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禪走青山綠水─*幻羽*題+ ─樂山大佛─
且任那夏禪走青山綠水,在那見聞覺知當下禪悟。
隨流風吹史詩、看天雨灑紅塵、幾度夕陽了無蹤。
捻縷殘雲觀盡人間苦樂,畫下無盡悲歡愁情殘卷。
歲月無歇翻滾了多少淚,誰能悟得空花水月禪意。
*幻羽*題
─樂山大佛─
遠古
距今5000—10000年前,三江流域沿岸已有先民活動。西元前2000年左右,樂山出現銅制器具。西元前600年前後,以鱉靈為首領的開明氏部族定居青衣江流域,在此生息繁衍,開墾荒地。
戰國西元前309年,秦武王派兵南下,滅掉開明氏原管轄地區統治,秦國在今樂山市市中區建立南安縣,從陝西涇水地區遷來大量人口到青衣江流域定居。 秦朝西元前256年,李冰組織樂山人民鑿斷淩雲山崖,開出引水管道。從此,岷江,大渡河在樂山一帶的水上航運逐步發展起來。
漢朝將南安隸屬於犍為郡。西漢文帝時,南安人鄧通鑄造錢幣,有“鄧氏錢布天下”的說法。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在犍為鐵山冶鐵製造武器、工具等,樂山的冶煉規模和技術已達到先進水準。
魏晉南北朝,東晉末年,南安設置治官縣,重點對迅速發展起來的冶鐵業實行管理。這一時期,原來居住在廣西、貴州、雲南一帶的十多萬撩人進入四川,樂山犍為鐵山以及三江流域聚居了大批撩人。居住生活延續了二百多年。
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
北周時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在樂山設置平羌縣管理撩人。
隋朝置眉山郡。原南安縣改名龍遊縣,傳說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游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遊。中央政府在樂山增設夾江、峨眉兩縣。此時,樂山能造黃龍大船,成為四川江河沿岸的重要造船基地。
唐複嘉州,眉州。種茶業已十分發達。岑參賦詩描述嘉州城外“田半種茶”。唐朝中期開鑿了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
兩宋宋朝改嘉州為嘉定府;元代改為嘉定路;明代改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並在府治置樂山縣,取“城西南五裏有‘至樂山’”為名,改龍遊縣為樂山縣,“樂山”之名沿用至今。
元朝設置馬湖路,明朝設置沐川司,清朝設置馬邊廳、峨邊廳
中華民國廢州府,治地設樂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樂山專員公署。1950年置樂山專區,1968年改為樂山地區,1978年樂山縣與五通橋區合併改為樂山市(縣級),仍隸屬於樂山地區。1985年國務院批准改樂山地區為樂山市,屬省轄市。1997年樂山市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的淩雲山棲鸞峰,位於淩雲寺的南側,因其所在地而得名嘉州大佛、淩雲大佛。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佛像開建後收到了人們大量的捐物捐資,當地的官員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賄,海通和尚予以拒絕,並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前來索賄的官員仍然強行索賄,海通和尚便自挖一隻眼睛,並將這只眼睛放在盤子裏遞給了該官員,該官員此後再無針對大佛的索賄行為。
此後海通和尚去世,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時,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自己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天寶五載(746年)時,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期間韋皋專門捐出了自己的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貞元十九年(803年)時,樂山大佛正式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淩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唐末和五代十國期間,大佛的相關維護工作並沒有明確記載,到北宋初年,樂山大佛已經出現損毀,佛身長滿青苔,外面的木閣也已塌毀。宋仁宗在位期間,大佛曾有一次大規模維修,外側的木閣也得到重建。此後大佛的相關毀壞和重建的記載一直處於缺失狀態,而其原有的所屬寺廟淩雲寺也曾多次毀於戰火。直至1898年,樂山大佛的體表已經年久失修,外面覆蓋了大量的青苔,木閣已完全損毀。1914年時,淩雲寺的僧人曾經對大佛進行維護。
1925年時,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現一處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經全部缺失。對此,樂山當地的軍閥陳洪範出資幾千元對大佛進行維護。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在這次維護中,大量的樂山當地的紅砂石被開成石條,直接做成面套覆蓋在了大佛臉部,五官部分由於難於修復而直接採取了描畫的方式,最後再用紅砂將大佛的面部全部塗紅,經過修繕的大佛已面目全非。同年,楊森率軍將陳洪範驅離樂山,楊森下屬的部隊隨後將樂山大佛當做炮靶子進行軍事訓練,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紅面罩的左眼部分在這次訓練中被打出一個大洞。這處大洞於1927年被當地的一位居士出資修復。1930年至1933年期間,樂山大佛再次大修。在這次大修當中,之前被加裝的紅面罩被敲掉,已經嚴重損毀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質三腳架的方式加以修復。
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高14.7米,耳長7米,眼長3.3米,鼻長5.6米,嘴寬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手部中指長24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大佛胸部有一處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裏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在佛體上修鑿有一套可以減輕山水沖蝕和風化作用的排水系統,其中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間沒有鑿通。大佛的兩側山體上各鑿有1尊身披盔甲、手執戈矛的護法天王像,每一尊高約16米,寬約6米。大佛的右側修鑿有棧道,可從佛像頂部直達抵達腳部。棧道的岩壁上現存2處佛龕,是大佛周邊的數百處佛龕中保存最為完好的2座。棧道由上至下第一處折返的地方刻有一副《西方極樂圖》,雕刻精細,內有亭臺樓閣等造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樂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佈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樂山大佛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峨眉山——樂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1994年至1997年,與樂山大佛直接相關的“中國文物古跡遊樂山國際旅遊大佛節”舉辦了3屆。1998年,樂山大佛景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該管委會的管控範圍達17.88平方公里,其中有景點44處,樂山大佛即是其中之一。該管委會主要負責景區的保護、建設等工作。2006年時,靈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隨即被歸入樂山大佛當中。2008年,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正式成立,該管理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借峨眉山與樂山大佛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頭銜來開發旅遊資源。
1989年至1991年,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七家單位對樂山大佛進行了整體勘察。在這次勘察中,考古人員發現大佛頭部破損嚴重,髮髻也有疏鬆的情況,佛身也出現了多處滲水,右手處殘損嚴重。在1992年之前,樂山大佛上的雜草都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官兵負責清理。此後樂山大佛景區管理委員會的工人們接管了這項工程,並在不久之後已經可以每年給大佛全身除草2至3次。由於受風吹、水漬、江水衝擊等影響,加上大佛又建在強度不高的紅砂岩上,2002年3月24日,由世界銀行提供貸款的樂山大佛維修一期工程正式開始,這次維護工程對大佛從頭部到胸部進行了全面整修,此外還加固了岩壁上唐代石窟的兩處危岩。這期維護工程於3月22日正式結束。
2002年6月23日,樂山大佛維護二期工程啟動,在這期工程中,工作人員對佛腳處的岩石進行維護和加固,並對江下岩體被掏蝕部分進行修補。另外,還將從江底修築一個貼坡的仿岩防水牆,以阻擋江水對岩體的直接沖刷,並整體加固佛腳基礎,同時該防水牆也是拓展大佛平臺的一個結構支撐。當年9月2日,樂山大佛1200歲生日暨二期工程竣工剪綵儀式正式舉行,第四屆大佛節也隨即舉辦。此項工作完成以後,佛腳平臺擴大近160平方米。這兩期工程共計耗資2億5千萬元人民幣。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樂山市政府舉辦了第五屆大佛節,並借此對外擴大樂山大佛的品牌影響力。
2014年11月,樂山大佛的保護範圍被確定為“北至樂山大佛景區北門,西至淩雲山臨江摩崖造像、樂山大佛沿江山體外延30米邊界處,南至下觀音寺南側山腳,東至靈寶塔停車場東緣、淩雲寺藏經樓東側陡坎、下觀音寺東側山腳連線”的區域,而建設控制範圍則被確定為“北至城南旅遊二號碼頭南端到岷江對岸觀佛樓南側連線,西至岷江西岸與鳳洲島東側邊界,南至擁翠樓與祝融峰和兌悅峰山腳連線,東至城南幹道西側、樂山大佛景區東門、舊日峰西側山腳連線”的區域。2015年1月14日,樂山市發生里氏5.0級地震,經過當地文物部門排查後,地震並沒有對樂山大佛造成任何破壞性影響。
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72792682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m0wqmn-xQ
[世界遺產在中國] - 樂山大佛
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4】
下一篇:─業缘→禪缘→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