可能繼續承壓,市場屆時將瞭解美聯儲的政策和經濟立場,”IG Securities駐東京的高級外匯策略師Junichi Ishikawa稱, “最近市場對美國收益率曲線倒掛的反應似乎有些過度,但在美聯儲會議之前,美元警報無法解除。”
路透對外匯策略師的調查顯示,2019年美元將承壓,因圍繞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加劇。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外匯策略負責人Kit Juckes指出,“今年的匯率走勢完全源自市場針對美國2018-2020年增長預期進行的一系列上修,2019年的題材可能就是這些上行預測值徹底反轉…如果最開頭的走勢是所有增長預測值都下降,那麼美元疲態可能將集中在2019下半年。”
並稱“如果美國收益率曲線趨平並不僅僅意味著美國公債空頭倉位過大,並且暗示對於未來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有所變化,那麼對美元就不是‘好消息’。”
**人民幣並無趨勢性升值**
中美貿易戰按下暫停鍵,全球金融市場為之一振,中國股匯市場亦反應積極,短期人民幣匯率跌勢告一段落,破七無從談起。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創下近兩個半月新高,離岸人民幣也曾大漲。交易員表示,中美首腦會晤為經貿摩擦升級踩下“刹車”的利好消息繼續發酵,風險偏好打壓美指,繼續提振人民幣。不過隨著市場基本消化中美暫停貿易戰利好,波動逐漸回歸理性,同時對中美貿易未來談判的看法搖擺不定打壓人民幣。
鑒於中美貿易戰只是暫停並非解決,人民幣趨勢性升值可能性不大,後續表現仍需看中美在核心領域的談判結果,中期面臨較大變數。
11月至今人民幣匯率走勢和特朗普的反復表現契合度較高,雖然此次中美高層定調要談判解決,但90天內要達成多項核心議題,顯然是有困難的,何況特朗普有過毀約的先例,對這次能否達成各方滿意的結果,要打一個問號。
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也較為有限,因為中國基本面並不支持人民幣明顯升值。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下,人民幣明顯升值不利產品出口,同時反過來也會進一步惡化經濟基本面。
**英鎊走勢全看退歐臉色**
英鎊周初在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大環境下走高,加之歐洲法院佐審官稱,英國有權利單方面撤回退出歐盟的通知,激勵了市場,英鎊兌美元及歐元均跳升。分析人士表示,完全避免英國退歐(可能通過第二次公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導致一些投資者開始排除英國無協議退歐的可能性,這提振了英鎊匯率。
但英國國內對首相特雷莎·梅的退歐安排的反對情緒持續升溫,令英鎊承壓。英國議會週二開始對特雷莎·梅的退歐協議草案進行為期五天的辯論,特雷莎·梅在第一天就尷尬受挫,她的政府被認定為藐視議會。英鎊因而大跌。
路透調查顯示,英鎊短期走勢取決於特雷莎·梅的退歐協議能否在議會順利通過,調查還顯示英國經濟增長將疲弱。該協議草案能否通過將決定英退的未來以及特雷莎·梅政府的命運。
路透對外匯分析師調查的預估中值顯示,如果協定獲得通過,英鎊將漲3.5%,但如果未獲通過,英鎊將跌2.75%。這項路透調查大多是在議會討論協議期間進行。
“顯然目前英退結果仍懸而未決。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可能的選擇是達成某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德國商業銀行的Peter Dixon稱。
路透調查預估中值顯示,英國3月29日退歐前達不成協議的可能性為25%,持平於11月調查。自2017年7月路透調查開始問及這一問題以來,該預估一直介於20-30%。
http://mypaper.pchome.com.tw/jun20100808/post/1376547605
【縱覽中美經貿爭端八十年】 文:著名經濟學家--梅新育
http://mypaper.pchome.com.tw/gloofer/post/1376498185
【美國與中國能否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