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宇宙外面是什麼?
◎科學揭秘: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很多科學家為了一個論題就能爭吵很久,對於這種現象你會覺得,這幫科學家很無聊。你會想,宇宙有多少個行星,黑洞存不存在,這些問題又不影響吃飯睡覺,研究它做什麼。其實科學家真的是因為無聊才研究宇宙的嗎?這個背後背負了太多的責任。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好奇心,求知欲。所以不斷的探索。關於宇宙,認知的越多,對人類以後或許有很多幫助。大膽設想一下,宇宙中很多地球上沒有的能量能源和物質。如果可以被人類利用。如果N久後的將來,地球有危險,還可以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其他星球去繼續生存。
其實很多種研究對於我們常人來說好像覺得沒有意義,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研究著啊。求知欲和好奇心應該佔據很大比重吧。就好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墓裏邊是什麼樣子一樣。人類為了生存,為了能將生命延續下去,就必須高瞻遠囑,考慮人類長遠的發展,生命,尤其是人,是生命中的精華、精英,它對於它自身周圍的環境有著無窮的興趣。當然也包含著圍繞它的無限廣闊的宇宙,它要生存,它要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秘密。它要使自已永存於宇宙之中,它欲想自已能變得更智能更高級。它想使自已能更自由更舒暢的生存在茫茫宇宙之中,這就是人類為何要探索研究宇宙的動力。
這是人類最偉大最崇高最神聖的欲望,也許是夢想!1970年,尚比亞修女給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部門副主管斯圖林格博士寫了一封信,質疑他正在進行的載人火星任務的研究,不理解在地球上還有很多孩子忍受饑餓煎熬時,為何投入數十億美元實施一項太空探索計畫。斯圖林格很快回了信,他的答案在今天看來仍有值得參考之處。
史都林格在信中講了一個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裏有一位善良的伯爵,他將大部分收入都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中世紀窮人很多,而且不時暴發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賣力工作,晚上在家研究一些古怪的玩意: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裝到鏡筒裏,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些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裏,專心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鎮子上的人得知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閒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最終他的選擇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消除了多種瘟疫和傳染病。這一回報遠遠超過單純將這些錢用來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史都林格在信的結尾說:“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登月後,下一站是哪?1969年人類實現登月夢後,自此人們便開始設想,21世紀人類應該可以征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但40多年過去了,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還在地球上轉悠。現階段的宇宙探索似乎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不知該往何方發展。宇宙探索下站是哪兒?
方向1:月球建基地人類的確已經到過那裏,但並不意味著不值得再回去。但“返月”計畫宣導者說,這根本不足以探索月球的奧秘。該計畫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2004年提出的,又名“星座”計畫,主要內容是美國將在2020年再次登月。但登月計畫不僅僅是做短暫停留,而是最終建立一個基地為衝擊火星作準備。
方向2:登陸小行星這個想法聽起來或許有些瘋狂,但NASA早期的研究表明,將人類送上小行星是完全有可能的。載人到小行星需要的太空船與載人登月的太空船在主體部件上是一樣的,而且,由於小行星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太空船將更加節省燃料。天文望遠鏡已經發現了至少9顆小行星具備登陸的可行性。
方向3:衝擊火星火星協會主席羅伯特·祖布林也表示,只有登上那個紅色的星球,人類才能真正瞭解到“我們生活的宇宙到底是生機勃勃的,還是彌漫著死亡的氣息。”NASA局長博爾登誓言:“在我的有生之年人類必能登上火星。”
方向4:哪兒也別去載人航太飛行的反對者批評說,機器人可以同宇航員一樣完成任務,而且完全沒有安全風險,費用也更加低廉。其實,載人航太計畫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公眾,因為是他們在為該計畫高昂的開銷買單。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經過30多年的飛行,跋涉190億公里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號“終於飛出太陽系,成為首個實現這一壯舉的人造設備。該專案首席科學家埃德·斯通說:“這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就像是環繞地球航行一圈,或者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一樣。”科學家分析“旅行者1號”傳回的資料,認定它已經走出太陽系。“旅行者1號”上的等離子體波科學裝置可以檢測周圍環境中帶電粒子的濃度。和2012年10至11月的資料相比,2013年4至5月再次傳回資料時,每立方米內質子的濃度幾乎增長了100倍。“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和“旅行者2號”共同探索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並於1989年完成任務。
“旅行者1號”此後繼續以45公里/秒的速度航行,現在距離地球已有190億公里遠,傳回的信號也要17個小時才能抵達地球。不過,“旅行者1號”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因為只要探測器上面的設備能夠正常工作,科學家就會通過它們進行新的探索。太空探索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同時也孕育出一系列新技術。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增強了人類的信心和進取精神,讓人類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面臨的各種嚴峻考驗和挑戰。在我看來,人類通過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充分印證了“非洲聖人”阿爾貝特·施韋澤的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如果對自己所生存的宇宙都不夠瞭解的話,又怎麼能夠安心的生存下去呢。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飛來一顆隕石,給地球造成一場大劫難。
(來源: 趣聞解密 文:caokui 2015-04-30 )
◎人類探索太空的哲學與行為(新華網 2018-03-29 )
只要人類這個物種還存在,就總會有一些成員作為旅行的先驅,將人類足跡與思維的邊疆拓展到更遠的地方。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弄個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錯了——他說‘上帝不玩骰子’。對黑洞的研究表明,上帝不光玩骰子,甚至有時候他會把我們弄糊塗,因為他把它們丟到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多夫·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人類移居到其他行星不再是科學幻想。它可以成為現實。太大和太多的威脅讓人們無法對未來抱有希望,尋找人類可移居的新家園的需求因此變得緊迫。”
“永遠記住,要仰望星空,而不是注視腳下。感受你所看到的,探求宇宙存在之謎。永保好奇之心。”
——斯蒂芬·霍金
2018年3月14日,偉大的物理學家、堅韌的宇宙探索者、浪漫的時間騎士——斯蒂芬·霍金,在他位於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多年來,霍金和其他科學家引領著人類仰望璀璨星空,既渴望又擔憂,既熱切又踟躕。不能繼續探究萬物之謎的霍金,帶著無限遺憾魂歸星辰大海。
而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不會因此放緩,也從不曾稍有停歇。霍金對於宇宙的疑問、渴望與擔憂,將繼續引領人類去仰望星空,破解萬物之謎。
孤獨者
2017年3月24日,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高原沙漠裏的射電望遠鏡陣列記錄到了一次閃光,來自離太陽最近的恒星——4.3光年之外的比鄰星。在大約10秒內,比鄰星的亮度上升了1000倍,隨即迅速回落,仿佛什麼也不曾發生。大約一年後,天文學家將它解讀為一次耀斑爆發。
耀斑是恒星表面的突發閃光,通常伴隨著劇烈的物質拋射,就像平穩燃燒的火球噴出轉瞬即逝的烈焰。在比鄰星近50億年的生涯裏,這個事件微不足道,對於有著千億恒星的銀河系、有著千億甚至萬億星系的宇宙,就更不值一提。但它到底有那麼一點特別之處:有智慧生物注意到了這次閃光,努力用理性手段推測其緣由,還發出了無人認領的傷感和關切——比鄰星的一顆行星在這次耀斑中遭受劇烈輻射,就算上面有過生命,也應該灰飛煙滅了。
這顆行星叫做比鄰星b,科學家在2016年才確認其存在。它是一顆岩石行星,大小與地球相似,位於母星的宜居帶中,也就是與恒星距離適中、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區域。這幾個特徵雖然遠不是生命存在的充分條件,但足以讓人在已發現的數千個太陽系外行星裏對比鄰星b另眼相待,何況它還近在鄰居家。
現代影視製作技術讓無數活靈活現的外星人在宇宙間橫行,然而人類還是要面對現實: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其他地方別說智慧生物,連細菌也沒有發現過。
在電影《超人:鋼鐵之軀》裏,超人的養父對他說,“你就是‘我們孤獨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外星反派發給地球人的第一條資訊,是“你們不孤獨”。“我們孤獨嗎”確實是困擾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所有的天文學研究和太空探索計畫多少都與這種孤獨感有關。
人類曾以為自己身處宇宙中心、萬物皆備於我,但從伽利略第一次將望遠鏡對向天空開始,這種傲慢在事實面前逐漸崩塌。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銀河系只是萬億星系中的一個。所有星系與星系際空間的氣體塵埃加起來只占宇宙5%的品質,另有27%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暗物質,還有68%是更加不知道是什麼的暗能量。我們逐漸發現自身及地球在萬物體系中沒有特殊地位,這一認知成為科學哲學中的“平庸原理”。在接受自身的渺小後,孤獨感就隨之而來。
人類在1992年才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但這是由於尋找遙遠行星在技術上很困難,絕不表示它們多麼稀有。一種比較流行的估計是,把宇宙中的類地行星平分給地球上的沙粒,每粒沙子能分到10顆,在宇宙面前,恒河沙數成了一個很小的量詞。有這樣大的基數在,宇宙中的文明總數應該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是,“他們在哪里?”
1950年,物理學家恩裏科·費米與同事吃午飯閒聊,在UFO、外星人漫畫和超光速等話題後,他忽然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人們後來把與此相關的糾結稱為“費米悖論”,其核心在於地外文明估計數量之多與實際證據之少(其實目前還沒有)之間的矛盾。如果銀河系中有大量先進文明,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外星飛船或物品?就算星際旅行很困難,為什麼連電磁信號也沒有?是他們故意保持沉默,還是——根本就沒有外星人存在?
思考者
1960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提出一個公式,用7個參數估算地外文明數量,也就是把費米悖論細化為7個方面的問題:星系中恒星誕生的速度有多快?有多少恒星擁有自己的行星?有多少行星的環境適合生命存在?在環境適宜的行星裏,有多少真的出現了生命?這些生命有多少進化出了智慧、建立了文明?有多少文明的技術水準高到足以在太空中顯露蹤跡?這樣的文明能存在多久?這就像拼成木桶的7塊板子,每一塊都對桶的容量至關重要,而最短的那塊最重要。
到現在,科學家只對前兩個問題摸到一點邊:銀河系每年大概有相當於3個太陽品質的物質變成恒星,平均每顆恒星有1.6顆行星。這些估計當然有不小的誤差,但數量級上應該不至於錯得離譜。第三個問題要困難一些,由於行星自己不會發光,尋找起來比恒星困難得多,目前的觀測結果很可能沒有代表性。最早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多數是木星那樣的巨型氣態行星,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很少。隨著觀測手段進步,新發現的行星有相當一部分是大小介於海王星與地球之間的“亞海王星”或“超級地球”,在太陽系裏沒有類似的行星,其表面環境如何、有沒有液態水存在,很大程度上還只能靠猜。
另外4個問題更加難以捉摸,涉及的領域遠遠超出了天文學範疇。生命的起源這個天大謎團還沒解開,一切相關估計都只能算是開開腦洞。有人提出生命的種子是彗星和隕石帶到地球上的,但這只是把起源問題挪了個地方,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米勒-尤裏實驗顯示,對無機物氣體混合物進行電擊,模擬地球原始大氣中的閃電作用,能產生多種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包括幾種作為生命基本元件的氨基酸。這一度讓人們非常振奮,但隨後熱情逐漸冷卻:原始大氣成分可能與當初認為的很不一樣,小分子有機物與生命之間的天塹也不是那麼容易跨越。
近年來有一種受關注的理論認為,生命誕生於海底地質活動噴出的熱液中。海水與礦物質的化學反應,加上岩石微孔結構形成的天然“細胞壁”,催生了最早的細菌。地球生命的第一位祖先從未見過陽光,靠深海熱液提供的能量和無機物生活,在能把我們煮到半熟的環境裏繁榮生長。人類直到近幾十年才發現地球上還有這樣的生物存在。這個說法得到了不少新證據支持。如果事實真是這樣,那麼細菌形式的生命應該十分常見,火星上很可能曾經有過,木衛二冰層下的海洋裏說不定現在就有。
如果能發現這樣的細菌,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將出現一次飛躍。所有地球生命都使用同一種遺傳密碼,用ATCG四個字母的各種排列組合寫成自己的DNA之書,這是偶然還是必然?生命在繪製藍圖時是不是只有這一種可選方案?有其他星球的生命作參照,將可以撥開籠罩一些生物學根本問題的迷霧,讓科學界為之瘋狂。
然而大眾也許不會那麼激動,細菌與外星人之間的距離太遠了。超人什麼的不太現實,但八爪魚也好,小綠人也罷,總得是某種擁有智慧、對世界頗有看法還能與我們交流的生物,才能解除人類的孤獨感吧。
但這一點可能不樂觀。細菌約35億年前在地球上誕生之後,很快就佔據了各種各樣的環境,發明了包括光合作用在內的無數種生物化學機制,但始終陷在單細胞的泥淖中。大約21億年前,真核生物(有真正細胞核的生物)的出現才打破僵局,有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突破,重要性不亞于生命起源本身,它是必然還是偶然?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有著共同祖先,也就是說真核生物在地球上可能只誕生過一次。有科學家提出,細菌在能量生產方面受到根本束縛,所以無法突破,真核生物的誕生是兩個細菌以難以置信的方式結合所致,這樣的事件可能在宇宙中就只發生過一次。換句話說,也許宇宙中多的是細菌,卻再沒有其他複雜生物。在一度認定自己平庸之後,人類忽然發現自己並不平庸,但也許註定孤獨。
旅行者
地球誕生於約46億年前,花了10多億年創造出細菌,又過了10多億年才有了真核生物。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才有了能在地質記錄中留下大量化石的生物,進入了生命跡象顯著的“顯生宙”。數次大滅絕與新生後,恐龍在約2.3億年前的三疊紀崛起,統治了大地1億多年,直到6700萬年前突然滅絕,給哺乳動物騰出發展空間。
人類祖先大約在1300萬年至600萬年前與黑猩猩分家,從樹上下來,在非洲稀樹草原上開始新的生活。此後他們多次走出非洲,擴散到除南極之外的所有大陸,逐漸變成我們。人類可能在20萬年前開始用火,約1萬年前發明農業,250年前進入工業時代,120年前開始在天然無線電波中摻進自己的聲音,57年前首次登上月球。下一個冰期或下一塊隕石何時到來還無法確定,也不知道人類會不會在自然抹殺我們之前先幹掉自己。如果有外星文明觀察地球,能發現智慧生物跡象的時間視窗太小了。
在空間和時間上,人類佔據的份額都如此渺小,但還是有那麼一點不普通的。我們可能是唯一會改造環境的物種,不只是被環境推著走;想必也是唯一會在努力活下去的間隙仰望星空、思考一些奇怪問題的物種。沒有人知道最早的天問發生在什麼時候,可以確定的是,文明之初就有人在思考世界的構成、地球的尺寸、日月星辰的運行。我們總是試圖尋找一些高於生存本身的意義,堅持不懈地探究天道本原,不管那是某個人格化神明的意願,還是無意識無設計的自然運行規律。這類探究行為往往為實用目的所推動,但對人類心靈的震撼並不亞於實用價值。對海洋、極地、高峰的最早探索,還有航太和登月,在那些關於黃金、榮耀與勝利的夢想之下,是我們那不肯停留在原地的不安分的心。
1977年9月5日,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發射升空,向外太陽系進發。它探測了木星和土星之後,繼續向太陽系外緣前進,到2018年年初與太陽距離達到141個天文單位,即日地距離的141倍,是當前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預計它將在2036年耗盡能源,與地球徹底失聯,但還會在茫茫宇宙間漂泊很久,直到被宇宙射線消磨殆盡,或者被什麼星球的引力俘獲而墜毀,抑或被什麼智慧生物撿起來。
為著最後一種可能的情景,旅行者1號攜帶了一張直徑30釐米的鍍金銅質唱片,試圖儘量全面地向地外文明介紹人類自身。唱片裏存儲著115張關於地球風貌、人類、知識和太陽系天體的圖片;55種地球語言的問候,以6000年前蘇美爾人使用的阿卡德語開始,以漢語方言吳語結束,內容是“祝你們大家好”;有風雨雷電、犬吠鳥鳴、火車飛機等“地球之聲”;還有來自多種文化的音樂,包括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片段、中國古琴曲《流水》、查克·貝裏的搖滾樂、非洲的打擊樂、新幾內亞人的歌聲,等等。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主持編纂唱片內容時,人們對發現地外文明的期待似乎比現在高一些、心懷的浪漫多一點,不像40多年後這麼冷靜。如今,飛碟和外星人跡象的都市傳說熱潮已經過去,但嚴肅的探索工作還在推進:來自不同國家的探測器繼續紛紛造訪月球;NASA很快要發射新的巡天衛星,尋找更多太陽系外行星;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2016年落成,成為世界先進的深空探測基礎研究工具;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攜帶著特斯拉電動跑車飛往火星之後,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SpaceX建造的火星飛船最快將在2019年短程試飛;在理論範疇,物理學家已經將思維拓展到高維時空,試圖為所有的物質(以及暗物質、暗能量)和作用力找到統一的解釋。
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突破,不知道人類何時能真正離開搖籃開始星際大航行,不知道生命形式是否會超出我們熟悉的範疇,甚至不知道人類認知能力是否足以理解宇宙和自身。當下唯一能確定的是,只要人類這個物種還存在,就總會有一些成員作為旅行的先驅,將人類足跡與思維的邊疆拓展到更遠的地方。
(來源:2018年3月2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6期)
◎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外面是神界嗎,人類或是被神靈圈養的生命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宇宙外面是神界?也許我們人類只是被神靈圈養的生命體,主要作用就是給神靈提供信仰之力,就像一些修真小說中的設定。宇宙的外面或許就是神存在的世界,或許一直都有神靈般的人物,在宇宙外面盯著我們,等到人類擁有打開宇宙的能力的時候,就將我們消滅。
看過修真小說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修真世界分成許多個介面,只有在你擁有打破介面屏障的時候才能跨界。也許我們現實的宇宙也同小說中一樣,分為幾個層次的介面。而我們生活的宇宙只是最底層的宇宙空間,而我們這個宇宙外面就是神界,而黑洞有可能是進入神界的通道。
為什麼要說宇宙外面是神界呢?因為我們人類擁有信仰,而那些信仰的源頭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神靈,比如上帝、佛祖以及真主安拉。很有可能這些神靈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他們並不在我們這個宇宙,而是這個宇宙的外面,他們在我們宇宙傳播了信仰,並用人類的信仰之力來壯大自己。
甚至還有可能,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是這些神靈收集信仰的工具。一旦有哪個種族變得過於強大,或者知道了整個宇宙的真諦並有能力逃離時,這時候這些神靈可能就會將這個種族抹殺掉。所以不是人類找不到外星人,而是有這個能力的外星人都已經被抹殺掉了。
當然這些都是無知無畏的一種猜想罷了,沒有絲毫的依據,甚至可以說是小說看多了。就目前來說,沒有人知道宇宙外面是什麼,我們只有不斷的去思考不斷的去探索,才能在某一天理解整個宇宙。所以,你覺得宇宙外面是神界嗎!?
(來源:探靈網─宇宙之迷 2018-04-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yaLkyjous
悼念史蒂芬·霍金《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2018年3月14日發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Eh5-lt70
宇宙到底有多大?
2018年2月3日發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twiksGCog
宇宙外面有什麼?
2017年11月17日發佈
上一篇:※宇宙奧秘...※
下一篇:﹝時間、時空、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