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當今世界核武的面貌(下)
逢亂世半壁翻雲,滿江酩酊紅。
千古光陰一霎時,且醉浪濤中。
二次大戰後,世局已以數字來說戰力,無論高科技武器、戰艦、導彈、精密飛航、甚至核潛艇、核武器等,國際上出爐的數據,標顯著強國戰鬥力,教世人膽寒,不敢越雷!
但唯有朝鮮的金正恩這瘋狂小子,卻是越演越烈、越來越瘋狂!在他的眼裡沒有牲口存在,只有殺殺殺……只有爆爆爆……只有那無邊無際的毀滅!難道一再再地核導彈的試爆威嚇,只為凸顯國力戰力?他都不知世局戰力真正的數據嗎?難道各國那些戰力數據只能看不能使用,不具有威攝力嗎?
以色列廣泛認為是世界上第六個發展核子武器的國家,並且估計自從1967年以來便可能開始進行核子武器的研發工作,還是全球唯一擁有核武但不使用核電的國家,而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也公開表示自己認為以色列為擁有核子武器之國家。以色列如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一樣並沒有簽署《核武禁擴條約》,並且一直以來以色列政府僅願意模糊地表示以色列不會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地區第一個「引進」核子武器技術的國家,但拒絕以其他方式承認或者否認是否擁有核子武器或者發展核子武器的計劃。藉由「核不透明」的方式,反而使得以色列藉由最小的政治成本換取到一定的嚇阻能力。其中1968年時伊扎克·拉賓透過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美國國務院明確表示以色列不會是「第一個將核子武器引入中東地區的國家」,但是在就所引入的核子武器定義上並不包括未經公開或者未經測試的設備。這意味著以色列政府在政策上並沒有提及是否不會使用核子武器這類問題,甚至還允許在未經測試或者未經公開的情形下擁有核子武器。
早在1948年以色列發表《以色列獨立宣言》成立後不久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里安便於1949年開始推動核計劃,之後在法國支持下秘密地興建自己的核反應爐和核燃料回收裝置(Nuclear reprocessing),並且於1950年代末期時開始在核領域上進行大量的研究。儘管以色列政府沒有公開證實,但絕大多數分析家認為以色列自1960年代末期便開始進行核子武器的研究工程。其中有大量的證據表明以色列擁有核子武器或者與擁有隨時準備製造核子武器的能力,並且推測1966年11月2日時以色列便開始進行小規模的核子武器測試。而1979年9月22日時,美國所發射負責執行監測核子試爆的衛星船帆座(Vela)在印度洋發現疑似核爆炸之閃光。儘管隊在1980年7月時,由吉米·卡特政府所組織、麻省理工學院的傑克·魯伊納(Jack Ruina)領導之調查團隊在分析衛星探測的數據後表示並非核爆炸,但一些軍事情報(Inteligencia militar)來源則指稱核子試爆秘密研究小組認為有90%的機率是核子試爆進行。而包括西莫·赫許在內的一些人士則進一步猜測可能是以色列與南非共同在印度洋進行第三次的核子武器試驗,並且指稱印度、以色列和南非的軍事與核專家亦搭乘2艘以色列國防軍的軍艦前往視察。
此外以色列聲稱位於迪莫納南部的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Negev Nuclear Research Center)是一個「研究用反應爐」,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核子動力的基本科學與應用之研究,但至今該機構並沒有刊登任何相關的科學研究報告。而在1986年時,曾在研究中心受僱工作9年之久、負責武器生產所需的放射性物質提取和熱核子武器裝置之實驗模型的工程師莫迪凱·瓦努努(Mordechai Vanunu)向英國媒體《星期日泰晤士報》揭露了該研究中心有關核研究的資料,並且提供一些明確有關核子武器重點設備的設備細節與設計圖稿。瓦努努也提供包括藉由鋰的同位素能夠激發氚而製成助爆型裂變武器(Boosted fission weapon)的資訊,以及有關的如何影響鈽的生產效率所需要的詳細描述。瓦努努所提供證據在經由一些資深技術專家審核後認為以色列的核子武器發展計劃已經漸趨成熟,並且引起埃及等鄰國政府開始就核子武器議題進行探討。但是瓦努努則被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綁架,以叛國罪和進行間諜活動為由而被逮捕入獄並且判處有期徒刑18年。在《奧斯陸協議》生效幾年後,1998年時以色列總理希蒙·佩雷斯則公開表示希望以色列發展核技術時不會發生如廣島市的情況,這其中核技術便被普遍認為和核子武器發展或者是迪莫納的核反應爐建設有關。而2006年時,以色列總理埃胡德·歐麥特則在文件中提到有關以色列擁有核子武器一事。
對此一些分析師認為就實戰觀點而言,以色列在核子武器的使用上受到戰場幅員不大而不適合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投入、國家邊境的敵人規模並不龐大以及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可能會介入等限制,使得以色列對於對核子武器所表現的態度上十分謹慎,甚至有專家指稱核子試爆則是透過電腦模擬運算以及常規炸藥測試為主。不過一些報告則指稱以色列是繼美國、俄羅斯、中國後第四個發展出核三角(Nuclear triad)投射平臺架構的國家,其中以色列國防軍能夠迅速為核子武器準備包括60枚已經配備核彈頭的傑里科洲際彈道導彈、搭載核炸彈或核飛彈的F-15鷹式戰鬥機與F-16戰隼戰鬥機、或者是海豚級潛艇等等作為投射平臺。根據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估計,在1970年至1980年其間以色列應該秘密地生產大約20枚的核子武器。2004年時,美國國防部依據以色列所擁有可以生產核子武器的原料量,推測以色列可能已經擁有82枚核子武器可以投入使用。而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以及美國科學家聯盟的統計,以色列現今所擁有的核子武器存備量大約擴展到75枚至200枚左右。而在2008年5月時,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則表示:「以色列擁有150枚或者更多枚的核彈頭。」此外儘管面對龐大的國際壓力,以色列政府仍然拒絕簽署《核武禁擴條約》,並且表示這違背以色列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主要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分別為英國、法國與美國,但是只有美國經由共有核子武器(Nuclear sharing)政策則提供核子武器給其他沒有自己研發核子武器的成員國。共有核子武器政策其目的是增加北約組織的核武嚇阻能力,計劃由美國先為非美國製造的戰機提供美國的核炸彈以及相對應的裝備,之後由其他北約國家提供戰機、需要的技術裝備、飛行員以及其他「非核心的」工作人員。截至2009年11月時,包括比利時、德國、荷蘭、土耳其與義大利等北約國家都透過共有核子武器政策來部署和儲存核子武器,不過分別在1984年與2001年時曾加入美國核子武器部署計劃的加拿大和希臘則紛紛宣告退出合作。另外在1992年時,英國也獲得了包括核火砲(Nuclear artillery)、MGM-52長矛飛彈(MGM-52 Lance)等美製戰術核子武器,不過英國主要是將這些裝備與自身核子武器結合並且部署在德國境內。
不過過去共有核子武器政策的投射工具並不僅限於炸彈方面,例如希臘曾經是以MIM-14勝利女神-力士飛彈(MIM-14 Nike-Hercules)與A-7海盜二式攻擊機作為投射平臺,加拿大則是採用了CIM-10飛彈、MGR-1誠實約翰飛彈(MGR-1 Honest John)、AIR-2精靈空對空核彈(AIR-2 Genie)以及可掛載戰術核炸彈的CF-104星式戰鬥機(Canadair CF-104 Starfighter)。義大利和土耳其空軍部隊則是與美國共同使用PGM-19木星(PGM-19 Jupiter)中程彈道飛彈,而英國皇家空軍則是引入了PGM-17雷神(PGM-17 Thor)中程彈道導彈作為部署平臺。此外在共有核子武器政策之擴展多邊核力量計劃(Multilateral Force)中則邀請北約各成員國的水面艦艇配備有UGM-27北極星飛彈,而英國也購買了北極星飛彈並且安裝自己生產的核子武器彈頭,不過最終這一裝備北約水面艦艇的計劃遭到廢除。而在蘇聯宣告瓦解之後,北約內部國家開始將核子武器共用的投射平臺轉為能夠由戰機投射的戰術核彈。截至2005年為止,預估美國在歐洲所提供的480枚各式核子武器之中,有將近180多枚的B-61戰術核子彈處於備戰狀態。這些核子武器都存放於由美國空軍武器儲存暨安全系統(Weapons Storage and Security System)管理的加固飛機掩體(Hardened aircraft shelter)中,其中又以德國靠近盧森堡邊境的比歇爾核子武器基地最為龐大,該基地擁有11個加固飛機掩體並且配備有44枚核子武器於此,其中便有20枚B-61戰術核子彈是規劃由德國空軍部隊進行核子武器投射之用。
參與共有核子武器政策的國家會就核子武器在領土的儲存上進行多次磋商,並且在有關核子武器的決策下達上是採取共同決定的方式。在和平時期,有關核子武器的安全部分仍主要是由美國陸軍轄下部隊負責,而布署於無核子武器國家的核子武器之儲存以及引爆所需之代碼也都是由美國進行掌管,而關於核子武器的保養以及管理則是由部署於北約各個主要作戰基地的美國空軍以及合作國的武裝力量共同負責。而如果戰爭爆發的話,核子武器則會安裝在參與國家的F-16戰隼戰鬥機或者是龍捲風戰鬥轟炸機下準備進行投射,但是有關核子武器啟用的代碼仍然是由美國政府所控制著。對此不結盟運動成員曾呼籲所有國家「應該避免任何以軍事目的為主的任何形式安排的共有核子武器作法」,同時這項作法也可能違反了《核武禁擴條約》第一條中所提到的「不允許核子武器擁有之國家直接或者間接地將核子武器轉讓給他國」。對此北約組織則認為共有核子武器政策與《核武禁擴條約》並沒有衝突,因為「部署在歐洲的美國核子武器其唯一固定且完整的保管和控制權仍然是美國所擁有」。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有其他非核子武器的北約成員國協助處理核子武器管理的平時作業,以及將部分戰機改造成適合美製核子武器都有可能涉嫌一些核子武器技術轉移的疑慮,同時這些非核武國家也因為共有核子武器政策而具有進行核戰爭的能力。不過實際上在1968年商討《核武禁擴條約》進行談判時,有關北約組織部分國家擁有核子武器部分仍是處於保密狀態,而包括蘇聯等一些知道共有核子武器協議的國家代表也不將其納入考量的因素之一,這使得許多簽署《核武禁擴條約》的國家其實也不知道有相關協定的存在。
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除了整合核武指揮權之外,也在中亞、新疆等地實施與阻止核武擴散或核武防禦的相關演習。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邦如日本、南韓、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與中東協邦伊拉克、約旦、巴林、卡達、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為了因應伊朗核問題、朝核問題和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核武恐懼,故美方依據跟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的共同防禦協定,將其盟邦納入「核保護傘」底下,尤其是具有運用核武能力的美國太平洋空軍、駐日美軍及駐韓美軍,當敵方發動「第一次打擊」的時候,就可以偕同駐在國軍隊以核武反擊。
南非早在1948年時便開始嘗試發展自己的核子武器,同時聘請南非核能公司(South African Nuclear Energy Corporation)負責監督境內鈾礦採掘(Uranium mining)與工業貿易量。1957年時南非則與美國簽署了長達50年的合作條約,依據美國所制定的原子和平(Atoms for Peace)政策來發展自己的核技術。締結條約之後,南非便收購了1座研究用反應爐以及相應使用量的濃縮鈾來興建佩林達巴核電廠(Pelindaba)。之後在1965年時,美國艾利斯-查默斯(Allis-Chalmers)則提供了20兆瓦的研究用核反應爐SAFARI-1以及90%高濃度的鈾燃料給南非。之後南非則嘗試獲得自行生產鈽的能力而決定興建自己的核反應爐,1967年年時南非在佩林達巴核電廠建設了次臨界反應爐(Subcritical reactor)SAFARI-2,並且將所製造的濃縮鈾產物以及重水與美國分享。原本SAFARI-2是計劃將重水與天然鈾(Natural uranium)作為主要材料,並且以熔融鈉作為和反應爐的冷卻裝置。但由於1967年時南非政府決定投入資源往更容易發展的濃縮鈾計劃,使得SAFARI-2的鈽製備計劃遭到廢棄。而南非國內也開始大規模進行鈾礦的開採,並藉由技術方式來生產足以製造武器等級的原料。
南非被認為曾經嘗試與中華民國和以色列等合作以進行核子武器製造,其中包括在以色列的技術援助架構出其第一個核裝置。1969年時,南非資深科學家與巴基斯坦核工程師蘇爾坦·巴希魯丁·馬赫默德(Sultan Bashiruddin Mahmood)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會見,並且就如何進行核研究和鈾濃縮實驗進行討論。這批於伯明罕大學進行實驗的南非和巴基斯坦的科學家最終研究出所謂的氣體離心法技術,並且於1970年時分別引進自己國家的核子武器發展。南非自行發展的核技術以及原本美國政府所提供的資源,最後在1971年時南非政府在1971年向採礦業業者發布了相關訊息,並且在1977年時於喀拉哈里沙漠上建設了爆炸測試裝置。南非最終於1980年代時開始生產自行研發的槍式原子彈(Gun-type fission weapon),並且開始籌畫自己作為嚇阻使用的核子武器存備量。而在1979年9月22日時於印度洋所發現有疑似進行核子武器測試的跡象,便常被認為是南非與以色列共同展開核子武器測試。而依據蘇聯間諜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科茲洛夫(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злов)所提供的情報指出,由於以色列自身缺乏足夠的土地才與南非共同策畫這次核子試爆。南非核彈主要是由空軍的英國坎培拉轟炸機(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以及海盜攻擊機(Blackburn Buccaneer)作為投射平台使用,但在這期間也不斷嘗試發展出相應的洲際彈道飛彈技術。
1989年時由於預期南非種族隔離廢除將會在1990年代以前,為了迫使非洲人國民大會改組及解除武裝,也為防南非核技術在白人政府被推倒後,因無人管理而可能被新政權出售的疑慮,南非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於1990年時宣布銷毀當時所擁有存放在普里托利亞的7枚核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自願放棄所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銷毀核子武器的工作於1993年執行完成,並且在隔年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加以確認。之後在1991年時,南非正式簽署了《核武禁擴條約》。
冷戰期間由於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以及東德都參與了華沙條約組織,因此在蘇聯為主要核子武器使用國的情況下各個衛星國都曾部署過核子武器。但是在1991年華沙條約組織宣布解散以及蘇聯解體後,便只剩下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仍然繼續擁有核子武器,但是這些國家多是直接決定將自身領土內的核子武器轉移給俄羅斯。其中哈薩克在1995年時將從蘇聯所獲得的1,400枚核子武器轉交給俄羅斯,而白俄羅斯在1996年時將領土上原本駐紮有81枚單核彈頭的導彈全數轉移給俄羅斯。而烏克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獲得了將近5,000多枚戰略核子武器(Strategic nuclear weapon),一度成為世界上規模第三大的擁有核子武器存備的國家,甚至比英國、中國和法國所擁有的核子武器總和還要來得多。自1994年3月開始烏克蘭陸陸續續透過鐵路運輸所擁有的核子武器到俄羅斯,到1996年6月1日已經出售領土內的所有核子武器並且將其轉移到俄羅斯軍方進行拆解,而烏克蘭也成為無核子武器之國家。之後包括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等國家,都陸陸續續簽署了《核武禁擴條約》。在2009年12月4日美國和俄羅斯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和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進一步證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早在1994年便已經放棄擁有核子武器。
根據世界各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和核武器力量綜合推測出世界軍事力量排名──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中國
第四名:法國
第五名:英國
第六名:德國
第七名:印度
第八名:朝鮮
第九名:以色列
第十名:巴基斯坦
核彈力量──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
美國:16600枚
俄羅斯:16300枚
中國:1000枚
法國:500枚
英國:380枚
印度:370枚
巴基斯坦:130枚
可能引發對東北亞局勢和中國安全不利的連鎖反應
朝鮮中央通訊社25日報導說,朝鮮當天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子試驗。此次核子試驗的爆炸力和控制技術有了進一步提高。儘管朝鮮進行二次核子試驗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朝鮮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公然搞核試,使中國的朝鮮半島外交面臨艱難選擇。
中國的態度很堅決
朝鮮核子試驗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聲明說,實現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與穩定,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場。中方強烈要求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停止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相關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
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記者會上說,中方已經直接向朝鮮表明了嚴正立場,同時與有關各方也保持著聯繫。他還說,“安理會的有關行動應該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暗示中國可能參與制裁朝鮮的行動。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27日也警告說,“中方堅決反對朝鮮開發核武器”,“朝鮮應停止導致局勢惡化的一切行動”,“必須重啟六方會談,緩解朝鮮半島緊張局勢”。
朝鮮擁核損害中國
中國堅決反對朝鮮擁核,是因為朝鮮研發並實際擁有核武器,將會產生強烈的波及效應。
美日兩國的保守勢力已經利用朝鮮核危機和導彈危機,順理成章地推進了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朝鮮頻頻製造核危機,也使美日軍事同盟更加牢固,並且給日本大國軍事化和右傾化提供了藉口。一些日本政客已經公開聲稱要跟著製造核武器,甚至揚言要對朝鮮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等等。
最近,韓國國內保守勢力也開始放話稱,韓國也有必要製造核武器,以此對抗朝鮮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韓國保守政府已經趁朝鮮二次核子試驗之機,迫不及待地朝鮮擁有核武器不僅可能導致日韓兩國跟著鼓動研發核武器,致使中國成為唯一一個被核國家包圍的國家。朝鮮擁核也可能招致美國對朝動武,或採取諸如政權更迭、封鎖朝鮮等其他政策,這將導致東北亞嚴重不穩,影響中國安心從事經濟建設。
此外,朝鮮擁有核武器也對中國構成直接和間接威脅。因為朝鮮核子試驗基地距離中國邊境地區不過百公里,無論是大氣污染,還是出現其他意外,中國都將是直接的受害者。如果朝鮮核武器管理不善,並擴散至相關敵對主體手上,也將對中國構成威脅,中國必須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權威性。
安理會緊急磋商
朝鮮突然進行核子試驗後,國際社會紛紛作出反應,而最迫切的當屬日本。日本政府立即成立了危機任務小組,並表示將對朝鮮採取“嚴厲”措施。與此同時,日本外務省官員25日下午透露,日本已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俄羅斯,要求安理會開會討論朝鮮核子試驗。隨後,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並一致通過聲明,對朝鮮進行核子試驗表示強烈譴責。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說,將很快就安理會關於朝鮮核子試驗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磋商。26日,安理會五常加上日本及韓國,再度就朝鮮問題舉行閉門磋商。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主張儘快通過一項決議,對朝鮮實施更為嚴厲的制裁,但俄羅斯則表示,有關各方需要更多時間進一步磋商,才能達成共識。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賴斯26日在紐約說,各國就決議草案進行了“認真、具體的討論”。不過,儘管有關各國就決議的目標達成了一致,但賴斯也承認,有關各國當天達成的一致意見只是初步意見,相關磋商需要持續一些時間,有關問題需要“仔細考慮”。
世界核子試驗數量統計:美蘇占了絕大多數。五常之間的核恐怖平衡改變了外交與戰爭史,在二戰後為世界帶來了幾十年的大體和平。
目前,安理會五常及日韓磋商朝鮮核子試驗問題並沒有具體進展。不過有消息指出,可能仍然是由日本和美國兩國主導有關決議文本的草擬,然後是中國和俄羅斯表達立場,而中國和俄羅斯的態度到底會怎樣,將受到外界的關注。丘爾金就對媒體表示,現在談何時可以通過決議還言之過早。
六方會談前景不明
六方會談無疑在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和維護半島和平方面,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過程中也遭遇不少坎坷,如,美日等國頻頻節外生枝,而朝鮮也三番五次拿停止去功能化和退出六方會談相要脅。
今年4月14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稱,“不再受六方會談任何協定的束縛”,“將千方百計加強自衛性核遏制力”。
朝鮮退出六方會談並實施核子試驗證明,朝鮮沒有放棄核武器的意圖,只不過是利用六方會談爭取時間和補償。六方會談雖然取得過成果,但未來更加艱難。
韓國媒體指出,朝鮮核子試驗使中國作為六方會談主席國的地位大幅縮小。如果中國參與對朝制裁,中朝關係無疑會惡化,中國作為六方會談主席國的地位也必然會跟著動搖。
目前,各國都在關注中國將怎樣說服美朝兩國談判,而在此過程中,中美之間的合作能達到何種程度,將決定六方會談的未來。畢竟,朝鮮核問題的演變歷程表明,對話和談判是實現半島無核化的唯一途徑,因此,六方會談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機制。
相關鏈結:中國堅持六方會談機制
作為地區大國,也是一個日漸發揮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中國一直致力於朝核問題的解決,並主導搭建了六方會談平臺。自2003年8月27日舉行首輪會談以來,六方會談一共舉行了六輪,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首先,六國承諾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朝核問題,從而確保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朝鮮也承諾願意推進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其次,六方在第四和第五輪會談中,發表了“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檔”,為朝鮮半島無核化提供了依據;
第三,六方依據兩個檔,成立了朝鮮半島無核化、朝美關係正常化、經濟與能源合作等5個工作組,從而將無核化同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問題聯繫了起來。
自2007年11月啟動甯邊核設施去功能化作業至今年2月,朝鮮已經完成了11項措施中的8項,8000根廢燃料棒中也已經處理了6100根。與此相對應,除朝鮮以外的五方,已經向朝鮮提供了能源援助,美國則將朝鮮從“支恐國家”名單中刪除,並且部分解除了對朝經濟制裁。
有些分析認為,朝鮮此次核子試驗只是為了保障內部接班而打的一張戰術牌。這種看法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側面。
新聞分析:朝鮮的目的能達到嗎
朝鮮25日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復警告,再次進行了當量很大的核子試驗。朝鮮還公開炫耀說,通過此次試驗,圓滿地解決了在發展核技術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核武器的威力。
一些國家媒體分析認為,朝鮮此次核子試驗也是試圖一舉多得,即對內強化體制團結,增加國家凝聚力;對外增加談判籌碼,爭取同美國一對一平起平坐。顯然,朝鮮此次核子試驗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計劃地進行的,並且已經對國際社會的制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朝鮮國內正在掀起的“大戰150天”運動顯然也是這種準備工作的一環。
朝鮮進行此次核子試驗,顯然是基於以往的經驗。朝鮮2006年實施一系列導彈發射和第一次核子試驗之後,雖然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決議,對朝鮮的制裁措施,但決議並沒有發揮任何效力,因為很多國家並未嚴格執行決議。與此同時,朝鮮卻成功地將美國布希政府拉到了談判桌前,迫使美國摘掉了朝鮮“支恐國家”的帽子,並且促使六方會談中的五國提供能源援助。不過,朝鮮此次可能打錯了算盤,不會帶來什麼好處,最後還是要回到談判桌前解決問題。
首先,朝鮮雖然宣稱提高了核威懾力,在內部可以加強團結,但核武器未必能保證國家安全,巴基斯坦、以色列就是例子。相反,核武器不僅不能在戰術上加以使用,而且管理不善反而會傷及自身。朝鮮要發展有效核威懾力,還需要持續進行導彈試驗和核研發,這需要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這只能進一步拖累本來狀況不佳的經濟。
其次,如果朝鮮將核子試驗用作談判手段,獲取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那麼朝鮮顯然是在搞“核訛詐”。在世界各國都遭遇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朝鮮此舉只能激起更大的憤怒,並導致自己進一步孤立於國際社會。
第三,朝鮮以核威脅來達到美朝雙邊會談的目的也未必能成功。美國政府已經汲取了前任政府的經驗,韓、日兩國政府也表現出毫不讓步的態度。顯然,美日韓三國此次不會軟弱地補償一個擁核的朝鮮,當然也不會承認朝鮮擁有核武器的地位。美國政府也認為,六方會談是目前解決朝核問題
朝鮮核子試驗場地址位於鹹鏡北道吉州郡鳳溪裏。美國地質調查局全球地震監測網的報告值為4.7級地震,中國地震台網的報告值為4.5級。這次試驗在上次地點西北10—15公里處進行,隔了一道山梁。
世界核子試驗統計,美國進行了1030次核子試驗,蘇聯進行了715次,中國進行了45次。五大核大國1996年後達成了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不過此後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不理會這一條約進行了自己的核子試驗。
地下核子試驗對大氣環境基本無污染。但對於出於核研製初始階段的國家來說,所能採集到的有效資料不如大氣層核子試驗。不過自《禁止在大氣層、外太空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和《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之後,即便是朝鮮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大氣層核子試驗。
綜合報導
世界軍力排名網「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公布了2017全球軍力排行榜(GFP),美國仍居首位,其次是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韓與去年排名相同,居第11名,台灣則是第19名。北韓位居第23名,與往年相比,提升了兩個順位。
根據網站指出,這份軍事考核標準包含,人口、陸海空戰力、資源與國防預算等50個項目,由這些因素計算各國軍力指數,軍事與政治領導力則不納入。在軍艦數量上,北韓總數為967艘,位居第一;中國為714艘,美國415艘,而俄國為352艘。中國在軍力前三強當中,擁有較多軍艦。台灣則有87艘,排名第26。
空軍數量方面來說,美國三軍的軍用飛機總數為13762架,之後的俄羅斯則有3794架,中國為2955架,台灣則排在第13名,擁有850架軍機;坦克數量上,俄羅斯擁有20216輛坦克,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國6457輛,美國5884輛。台灣擁有2005輛位居14名。
根據排行分析,美國軍力仍居榜首,其次是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排名第7,北韓則為第23。北韓不斷地躍升,從2014年第35名開始,一路爬升至第23名,進步相當顯著。台灣則與往年相同,國際排名第19名,在亞太排行當中位居第10。
世界軍力排名網「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公布了2017全球軍力排行榜(GFP),台灣排名第19名。(圖/翻攝自Global Firepower)
2017全球十大軍事強國排名
第十名:義大利
義大利是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其海軍擁有兩個性能先進、功能齊全、戰力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由現役的「加富爾」號和「加里波第」號航母領銜。義大利海軍是地中海地區僅次於法國海軍的第二大海上力量。
第九名:德國
德國聯邦國防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統稱,由陸軍、海軍、空軍、聯合後勤總部及聯合醫療部隊所組成。現在的德軍仍是世界上30個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軍事實力在歐盟國家中僅次於法國。現役部隊17.7萬人。預備役部隊40000人。
第八名:土耳其
土耳其的國防預算為182億美元。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也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士兵。土耳其軍隊參與了阿富汗的行動,也參與了巴爾幹的維和行動。土耳其在北賽普勒斯也駐紮著一支軍隊。
第七名:日本
日本日本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約1050輛,裝甲車約680輛,各種火炮約608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7萬餘噸,飛機207架。航空自衛隊約有 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8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66架。此外還擁有各式飛彈30種。
第六名:英國
目前現役人數20.53萬人,預備役人數18.2萬人。英國陸軍有407輛坦克、6245輛裝甲車、89門自行火炮、138門牽引火炮、56門多管火箭炮。空軍有908架飛行器,包括84架殲擊機、178架攻擊機、 338架軍用運輸機、312架教練機,另外還有362架多用途直升機和66架攻擊直升機。英國海軍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之一。目前僅有66艘艦船,包括1艘航母、13艘護衛艦、6艘驅逐艦、11艘潛艇、24艘岸防船隻和15艘掃雷艦。
第五名:法國
2013年法國在軍事開銷上並沒有多大變動,為了省下足夠的錢用來購買高科技設備,法國軍隊裁員了10%。法國每年的軍費開銷是430億美元,占GDP的1.9%,低於北約對成員國所設立的目標。儘管其國防預算趨向於平穩,法國依然具備較高的向全球投放力量的能力,在中非共和國,查德,馬裏,塞內加爾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重兵部署。
第四名:印度
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5個獨立旅、1個地地飛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陸軍航空兵 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印度海軍航空母艦艦機協同訓練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編有17個攻擊戰鬥機中隊,第一線戰 機有650架以上,不過老舊米格-21多達300架。海軍:兵力為5.5萬人。編有東、西、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 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
第三名:俄羅斯
俄軍擁有世界最大的坦克裝甲車隊之一,現有15500輛坦克、27607輛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和類似車輛,5990門自行火炮、4625門牽引火炮和 3871門多管火箭炮。俄軍飛行器總數為3082架,其中包括736架殲擊機、1289架攻擊機、730架軍用運輸機、303架教練機,以及973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14架攻擊直升機。海軍和邊防局使用350多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輔助船隻,包括1艘航母、4艘護衛艦、13艘驅逐艦、74艘輕型護衛艦、 63艘潛艇、65艘岸防艦,以及34艘掃雷艦艇。
第二名:中國
據媒體爆料中國現在的軍事預算已經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預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超越現在排名靠前的俄羅斯。我國現役軍人多達233萬人,坦克9150輛,飛機數量是英國的兩倍,2860架,67艘潛艇。解放軍陸軍擁有9150輛不同級別和類型的坦克、4788輛裝甲車輛、1710門自行火炮、6246門牽引火炮,另外還有1770門多管火箭炮。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飛行器總數為2788架,其中包括1170架殲擊機,885架攻擊機。執行運輸任務的飛機有762架,用於培訓飛行員的飛機為380架。解放軍另外還有865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22架攻擊直升機。中國海軍擁有520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船隻,包括1艘航母、45艘護衛艦、24艘驅逐艦、9艘輕型護衛艦、69艘潛艇、353艘岸防艦艇,以及119艘掃雷艦艇。
第一名:美國
美國陸軍各類各型技術裝備數量最多,總共8325輛坦克、25782輛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1934門自行火炮、1791門牽引火炮和1330門多管火箭炮。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器總數為13683架,包括2271架殲擊機、2601架攻擊機、5222架軍用運輸飛機、2745架教練機,以及 6012架多用途直升機和914架攻擊直升機。海軍和其他機構目前使用470多艘軍艦、潛艇、快艇和輔助船隻,包括10艘航母、15艘護衛艦、62艘驅逐艦、72艘潛艇、13艘岸防艦和13艘掃雷艦。
2017全球十大軍力最弱的國家
第十名:巴哈馬
巴哈馬,正式名稱巴哈馬聯邦,是一位於大西洋西岸的島國,地處美國佛羅裏達州以東,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馬包含700座島嶼和珊瑚礁。共有警衛隊員 900人,包括 70 名女隊員。國防防預算也僅僅為 2900 萬巴哈馬元。
第九名:中非共和國
自然地理面積62.2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大陸中央的內陸國家。武裝力量共3150人,其中陸軍和總統衛隊共2000人,空軍150人,憲兵1000人。
第八名:甘比亞
位於非洲西部,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48公里。人口大約150萬,軍事力量主要包括國民軍、國家衛隊和員警部隊等。總兵力約800人,包括2個步兵營、1個總統衛隊和1支海軍。國家衛隊成立於1997年8月,負責打擊販毒、走私等,現有110人。員警部隊成立於1992年2月,包括員警和憲兵,現有1000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就是這個國家曾今號稱能夠幫助對岸100天征服中國大陸。
第七名:巴貝多
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西距特立尼達島322公里。巴貝多島原是南美大陸科迪勒拉山脈在海中延伸部分, 大部分由珊瑚石灰岩構成。現有常備軍400人,其中海岸衛隊100人,陸軍100人,後勤200人,此外還有預備役人員300人。
第六名:索馬利亞
位於非洲大陸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與肯亞、衣索比亞接壤,西北與吉布地交界,因扼守紅海連接印度洋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總兵力約為64500人。索馬裏蘭地方政權另有部隊約7000人。
第五名:盧森堡
位於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武裝力量總兵力2114人,由陸軍、憲兵和員警組成。其中陸軍930人,編成一個輕步兵營(轄3個連)和一個獨立連,主要裝備有5輛裝甲運兵車和若干反坦克飛彈。憲兵682人,員警502人。
第四名:湯加
屬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是由173個島嶼組成的島國,其中36個有人居住,大部分為珊瑚島。由陸軍、海軍和皇家衛隊組成,共600多名官兵。國王為國防軍最高統帥,首相圖伊瓦卡諾兼任國防大臣。員警部有員警500多名。2010財年至2011財年,湯加國防預算為660萬潘加,占當年財政預算總額的3%。
第三名:安地卡及巴布達
位於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北部。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絕大多數為非洲黑人後裔,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為聖約翰,總人口9萬。常備兵力約170人,預備兵力約75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軍事部隊。
第二名:聖克裏斯多福及尼維斯
位於東加勒比海背風群島北部,是一個由聖克裏斯多福島(聖基茨島)與尼維斯島所組成的聯邦制島國,在1983年9月19日獨立,現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面積267平方公里。軍隊數量不詳,可能只有員警部隊。
第一名:無武裝力量國家
這其中至少有22個,其中包括冰島、摩納哥、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列支敦斯登等等,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與周邊大國保持協議關係,比如冰島長期受到美軍保護、摩納哥受到法國軍隊保護等,這種方式讓這些國家不需要國防開支。
上一篇:展開當今世界核武的面貌(上)