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背後怎麼會有大大的滿月 + 牛郎織女的真面目※
※牛郎織女的背後怎麼會有大大的滿月※
整理/ y編-*雷雅淇* 來源:泛科學
今天既然是七夕,就不能不提到牛郎織女。而牛郎織女的故事其實是源自於文人雅士對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浪漫想像。關於他們的真面目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可以去看後續這篇文章(牛郎織女的真面目)。
既然是七夕,我們就應景的來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孤兒牛郎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嫂嫂不只對牛郎不好,算數也很不好:給了牛郎九頭牛卻要牛郎帶十頭回來才能回家。
經過高人指點的牛郎,從此就去夜總會生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全劇終。
牛郎帶回了一隻其實是被打下凡間的老黃牛。他對這隻牛悉心照顧,於是老牛就指點他找到了仙女們下凡洗澡遊玩的地方。他偷偷拿了其中一件衣服,而因為沒有衣服穿就回不去天界的織女,就這樣跟牛郎墜入了愛河。
他們經過什麼樣的過程,生育了一對龍鳳胎我們就不贅述了,但這樣觸犯天規的織女要被強行帶回天庭。經歷了一番波折,有點被他們愛情感動的王母娘娘終於同意,讓他們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等等,不是說他們相聚是農曆七月初七嗎?七月初七的月亮應該是這樣啊:
這樣無法解釋的事情,由泛科學專欄作者蔡宇哲提出後在社群中掀起了一番討論。如果我們不要為難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織女,要怎麼解釋這一張圖才能它仍然有這樣浪漫的氛圍呢?
假設一:他們是在外太空
提出這個討論串的蔡宇哲老師一開始的立論是:他們是神仙,圖是地球人看到他們相會。所以他們在哪相會怎麼搭橋先不管,反正神仙自有辦法解決。但地球人的我們看到他們時不該是滿月啊。
另一位專欄作家廖英凱則說:他們是每年七夕在銀河旋臂上相遇,所以你看到的至少是6500年前的牛郎織女,過來有個時間差所以剛好碰到滿月那幾天也是1/10的機率。
就算沒那麼遠好了,鵲橋高度跟月球軌道一樣,對神仙來說也很合理吧,所以你看後面的月面陰影,也不是地球上看到的角度。
假設二:那根本不是月球
英凱也提出:其實再觀察看看,你怎麼會認為那後面的是月球呢?那光明明是7500K以上的藍白光恆星,搞不好是天狼星或是參宿增一之類的超大恆星哪~~
y也附和說:覺得背後應該是恆星+1,搞不好是第三者天津四,他的光譜型A2也是淡藍的白色。
阿樹老師也對「要怎麼樣才能讓人在地球上看牛郎織女會面時有滿月?」提出了另外一個方向:簡單版的就是有個地球2.0和月球2.0,各項參數配起來剛好七夕那天就是滿月。(蔡宇哲老師跟著說:所以要在平行宇宙的地球才能見到囉。)
假設三:公轉速度改變
樹提出的另外一個複雜版的說法是:月球公轉速率快約一倍、地球公轉速率也快約一倍,地球自轉速率維持不變。
可以得到一個月只有約14.6天左右,一年只有只有182~183天,但一樣一年會有12個月,每天仍然是24小時,而初七前後就會是滿月,解決!(不用考慮牛郎織女星,因為他們是恆星,視角差距不會有太大變化)
追本溯源,為什麼背後會是滿月
說到底,這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是那張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圖片,但為什麼要在牛郎織女相會的圖後放上滿月呢?
康靜宜老師說: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宇哲老師發現的牛郎織女圖是現代文創的毛病,僅顧著設計、創意與現代繪圖科技的展現,忽略「文化」與文學、史學、哲學。
所以牛郎織女約會要打光,才有剪影效果,這是拍片與美學的概念,但完全忽略神話傳說的文學美學,牛郎織女鵲橋會是有煙雨濛濛氣氛的(離愁啊!相見時難別亦難),但這樣繪圖就不美了。
所謂神話傳說可以說是一個民族人民共同的意識與夢,在對許多現象矇眛的時代,神話與傳說解釋了許多現象,有些在後世可被科學檢驗,但更多的神話傳說是反映的人心(願望)與人性,所以可供為社會學或是人類學(或文明發展)的研究文本(但神話傳說是由口傳開始,所以是流動、演進的,在演變的過程中又寄寓更多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
所以舉凡神話傳說中的人、事、物必須回到「那個版本」的時空去理解,但神話傳說既是科學知識矇眛的時代,當然無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科學,當時所謂的科學是有很大的幻想空間,這幻想空間又有很多人性的色彩,所以後世才認為浪漫啊!不然月球怎會有嫦娥?(根據民俗學研究,嫦娥奔月可能是跑回娘家「月圖騰族」)
錯誤的天空不只這一樁
但搞錯天空的烏龍似乎不只這一樁?!除了美國天文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對鐵達尼號搞錯天空感到生氣外, Hung Li-hsuan也提出了他的疑問:
在台灣,明明只有東部可以看見太陽下山。西部的人應該都只會看到太陽西沉入海。為何無論東西部的人,從老到小,都常常把「太陽下山」掛在嘴邊?閩南語歌會有「日頭落山」的歌詞,小小羊兒要回家這首歌也有「紅紅的太陽下山了」這句歌詞。
我不懂原住民語(甚至是古語),會不會就不會出現類似「太陽下山」的用語呢?這是否表示閩南語跟現在所謂的"國"語,其實幾百年前都是外來語言?
Thomas Liao 回答道:台語的前身是中古漢語。中古漢語形成於唐宋之際,那個時期的人生活在中國中西部,所以只有「日頭落山」的自然景觀,因為離海太遠,沒有機會看到「日頭落海」。現代國語源自於北京,清入主中原後改良明朝的官話所形成的,語氣高傲,又稱「官腔」。國語比起台語,其中原漢語成分少了很多。
阿樹老師也補充:「日落西山」一詞來自舊唐書音樂志二:『…攸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故歌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對照現代的國語與河洛話的語源,可以發現開始有日落西山這用法也差不多在唐宋之際。
所以只要在中國,除非你在山東、遼東半島的西岸部分地區,或是一些離島,否則不會有「西沉落海」的現象。
這一系列的「牛郎織女滿月圖」大多是源自於中國免費的圖庫網,用的人多半沒有想那麼多所以就這樣一直以訛傳訛,但注意到了就真的很難這樣繼續將錯就錯下去了。
或許你會覺得,一扯上科學本來有意境的東西好像都浪漫不起來了;但這才是屬於科青的浪漫啊!
用也是泛科學專欄作家–海苔熊的話來結尾:「想你的時候,我會抬頭看看天空,這樣就會覺得我們好像很近,至少,看的是同一片星空。」他在《我的少女時代》裡面這樣說。
從日落西山到牛郎織女,或許我們眼前不只是一片天空,而是一段關於重逢與聚首的夢,帶走的是時間,留下的──是思念。
※後續:七夕小常識—牛郎織女的真面目※
傳說中,牛郎與織女每年只有農曆七月七日七夕這天能透過喜鵲搭成的鵲橋相會。仰望天際,星空中的那兩顆代表牛郎與織女的亮星,總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只不過,您知道牛郎與織女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嗎?
牛郎與織女都是和太陽一樣的恆星,經由核心核融合反應所產生的光,穿越太空、抵達地球,才能被人們看見。
其中,織女屬於88星座中的天琴座,亮度0.0等,是全天排名第5亮的恆星,顏色呈現藍白色,西文Vega或Wega乃「俯衝的老鷹」之意。它距離地球約25.3年,換言之,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織女,其實是它25.3年前所發出的光。在織女星旁有4顆排成菱形的3、4等暗星,在東方被視為擅長織布的織女所使用的梭子,在西方則被視為七弦琴的琴弦部分。
牛郎又名「河鼓二」,屬於88星座中的天鷹座,亮度0.8等,全天排名第12亮的恆星,顏色呈現白色。西文Altair乃「上升的老鷹」之意,與織女相反。它距離地球約16.7光年,同上,如今所見之牛郎是距今16.7年前發出的光。牛郎旁有兩顆2等星,分別為河鼓一與河鼓三,這顆顆星幾乎連成一直線,象徵著牛郎用扁擔帶著一雙兒女。
牛郎和織女在地球上看似只是隔著銀河相望,其實兩者彼此相距約16光年之遠,且它們彼此相對位置幾乎不變,並不會因七夕「鵲橋相會」而變得比較近喔!
在織女以東的銀河裡有另一顆亮星,是天鵝座的天津四,亮度1.3等,全天第19亮的恆星。它是顆藍白色超巨星,所發出的光亮比太陽還多500倍左右,只是遠在3000光年之外,所以沒太陽這麼耀眼。其西文Deneb代表「天鵝的尾巴」。而在中國古代則將又有「北十字」之稱的天鵝座視為「渡船」,天津四就是銀河中船舶休息或裝卸貨物的渡口。而這隻天鵝,其實也就是苦命的牛郎織女相會時必備的鵲橋。
牛郎、織女、天津四這三顆亮星組成所謂的「夏季大三角」,是夏季星空中最明顯易見的三顆1等星。夏季大三角近似直角三角形,位在直角的是三者中最亮的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