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台海的六次危機─
臺灣海峽危機,簡稱“台海危機”,是指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後,臺灣海峽兩岸軍隊針對對方所採取的軍事行動,有可能引發全面戰爭的危機,目前共經歷六次。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演變成臺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對峙。而這場軍事對峙延續了60多年,至今仍未結束,只是在不同時期軍事對峙的強度有大有小。兩岸軍事對峙強度的變化,受兩岸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國際因素的影響 。
第一次時間1949年10月24日—1950年8月:金門戰役
解放軍自1949年4月發動渡江(長江)戰役以後,在數個月的時間內佔領了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自大陸退守臺灣。同年8月,解放軍攻佔福建,並進佔湖南、甘肅。9月,解放軍攻下綏遠、新疆。戰事節節勝利,加速中國共產黨組建政權的步伐。同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便籌畫解放包括臺灣島、福建省在內的沿海島嶼。1949年10月初,解放軍在解放大西南的同時,決定解放金門、廈門。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首攻鼓浪嶼。但這只是佯攻,盤踞廈門島的國民黨軍隊沒有察覺,調預備部隊至鼓浪嶼圍攻我軍先頭登陸部隊。儘管登陸鼓浪嶼的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但解放軍主力部隊在廈門島上擊敗了國民黨軍隊,廈門島與鼓浪嶼均被我軍拿下。這場戰役是“解放戰爭一次成功的渡海登陸作戰”。
10月24日晚,解放廈門島後的第七天,解放軍第10兵團第28軍、第29軍中的3個加強團近萬人發動了攻打金門島的戰役,並於25日2時30分奪取了金門古寧頭陣地。但因後續兵力跟不上,加上國民黨軍隊快速增援,26日下午7時,登陸的解放軍大部分戰死,部分被俘,這次戰役中解放軍受到重挫。
金門戰役的失利,並沒有阻止解放軍解放沿海島嶼的決心。1949年12月31日,共產黨發表了《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提出1950年的戰鬥任務:“解放臺灣、海南島和西藏”。為了削弱國民黨軍隊的整體力量,解放軍還發動了對舟山群島、海南島、萬山群島的軍事行動,並解放了海南島、舟山群島的主要島嶼與萬山群島全部島嶼。
1950年4月,共產黨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為全黨最重要的戰鬥任務”。接著,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前委發佈了《關於攻台準備工作的批示》,解放臺灣已成為新中國的頭等大事。為了攻打臺灣,解放軍先後組建了海軍、空軍部隊。當時,福建前線集結了一支15萬人的精銳部隊,除了進行密集兩栖進攻的訓練外,在福州、廈門、汕頭及其它港口準備了大量的登陸艦和其他類型的船隻,還準備了數百架飛機和30個左右的空軍基地。6月旬,毛澤東主席指定由粟裕負責組織臺灣戰役。7月,解放軍對臺灣進行了偵察,決定8月開展攻台作戰。此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解放軍將在颱風季節到來之前發起對臺灣的軍事進攻。一時台海戰雲密佈,臺灣島內更是充滿緊張氣氛。
然而,就在台海戰事一觸即發、臺灣島處於朝夕不保的時刻,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計畫被迫擱置起來。1950年10月25日解放軍投入“抗美援朝”戰爭。
第二次間1954年9月3日—1955年5月:九三炮戰
1954年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發動了榴彈炮突擊。
一江山島戰役: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統一指揮攻佔一江山島,是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至當日下午5時30分,經過一天戰鬥,解放軍佔領該島,國軍一江山指揮官王生明將軍引手榴彈自盡。
大陳島撤退:同年2月8日至2月11日,美國海軍與國民黨海軍將大陳軍民船運撤退至臺灣。
第三次時間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金門炮戰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發動了榴彈炮突擊,在四十四天內,向金門射擊炮彈幾近五十萬發。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中彈陣亡。 1958年8月初,臺灣當局也宣佈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8月7日和8月14日,兩岸空軍在臺灣海峽上空發生激烈空戰。8月25日以後,國軍企圖維持金門的海上補給,利用夜晚運補。而解放軍則以艦艇與岸轟,意圖維持封鎖。1958年9月2日,國民黨海軍沱江號完成運補作業後,卻于金門料羅灣附近外海,遭到解放軍魚雷艇包圍與猛烈的攻擊,幾乎沉沒。9月8日,解放軍持續向金門群島發射53300餘發炮彈,其重點指向金門新頭碼頭,途中解放軍海岸炮兵第150連的炮火擊中正在卸貨中的美樂號中型登陸艦(LSM242),官兵死傷11人,登陸艦則中彈引爆船運軍火燒毀。金門駐軍炮兵于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還擊,共發射10100餘發,迄六時三十分,解放軍受壓制而停止射擊。。9月24日,國民黨空軍使用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擊落解放軍空軍殲5戰鬥機一架,首開全世界空對空導彈擊落戰鬥機的先例。
1958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佈,“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七天”。同年10月13日再宣佈停火2周。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軍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臺灣運補船團護航,宣佈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炮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余發,國軍炮兵亦于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10月25日後解放軍放棄強攻,雙方炮兵在此時仍持續炮擊作戰。隨後解放軍方面宣佈采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的方針持續炮擊,隔年1月8日至15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15日,解放軍突又作零星擾亂性射擊。
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亦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炮戰,則從未再發生。
1960年,大陸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炮戰、六一九炮戰,爾後采“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炮,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不求殺傷和佔領,而是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的戰爭。
第四次時間1961年4月1日—1965年11月14日:國光計畫
1962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的“大躍進”失敗,整體國力虛弱之時,蔣介石急欲趁此良機反攻大陸。一方面,開始積極調整軍隊部署,高呼反攻在即的口號。另一方面,仍徵詢美國意見,希望得到支持。但是,最終在美國的反對下,未有實際行動 。
東引海戰、東山海戰(八六海戰)、烏丘海戰(崇武以東海戰)往後,除1965年間偶發的東引海戰、東山海戰和烏丘海戰之外,亦未有正式交戰的行動。
第五次時間1995年7月21日—1996年3月25日:1995年美國突然允許李登輝訪美事件
1995年5月22日,美國突然宣佈:克林頓總統決定允許李登輝于當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所謂"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
儘管此前兩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克和副國務卿塔諾夫已正式約告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這一宣佈仍令人震驚。僅一個月之前,美國國務卿親口對李道豫做出過承諾,說美國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那是這一年的4月中旬,李道豫去紐約出席《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期大會。期間,應美方的要求,17日與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夫在華爾道夫飯店進行了會談。談到李登輝圖謀訪美時,克里斯多夫曾明確承諾,美不會允許李訪美,並說李訪美不符合美台間的非官方關係的性質,美最多是考慮給李延長過境簽證。
李登輝第一次過境美國是在夏威夷。當時,美方規定他只能在機場停留。李登輝對此很生氣,穿著睡衣,不下飛機。如今,一個超級大國的外長對外做了承諾,竟然出爾反爾,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震驚和氣憤。
李登輝的行程與美國的姿態
1995年6月7日至11日,李登輝赴美,往返途中經停洛杉磯、錫拉丘茲(位於紐約州西北部,距康奈爾大學一小時汽車路程)、安克雷奇三個城市。6月9日,李在康奈爾大學發表了名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政治性演說,宣揚所謂"臺灣經驗",叫嚷要"突破外交孤立",強化台美關係,政治色彩濃厚。
從李登輝在美國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美國政府的確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限制措施,將李的訪問維持在"非官方"的基調上,縮小其影響。李登輝經停之處,除了當地官員和個別幾名議員出面歡迎外,美聯邦政府官員都未與他接觸,州長也沒有會見。此外,沒有允許李經停紐約;在機場和康奈爾大學不許掛偽"國旗"、不放偽"國歌";取消了李原定在康大舉行的記者招待會;沒有同意李的夫人訪問白宮等。
美方在華盛頓也做了點姿態。就在李登輝到康奈爾大學的當天,同年6月8日下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緊急約見我國駐美大使李道豫,除對允許李登輝訪美進行辯解外,也重申美執行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他還說,不管臺灣方面如何宣傳,李登輝的訪問完全是非官方和私人的,其來訪不代表美國政府承認臺灣;美國將繼續謀求同中國建立建設性的關係,維護現行的對華政策。
此次克林頓總統會見李大使,一反慣例,特意安排了記者到現場照相,以烘托氣氛。但是,美方的這些表態不足以消除李登輝訪美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更沒有就美國政府今後將如何處理此類事件給中方一個明確的答復。
大陸的回擊
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打破了將近17年不准臺灣最高層領導訪美的"禁令",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又為臺灣當局推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政策打氣撐腰,助長了臺灣當局和國際反華勢力的囂張氣焰。
面對美國方面的外交挑釁,中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反擊措施,以打消克林頓政府以為中方在美稍做姿態後就會吞下李登輝訪美苦果的幻想,使美國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同年5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召見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就美政府宣佈允許李登輝訪美一事,向美方提出了強烈抗議。
同日,外交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分別發表聲明,譴責和抗議美國的這一錯誤行徑。
同年5月26日,外交部宣佈,中國政府決定推遲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原定6月對美國的訪問;李貴鮮國務委員及空軍司令員于振武也分別中止了對美國的訪問。
同年5月28日,中國政府決定暫停中美關於《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和核能合作的專家磋商。美國軍控與裁軍署署長和負責政治、軍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原分別定于當年6月和7月來華的訪問,也被要求推遲。一時間,兩國間副部長級以上的高層訪問和一些重要的雙邊磋商戛然停止。
同年6月16日,我國駐美大使李道豫奉命正式通知美國政府,由於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造成了惡劣後果,他奉召回國述職。對此,美國務院發言人伯恩斯表示了遺憾,稱美並未對中方的決定採取對等行動,美非常希望中方能儘快派回大使。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國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導彈實彈發射演習,並推遲第二輪"汪辜會談"。
中方上述措施大大地震動了美國,促使美國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大辯論進入高潮。辯論的結果是,美兩党主流派形成一個基本共識:中國的崛起和強大難以阻擋。"孤立"和"遏制"中國不是上策,而與中國保持"接觸"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
第一次導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間,解放軍第一次導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所發表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並警示臺灣。
1995年7月18日,新華社發表新聞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二炮部隊的導彈試射演習,朝向距離臺灣基隆港約56公里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舉行導彈試射。此番舉動,讓兩岸關係生變,劍拔弩張。1995年12月19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臺灣海域。
這次軍事演習的具體過程:
1、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15導彈6枚,攻擊預定目標,富貴角北方約70海裏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里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2枚東風15導彈;7月22日零時跟2時,先後試射2枚東風15導彈;7月24日2時跟4時,先後發射2枚東風15導彈,6枚均命中目標區。
2、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裏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3、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4、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位於東山島舉行兩栖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第二次導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導彈發射及軍事演習。局勢緊張。臺灣的空軍和導彈部隊進入最高警戒。1996年3月11日,美國自波斯灣加派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戰鬥群前往臺灣海域,預定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戰鬥群會合。另一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也緊急出海警戒,雙方靜觀其變。
這次軍事演習過程具體如下:
1、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導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發射4枚東風15導彈點火升空,並迅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3月8日零時跟1時,從永安分別試射2枚東風15導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裏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1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導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裏處目標區。
2、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導彈射擊及海空聯訓,該島離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島嶼不足10海裏。
3、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另據報導,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解放軍進行第二次導彈發射及軍事演習。導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當時,有消息稱人民解放軍將攻佔一臺灣所管轄的小島嶼,事後證實為虛驚一場。臺灣民眾出現恐慌現象,數以千計的市民趕到銀行提領存款或換購美金。部分群眾擠在機場想取得機位,飛往美國及加拿大的華航客機班班爆滿。
第六次時間1999年7—9月事件
9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廣州軍區陸海空三軍、第二炮兵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在浙東、粵南沿海舉行了大規模的諸軍兵種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實兵演習。演習的成功表明,我軍現代化建設水準和聯合作戰能力又有新的提高。三軍將士正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觀看和指導了演習,並代表江主席和中央軍委向參加演習的三軍指戰員表示親切慰問。
東海某海區:風緊雲急,怒濤洶湧。在百年前鴉片戰爭的古戰場,我三軍將士和民兵上演了一場高技術條件下渡海登陸人民戰爭壯舉。由先進的登陸艦艇和近千艘民船運送的數萬精兵,在強大的海軍艦艇編隊、空軍作戰機群的火力掩護下,向“守敵”發起了排山倒海的攻擊。
記者在演習現場看到,指戰員們利用多種方式,把大批重裝備快速裝載上船,迅速完成了海上集結和戰鬥編組;依靠先進的指揮方法和手段,由登陸艦艇和民船組成的聯合編隊,與戰鬥機群和作戰艦艇密切協同,並肩作戰,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有力抗擊了“敵”對我航渡編隊的遠程打擊和海空攻擊;我航空兵、海軍艦炮、船載炮兵立體打擊“敵”海岸防禦前沿及縱深重要目標;登陸部隊採用多種方式快速卸載火炮戰車,同泛水上陸的兩栖裝甲作戰群、機降部隊匯成強大的突擊力量,實現了對“守敵”的立體突破,分割圍殲。
南京戰區司令員陳炳德、政委方祖岐告訴記者,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戰區以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發揚人民戰爭的光榮傳統,對使用民船配合我軍主力,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這一戰略課題開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成功解決了一系列難題,使戰區內的數十萬艘民船可隨時動員徵用,形成“萬船齊發”之勢,保障大兵團渡海登陸作戰需要。南海某海區:硝煙彌海,炮聲裂空。
廣州戰區陸海空三軍數萬精兵渡海登陸聯合作戰同時在兩個方向打響。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部隊組成的左翼登陸集團,在第二炮兵戰役戰術導彈、空軍戰鬥機群、陸軍武裝直升機、海軍艦載火力支援下,向“敵”灘頭陣地發起一波又一波勇猛攻擊;電子干擾飛機和船載電子干擾群密切配合,對“敵”實施電磁壓制;掃雷艦艇和登陸兵運用多種手段破障,開闢水際灘頭通路,迅速打開突破口,建立登陸場。由陸軍和特種作戰部隊組成的右翼登陸集團,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奪占港口戰鬥。
我海空火力對“敵”港區指揮所、通信樞紐、高技術兵器陣地實施精確打擊;登陸部隊多路展開,並肩攻擊,搭乘氣墊船的攻擊分隊快如利劍劈開“敵”防線,操縱翼傘和動力傘的特種部隊神兵天降奪控要點,機降部隊出“敵”不意分割夾擊,一舉殲滅港口“守敵”。隨後進行的快速殲滅局部反擊之“敵”、鞏固登陸場戰鬥同樣驚心動魄。面對瘋狂反撲之“敵”,我登陸作戰指揮部快速部署兵力、火力。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猛烈突擊“敵”有生力量,
裝甲快速突擊群迅猛穿插,垂直攻擊群超越攻擊,徹底粉碎了“敵”反擊企圖。這場演習充分展示了高技術條件下渡海登陸作戰的壯觀場面。大批新裝備使陸海空三軍在作戰中如虎添翼。先進的作戰艦艇、飛機和電子干擾設備使我軍能夠有效地奪取制海、制空和制電磁權。登陸艦艇、氣墊船和直升機等現代登陸輸送工具使進攻更加勢不可擋。數位化炮兵作戰系統使“戰爭之神”反應更加靈敏。覆蓋各軍兵種、各指揮層次的自動化指揮網路與無人偵察機、戰場偵察系統相配合,大大提高了作戰指揮效能。
廣州戰區司令員陶伯鈞、政委劉書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堅決捍衛祖國統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來戰區三軍部隊大力加強聯合作戰研究,深化訓練改革、開展科技大練兵,指戰員綜合素質迅速提高。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打得贏”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部隊的新裝備迅速形成戰鬥力。高技術條件下反空襲、反偵察、電子對抗和渡海登陸聯合作戰各種新戰法,經過反復檢驗日臻完善,完全有能力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浙江兩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加民船動員徵集演練,積極為演習提供各種物資保障,充分展示了軍民萬眾一心、共同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
演習結束後,張萬年檢閱參演部隊並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九十年代末,李登輝公然背離一個中國的根本原則,大肆鼓吹所謂“兩國論”,徹底暴露了他企圖把臺灣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的狂妄野心,是對祖國和平統一的蓄意破壞,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的嚴重挑釁。這次渡海登陸作戰實兵演習,充分顯示了我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和堅強決心,展示了我軍維護祖國統一的強大實力。我們嚴正警告李登輝,玩火者必自焚!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分裂勢力想要逆歷史潮流而動,都不過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必將碰得頭破血流,自取滅亡。
張萬年強調指出,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仍然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我們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堅定不移地以國家意志為最高意志,以民族利益為最高利益,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有辦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分裂祖國的圖謀得逞,絕不坐視任何一寸土地從中國的版圖上分裂出去。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隨時準備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罪惡行徑!張萬年要求全軍部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周圍,牢記神聖使命,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嚴格訓練,加強戰備,為完成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李長春,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也觀看了演習。觀看演習的還有解放軍各總部和有關大單位及當地省的領導隗福臨、袁守芳、周友良、石雲生、劉順堯、楊國梁、王祖訓、邢世忠、張德江、柴松嶽、盧瑞華等。
2018-05-20 10:31 星島環球網消息:《大公報》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在島內上臺執政屆滿兩年之際,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表示,蔡英文很難,甚至不可能完成大陸方面兩年前曾經期待的這份答卷。蔡提出的“維持現狀”,既不是大陸主張的“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也不是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而是“一邊一國”的“分裂現狀”。他表示,蔡英文的內外政策已經非常清晰,即“疏離大陸、投靠美日、穩固政權、徐圖獨立”。專家分析更指,由於蔡英文執政兩年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之間喪失政治互信基礎,台海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蔡英文就職時提出兩岸政策“維持現狀”,但兩年來台當局的“邦交國”斷了3個、連續兩年未受邀參與世衛大會(WHA),大陸動用實力影響外企將臺灣納入中國一部分。王在希接受臺灣《旺報》專訪時表示,蔡在兩年前就職演說中用“維持現狀”這樣模棱兩可的詞語,作為指導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現在看得很清楚,所謂“現狀”就是“一邊一國”的“分裂現狀”。
避實就虛維持“分裂現狀”
王在希表示,蔡英文當局在經濟上鼓吹“新南向政策”,政治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文化上積極推動去“中國化”,軍事上加緊向美採購先進武器裝備,兩岸關係上千方百計限制兩岸民間交流;因此今年“5.20”蔡英文對兩岸的相關說法,仍會避實就虛,換湯不換藥,把導致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原因推給大陸,竭力為兩岸關係惡化推卸自己的責任。
台“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透露,大陸過去一年對臺灣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他日前更聽到對岸高層對他說“之後還會有更多”。程建人表示,台當局要真正考量到臺灣利益所在,否則傷到的只有自己。
美祭“臺灣牌”惡化局勢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党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分析指出,蔡英文上任的這兩年來,讓兩岸之間喪失政治互信基礎,使得台海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他表示,當前蔡英文政府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以及一中原則,這是導致台海形勢不容樂觀的根源所在。“台獨”勢力的日漸囂張,使台海局勢的緊張程度有所加劇。同時過去兩年美方不斷祭出臺灣牌,對台海局勢不但沒有任何正面的幫助,反而會使其更為惡化。
展望未來,陳先才認為,臺灣進入選舉季,民進黨方面由於執政績效不佳,支持者投票意願有所降低,不排除綠營可能有基於選舉利益之操作而使得兩岸對立情勢提升,如最近爆發的“拔管”爭議以及綠營逼迫柯文哲向“獨派”妥協等事件。
陳先才指,正是由於民進黨執政當局不願意回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不願意放棄“台獨”分裂活動,使得兩岸關係的對抗性趨勢進一步加劇。同時兩岸民意對抗情緒不斷升高,當局亦不斷拉攏國際勢力介入臺灣問題,都有可能會使台海危機情勢升高,甚至爆發新一輪台海危機。
當局再打“悲情牌” 組團赴WHA“蹭會”
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21日至26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臺灣再次未收到邀請函。不過,當局效仿去年,仍派出“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18日晚帶隊前往日內瓦。
陳時中指,此訪第一天會參加由民間團體發起“臺灣無國界醫院展”記者會,第二天會跟世界醫師會的重要幹部進行早餐會談。下週一上午會舉行國際記者會來表達臺灣的立場,接下來則會努力跟“友邦”及“友好國家”進行雙邊論壇。
對於蔡英文和賴清德是否有重要指示,陳時中表示,他們希望“我們能出去,能彰顯臺灣的價值,把臺灣的聲音向世界說明”。至於是否與美國衛生部長見面,陳時中表示,還在安排。
2009年起,臺灣連續8年受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然而自蔡英文上臺後,臺灣至今未能獲邀參加,今年是第二年。去年,台當局就在日內瓦上演“蹭會”。今年當局亦從數月前開始炒作WHA話題,除了表示“沒獲邀請也要去”之外,一月底曾一日三度發聲要參加WHA,稱“力道比去年更強”。
16日,在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針對臺灣未收到WHA邀請函一事,發言人安峰山表示:不能參會的責任在臺灣方面。當局應該反思臺灣為什麼連續兩年不能參加世衛大會,而不是去推卸責任,轉移焦點,打悲情牌,去誤導臺灣民眾和國際社會。
─美國是否會再派「航母繞台」?
上一篇:※8部─末世科幻的電影※
下一篇:※世界各地的矽谷之旅※
華盛頓 — 美國國會共和黨籍參議員加德納(Sen. Cory Gardner, R-CO)和民主黨籍參議員馬基(Sen. Ed Markey, D-MA)5月25日跨黨派推出《2018年臺灣國際參與法》 (Taiwa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Act of 2018),法案規定,支持臺灣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是美國的政策。
來自科羅拉多州的加德納為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他在聲明中強調,美國有義務盡一切所能強化臺灣的國際地位。
“這項跨黨派法案將確保重要國際組織不會因為中國霸淩手段而對我們的盟友臺灣視而不見,”加德納議員說。
來自麻薩諸塞州的馬基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他在這份聲明中也提到,在不要求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中,臺灣長期以來都是活躍成員和富有成效的貢獻者。馬基說:“臺灣的參與應該要持續下去,我們對盟友及夥伴有更廣泛的責任,確保脅迫不會成為印太地區和其他地方的常態。”
世界衛生大會(WHA)目前正在日內瓦召開,臺灣和去年一樣未能獲邀參與。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臺灣被排除在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多個國際組織。加德納議員的聲明說,國際組織面臨了來自像是中國等國家前所未有的打壓,而《臺灣國際參與法》的推出就是對此作出的回應。
在國民黨籍的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臺灣曾在2009年至2016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不過自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臺灣即沒有接獲邀請。
除此之外,《臺灣國際參與法》還指示美國在國際組織的代表利用美國的話語權和投票權為臺灣發聲,支持臺灣的參與,同時指示總統及其代表在所有與中國的雙邊交涉中,向中方提出臺灣參與適當國際組織的問題。
(美國之音《VOA衛視》主持人李逸華2018年5月26日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