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對蕭瑟秋景而傷惑。語出《楚辭》卷八《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唐‧杜甫 《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鄭振鐸《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那末你的感觸將更深了,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
“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別是劉禹錫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將悲秋寫入了中國的詩壇。
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要寓於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詩人們一方面感歎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歎,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
宋玉─悲秋(影響)
自蘭台子淵(宋玉)賦《九辯》以來,自古文人便有悲秋一說。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潦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穴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文人悲秋始于宋玉。宋玉把秋景秋物、秋聲秋色,與自己的悲慘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表現詩人的抑鬱哀怨、感傷憂憤。情與景融、思與境偕,從而構成一個和諧的藝術整體。
秋氣之可悲。宋玉悲秋是對夏的憧憬,是對楚國興旺的回憶。“收恢台之孟夏兮,然坎傺而深藏……”夏季樹木蔥蘢,花草繁茂,那種熱烈而蒸蒸日上的景象,正如楚國“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栗之十年”的繁榮強盛之過去。然而好景不長秋風起,宋玉以無限的懷念之情回顧以逝的日子,緬懷強楚的風采。
秋之為氣也。一是社會背景的寫照,楚國日益衰退,滅亡之勢不可挽回,如秋風吹百草殺,國之將亡豈不悲?二是詩人自我命運的縮影:“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悼餘生之不時兮,逢此世而狂攘。”他悲歎自己老而無成,終無建樹,此時又因失職而流落他鄉。
正如秋風之落葉,不知將飄零何方。是秋天驚然喚醒了詩人,他認識到“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他擔心“無衣裘以禦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詩人在對時間的憂慮中包蘊著一種生命意識,一種對死的畏懼與對生命的珍視。
一年四季,秋只有一次,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但永恆時間中的季節是迴圈不息的。 透過一片肅殺之氣,讓我們看到了一籌莫展的宋玉、看到了胸中懷有一腔宏志的宋玉、看到了憂國憂民窮困潦倒的宋玉…… 宋玉之悲秋,不僅是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哀怨,而且是代表著萬千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的文化精神和憂患意識。宋玉之悲秋,不只是一曲在往復不已的悲秋旋律中低吟哀唱,綿綿憂傷中飽含著他對慘澹人生和衰敗國度的怨憤;它不僅是一幅蕭瑟的秋景,更是詩人自己沉重的對國家和民眾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正是因為詩人的這種文化精神和憂患意識存在于華夏民族的大 文化之中,宋玉之奇才、宋玉之高潔、宋玉之悲壯才令歷代文人大夫所讚歎、所頌揚。 詩仙李白本想“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然而時運不濟,最終落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由自己的身世聯想到悲苦一生的宋玉,便感慨萬千:“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舉國莫能知,巴人皆捲舌。一惑登徒子,恩情遂中絕。”又說:“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裏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這位至死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狂人,深深的為宋玉所折服。
詩聖杜甫一生也是悲愁多病,報國無路,最後死在一葉扁舟上,此情此景與宋玉何等相似。他面對蕭蕭秋風,思念起先賢宋玉:“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道今疑。” 不管是宋玉的縱橫才氣,還是他的風流逸志,抑或他的儒雅氣質,杜甫都奉為楷模稱為老師而以尊崇。
唐人薛濤詩中云:“宋玉亭前悲暮秋,陽臺路上雨初收。應緣此處人多別,松竹蕭蕭也帶愁。” 戴叔倫寫到:“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吳融《楚事》一詩中道:“悲秋亦應抵傷春,屈宋當年並楚臣。何事從來好時節,只將惆悵付詞人。”
“悲秋”情緒疲軟
天氣涼爽了,但許多人卻犯困、精神疲乏,這是為什麼呢?醫學專家介紹,這種現象稱之為“情緒疲軟”。立秋前後,隨著天氣漸漸涼快,人也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這時就容易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而出現疲軟、困乏等狀況,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欲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的聯繫。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裏,人們除了容易“秋燥”,有時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鬱症”。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切莫“秋雨晴時淚不晴”地自尋煩惱。
秋天,乃“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大好季節,是收穫的季節,大可不必自尋煩惱,失意傷感地“悲秋”。飲食滋養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盡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較薄弱。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鬱的作用,長期喝對於抑鬱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鬱很有幫助。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磷質,也會幫人們消除抑鬱。
“悲秋”之情下的克服方法
1、參加鍛煉:體育鍛煉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戶外散步、跳舞、游泳、練太極拳等。
2、改善營養:維生素B有助於改善情緒,這樣的食品有全麥麵包、蔬菜、雞蛋等。
3、走親訪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裏話。
4、樂觀幻想,有些人遭受了一點挫折,凡事總往壞處想。克服的方法是,甯作樂觀的幻想,不作消極的猜度。
5、奮發工作,一旦潛心事業,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便能使人忘記憂傷和愁苦。
6、旅遊和外出:心情煩悶時,看看青山綠水,看看嫋嫋炊煙,疲勞、苦悶之感頓消。
7、看電影:抑鬱時,看個喜劇片,這種移情效應是很明顯的。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悲秋》唐‧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蝶戀花》詞 北宋‧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裏。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悲秋》 南宋‧陸遊
(一)
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長饑一老僧。霜夜羈愁更無賴,莫收書策且留燈。
(二)
蕭蕭衰鬢點新霜,人靜房櫳易斷腸。等是閉門愁裏過,任教風雨壞重陽。
(三)
殘年孤寂不禁秋,醉自淒涼醒更愁。富貴空成守錢虜,吾今何止百宜休。
(四)
小雨簾櫳慘澹天,醉中偏藉亂書眠。夢回有恨無人會,枕伴橙香似昔年。
(五)
一拋蓑笠雪溪舟,八載梁州複益州。才破繁華海棠夢,又驚搖落井梧秋。
曉班無複趨行殿,晚境惟思老寢丘。病肺經旬疏酒盞,愁來惟是上南樓。
(六)
病後支離不自持,湖邊蕭瑟早寒時。已驚白髮馮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
枕上數聲新到雁,燈前一局欲殘棋。丈夫幾許襟懷事,天地無情似不知。
(七)
煙草淒迷八月秋,荒村絡緯戒衣裘。道人大欠修行力,平地閑生爾許愁。
《陪侍禦叔華登樓歌》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天上謫仙”李太白的“秋聲”,豪邁、飄逸,也有著徹骨的瀟灑。看到秋雁遠去,萬里長風撲面而來,不僅沒有愁怨,反而舉目望蒼天,酣醉在高樓。在這起秋意中,人生在世的不稱意,大可就此拋在腦後,“讓往事都隨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