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12:29:49幻羽

《雪景寒林圖》─ 心中山水

  

                浮生幾載逸山林居

                閒踏山水一步一蓮華

                諦聽天地流轉禪韻音

                畫下千百年來山水情

  

                        *幻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5c897fS54

                    古箏-深山禪林



                    《雪景寒林圖》─ 心中山水

巍峨的泰山,險峻的華山,秀氣的廬山,從古至今,這些名巒山川從始至終便是美術大家的摯愛,愛山愛水愛自由的畫家數不勝數,不知道是否注意過幾乎大半的古代繪畫大師似乎都有一種超然的感覺,或許會問什是超然,怎麼說呢,他們大多不喜被紅塵俗世所干擾,期望有一種隱居於世,從此只與山川林竹居,以蟲魚鳥獸伴,與日月同息,同山河共存的生活,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願意致世,希望可以憑藉自己的滿腹才華去自己的國家盡一分微薄之力的美術大家,當然,人各有志,我們暫且不提,如果愛山川,那就一定要知道他,*範寬*,因去瞭解後,正的喜愛上他筆下的山川。如果你喜愛山川,也一定會喜愛他的《雪景寒林圖》。

範寬的《雪景寒林圖》是用三張絹帛至而成的畫卷,主要描繪了冬日裏下雪後的北方山林的奇觀。整個畫面上群山巍峨壯觀,氣勢磅,山下的叢林延綿不,在叢林的後方仿佛隱隱可以看到村莊,似有人煙。畫面上的雪峰赫然聳立,好像亮的晃人的白雪隨處可見。在高山寒林和數不盡的幽深溝壑峽谷中,不知道多少生命被包容,也不知道多少故事被掩埋。

範寬將《雪景寒林圖》的畫面全局,把握井然有致。如果俯身近看他的筆痕,會發現其實用來描繪山石的地方他均用的是短而靈巧的短線條,重點的描繪和刻畫出了我國北方的山石的冷硬粗糙,整體畫面便顯得深沉而有厚重感。他在皴擦渲染的時候,在留出山峰頂端與叢林山石空白的方面非常的注重,使畫面雪意十足,其實,只要是精於繪畫領域的人都會明白一點,那就是雪是非常難以表達的一個題材,雖以空白可以表達雪,卻極其容易出差錯,稍不留神或略微缺乏耐心,結果可能就是雪不似雪,破壞整體觀感。而作者卻在此細膩之處表達的更精緻。

細看之下,會發現近處的每一數木,範寬他都仿佛賜予了靈魂,形象姿態各異,就連同通往高山之上的小道也採用了蜿而上的方式,使山川更顯其巍峨高聳,平緩處也均有丘林延綿。整體仿若山峰雪頂衝破雲霄。煙霧繚繞,遠山若隱若現,叢林山川間猶如仙境。範寬以肆意狂放的筆墨,濃郁跳躍的色彩,描繪出了一幅他心中的雪山叢林。

其實認觀之此圖,並不難領略到,範寬不局限於基本的物體形象的畫風,其實這便是他性格的實寫照,範寬向來不拘於世,在南太華山常年居住,可能是常年居於山中,在胸中大便自成山水,長期的觀察使得範寬的山川充滿著別人所描繪表達不出的神韻,不記得是誰曾評價範寬畫的並不是山形,而是山神。畫面中濃濃的透出一股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意味。


古往今來,畫山之人有之,畫林之人有之,畫雪之人亦有之,但能繪其心中山水之人少之。 

此《雪景寒林圖》將北宋人敬畏和頂禮膜拜山川的虔誠精神展現出來。置身此煌煌巨作之前,高山仰止的視覺震撼讓人肅然起敬。

範寬,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據說因其性情溫和寬厚,故得名「寬」,漸漸人們以綽號相稱,他自己也在畫上署名「範寬」。

初學畫時,師法另一山水畫名家李成,但其質樸寬厚的個性與李成的俊秀文雅並不契合,兩人的生活體驗也相去甚遠:範寬長期往來於關中、洛陽之間,李成則一直在山東營丘一帶活動。由於所見所感迥異,兩人筆性、畫風自然大異其趣,範寬師法前輩不得進步,轉而向其生活中的水學習,體悟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後的範寬,果然面目一新——紀念碑式的高聳山峰,堅實的巖石質感、厚重而穩固的山體。範寬著意物象質地、本貌的展現,塑造凝練靜止的山水氣象,形成了他獨特的個人風貌。

範寬的筆法質樸實、筆力渾厚老健,尤以「雨點皴」著稱。「雨點皴」形似雨點的皴筆,是範寬山水畫的特徵之一。「雨點皴」是將毛筆用力?下後迅速提起,形成下筆重而提筆輕的長點,適宜表現山石雄渾堅實的神貌,是範寬觀察周遭環境而括出的表現手法。范寬在《雪景寒林圖》中用此種長點皴筆密密鋪陳群峰,並以淡墨的渲染凸顯積雪厚度及煙雲的變幻光影,巧妙烘染出幽靜、深邃的意境。此外,他還以寫實的態度面對自然,在山頂上勾畫著細短的小枝,「石老樹,挺生筆下」。

《雪景寒林圖》描繪的是關中的山林雪景。大雪初止,群峰聳立,寒林馥鬱。山徑、木橋、村舍萬籟俱寂。前景群樹,姿態矯健,天寒地凍的冬景,平添幾許生氣。從前景的寒林縱向推進,到半山腰白雪蓋頂的廟宇,再往上便是拔地而起的高聳山峰。在煙雲的籠下,雄偉主峰兩側隱現的村莊、僻徑、山巒以及飄渺的遠處群峰,使畫作的氣象幽靜深邃。想像置身木橋之上,仰望巍巍主峰,浩瀚蒼穹,人在其中有如微塵;放眼右側,一旁輔山則是雲靄氤氳,寧靜神秘,縱深看去,數不有幾重山巒溪谷。

驚嘆畫中的意境,煙霧朦朧中含有浩然氣勢,濃墨深厚處境界浩淼,淡然處澈透亮。北宋畫論要求山水畫達到「可觀、可居、可遊」的境界,觀者看畫如身處山實水,會有徜徉其中,甚至築居其間的感受。置身《雪景寒林圖》之前,觀者感受的不是丘壑的營造、或是技法的精妙,只是單純的如臨其境的震撼與喜悅。

《雪景寒林曲》在寒風呼嘯聲中由遠而近,人自風雪中走來,在大提琴的襯托下,旋律唱出陜甘典型的山歌韻味。琵琶,笛子與打擊樂,層次分明地表現出畫作中山勢高聳,雪水洋瑩的氣勢。但琴聲如水,笛聲麗,樂韻幽婉,感覺仍難以述盡畫之深遠意境。 

《雪景寒林圖》此畫採用全景式的構圖描寫北方雪山寒林,使遠景、中景、近景層次分明,中心突出。遠處,山石雄峻,巍巍高山占去畫面大部,渾厚雄健。山下寒林蕭然,山頂密夢叢生。高山之麓,山腰之間,寺院隱現于山林煙雲之中。山下溪水之濱,為坡石和彼岸,古樹密林,枯枝老幹蒼勁挺拔,山腳下雲靄迷濛,映襯出山勢的雄偉。同時,由於近景的茂密古樹和背景的深遠雪峰,襯托出主體山峰的氣勢雄偉,場面極其壯觀。

畫中山坳間座落著村舍屋宇,隱約可見有人啟門而望,仿佛在觀賞美麗山林雪景。村居寨林相連,有溪徑木橋,溪水從遠處縈回而成片,雪後山林坡上一層皓白的銀裝,突出了山川的妖嬈壯觀,遠山雪重疊,迷霧茫茫。

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皴擦、渲染並用。畫家以粗壯的線條勾勒山石、林樹,結實、嚴緊,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並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皴擦烘染時,注意留出坡石、山頂的空白,以強調雪意。此外還應注意畫出林木濃密、枝椏銳利的感覺。

此卷有禦書之寶方璽,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于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後見錄於《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禦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

這幅畫在明末清初為天津大鹽商安儀周所收藏,安死後由其子孫變賣,當年的直隸總督購得此畫,將它呈獻給乾隆皇帝,後存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搶走了大批珍貴文物,《雪景寒林圖》也被外國士兵拿到書市上拍賣,被張翼發現,以重金買下後秘密帶回天津。

20185292018610日,為迎接天津博物館的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舉辦了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覽,其中北宋繪畫大師範寬作品《雪景寒林圖》在該次展覽中展出。

  

《雪景寒林圖》畫者:範寬  創作年代:北宋

  規格:160.3×193.5cm  材質:絹本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