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一眼!*幻羽*題
揮灑著青春的夢 走入禪
誰也無一言一語 禁語了
香板擊落“拍”驚醒!
那遙遠歲月的禪祖
馬祖與石頭的嚴峻
奔騰江湖的禪子們
臨際喝!德山棒!
趙州茶!雲門餅!
滾滾蕩蕩喧囂禪林
千百年後禪宗風格
只在宣示祖庭傳承
拭心淨自省禪是啥
品味了幾許的禪味
掀開鼻孔試道一句
我是誰?我是誰?
紅塵多乖干卿何底事
風雲濃淡歲月一掃空
來來去去無常生滅寂
本來面目即當下一眼
*寒山僧蹤*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葉葉來去都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vxlsvVx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Y9OJPE-4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kzouZD52ho
音樂 寒山僧踪
我們若看不破情關,就放不下,若沒放下,就得不到自在。我們要看破,就是要看到人生真實的一面,才能放下。我們人生真實的實相是什麼?佛陀說,就是無我,不僅我們本身當體是因緣所生,是空的,別人也都是空的。如果跟我們有情緣的,我們會生喜怒哀樂;如果跟我們無情緣的人發生不幸,我們並不悲傷。這都是我們攀緣的我執,所造成的煩惱,但佛說實際是無我,無眾生的,皆是幻像,皆是想緣而已。實際上我們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及他,為什麼? 我們人生的每年每天,分分秒秒的緣起緣滅,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它都有因緣果報,雖有因果,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如夢如幻,空,不可得。
所以,《般若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五蘊就是集合成「我」的「色受想行識」,也稱五陰,陰蔽了我們的覺性。我們要知道它們是空的,要看得破、放得下,知道「無我」,才沒有苦痛厄難的折磨。如何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是在照見「色受想行識」皆無自性,五蘊無自性,就是不能自主,不能自在,依他幻化,無自性即是無我。「色」無自性,無我。宇宙一切的形形色色,皆屬物質聚合而成。山河大地是色,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元素聚合而成的色相。因為一切色皆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當體即空,成壞無常虛幻不實。萬法萬相來去皆無自性,不可得,故「色即是空」。
「色如聚沫」,我們的色身由四大假合,亦如水面風吹而成的聚沫,虛有形狀,體本無實,瞬間即破滅,無法自在,沒有自性,也是「色即是空」。色雖沒有自性,卻能緣成幻有,空即是有,故「空即是色」。若仔細思惟,我們的身體是假藉父精母卵而生的,生老病死、眾緣生滅、從來沒有止息。五歲的我是我?還是現在的我是我? 都不是,沒有一個我是不變的,分分秒秒、紅血球、白血球及各種細胞都在新陳代謝,「我」只是一種概念的執著,有我即有憂悲苦惱!從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看破自我,才能真正放下。看別人也一樣,我們見得到的,皆是不真實!親人好友等等,皆是因緣和合,暫聚在一起罷了,緣盡皆空,是夢是幻!常作如是觀。
「受如水泡」,我們一切的苦受、樂受,就像水面因風動或物擊所成的浮泡,皆隨不定外緣忽然生成,須臾即沒。因緣生、因緣滅,皆無自性,不能自主,故無我,無我即空,所以「受即是空」。但苦樂宛然,不壞幻受,故「空即是受」。
「想」也無我。五蘊中想蘊若破,五蘊皆空。想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生出的分別、愛憎的念頭,生滅不停,經典說:「想如陽焰」,陽焰是春天遠觀曠野,日光折射,如水溶樣;渴鹿見之,以為陽焰是沙漠中的水池,奔前追水,不知水不可得,只是幻像!我們六根對六塵,所引起的一切愛恨情仇、分別計較,皆是如海市蜃樓般的幻覺,毫無真實可得。故說「想即是空」!又因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故「空即是想」。
我們觀察自我的起心動念,就知道每一秒都是亂想紛飛,無法停止。前一秒想的,後一秒就改變了;前秒哭,後秒笑;前秒愛,後秒恨;生住異滅,變換迅速。無中生有,轉瞬成空。沒有一種心意是永恆不變的,只是一種妄想執著,再換成另一種妄想執者,隨緣變化不止,都是永無止盡的妄想執著。如何對治?只有用都攝六根、專心一意來念佛,自念自聽,才能以一念抵萬念,漸除妄念,而回歸清淨自性。這是念佛法門最殊勝方便的功效。
「行如芭蕉」,我們隨著妄念遷流而去造作諸行,妄念非實,一切行為亦如芭蕉中空虛脆,究竟毫無實體,空不可得,故說「行即是空」。雖然諸行無常,隨緣變易,但是諸行因果究竟不昧,所以「空即是行」。
「識如幻事」,我們的識蘊,是我們眾生依無明所起的識心分別,如第八識,及由此轉生的第七識,前六識,皆認假為真,妄想執著,而誤認有個虛妄的我及我所。是妄想而有,非實體而有,就像魔術師幻出種種幻術,皆空無所有,故說「識即是空」。但若了知第八識雖虛幻無主,當體不離如來藏,體性本真,那麼「空即是識」。
五蘊皆是“空有不二、真妄不二、一切唯心造、一切不昧因果”,端看吾人如何用心。不僅可以照見五蘊皆空,也能從五蘊身心中,反照照自性,來照見真如法性,非空非有,無生無滅。
《西方公據》中唐朝裴休云:「大眾從無始來,常認為我身者,是地水火風假合之身。旋聚旋散,屬無常法,非我身也。大眾從無始來,常認為我心者,是緣慮客塵虛妄之心,乍起乍滅,屬無常法,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圓滿空寂者是也。我有真心,廣大靈知者是也。空寂靈知,神用自在,性含萬德,體絕百非,如淨月輪,圓滿無缺。惑雲所覆,不自覺知。妄惑既除,真心本淨。十方諸佛,一切眾生,與我此心,三無差別,此即菩提心體也。」
若我們能從五蘊的苦、空、無常、無我之中,去看破虛幻無主的穢身、妄念,不再隨生隨死,隨其欺誑擺佈,我們才能回歸清淨的真心。而以此堅固真實的純真心體來念佛,就會如徹悟大師所說:「以能念之心,本是全真成妄,全妄即真。所念之佛,亦本全德立名,全名即德。能念心外,無別所念之佛;所念佛外,無別能念之心,能所兩忘,心佛一如。於念念中,圓伏圓斷五住煩惱,圓轉圓滅三雜染障,圓破五陰,圓超五濁,圓淨四土,圓念三身,圓修萬行,圓證本真,而圓成無上妙覺也。一念如是,念念皆然。但能念念相續,其伏斷修證,有不可得而思議者矣!」
(*方慧幻*1年前-留言-)
上一篇:【做個從容淡定的人間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